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隋炀帝恋爱的正确姿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自都忙,贺盾也是。
  太医博士巢元方领着太医署的人编撰《诸病源侯论》,邀请贺盾帮忙参详考究,贺盾上辈子纵是没学过医,但也听过这么本古籍。
  毕竟是华夏第一部病因症侯学专著,总结的是魏晋以来的医疗实践经验,意义非凡,大名如雷贯耳。 
  贺盾自是义不容辞,她手里医书多,和太医署藏书有得一拼,这时候也如数抄录捐赠了一份,给太医们查阅翻看。
  著书立说不容易,尤其是朝廷出品,字字珠玑,一词一句皆要考究,耗时耗力,贺盾一头扎进里面,除了惯常陪伴杨广杨昭的时间,再抽不出旁的空来了。
  杨广与杨素明里不好会面,但偶尔遇上还能说两句,近来袁充因胡吹天象阴阳吹嘘得皇帝龙颜大悦,得了厚赏,朝中便多有效仿之人。
  王劭竭力媚上,圆梦测字,引经据典解释图讖,把皇帝吹成了天神下凡,歌功颂德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两人是去给柳述生辰宴会的路上,遇上便一同走了一段。
  四处无人,仆人随从们远远跟在后头,杨素目光随意落在前方,压低声音提了两句,“也不知这阵风什么时候能吹过去,两块河边碎石,王劭硬能给它吹出二百八十首吉祥诗来,我真是看得大开眼界,人说我杨素奸邪谗上,比王劭这功力,还真是不够看的。”
  杨广未言语,无稽之谈,偏生皇帝信以为真。
  皇帝沉浸在迷信和佛事里不可自拔,碰上劝诫的便不高兴,杖杀见血,现在谁也不敢发话了,派遣使臣巡查治绩,回来废除了长安和各州郡的学舍,仅留着国子学舍七十二名学生,废学的同时,诏令天下在东南西北三十洲建塔供奉舍利,上千座寺庙拨地而起,大小佛像数以十万记。
  早年贺盾常常提及皇帝最惧劳民伤财,顾惜民力,眼下荒唐到了此等地步,只能说英雄迟暮,他的父亲,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励精图治想开创盛世的英明皇帝了。
  或者说他还是想要盛世清平,但治国这一块上出了岔子。
  废学意味着皇帝对百姓的教化完全失去了耐心。
  对儒学弃如敝履,企图靠神化自身来让百姓顺服,并且固执己见,崇佛与迷信变本加厉,已经到了狂热癫魔的地步,这一年来愈发不可收拾。
  谁也拉不住皇帝这条错路的脚步,包括皇后。
  暂且不会出什么乱子。
  杨广斟酌道,“皇上花甲诞辰刚过,随他罢。”
  杨素听明白了,颔首点头。
  除却随风倒的苏威之外,朝廷的新贵都是他们的人,但皇帝性子猜忌刻薄,太子确实是不宜在这上头插手的。
  眼见柳尚书豪气阔达的宅子就在不远处,杨素脚步顿了顿,想了想还是逾越提了一句,“近来朝事水浑,阿摩你盯着点阿月,皇上现在兴头正高,别说阿月,便是皇后,上去掰扯这件事也要触霉头,阿月还是不知这些事的好……”
  杨素用了旧时交友的称呼,有师友的提点之意。
  朝事之外,杨广近来心情不错,倒也和这几十年的老友多说了两句,“阿月不是莽撞之人,这些事她清楚,便是当真有想法,也先与我商量,分说明白,她也知晓轻重。”近来她真是大有改观,以往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多半废寝忘食,彻夜不归都是常有的事,眼下再忙,也抽时间回府陪他,越发的贤妻良母了。
  杨素看着太子脸上不经意露出来的暖意,莫名被噎了一下,拢着袖子再不说什么了。
  仁寿年间杨坚做的事,杨广稍稍提一提,贺盾便知道了。
  杨坚自己不做学问,素来也轻视做学问的,包括儒学在内的百家思想,这种思想根深蒂固,贯穿了他整个人的一生,在晚年随心所欲的暴露出来,把他在政治思想上的偏执和妄想发挥了个淋漓尽致。
  杨坚所作所为,是想抛开实际情况按照他自己的蓝图和意志去塑造社会,他是好意,依然希望大隋强盛,但走错了路子。
  贺盾去见过杨坚一面,理念不合,说不通,毫无办法,再加上她得了杨广的叮嘱,并不敢轻举妄动,只在能力范围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贺盾听说龙门人王通到宫门前觐见杨坚,杨坚忙于佛事无暇接见,便请杨广亲自去把王通请来了。
  不管贞观之治的政治班底如房玄龄、魏征、李密、张玄素、杜如晦等人是否当真是王通的弟子,但在他确切的百名弟子里头,诸如温彦博、杜淹、董恒、呈元、薛收、姚义等人都有宰相之才,在唐为官官至宰相的也有好几个。
  魏征李密房玄龄等人与王通私交甚密,杨坚放弃王通,甚至放弃王通后来献上的《太平十二策》,是大隋莫大的损失。
  更何况王通本人便是儒学大家,在汾河有王孔子的称号,本身是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家,学富五车,博古通今。
  杨坚废弃儒学,不会对王通另眼相看,但大隋需要王通,也需要他的学说,一张一驰,张弛有度,杨坚以高压和强权统治这么些年,杨广若还按照历史记载走杨坚的老路,必定还要有同样的结局了。
  少年十五为人师,如今年不满二十,却已经是满腹经纶,贺盾特意提了这件事,杨广自不会因年纪怠慢之。
  王通是儒学大家,贺盾去请了先生李德林一起作陪。
  杨广在礼贤下士这一块上素来让人挑不出错来,他贤明在外,亲自去请,又加之学识不错,和王通一见如故。
  两人没提为官之事,杨广反倒出钱出力,送他回汾阳开办私学,静待时机。
  话不必多说,唯投缘二字,贺盾虽未得见王通,但自杨广的描述中,也能感受出此人的不凡之处来。
  贺盾自太医署回来,听杨广说两人促膝长谈一夜之久,心里松了口气,朝杨广笑道,“难得有阿摩你看得上的人。”
  杨广正左手与右手下棋,闻言就看了贺盾一眼,随意道,“我暂且还未看出这少年有何神通之处。”
  贺盾就噎了一下,“那你促膝长谈一夜……”
  杨广乐了一声,将棋子扔回了棋瓮里,含笑道,“人是你举荐的,你说好,又左右交代莫要因为年纪轻视他,想来确实有些特别之处,我用了十分心,自然能让他一见如故。”
  贺盾真是要头疼了,“这么跟你说罢,王通虽不及鬼谷子,但差的也不远了,他弟子数百,很多都有王佐之才。”杨广登基后虽是修正了些杨坚错误的国政,尤其是文化学问上,但不够彻底,不足以挡住大隋走向灭亡的脚步。
  鬼谷子……
  杨广落子一顿,心里头掀起了些骇浪,看着贺盾的目光就幽深起来,缓缓道,“鬼谷子的弟子有王佐之才……父亲厌弃儒学,绝不可能重用王通之流,我日后若肯用他们,你也不会冒着会惹父亲生气的档口现在便让我毕恭毕敬的把人请来……”
  贺盾没听懂他要说什么,茫然问,“怎么了阿摩……”
  杨广看住她,定定问,“拦下欲云游归家的王通,举荐给我,想来他和他的弟子们侍奉的另外君王,是谁?”
  贺盾咳了一声,这种事一旦说了,杨家的人说不定会误入歧途。
  贺盾被杨广搞了个突然袭击,一时间拿不定主意,在想要不要拿突厥王先抵挡一阵,等她想清楚利弊再说。
  这就是当真另有它主了。
  杨广心里掀起千层浪,又问,“你总不会说是突厥王罢。”
  “…………”贺盾干笑了一声,揪了揪衣袖,回道,“不是,阿摩你瞎想些什么。”
  杨广静静看着贺盾,脑子里念头飞转,步步紧逼,凑近了压低声音盯着她问,“不是,那杨昭是做了亡国之君。”
  “…………”贺盾看着面色笃定又脸色阴沉的杨广,只想说男人,你想多了,还没轮到昭宝宝的事。
  杨广本欲再问,书房外响起叩门声,铭心快步进来送了封信,黑漆加急。
  杨广拆开看了,神色莫辨,半响不语。
  贺盾看他脸色不好,瞧起来比方才揣测大隋的运道更差,心里莫名一突,连眼皮都跳了起来。
  杨广将信递给贺盾,沉声道,“仁寿宫出事了,长辈的事我们晚辈不好过问,这件事阿月你莫要插手,只做不知便是。”
  贺盾听说仁寿宫出事,眼皮便跳得厉害,接过信匆匆看了,登时变了脸,拿着信跌坐了回去,脑子里纷纷杂杂一团乱麻。
  她不想看见的事还是发生了。
  杨坚在仁寿宫藏了个美人,没了陈氏姐妹,还有其他什么丹阳夫人,昨日东窗事发,被独孤伽罗发现了。
  杨广收了信纸,门外铭心来传说石内侍官求见太子妃,有懿旨传召太子妃。
  是石云,杨坚身边跟着伺候的内侍,石海年迈退了下来,他带的弟子顶了差事。
  铭心领着人进来,石云急匆匆行了礼,抹着汗朝贺盾道,“皇后请太子妃前往仁寿宫,给皇后看病,太子妃快快跟老奴走罢。”
  贺盾心如乱麻,朝杨广点点头,也不耽搁,收拾了药箱,跟着石云走了。


第132章 信誓旦旦保证过
  仁寿宫本就安置有太医待命; 皇帝皇后身边还跟着太医令; 若是到了要回宫请她的地步……
  贺盾有些腿软; 摇摇头没敢深想; 只想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仁寿宫。
  口令只传了太子妃,没有召见太子; 杨广便只能待在长安城。
  后头暗十一上来接了贺盾的药箱; 贺盾越走越快,没乘马车; 要了匹马,快马加鞭往岐山赶去了。
  到了仁寿宫,石云几乎是从马背上摔下来的,连掉在地上的拂尘也没工夫捡; 气喘吁吁地领着贺盾往里面跑。
  贺盾自东宫出来的时候是下午,到了仁寿宫天已经黑透了,风吹过黑影重重。
  仁寿宫里没了往日歌舞升平,灯火通明之中,显得越发死寂。
  贺盾是头一次来,石云在前头领路,她忧心独孤伽罗的身体,直恨不得长了翅膀一般; 问了独孤伽罗的情况; 石云上气不接下气的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