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他到时出版的话,万一有幸能留到后世,还可以给后世的人一个参考,万一有用呢?
“慎之,临近结束,你再去考场巡视一遍,免得出问题。”顾青云正批改完一叠试卷,让书吏搬走,自己喝一口茶时,就听到陈学士低沉的声音响起。
顾青云闻言,转身点头道:“好,下官马上去办。”这后面几天,陈学士几乎都不往考场上走了,都是让他一天三次地去巡视,半夜要起来巡视那次也是他来做。
顾青云没觉得什么有什么不满的,自己是副主考官,年纪又比陈学士小,精力充沛,多做点活是应该的。
见顾青云毫不犹豫地大步走出去,陈学士望着他的背影微微颔首。他先前在翰林院时,顾慎之升为正七品的编修就恰好归他管,只是他主要精力放在修史馆,几乎是整天窝在馆里,和顾慎之的接触不算多。再加上刚开始他隐约听到有传言,说顾慎之不敬前辈,对苏侍读不大恭敬,他心里就有了点看法,对他也是淡淡的。
后来三年过去,没发现顾慎之身上有什么不妥。相反,这个年轻人没有年少得志的那种猖狂气,而是性子沉默,人老实。几年下来,他对他有所改观,刚想着指点一下他,没想到他算是官运亨通,进了户部,如今又恰好和自己一起来到湘省主持乡试。
陈学士觉得吧,这也算是一种缘分。有顾慎之这个副手在,对方干活认真细致,他偶尔有疏漏对方都会不动声色地补上,又不挣功,苦活累活都愿意干,自己轻松多了。
他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茶,自己向陛下汇报的内容就可以多一些了。
其他同考官自是看到陈学士的动作,大家各自对视一眼,眼神乱飞,心里有了数。
顾青云自是不知道他走后发生的眉眼官司,此时他带队在场上巡逻,如果不是走在考场上,他觉得自己倒真的像是纨绔带着一帮狗腿子在街上巡逻,眼睛还得到处看。
想到这,顾青云暗暗一笑,刚想转弯,就听到隔壁那里传来声响。
“啊——”
“砰!砰!”
……
顾青云一惊,衣袖一甩,连忙大步走过去,刚转弯,就看到一个头发披散的人朝他们这边飞奔而来,还一边走一边解开衣衫,等他跑到他们面前时,就看到对方如刚出生的婴儿那般状态。
看到对方狂乱的神态,顾青云暗叹了一口气,挥挥手,身后就出来两名身材彪悍的军士,三下五除二,直接把捣乱的考生按在地上。
顾青云干咳一声,其中一名军士就把不知谁扔下的手帕塞在乱喊乱叫的考生嘴里,此时又出来两名军士,把考生直接扛走。
转瞬间,一场骚乱就平息下来,大家的动作又默契又快速。
顾青云苦笑着摇摇头,这不止是他们训练有素,也是这两天事故频发的结果。越临近考试结束的时间,考生们的压力就越大,加上考场的环境恶劣,有人情绪不稳,如果不会自我纾解的话,很容易发生神经错乱。
这种例子在考场上不罕见,顾青云当年就见过,比起十几年前,现在乡试的流程更是严格,科考的难度又上升,如此一来,考生们的压力就更大了。
看到两边有考生不安地望来望去,顾青云喝道:“还有两个时辰就结束考试,诸位要抓紧时间,不许东张西望。”
说完后,顾青云就朝旁边看了一眼,只见那名考生正目瞪口呆地盯着自己,只见他头发还算整齐地梳起来,人大约三十五六岁,宽额厚唇,面有风霜,整个人看起来很是沉稳憨厚。
顾青云微微皱眉,低咳一声。
那人立即低下头来,不敢再看。
顾青云满意地点点头,这名考生他之前巡视时注意过,毕竟坐在臭号旁边,还能安之若素的人心理素质算是好的。尤其他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更是对他有种亲切感。
而且这人的长相让他很有好感,大概是因为对方也许是农家出身吧,所以不自觉地,他就稍微多注意了一点。不过怕给对方惹麻烦,顾青云从来没表现出来。
第171章 震惊
八月十六日早晨; 三年一次的乡试终于结束,等考生们从贡院门口出去后; 顾青云等人暗暗松了口气;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几乎无穷无尽的卷子。
顾青云只觉得生活几乎是一成不变的,这段日子每天睁眼就要改卷; 那些考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些虽然和他们的答案不大一样,但人家写的另一种观点能自圆其说,分数肯定是要给的。
这样一来,顾青云花费的时间就越来越长。
期间; 顾青云和陈学士还得分出心神看一下其他同考官的动态,毕竟真出现什么舞弊行为; 即使不是他和陈学士的错; 他们还是有责任的。
所幸,大概是监管严格,加上众人没有那个心思,目前没有发现什么不好的苗头。
也是; 顾青云回想之前听说过的乡试舞弊案,一般只要正副主考官能持身正; 按照规定来办事; 其他考官想作弊的难度会极大。
大家好不容易做到这个位置,作弊这种风险极大的行为,肯定是小心了再小心; 没有安全的方法是不会出手的。
自己运气好,遇到一个好上官,风险不大。
想到这里,顾青云侧头瞄了一眼正拧眉看着试卷的陈学士,嘴角微翘,又重新低下头去改卷子。
本次乡试录取举人一百人,副榜是二十人,到了最后,大家把排名前两百的卷子都找出来,考官们再次回头看一遍。
乡试卷子考试用分数值来算,但不是说分数越高就能上榜,还得综合各种因素来看,比如说一首诗,可能不符合第一位改卷考官的口味,但在另外几位考官眼中,这首诗无疑是极好的,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酌情给多点分数。
这次复查就是把考生本人的三场考试卷子都拿出来一一查看,如果考官觉得可以中榜,就会在卷内表明推荐,如果一名考生的卷子有两个同考官写下“荐”字的话,就会推荐给副主考官。
顾青云看了觉得合适,就会写下一个“取”字,再把卷子给陈学士。到了这最后一步,倘若陈学士觉得不行,这名考生还是不会上榜,觉得可以上榜,就会写个“中”字。
总之,使用各种手段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选拔出合适的人才,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虽说人力有限,精力有限,想要绝对的公平在几百年后依然保证不了,但顾青云认为,朝廷的这种制度还是挺不错的。
尤其是现在还有规定,考生可以在榜单公布后,出不超过一百文钱的费用来查看自己的卷子,看看自己到底有哪些不足。
据说这个措施出台后,保管乡试试卷的部门真是喜出望外。
顾青云如今参与到这个流程后,觉得正主考官的权力真的很大,不愧有“去取权衡,专在主考”的说法,这让他深深感激以前录用他的主考官。难怪前朝考中的举人和进士会把主考官当成自己的座师呢,这一个“中”字真的是有千钧之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可惜在夏朝,朝廷不喜欢考生和座师拉帮结派,也不高兴考生把考官当成座师。不过传统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像顾青云,见到会试的主考官白烨,还是得叫他一声“座师”。
这一忙,就忙了两天,时间到了八月份的最后一天,大家的精力已经不足,个个熬得双眼布满血丝,眼底青黑。
优中选优,两百份试卷又选中了一百四十份,陈学士没有做最后的选择,他们还有最后一个步骤要做。这次,他们不看誊抄的卷子,直接让誊录官把原卷寻来,再一一查看原卷。
这时候,如果誊抄的人有错误,那就得背责任。当然,这种情况下,出错的几率还是比较少的。考官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书法上。此时的原卷名字还处于糊名状态,不过如果有考官熟悉考生笔迹的话,还是有很大可能录取他。
顾青云就看到有几个同考官的眼神有波动,他仔细观察,特意在那几份卷子上扫视一遍,不动声色。
越是在这种时候,这些同考官们即使真有认出的卷子也不会贸然出声,因为中与不中,是正主考官的权力,旁人不能剥夺与质疑。即使同考官中有官职品级比陈学士高的,也会斟酌开口,还得是陈学士主动开口询问的情况下。
顾青云看向陈学士,一百四十份试卷只取中一百份,还有二十份会上乡试副榜,后面这个终究不是正经举人。
陈学士一一察看过,直接把十三份书法不好、卷面不洁的卷子拿开,这下就还剩下一百二十七份。
“慎之,你说这里还有哪份有不足之处?”陈学士朝顾青云招招手示意。
顾青云愣了愣,他没想到陈学士会问他,不经意间,他就注意到其他人炯炯有神的眼光,他看向试卷的眼神更是凝重,仿佛看到了这份卷子身后的主人,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现在轻飘飘的一个举动就会让主人的努力付之流水。
想到这里,顾青云深吸一口气,摇头道:“大人,这些秀才都是一时俊才,下官觉得难以取舍,您就不用为难下官了,还是由您来决定。”思前想后,他还是按捺住这种可以决定别人命运的举动,正主考官最大,中不中是他的事,自己何必多言?
而且说实话,这一百多份考卷分数相差无几,书法即使达不到最佳,但起码字也是写得端端正正,清清楚楚的,没有看出有敷衍的意思,他实在是难以抉择。
那些同考官倒是跃跃欲试,可惜陈学士没叫他们发言,也不敢再说。免得别人说自己徇私,万一被政敌捅出去还乱诌一通就不好了。
陈学士注视了顾青云一会儿,见他仍然坚定地看着自己,没有其他举动,就不再为难他,直接选出一百份卷子放在一边,又选出二十份卷子在另一边。
这下子他们可以拆开弥封,查看考生的籍贯、祖宗三代等信息。
此时可以开始排名,等陈学士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