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星 作者:七七家d猫猫 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诗般的演技!雨果几乎依靠一个人的力量,用那细腻而真切的表演将马修内心的冲突、挣扎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将马修与死亡一步一步靠近的恐惧、彷徨、迷惘一展无遗,这也直接将整部电影关于探讨死刑的核心思想诠释到了极点,让一部原本看似简单、平铺直叙的电影爆发出一股荡气回肠的恢弘,那凝聚在雨果琥珀色眼眸里的深邃,让电影余韵久久无法消散。
  事实上,马修的情况很大程度也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虽然“死囚漫步”瞩目的焦点并不是造就马修的罪魁祸首,而是对杀人凶手执行死刑到底是不是一种“杀戮”,但雨果的演出却让整部电影整整上升了一个高度,达到了全新的境界,让脑海里的思想海啸久久无法平息。
  关于社会冷漠的探讨,“七宗罪”里已经深入探讨过了,但是“七宗罪”整个氛围更加具有一种宗教仪式的氛围,而且留给无名氏的时间太少了,大卫…芬奇更多是把故事集中在了七宗罪得以实现的轮回宿命感之上。而这一次,“死囚漫步”却给予了雨果足够的发挥空间,依靠雨果的出色表现将这一问题得以升华。
  发生在生活里的悲剧有太多太多,但很多时候这些悲剧都是因为社会系统而导致的,虽然我们不能因此就忽视刽子手的满手鲜血,法律还是需要伸张正义,可是在正义背后,我们谴责刽子手的残忍和冷血时,却不能忽略社会的腐烂和漏洞。
  “死囚漫步”在对于马修的描述方面吝啬到令人发指,只是通过马修的只言片语透露出一些信息而已,但马修的形象却无比清晰地出现在每一个观众脑海里,不仅仅是现在,还有过去的伤痛,还有内心的苦涩,还有思想的挣扎,甚至可以让人看到社会冷漠在他身上留下的一个个烙印——终身都无法抹去的烙印,并且伴随着他一起进入坟墓的烙印。
  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雨果的演出,很难想象,雨果那看似平凡无奇的表演,却在每一个人心里制造出了如此恢弘的惊涛骇浪,让“死囚漫步”不仅深入探讨了死刑,而且还让人们再一次正视了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两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却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酿造出了这部引发思想风暴的作品,脑海里的荡气回肠久久无法平复。
  原来,这就是表演的力量!这就是史诗般的演技!
  一直到此时此刻,脑海里那久久无法平复的震撼才让约修亚真正明白了雨果身上发生的事,虽然约修亚不知道雨果是如何克服困难、又是如何做到的,但他却知道雨果在“死囚漫步”里奉献的演出绝对是历史最佳之一,那足以让灵魂颤抖的眼神终于让约修亚知道雨果为什么会在拍摄这部作品过程中精神分裂了。
  想到这里,约修亚内心就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钦佩。他知道“死囚漫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比起电影来说,他却对雨果的敬业和才华肃然起敬,他必须起立鼓掌,用这样的行动表达自己对雨果的佩服。
  回想起八月五日的反抗行动,约修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自豪,这才是真正的雨果,让他为之憧憬的雨果。于是,约修亚就这样做了,他站立了起来,用力拍着自己的双手。
  约修亚的举动让放映厅里其他人都是一脸错愕,其实和约修亚第一批进入电影院的大部分都是雨果的忠实粉丝,但他们却不得不承认,“死囚漫步”这部电影太过沉重,更多是让人沉默不语,脑海里的思绪不断汹涌翻滚,根本无法找到一个宣泄口,并不是那种让人激动到无法言语而起立鼓掌的作品。约修亚的动作看起来就太过另类了。
  可是在无数人诧异的视线之中,约修亚却固执地站在原地,对着那不断滑动的字幕鼓掌着,双眼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大屏幕,彷佛马修临终前那饱含泪水的眸子就在眼前一般。
  陆陆续续地,有几个人似乎也领悟了约修亚的意图,他们也纷纷站起来鼓掌起来。但这毕竟是少数,现场也就不到十个人孤单地站立着,用力拍动着自己的双手,为“死囚漫步”、为雨果送上了掌声。
  更多的观众则是一脸犹豫、一脸思考、一脸沉默的神情,慢慢离开了放映厅。“死囚漫步”这样一部电影,真正的精彩是从电影结束之后才开始的,它在人们脑海里掀起的反思风暴这才是电影成就佳作的钥匙。
  显然,和观众们一样,影评人们的思想狂潮这才刚刚开始!
  
  第1358章 抢眼焦点
  
  “死囚漫步”点映时的热闹,几乎成为了十二月十五日的最大新闻,在次日报纸出来之前,不少洛杉矶当地的居民都开玩笑地调侃认为,第二天新闻头版头条必然是“雨果新作点映掀起观影热潮”之类的标题,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各大报纸对电影本身的关注居然占据了视线焦点。
  除了“娱乐周刊”、“今日美国”、“休斯顿纪事报”、“纽约邮报”这些本来就是以劲爆新闻吸引视线的报刊媒体之外,其他不少媒体都在第一时间对“死囚漫步”这部电影进行了评价。
  在诸多评价之中,罗杰…埃伯特发表在“芝加哥太阳报”的影评无疑引发了最广泛的关注,不仅因为罗杰在影评界的权威影响力,也因为罗杰对这部作品投入了许多情绪,可以感受得到,罗杰对“死囚漫步”这部电影有十分深刻的感触。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修女海伦…普雷金讲述她自己的真实经历,原著是一本坚决反对死刑的著作,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是在蒂姆…罗宾斯深沉又不失流畅的镜头之下,却多了一丝冷静和客观,他只是讲述了故事,而把反思的权利交给了观众。
  电影讲述了修女海伦和死刑犯马修之间的故事,马修始终坚称自己是清白无辜的,海伦用尽各种努力试图帮助马修进行上诉,但是伴随着海伦持之以恒的努力,马修承认了他的罪行,向被害者家属道歉,从而平静而有尊严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其实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故事,最为法律题材电影,它瞩目的核心也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一场内心挣扎的角力,从马修到海伦,从故事的每一个参与者到走进电影院的每一位观众,这是一场精神的撞击和洗礼,每个人都可以从故事之中品味出不同的东西来。
  ‘死囚漫步’原本探讨的是死刑,但是得益于男主角雨果…兰开斯特细腻而充满爆发力、真切而充满感染力的演出,让电影得以进一步升华,让我们窥见到了另外一个主题:犯罪的背后除了当事人的责任之外,社会是否也应该承担相对应的义务?这也使得整部电影分化出了两个核心主题,第一个是死刑,第二个是马修。
  马修为什么不认罪?这恐怕是每一个观众在观看完电影之后最直接的感受,马修是有罪的,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马修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是他为什么始终坚持自己是清白的,始终不愿意认罪呢?
  是因为马修真的冷血吗?显然不是。我们可以顺着马修谈吐之中的蛛丝马迹去寻求事情的真相。
  马修多次提到他没有受到公正的对待,包括他对政府的排斥和厌恶,包括他认为富人是不会成为死囚的,也包括他和卡尔的相处模式。事实的真相就是,是卡尔主导了这起悲剧,虽然马修也参与了整个案件,但却是在卡尔的指使甚至威逼之下完成的,最后暴力残忍杀害霍普的也是卡尔——而这一点恰恰是导致马修被判死刑的关键之一,但却不是马修实施的。
  从法律角度来说,卡尔是主谋,马修是帮凶,那么卡尔应该判处死刑,马修则应该是有期徒刑;从道德角度来说,卡尔和马修都是凶手,他们都应该被判以平等的刑罚。但事实的结果却是,卡尔有期徒刑,马修则以死刑收场。
  马修是愤怒的,他的拒不认罪、他坚持不懈的上诉,其实就是他对社会的怒吼和控诉。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马修的反抗看起来太过微弱,他对政府的不信任是来自于制度的漏洞,这让他的辛勤劳动无法获得等价回报,相反是那些‘懒散、投机取巧’的黑人们能够依靠福利过活;他对法律的痛恨是来自于金钱手腕的强势,花费更多金钱聘请到更优秀的律师就能够力挽狂澜——这何尝又不是对律师的一种控诉呢:他们追求的不是真相而是金钱。
  马修否认他的罪行,并不是因为他冷血,而是因为他被社会束缚住了手脚,根本无法挣脱,在政客、律师、媒体眼中,他只是一个被形象化的‘恶魔’,只是一个实现利益的符号,根本不具备生命力,这就是他在生命最后阶段的怒吼。
  当然,即使社会造就了马修的不幸,但这也不能成为他扼杀生命的解脱之词,被社会排斥就一定要排斥社会吗?被社会伤害就一定要伤害社会吗?更何况,当马修对不幸、冷漠、仇恨有了自己的观念之时,无形之中也就有了关于幸福、关爱、善良的标准,这些东西并没有从他的经历中消失,家庭的互相支持、委派律师的锲而不舍、修女的真心关怀……只是这一切都因为他执着于自己的不幸而被遗忘了。
  我们在谴责马修的残忍和冷血时,也应该看到这个‘恶魔’并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他就是社会的产物,在冰冷社会的背后,这样的恶魔还有着千千万万,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一个马修消失了,还会有其他‘马修’出现,至少现在卡尔就还活着。
  马修越拒绝认罪,就越证明了他内心不甘心被社会排斥,越证明了他对人性尊严的渴望。同时,这也成为了他认罪的契机。
  从一个极端仇视社会的人转变到这一步,的确让人感到了修女海伦的人性光辉,但这种转变却不是依靠单纯的宗教或道德说教完成的,它经历了激烈的斗争和角逐。从马修的拒不认错来看,要想让马修同情死者家属,这实在太过艰难,因为在他看来,死者家属的唯一愿望就是希望他快点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