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过错,借此攻讦魏王,那就再好不过了。
鲁王和李棋都不相信丘羽会有表面上的这么清正廉洁,正如他们压根不相信鲁王肃清吏治是为了国家好一样。一郡之守何等威风,满郡的官员、乡绅、商贾都要指着你过日子,即便你自己不伸手,你的家人呢?亲戚呢?仆人呢?总会有些不妥当的地方,只是看遮掩得好不好罢了。
孙侃进了偏厅,头都不敢抬,“噗通”一声跪下,声音都是发颤的:“臣,臣孙侃,见过鲁王殿下!”
见他知晓敬畏,鲁王放了一半的心,温言道:“起来吧!”说罢,吩咐道,“给孙卿看座。”
本身性情如何姑且不论,鲁王这份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做派为他斩获了不少人心倒是真的,就如孙侃,听见鲁王竟让人给自己看座,忐忑瞬间消弭大半,心道难怪大家都说鲁王好。自己不过是个六品的官,麻烦缠身,还有背弃上峰之嫌,鲁王尚能以礼相待,岂能让人心中不熨帖?
小小的一个举动,却让孙侃定了定神,他知开弓没有回头箭,便道:“臣厚颜拜见殿下,实有大秘密相告!”说罢,他咬了咬牙,将自己对丘羽的恨意,还有这么多年一直俯首帖耳的怨气悉数挪到脸上,表情又夸张了三分,竭力让鲁王相信自己的诚意,“丘羽枉称清廉,实则手段卑劣!八年前,丘羽还在上党郡太守的时候,上党郡最大的商贾南宫家一夜被人灭门,丘羽却串通了整个上党郡的官员,隐瞒不报!”
鲁王本是面上温和,心中敷衍,听到这个消息,下意识挺直了腰,与李棋交换一个眼神,眼底却有掩不住的兴奋。
如果此事属实……不,应当说,此事必然属实!
大夏官员的政绩考评中,治下安定也是极重要的一环,这也是当官的最讨厌地方上出事,宁愿宗族内部了结,遇到事情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有一旦升堂,双方先打三十大板的原因——哪怕你治下出了十件案子,十件都圆圆满满地破了,也没有人家就出一件案子却悬而未决的地方好。
官员们为了仕途,将案件想方设法瞒着,这无可厚非。若真要查,全天下的地方官都难逃追究,但灭门案能与那些伤风化的,争家产的,甚至为了沟渠水田打起来的案子相比么?这可是实打实的人命,而且不止一条!
上党郡最大的商贾,定少不了家丁护卫,怎会被人轻易灭门?商贾么,门路总是多一些的,难道就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愿意为他们伸冤?
鲁王已经认定了孙侃说得不错,却佯作震惊:“这怎么可能?上党郡大大小小,那么多官员,这些年也有好些做了京官,却未听到半点消息……”
都是为了自己的仕途着想,谁会将这等事情说出去呢?孙侃唯恐鲁王不信,心一横,索性胡编乱造起来:“南宫家是上党郡最大的商贾,灭门之后,万贯家财都为丘羽所得,诸多产业也被上党郡略大些的官儿给瓜分了。即便没伸手,也拿了不少好处和孝敬,自是谁都不会说出去。”说罢,他意识到一点,忙不迭道,“臣的填房便是出身南宫氏,发生了这等事后,她郁郁寡欢,没多久就去了,却留了些南宫家的老仆在。”
说到这里,他不免有些后悔——当初为了侵吞妻子的嫁妆,他将妻子的陪房打发得七七八八,就留了几个愿意奉承他的人下来,还被续娶的填房打发了,竟是找个得力的证人都难!
鲁王见孙侃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就知他所言不尽不实,可只要南宫家灭门的事情摆在这里就够了!哪怕丘羽当真倒霉,摊上了这等寻仇灭门之事,出于恐惧隐瞒不报,鲁王也会命人大力攀扯,务必将此事说成丘羽觊觎南宫家财产,杀人夺财!
前者不过是隐瞒,顶多是严重渎职,放到谁身上都能理解,指不定还会同情,后者却大不一样。
鲁王清楚,魏王在圣人心里当真没什么份量,圣人想将江山交付给魏王,不过是看中了魏王肃清吏治的手段,觉得他虽刻薄了些,到底一心为公。既然如此,做弟弟的便将魏王这层假面狠狠撕开!一力担保得竟是个谋财害命的货色,魏王的名声少说也要垮上一半!有韩王冲锋陷阵,这事,不愁闹不大!
当然了,孙侃的话也不能全信,难保是另一个针对自己的阴谋。还是先派人去上党查探一番,虽说会耽误些时日,到底稳妥。
第二百七十二章 一招棋错
魏王虽不知孙侃的行径,却也焦头烂额得很。
他这几个兄弟虽心思各异,针对他的时候却异常齐心——韩王不要脸面,凡事都冲在最前头,浑归浑,却让人头疼;鲁王诡计多端,隐于幕后,事情多半是他坏的。至于赵王,那就更恶心了,摆出一副兄长的架子,凡事都要教训他几句。你和他摆事实讲道理,他和你谈长幼有序;你玩谦恭礼让吧,他还蹬鼻子上脸了!
怀献太子入朝听政的这些年,魏王只觉这个弟弟本事平平,骄奢非常,不过是投了个好胎,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直到他接过这份担子,才觉偌大国家,想要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实在很难,更别说还有拖后腿的兄弟在,若是……唉,若不是圣人不愿正他的名分,让他做名正言顺的太子,他何至于处处受制于人?
每想到此处,魏王便有些心烦意乱。
若圣人一直如往常那样,丁是丁,卯是卯,倒也罢了,偏偏对蓝氏优厚至此,破了多少年的规矩,怎能让人不多想?老四、老七、老八的生母都算得力,在后宫中能说得上话,唯有自己……
正当他忧心之时,常青轻轻敲了敲书房的门,声音很轻,神态却恭敬之至:“主子,常青来了。”
“进来!”
常青身形如电,极为迅速地开门、关门,头也不敢抬,跪在魏王脚下,毕恭毕敬地说:“启禀主子,苏家的内贼已然查明,乃是苏彧的心腹长随之一。奴才顺着这条线查下去,追查到了盛德记,再要往下,奴才怕惊动赵王府的密探,便停了下来。”
与秦琬相处得越久,常青就越不喜欢在魏王跟前待着——秦琬对常青一向客气,看座是必然的,态度也很温和,哪怕有种上位者的矜贵,遇到事情也多半是商量、征询的口气,哪怕她早就拿定了主意,到底会问一句。
人都是有自尊的,哪怕常青一度打定主意做魏王座下鹰犬,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好一点的对待,正如同勋贵们明知鲁王笑里藏刀,依旧喜欢和鲁王打交道,不愿面对魏王的冷脸一般。常青在秦琬那儿体会到了被尊重的感觉,虽仍是为秦琬效力,却是与幕僚、亲卫一般能说得上话的存在,而在魏王的眼里,他常青,不过是个好用些的物件罢了。
他本就是个小义胜过大义的人,魏王对他有救命之恩,他感激得很,奈何魏王与他的理念想背离,他才起了反叛之心,又被秦琬、玉迟加以诱导,不愿再回头。照他的意思,与其这样麻烦,还不如他直接将魏王给杀了再自刎,一了百了。秦琬却坚决不同意他这样白白牺牲,他心中感激,对敷衍魏王一事也就没那么反感了。譬如苏彧的书房失窃,明明是他做的,他却借机扯出另一方的奸细,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反正对方也真的受了外人的礼,不过是没来得及背叛苏彧,仅此而已。
盛德记是赵王暗中的产业之一,也是赵王诸多据点中使用得比较勤的一个,却早就被常青给查了出来,赵王还当这个据点十分隐蔽,也不知漏了多少信息出去。这也是血影前几任统领都是一两年换一次,最多不过三年,常青却当了六七年血影统领的原因——他的办事能力实在太过出色,一直以来也无甚异心,这几年的时间又非常关键,魏王方一直留了常青性命,只是对他加派了监视的人手罢了。却也不想想,常青的能力既然是他都能容忍对方多活几年的出色,对方若一心想要遮掩行踪,又岂会让那些跟踪的人发现?
赵王对苏彧身边的人下手,魏王半点也不奇怪。这世上能抵抗得住金钱诱惑的本来就少,论钱财,赵王是几个兄弟中最多的,更莫要说他手上无数美娇娥,无不是从小就被训练伺候男人的本事,足以令任何一个男人尝到**蚀骨滋味,沉醉在温柔乡中不想出来的绝色佳人。那些奴仆出身的家伙,岂能抵挡得住这等诱惑?只是……“苏彧到底带了什么回来?”魏王沉声问,“他的书房里可有不妥当的东西?”
“奴才未曾进过苏世子的书房,拷问那人,那人说他不过为钱财和美色所迷,鬼迷心窍才偷了好些藏得隐秘的字画,也没打开来看,东西便全被几个黑衣人带走了。”常青虽是老实人,一旦想要扯谎,还真是一套一套,“寻到苏世子的血影众回了信,说苏世子捏住了诚国公府通敌叛国的证据,手上还有历年的账册和名单。”
魏王听了,眉头微皱:“竟真是诚国公府?”苏彧是哪来的门路,直奔诚国公府,还真寻到了对方的不是?自己该不会是被哪个兄弟算计了吧?可谁有这样通天的手笔,能将这么多事一一算计进去难不成……只是巧合?
常青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他心里明白得很,魏王只是将他当做一件工具,工具么,用得顺手即可,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故他从来不在任何事情上插话,只将自己调查来的事情一一禀报,权当自己只是个传话的,若非如此,也不至于安然活过这么多年。
与秦琬处的轻松相比,他竟有些恍惚,不知这些年是如何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熬过来的。
魏王斟酌一番,已然拿定了主意,毅然吩咐道:“你让人传话给苏彧,将账册的前三页抄录一份,以最快的速度交到孤这里!”诚国公府通敌叛国与否,和他并无关系,若能打这时间差,从诚国公府中谋一二好处,自是最好不过。
帮容家隐瞒是不可能的,高翰一路随行,哪怕提前回来了,事情也禀得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