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辰时刚过,罗管事和罗源就赶着马车来了。他们不仅送了九头羊,还送了十坛酒,其中两坛是贡酒青花酿,六只火腿、一筐苹果、十斤精白糖、二十斤大枣、一百斤精白面、十斤胭脂米、四匹缎子等物,拉了满满六大马车。说这是棠园送的年货,还非常正式的写了一个清单。
陈名和王氏看着这么多东西直咂舌,“天啊,咱咋当得起,咱咋当得起。”
陈阿福笑道,“你们忘了,昨天楚大人专门说了,等他爷爷来了,让咱们多做几次火锅。我看啊,他爷爷不止要来咱家吃火锅,八成大半伙食都会在咱家解决。有些东西,弄不好是老爷子的口粮。青花酿和胭脂米这两样金贵物,咱们千万别动,都给老爷子留着。”
陈名点头,又说道,“给我娘和我大哥的礼物里,是不是再加点这些好物什?”他们已经在县城给大房买了不少年礼,里面吃的、喝的、穿的都有。
陈阿福听了点头说,“好,就再给他们添一只火腿、两只羊腿、一坛酒、十斤苹果、一匹缎子吧。”
这次大房真不错,不仅没有为那五十两银子出卖良心,还来禄园给他们通风报信。他们这样做,也担了一定的风险。这个情,陈名和陈阿福都记着。
王氏又道,“棠园都给咱们送年礼了,咱们是不是也得给他们送?”
之前,他们只准备了一些给罗管事家的年礼,还给楚含烟小姑娘做了两套衣裳。但人家先送了这么多东西来,还说是年礼,就不好不给他们送了。
陈阿福说道,“是得给他们送。”想了想又说道,“他们家的人都喜欢吃甜食,咱们就做些稀罕的小点送给他们吧。”
然后,又把哭得伤心欲绝的杨超小兄妹送走。这次,陈阿福给小兄妹每人做了一套衣裳,又送了他们十斤苹果,一篮子自家做的点心。
棠园来了四个护院接她,陈阿福就领着大宝、追风、七七和灰灰去棠园上班。旺财还想撵路,阿禄不许它去,让它在家看家。
看到旺财撵路撵得泪汪汪的双眼,大宝答应一定从棠园带好吃食回来给它,它才好过些。
晌午,在棠园吃过饭后,陈阿福又领着保镖急急忙忙回禄园做点心。她想早些做出来送给棠园,棠园的主子少,她做的点心又比较稀罕,或许棠园可以做为年礼送给别家。
她准备送棠园二十斤糯米枣、二十斤金丝糕、二十斤曲曲饼干、二十斤梅花蛋糕、二十斤甜甜圈。这些加起来正好一百斤,再加上两套小姑娘的外衣,两身中衣,两双鞋子,六双袜子,也算自家的年礼了。
现在人多力量大,这些点心两天就做出来了。
腊月二十三这天,陈名领着阿禄和大宝非常郑重地把年礼送去了棠园。罗管事在棠园外院很郑重地接待了他们,请他们喝了一阵子茶,陈名才带着阿禄回禄园,陈大宝直接进了内院。
之后,陈名又领着陈禄给罗管事家送了年礼,包括给罗管事和罗大娘做的一套衣裳,以及一些吃食和点心。
晌午,陈阿福在棠园吃了饭,又带着保镖回了禄园。
她远远就看到禄园门口停了两辆马车。去自家的客人,除了棠园的人,就只有杨明远会赶马车了。杨明远在京城,小兄妹才走两天,他们不可能来自家。
那会是谁呢?陈阿福几人急步往家赶去。
她还没走到福园院墙边,就看见曾小青快步往她这边跑来。曾小青看见陈阿福了,就跑得更快了。跑到近前,她气喘嘘嘘地说道,“大姑娘,家里来了几个客人。有一个老太太,她说她是知府陈大人的母亲,找你有事相商……”
原来禄园来了几个不速之客,其中五个妇人,两个男人。
陈阿福一听这个组合也不害怕,自己家里有好几个壮劳力,再加上身边的保镖,真打起来自家肯定不会吃亏。
只不知那个老太太找自己干什么,她会不会再欺负王氏。陈阿福加紧步伐向禄园走去。
进了禄园,看见曾老头父子、薛大贵、楚小牛都站在院子里。还有两个男人,是赵里正和另一个不认识的男人。
赵里正见了陈阿福,还客气地躬了躬身。陈阿福没理他,回头对跟着她的四个护院说,“你们就在外面等着。”然后,快步向上房走去。
上房里,沉着脸的陈名坐在八仙桌的左侧,右侧坐着一个五十左右的老太太。
第165章 亲祖母
那个老太太正是陈阿福在定州玉麒麟银楼看到过的老太太——陈世英的老娘。
前天,陈阿福专门把罗掌柜拉着说了一阵话,打听陈世英家的事。她的理由是,知己知彼,才好防范。
罗管事也这么觉得,便毫无保留地说了他知道的所有陈府的事情。
陈世英有一妻两妾,妻子江氏,生一女一子。女儿行二,闺名陈雨晴,十三岁。儿子陈雨岚,十一岁,也是陈世英的独子。唐氏是贵妾,生有一女,行大,叫陈雨晖。还有一个妾是绿姨娘,曾是江氏的丫头,生一女,今年才七岁,叫陈雨霞。
当年,就是唐姨娘的父亲看中了陈世英,在陈世英还在省城石安府的时候,就找上了陈世英老娘的族弟,也就是现在的赵里正。
不知道唐父和赵里正是如何跟陈老夫人说的,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逼迫王氏的,王氏竟然同意回娘家。回了娘家后,继母丁氏又逼迫王氏半旬之内必须嫁人。王氏不仅同意了,还主动挑了快病死了的陈名……还好王氏挑了陈名,因为丁氏已经找好了下一家,若王氏再没人要,便会把她卖给一个岭南的脚商……
不知道唐家给了赵里正和丁氏多少银子,反正之后的一年内,赵里正家购置了二百亩地,又成功地把原里正拉下马,他当上了里正。丁氏不止购了十亩地,还把茅草房翻修成大瓦房……
半个多月后,陈世英回乡才知道陈母已经把王氏撵走,又口头跟唐家作了亲,大怒。跑去王氏娘家想再把她接回来,可那时王氏已经另嫁。陈世英不好把母亲怎样,但牵怒唐家,坚决不娶唐氏。陈母又以死相逼,让儿子必须娶唐氏。
而正在这时,时任湖安省襄州知府的江大人托同年,也就是时任三青县县令的吴大人为自己的二闺女江晓渔说合亲事。那陈母一听是知府大人的闺女,大喜过望,也不逼儿子娶唐氏了,而是同意改聘江家闺女。
陈世英权衡利弊后,也觉得娶江家女对自己的仕途大有帮助。再说王氏已经嫁作他人妇,便同意跟江家作亲。
或许陈母做了什么事被唐家拿捏,陈世英最终同意纳唐家女为妾。唐家知道自己是商人之家,争不过官家,就退而求其次,同意自家闺女当妾,但必须是贵妾。
于是,陈家用突然多出来的一笔钱在三青县城购买了一个四进宅院。三个月之后,娇妻美妾便先后进了陈家门……之后,陈世英去京城赶考,竟然一鸣惊人,被圣上钦点为探花郎……
陈阿福不可思议地说道,“那时陈世英不过是个穷举人,江大人怎么会容忍他同时纳贵妾?”
罗管事又说道,“听说,江大人的二闺女,也就是现在的陈夫人,她之前克死了两任未婚夫,再加上长相平平,十七岁了还没有聘出去,一家人都十分着急。陈大人在石安府考举人的时候,江大人正好在石安府,见了他一面。之后,江大人便请他的同年王大人打听,若是陈举人没成亲,人品还成,就帮着说合说合……”
又说,陈夫人的风评还不错,虽然长相平平,但端庄贤淑,与潇洒俊朗的陈探花举案齐眉,夫唱妇随。因为陈家子嗣不丰,还主动把自己的丫头给陈大人作了姨娘……
陈夫人的父亲江大人也算官运亨通,现如今在京城任从三品的太仆寺卿。
……
陈阿福收拢飘远的心思,抬脚向屋里走去。
陈老太太穿着深棕色提花锦缎长棉袍,豆绿色裙子,灰白色的头上插着碧玉双簪,戴着松花色镶珠抹额。她的薄唇抿成了一条逢,显得法令纹更深,也更显严肃和厉害。
她的下首坐着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姑娘,也是在银楼看过的。她,应该就是唐姨娘所出的陈家大姑娘,十四岁的陈雨晖。
陈雨晖的下首,坐着一个满头珠翠的妇人。这个妇人三十岁左右,应该就是唐姨娘。
唐姨娘长得并不丑,还可以说颇有几分姿色。陈雨晖却是隔代遗传,没有继承爹妈的好模样,特别像陈老太太。容长脸,小三角眼微微向上挑,嘴角下垂,哪怕施了粉黛,打扮得很是光鲜,也勉强算是中人之姿。
老太太的身后还站着两个人,一个是四十几岁的婆子,一个是十几岁的丫头。
陈阿福没搭理愣在那里的几个人,直接问陈名道,“爹,你没事吧?”
陈名起身走到陈阿福面前,低声说道,“爹没事,那个……”
一个极其威严的声音响起了,是陈老夫人。她皱眉说道,“阿福,见着我,也不知道行礼。那王氏是怎么教导你的?”
陈阿福没理老太太,轻声跟陈名说道,“爹莫紧张,有女儿在,无事。”又在他耳边轻声问,“我娘呢?”
陈名的眼神向卧房的方向瞥了一眼,意思是王氏在卧房里。
陈阿福点头,她可不愿意让王氏当面被陈老太太羞辱。
之后,陈阿福才侧脸对老太太说道,“我爹娘把我教导得好得紧呐,别人都夸我才貌双全,兰心蕙质。”
听得那几人都撇了嘴。
老太太气得一噎,骂人的话刚想冲口而出,但想到今天的目的,又把火气强压下去。说道,“阿福,你知道我是谁吗?”
陈阿福说道,“我第一次见着你,咋会知道你是谁。”
老太太又道,“也难怪你不知道,这是咱们祖孙俩第一次见面。我是定州知府陈世英大人的娘,也就是你的亲祖母。阿福,你应该叫我一声奶奶。”说完,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慈善起来。
在她看来,贫寒人家的小姑娘,乍一知道自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