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明接着话头说道:“干咱们这警种,就没好,这几年,我值过勤、站过岗、抗过灾、救过火、抢过险、抓过人……哎,能干的我都干过了~”
  “那你死过吗?”黑暗中响起了一声冷冰冰的冷幽默,人群哄堂大笑。
  是简凡,嘴上一针见血可比手上一枪中靶容易得多,一句话把王明说到了死角,无话可说了,成了众人的笑柄。
  ◇◇◇◇
  押送车在雨中急行着,靠着车厢的简凡能清晰地感觉到雨点敲击着车厢的微微颤动。心潮翻涌地想着,其实勇敢很简单,只需要一秒钟;其实决定自己的命运,也很简单,只需要一秒钟;活得像个男人,在需要的时候,挺直腰杆,也很简单,同样只需要一秒钟。突然间想到了队长说过的那句,男人的勇气,在骨子里。
  那我有吗?……我肯定有。简凡心里很肯定。人一辈子头脑要发热很多回,可这一次,简凡觉得自己头脑一点也不发热。

()好看的txt电子书
  集合的地点在体育场,从押送车里下来,宏大的场面像科幻战争的巨片,巨大的扇形顶成了天然的遮雨处,拉运物资的卡车停在这里分发用具,从各处赶来了干警挨个领着雨披,一个场子上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从各分局、派出所、中队、大队调集的警察,足足有一两千人的队伍临时聚集到了这里,闹闹攘攘的人群充斥着一种急切、一种焦虑的情绪,耳边听到了话语都是粗嗓大气,几近骂人。
  这是一个强调着共性,却又极具个性的群体,淹没在队伍中的简凡,依然从身边可感觉那种不顾一切的热血沸腾,有的人在大喊着队友的名字、有的人在大喊着那里那里集合,更多的人是在喊着队友叮嘱路上小心。忙而不乱的人群在领队的带领着次第上车,沿着门口一字排开的大巴,已经轰轰隆隆地发动着了,随时准备起行。
  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心很充盈,第一次觉得不必再为钱和女人所扰,这里是男人的世界,是警察的世界,第一次感觉到警察这个称呼还可以这样让人血气翻涌,第一次觉得血性涌到了头脑之上的时候,就像拔拳相向一样,是一种义无返顾的快意。
  “简凡,害怕么?”不知道什么时候秦队长站在身后,喊了句。
  简凡刚披上雨披,一回头,灿烂地笑了,摇摇头,没说话。
  “什么事总得有人去干。警察干得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干的事,你,快入行了。”秦高峰笑着,雨幕里拍拍简凡的膀子。想想不到一年前,这还是一个死活不愿意当警察的主,不由得有点可笑。
  “队长,我已经入行了。”简凡回了句,挺着腰,不过还要比队长低一个脑袋。
  “还不算……不过,敢站出来,说明像个男人了……”秦高峰笑着,指着门外的大巴示意道:“十七号车,我带着你们,去吧。”
  “是!”
  简凡敬了着礼,小跑着,上了车。
  车厢里,响起了雄壮的音乐,那是一首熟悉的歌:在繁华的城镇/在寂静的山谷/人民警察的身影/陪着月落,陪着日出……在欢腾的海岸/在边疆的水路/人民警察的身影/披着星光;浴着晨露……警察之歌,听过无数遍的警察之歌,男声女声合唱,声音里的透着刚强,让听者油然而生了一种激|情,记得在应召当警察的时候听过,记得在集训队的时候经常听到,可能安逸的时间太久,这首歌听得,这么好听,这么有感觉,就像一队的哥们、就像集训队里的哥们一起唱的。
第四卷 四面皆楚歌
第01章 雨夜大迁徙
  雨,哗哗拉拉的倾泻着,像是无声的警告,一个危机渐来临的警告,一个来自大自然的警告……
  十五个小时前,边山河流域十数村庄被淹,库区发布了橙色警报,才引起了县政府的重视,开始组织抗洪救灾。
  十个小时前,省水利厅提出了泄洪方案,县政府无力组织如此规模的迁徙,求救大原。跟着库区发布了红色警报,省水利厅水文观测站发布了洪峰预警,市政府无奈之下,大规模抽调市区警力参战。
  北方的山省旱的多,涝得少,数年前汾河二库建成之后,其公布的防洪标准是百年一遇,汾河断流的时间多,有水的时间少,对于洪涝灾害谁也未曾料及,层层机构之间的扯皮中,已经耗费了不少时间,随着二库警戒水位的不断上涨,气氛开始越来越紧张起来了。
  居安已久的政府部门,在洪灾面前显得有点慌乱。冲在最前的毫无疑问是子弟兵,一万多驻地部队和民兵已经奔赴一线,市区的警力也随之被调往了一线。
  市府大楼里,难得的在午夜之后还灯火通明,平日里偏安于一隅,并不受人瞩目的防洪抗旱指挥部那个小小的牌子成了焦点,来自政府、水利、军区、公安等几个部门的头头脑脑汇聚在这里,组成了一个临时的指挥和决策部门。相对于效率而言,政府里讲究的是集体决策、讲究的是职位排名、讲究的是领导责任。人民群众这个字眼虽不值钱,可他不管和那一顶乌纱放在一起,都不会轻于乌纱的重量。这事,没人敢掉以轻心。
  一千二百流明的大显示屏上,几条弯弯曲曲的河流标示,来自省水利厅水文观测站的专家站在屏幕前解释着:“目前汾河二库高出警戒水位九点二米,红色警报已经发布了六个小时,水位还在上涨,理论上讲我们山省属于旱灾多发、洪涝少见的省份,但是今年受渤海湾台风影响,聚集在我省的副热带高压久而不散,目前降雨量达到275MM,已经超过历史最高的年份一九六九年……降雨中心集中在汾河的支流边山河一带,根据省水利厅、省防洪抗旱指挥部的指挥,我们准备在明晨七时,第一次洪峰到来之前,在这里炸开边山河坝,从支流小洛河、乌龙河一线泄洪,和库区同步,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泄洪区涉及的周家湾、耙齿沟、韩寨、前后背村、戴庄等一线十几个村将被洪水淹没,要迁徙的群众有八千余人,当地政府没有这个能力,这才是整个工作中最难的……不过,这个方案,是损失最小的。”
  决策已定,这里只不过是让官位上的领导了解经过,与会各位的手里,资料的文字触目心惊,好似要营造紧张气氛一般,把尘封多年的数据挖了出来,1955年8月,大原西山暴雨,洪水冲淹743厂,死亡83人,倒塌房屋176间……1959年8月汾河中游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雨量175mm,交城、汾阳、平遥三县淹没农田3。8万hm2,死亡23人,倒塌房屋5000余间。1969年7月,大原东山暴雨,洪水冲进大原钢铁厂区,淹灌13个车间,死亡24人。1977年8月,汾河中游以平遥为中心的特大暴雨,受灾面积8万hm2,死亡70多人,倒塌房屋3万多间。1982年8月,乌龙全县遭受暴雨袭击,最大雨量250mm,318个村受灾,死亡49人,倒塌房屋3600间……
  忝任指挥部总指挥的是现任市长,虽然不晓得抗洪是怎么个抗法,但心里知道的是这些数据里的轻重,如果再现这么一段历史,耗资上亿修建的汾河二库如果还拦不住洪水,保不住大原,那自己或许也将成为历史了。
  无言的摘下眼镜,揉着鼻梁,声音几分哑声地问着:“梁局长,你们公安上的人到位了吗?”
  “从大原抽调的武警、特警以及一线公安干警三千余人,已经赶赴现场,开始疏散群众。公路被冲毁了十几处,所以在时间上延误了点。”
  “现在是凌晨一时四十分,距天亮不到六个小时了,有把握吗?”
  “我们会竭尽全力的。”
  公安局的虽然全力以赴,但谁也不敢肯定不出意外。总指挥面朝着俩位部队的代表,问了句:“于政委,大原市的警力已经被抽走了三分之一。我们到难时,可得靠你们子弟兵啊。”
  “您放心,高副市长,驻地52113、52932两个营队、地方民兵、以及阳曲县的公安民警已经全部上一线了,加上县政府临时组织的人员,总共有一万六千余人,正组织从边山河洪区救援,我们会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泄洪区一带,就得靠大原市的干警了,转移群众,还是你们公安在行。”军区的代表发言道。
  接下来是民政部门发布的临时安置方案、阳曲政府制订的灾后重建方案、水利水文部门不断更新着水文数据。
  决策在进行着、焦虑在扩散着、瓢泼的大雨,也在无休无止地继续着……

()
  ◇◇◇◇
  凌晨二时,周家湾、耙齿沟一带,特警中队一组汇报,疏散完毕。
  凌晨三时十五分,石虎沟一带,疏散完毕。
  凌晨四时,韩寨疏散完毕……
  离坝最近,但离大原最远的龙兴村,到凌晨五时,也接近了尾声。
  这确实是一项没人愿意干的活,县乡两级政府部门前一天开始组织,迁走的一半人都不到。市府无奈之下才抽调大原警力来完成这一项浩大的工程。三千多名警力有一半负责迁徙,分散在十几个行政村。
  坐着大巴来时,沿途的二级公路和桥梁已经被毁不少,车队到了半路就停了,带队的秦高峰领着一百名干警急行十几公里,凌晨二时才到达指定地点,在村委的陪同下,干警挨家挨户上门,连说带请还帮着搬东西,好歹一户一户开始走了。出行的,拖家带口、抱着小孩的、牵着骡子、驴和牛羊的,驾着三轮四轮农用车的,挤挤攘攘地从村口绵延着直上高地的公路。队伍里,灯光如豆、人声鼎沸,偶而可听得牲口的悲鸣、孩子的哭喊、大人的叱声,百把十名干警在这里明显显得警力不足了,隔着十米一个站点,灯光连成了长龙直通往高地,指引着群众转移,星星点点的灯光像一条绵延的长龙。黑沉沉的雨幕里,弥漫着一种比雨夜更悲凉的情绪。
  非要这样吗?站在村口,像站在枫林老家,就像看到了张三家的驴、李四家的骡子、简二家的牛马,乡村里透着一股熟悉的味道,十公里的急行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