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剃了后头发更好。”
“瞎说。”麦苗儿吓了一跳:“女儿家怎么可以剃头发呢。”
“怎么不能,我们人闲长头发。一个冬天过去。头发又长出来了。”
麦穗儿不由分说,拿起针线笸箩里的剪刀毫不可惜的将自己长长的头发齐根减掉。
麦苗儿傻傻的看着她对着镜子将头发剪得能看到头皮。
“姐,帮我将后面的也剪成这样。”
第二天两个光瓢互相用篦子一遍一遍的梳理没有头发的头皮。直到看不见一点寄生虫和它的卵。
麦苗儿看着脑袋大脖子细的妹妹,为难地说:“穗儿,我们这个样子怎么出门,等会儿你还要跟着去打柴。要不今天就算了。”
“不能算。我们得将过冬的柴禾存下来,姐姐腿疼,炕的烧热。”
麦穗儿说着将一块水红色的丝绸缠在头上,变换着各种方式,最后将它缠成一顶帽子样。
对着镜子左看右看,还很好看,只是显得脸部更加的五彩斑斓,她叹息一声:“什么时候脸也和这块绸子一样,纯色阿。”
麦苗儿目送麦穗儿出了大门,看着妹妹宽大单薄的衣裙,转身进了院子随手插上大门闩。
进了屋子就坐在炕上拿起剪刀。
第一百三十一章 豆芽菜
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麦苗儿就为妹妹缝了一件淡粉色的斜襟短褂,碎花儿的裙子。
“姐姐,你的手真巧。”
麦穗儿惊讶的提起衣裙,看着这身绝对清新时尚的衣裙,腰身有打折,裙子下摆很宽,这样的款式就是那个时代都很不过时。
麦苗儿浅浅的低头笑了笑:“穗儿,把你这身脱下来姐姐帮你洗了做棉衣棉裤的里子。”
娘还活着时她就开始做针线,这些年来婶娘一家的穿戴几乎全部出自她的手。她喜欢拆拆补补裁裁剪剪,不过那些都是为婶娘一家人做的,她和妹妹只能穿她们退下来的。现在有机会为自己做,自然的好好发挥。
麦穗儿摇了摇头:“算了姐姐,我们还是用新的吧,我这衣服都快化了,做了里子也穿不了多久,姬老爷给我们这么多布头,拼凑吧。”
麦苗儿溺爱的看了眼妹妹,嗔责道:“一点都不知道过日子,娘以前老说细衣有衣穿,细饭有饭吃。你这身衣服虽然破旧,做里子还是可以的。”
“不行,我们要重新生活,就得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我们穿的体体面面的才不会辜负姬老爷的一片好意。”
麦穗儿说话间将身上的破衣服脱下。随手扔在了地下。
“就这破衣服,还做里子,做鞋底还差不多。”
麦苗儿无奈的笑了笑:“好,那就明儿个拆洗了,打点浆糊做成衬布板,给你做鞋子。”
麦穗儿在布头里翻着。将一些可以做缎带绑头发的的挑了出来,挽在一起收在笸箩里:“姐姐,也别光给我做,这么多的布头,也给你做两身。”
麦苗儿笑了笑:“姐姐又不出门。要这干什么,穿在我身上都可惜了。”
“我姐姐这么好看,怎么能可惜呢。”麦穗儿放下手里的东西凑了上去:“反正姐姐不穿我就不穿。你看着办。”
麦苗儿笑着用指头点了点麦穗儿光洁的额头:“好好好,姐姐是拗不过你,你说怎样就怎样吧。姐姐先用新布头拼凑一下给你做棉衣里子,宽一些的做面子,你要出门先穿着。今年我们穿新布新棉花的新衣服。“麦穗儿摸着自己的脸叹息一声:“穿新衣戴新帽,可是脸还是旧的。“麦苗儿手里忙活着,将一块块的布头连起来,裁剪好,将棉花一点一点的铺均匀,嘴里说:“穗儿。我们的脸冻伤了,只要天气一冷就会起冻疮。好了的疤痕也下不去,成了青疤,夏天再一晒,又成了红印,这青疤红印的,一年一年的。长在了脸上,估计是好不了了。”
“怎么能好不了。”麦穗儿看着姐姐用一双骨节变形的手,灵巧的将七零八碎的布头拼得有模有样的,摆出一件衣服样子,钦佩的摆出个夸张的造型:“只要我们今年不被冻着,脸上就不起冻疮,不起冻疮,就没有新疤。今年不冻伤,明年再不冻伤,慢慢的这些旧疤就褪去了。”
“说得简单,也不知道起不起作用。”麦苗儿将铺垫好的棉花和衣服里子缝在一起,看见炕角捂着笼布盖在棉被下的瓷盆,对麦穗儿说:“穗儿,你也不学着点做针线,这以后要是找婆家不会做针线怎么行。穗儿,先不要睡,豆芽菜发好了,把皮儿给挑了”
“找什么婆家,有姐姐就行了。”麦穗儿磨磨叽叽的将瓷盆从被窝底下拽了出来,掀开笼布,将胖乎乎鲜嫩的嫩豆芽一颗一颗的挑了出来,放在一只大碗里,将泡软的豆子皮放进另一只碗里。
今年的豆子很饱满,生出的豆芽菜白白嫩嫩的顶着嫩嫩的菜蚜,看着就让人很有食欲。
“姐,我们打了多少豆子啊。“
手里拿着可爱的豆芽,麦穗儿的脑子里瞬间冒出一个想法,心动起来,麦苗儿抬头看了眼,摇了摇头:“问这个干什么,也就是一担。”
一担的话,就是十斗,一斗有十升,一升有一斤二两,一斤二两可以生最少五斤豆芽。豆子一斤十五个铜板,豆芽只要一斤买到五个铜板,五斤豆芽就可以买到二十五个铜板。这还是按最低价算的,按照一般的算法,成本价应该是售价的一半才对。
一时间打定了主意,将手里的豆子放进瓷盆里到身躺在炕上。
“姐姐,豆芽菜我们先不要吃了,我想带到镇上去试一试看能不能卖掉,后天有集,明儿晚上我们再挑皮。”
“这能行吗?””麦苗儿提下手里的活儿,担心地问。
麦穗儿很自信的双手抱着头:“行,怎么不行。我们的豆子好,都是很认真的生出来的,每一颗都白白胖胖的。一定非常好吃。姐姐您操劳了,我先睡。养好了精气神,给你挣医药费去了。”
第二天麦穗儿早早起来,挑着一担水桶就去了村里。
将水桶放在泉水边,穿过宽宽的巷子来到了同济堂。
“麦穗儿,你来了。”
看见她,忙着给病人抓药的姬小童笑着打招呼、“童儿大夫,忙着呢。”麦穗儿进了里面,拿起药锤帮着将需要捣碎的药捣碎…
等姬小童忙完了,她才说出了自己来的目的:“童儿大夫。把你家的小戥秤借给我一杆用用。”
“小秤,可以啊。怎么你要去做买卖啊?”姬小童趴在柜台上,看着外面瘦小的麦穗儿:“你打算做点什么?”
“哪敢说做买卖啊,”麦穗儿也趴在柜台上看着姬小童:“就是想给姐姐倒腾出药费来。”
“我看行。”姬小童很深沉的点着头:“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哪里做。”
“就在明天,去云崖镇。”
“巧了,刚好我也要去师叔那里送药,我们一起去。这样吧。明儿个天一亮你就过来,从这里走,秤我帮你拿着。”
从同济堂出来,麦穗儿去泉边打了两半桶水,挑起来往回走,看见那座神秘的红墙碧瓦的院落大门打开着,好奇的探头去看。
只看见一座高高的石山,几根红色的柱子。
妹妹要去卖豆芽,对于麦苗儿来说就是一件大事儿,她熬夜将麦穗儿的棉袄棉裤缝好,来不及做新鞋子,将旧鞋子拾掇好。
晚上两人将瓷盆里的豆芽全部挑拣好,将不多的不饱满的,挑出来留下自己吃。
将挑好的装进小竹篮,洒了点水,盖上干净的笼布。
做完了这些,才睡下。
第二天鸡还没叫。就起来做了早饭。还烙了几块了黄面靶子,包了几块咸罗卜。
“穗儿,壶里是烧开的水,姐姐给水壶绑了个袋子,你背上上吧。”
麦穗儿看着黑色的方形大肚子铁水壶上帮着一根长麻绳,很难看。蹙了蹙眉头:“姐,我这是要出远门,这么难看的东西怎么能拿得出手,给我缝个挎包吧,天还没亮。”
第三十二章 豆蔻年华
跟在姬小童身后,挎着小竹篮,背着麦苗儿快速拼凑也很精美的的花型小挎包,穿着破旧干净的鞋子,麦穗儿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第一次走出灵泉村去镇上,也许会看见她的盛夏。看他锦衣玉袍的应该出自豪门,也许就在镇上。就算不在镇上也应该在都城燕京。云崖镇离都城也就二十里,以后有的是机会。
姬小童穿件锦缎棉袍,鹿皮软靴,头发高高挽起,用月白色的玉质发箍固定,儒雅俊气,很有青年才俊的潜质。
他的小随从顺子背着医箱,在前面开路。
姬小童不时的回过头来看一眼麦穗儿。这个凄惨的女孩脱下那身乞丐般的百衲衣,穿了件淡粉色的斜襟紧身短褂,碎花长裙。头上包着一块水红色的绸巾,她包头巾很奇怪,在头上缠了一圈又遮住了半个脸,换了个人般的粉嫩清新。在冬天的乡间小径上很是养眼,像只蝴蝶。
他慢下脚步没话找话的说:“麦穗儿,你头上的包巾是怎么包的,看起来像个帽子。”
麦穗儿将绸巾拉了拉,遮住大半个脸庞:“主要是为了护住头,还有脸。你也看见我这张脸,五花八门的,姬老爷好心让我穿得这么好,不能让脸给拖累了。”
“那就包着脸,头有什么好护的。看看你,把头缠了个紧。头上难道也五花八门?”
姬小童看麦穗儿将头裹得像只粽子,以为她没用过头巾,不知道它的用法,伸手想要帮她。
麦穗儿忙闪开,鬼头鬼脑的看了看周围,几个零零星星的人也沿着小径去河边,压低嗓门很神秘的说:“不是头上五花八门,是头上根本没有头发。秃的。”
姬小童吓了一跳,停下脚步抬高嗓门:“秃头?”
哪有女儿家十多岁了还秃着头,就是男子也该留发了。
“别喊,我这不是无奈之举吗。”麦穗儿见前面的顺儿回过头看,忙虚了一声:“你也看见了,我和姐姐头上都长满了虱子虮子。我们也算是大姑娘了,不彻底将它们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