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能改善一下应试环境和吃食,就可以避免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
前来应试的可都是大肃未来的栋梁啊……
少一个都是大肃的损失。
当今天子注重科举,对国家的选人不余有力,调拨库银大肆补贴。
可就都补贴到这些官员的口上了。
赵鹤然不是反对官员们吃些、喝些、拿些……《尚书。洪范》中尚且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但是,他们吃得这么好,却给考生吃得如此差,何至如此?!
只是,这裴敬亭这人大事从上从不行差踏错一步,但这小错却是屡屡不断……
这样的官员让人从心底生起一种无力感……
赵鹤然此行只为防止科场舞弊,对于这些事情也只能装做看不见,暗暗记在心里,长叹一口气,也离开了……
再过几个时辰贡院的大门就又得打开了,他也需要好好休息一下,还有六天要过呢……
……
这样一场乡院无论是对官员还是应考的学子,都是一场体力、耐力、智力的严格考验,没有人能松懈。
子时一刻,李爹三人就又起了身。
匆匆洗漱吃过饭,拎着东西就又奔贡院而去。
这一次,也许是因为有许多学子想要贪念多睡一会儿,此时到是没有第一场正试时排队的人多,李爹他们很顺利的就进了考场……
过后,李爹听说除了一些生病弃考的学子之外,还有一些学子因为睡过了头,贡院下钥进不来,而在贡院门外嚎啕大哭呢……
这个时候,住的近的好处就越发的明显了。
对李爹而言,这第二场的考试比第一场还要艰难。
并不是说,这二场的试卷难度增加了,相反第二场的难度并不如第一场。
第二场为孝经论一篇、判五条、诏、诰、表各一通。
孝经论就是以孝经命题的八股文一篇。
判五条则是取州县案牍疑就为题,借以考察应试者的判断能力,一般的乡试第二场都会有判五条。
诏、诰、表则是以皇帝名议发布的官方文书,有些像官场的应用文。这些都是学院教过的,并没有什么难度。
让李爹如此痛苦的是,这第二场臭号的威力更加的可怕了,李爹戴一层口罩已经不能抵御了,足足戴了三层才能静下心来答题,李爹觉得这试卷都是一个有味道的卷子了。
李爹有意观察了一下四周的号房,离臭号最近的四间号房,已经空了两间。
不用问都知道是被臭号给折磨得无法前来参加考试了,倒是他对面那个还依然坚持着,甚至还弄了和李爹差不多的口罩戴着……
见李爹看他,还十分友好的和李爹浅笑着点点头。
两个人戴着同样怪异的捂住口鼻的口罩,倒是让内场巡视的营兵和衙役看了又看。
第三场考试则是经史时务策五道。
分别为诚者,天德之本而圣性之源也……
士为四民之首。士习之淳漓,实世教风俗之所关系……
为治莫重于得人,而论才必先于实用……
积贮之法,筹之以素而用之以时,意至厚也……
水利之兴,其来尚巳……
别的题倒也罢了,可这“水利之兴,其来尚巳”倒是有几分挠到了李爹的痒痒之处。
中华古来就是以农耕立国,让人们填饱肚子,是代代帝王的梦想。“食色性也……”、“民以食为天……”足可以见证吃食是如何的重要,它是历代帝王墨守“牧民”的准绳。而农耕又和水利息息相关……
李爹早就对此有了些想法,这道题李爹凝神提笔,几乎是一蹴而就。
答完这乡试的最后一道后……
神清气爽!
整整萦绕在身上九天的臭味,李爹都不觉得臭了。
考完了……
终于考完了……
可以回家看乖女了……
第142章
一场乡试下来,人人狼狈; 个个瘦了几斤; 都快要脱像了。
唯有谢越彦例外。
这让李爹吃惊的同时,对谢越彦体格之健; 又有了新的认识。
宋松安年纪与谢越彦相差无几,可是,这九天的考试下来; 走路人都在打晃,这体格子比起谢越彦来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唉……
要说越彦这孩子其实真不错; 学识好、人品好、体格也这么好,只可惜……
李爹将心里的想法又压了压; 放弃在角落里。
他和宋松安乡试一场下来; 有些亏了元气; 着实要在等放榜的这段时间好好养养; 几乎是天天都睡得昏天暗地。
李爹和宋松安这种情况并不是特例,事实上; 几乎所有熬过乡试的考生们做的都是同一件事儿…睡觉。
乡试结束; 无论考的好还是不好; 都与考生没有什么关系了,考生们已经可以放松下来。而这回忙得天昏地暗的换成了考官们; 要从五千份考卷中取一百人为正榜; 二十人为副榜; 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工作量大这种事情就不说了; 重要的是每位考官都有自己的喜好; 尤其是在定名次的时候,四位同考官经常是吵成一团,最激烈的时候,红着眼睛,宛如斗鸡一般。
当谁都争不赢时,就会将有争议的考卷交给两位主考官定夺。
如果两位主考官意见一致尚好,如果两位主考官的意见都不一致,那就热闹了,往往空气中都会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
比如现在。
四位同考在堂下缩得如同鹌鹑,眼巴巴的看着堂上两位主考官唇枪舌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裴大人主持过几届乡试了,资历老、份量重,所说之话无人不遵。
可这小赵大人可是当今圣上眼前的红人,文武双全。
当今圣上是以马上打天下的,对于武将向来偏爱,可武定国文□□,在治国方面,当今圣上不得不倚重文臣,此时居然出了个文武全才的,又怎么可能不入了圣上的眼。
圣上眼前的红人,那可是可以直达天听的,若是惹恼了他,在圣上眼前参上一本,他们的乌纱帽可就都不保了。
他的话自然也是重要的。
这个小赵大人虽然深受圣眷,可是,自从来到福州后,就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也并不曾与他们为难。他们还以为会一直就么顺利到乡试完成呢,却没想到现在,两位主考官为了乡试解元归属问题而各执一词。
“小赵大人,我不否认这个谢越彦才学出众,惊才绝艳,可是解元、亚元、经魁全部为丹嘉城守仁书院之考生,恐怕会引来非议,不如这三人全部压下一级,拟孔禄铭为解元,以绝众人不实之猜想……”
裴大人语重心长的道。
“裴大人此语不妥。为国取材,自然是材为上。什么时候要为了顾忌他人猜想而不按学识排名次了?!”
赵鹤然完全不能理解裴大人的所思所想。
他知道这个裴敬亭为人谨慎,不愿意行差踏错一步。
可是,他不能为了自已的名声考虑就轻易摘掉那名学子原本该有的荣誉。
这叫什么事?!
赵鹤然虽为文臣,可是身上似乎还保留了武将那特有的梗直脾气,这可能也是圣上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可这个脾气可把裴敬亭给气得不轻。
他心里的苦有谁知?!
到时候,他拍拍屁股走了,留下面对流言蜚语的还不是他?!
“此子尚且年轻,区区一乡试解元,他也未必放在眼中,压一压他的名次也是为他好……”,裴敬亭继续道。
赵鹤然已经气得想骂人了。
“乡试解元不重要?!”
“此子是小三元出身,若是能得□□出身,必会被当今圣上所看重,官至“大学士”或“殿前行走”……”
“如他没有这个实力也就罢了……”
“可是他明明有这个实力,却因为你的谬论,让他错失乡试解元,那他必将与“□□”失之交臂……”
“您断的可不是他区区解元的名头,你断的可是他的锦绣前程……”
赵鹤然据理力争,寸步不让。
裴敬亭自然是知道,他若免了谢越彦的解元名头,很大的可能性就如赵鹤然所说的一般,会让这名学子与“□□”错失,可那又如何?!他的名声不容许有一点污点。
“赵大人,您可真有意思。慧眼如矩啊……您怎么知道此子日后会连中三元?!难道您会算命不成?!”
裴敬亭皮笑肉不笑的道。
“我不会算命!谢越彦日后会连中三元,我一点儿也不会意外……因为……”
“他是杨时元大儒的关门弟子!”
赵鹤然看着裴敬亭冷冷道。
他此次来,圣上得知杨时元大儒收了关门弟子,并且,此弟子会参加福州乡试,特意嘱咐他多关注一下……他原本也没在意,杨时元大儒的弟子在学识上还有什么需要他操心的?!
可是,他却没想到他竟然遇到裴敬亭这么个奇葩!
忍无可忍,只得将这条重磅消息抛了出来……
若是圣上得知杨时元大儒的弟子只是因为这样荒谬的理由没能取得解元,还不得把他的皮扒了?!
杨时元大儒的弟子会连夺三元有什么可奇怪的?!
圣上可是说了,他很好奇为何杨时元会收此人为关门弟子……此人有什么本事能让杨时元将一身所学倾囊相授,他好奇得很……
裴敬亭傻在当场。
可毕竟是混迹官场的老油条了,裴敬亭瞬间反应过来,立刻换上一幅笑脸,“哎呀,竟然是杨时元大儒的高足。我说怎么此子精抡文章策论,蕊榜超群,其字又古雅平和、生机盎然……难怪……难怪……”
“小赵大人,您怎么不早说啊……”
“这谢越彦解元当得!”
“只是……”
裴敬亭胖脸上眉头一皱,“那李修竹、宋松安的名次少不得要往后挪一挪了……”
赵鹤然差点没被气晕过去……
简直是无可救药!
……
放榜当日,天刚蒙蒙亮,客栈里的人就已经坐不住了。
因为是九天考完,统一放榜,因此,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