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家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张作霖依靠日本人的帮助,掌握了东北大权之后,他的势力得到不断膨胀,日本人担心他的势力过于强大,恐怕难以控制,就假惺惺地建议张作霖送一个儿子到日本去留学,实际上是作为人质。正在读中学的张学铭因一向为张作霖所不喜,遂被选中派往日本,进入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大哥张学良倒是很关心这个在异国求学的胞弟,经常写信鼓励他发奋学习,增长才干,曾写过如下一信:    
    二弟手足:前函谅达。弟能知在异邦奋勉,不贻国人之羞,不丢父兄之脸,兄甚喜。我弟论起东瀛人士,皆努力前程,非同吾国之军阀官僚,日以大烟麻雀为生活者可比,兄闻之更快甚,觉我弟知识高进矣。但望我弟永远保守此种思想,将来学成归国,勿践旧官僚之臭习,是为切妥。。。。。。。切望弟勿入学习院,那是贵族式学校,要知我兄弟力谋平民生活,勿染贵族教育习惯,为盼。我们将来要为中华民族造幸福,不是为个人谋荣华富贵也。盼弟在东瀛留心他们平民生活状态,研究他们一般社会的真精神。弟有什么感触,常常以告兄为盼。    
    后来,张学铭学成归国,先在东北军任职。1930年10月,他就任天津市公安局局长,1931年3月,出任天津市市长,兼任公安局局长和东北政务委员会财务整理委员会委员。对于他出任天津市长这件事,张学良非常生气。张学铭因为从小不受父亲喜欢,不被重视,和一母同胞的大哥有天壤之别,心里自然不服和不高兴,此时大哥又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大业,主政北平,他认为大哥的一切来得都太容易了,是白捡来的,张学良跟弟弟说,你哥哥能有今天,是把脑袋拿下来干,是拿命换来的!但张学铭不信,老是觉得大哥太顺利了,张学良说他是“欲大胆小,有好处就来”,会做表面功夫,“常常把人哄得好好的”。    
    张学良主政北平时,本来对天津市长的人选早已确定。但吴铁城出于私利,保举了张学铭当市长,他上报中央政府,在张学良不知情的情况下,中央突然发布了任命张学铭为天津市长的命令。吴铁城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送张学良人情,因为他与张家两兄弟关系都很好;二是他要拉拢张学铭,想以后多知道点内幕消息。张学良对此事十分生气,他本来是有权否认的,他只要给蒋介石打个电报就可以顶回去,但他考虑再三,他要是顶回去,张学铭不乐意倒也罢了,可吴铁城就完蛋了,蒋介石肯定不会轻饶他的。所以,张学良思虑再三,还是没有顶,默认了这个事实,不过,他后来说,这是他平生最抱歉最难过的事。    
    张学铭的原配夫人姚氏,是张作霖包办的婚事,两人成婚后长期感情不和,终致离异。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张学铭愤而辞去天津市市长一职,出国到欧美游历。在德国,他遇见了曾是北洋政府代总理的朱启衿的女儿朱洛筠,说来这朱洛筠也算是老朋友了,在天津时,他们常出入于大型的娱乐场所,曾是共同娱乐的伙伴。此次异国相逢,他乡遇故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后来两人一直交往密切,终于结成百年秦晋。无独有偶,朱洛筠还曾是赵一荻的同学和闺中至友,此时密友成为妯娌,交谊更深了一层。后来,当朱洛筠得知赵一荻甘愿抛弃舒适的生活,无怨无悔地陪伴张学良幽禁时,作为同学、至友、妯娌的朱洛筠对她敬佩万分,她曾公平地评价:“我总觉得我们张家所有的人,都对赵一荻欠情很多。在张学良将军被软禁,长期处在逆境的日子里,我们张家的人,不管心肠多么好,有谁能伸出一只援助的手,帮助他做点他需要做的事呢?只有赵一荻,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全身心地陪伴、照顾着张学良。数十年如一日,多么不易!我们张家所有的成员都从内心敬佩她感激她!”    
    1937年,张学铭才从巴黎辗转得知国内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以及大哥被软禁、拘押的消息,在为大哥担心的同时,张学铭又感到深深的自豪,他很想亲见大哥一面,但是一时无法脱身,只好在异国遥寄思念之情。直到1941年,张学铭夫妇才得以携子张元冲、张鹏举从香港转道回到祖国。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曾任命张学铭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议室中将主任、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中将总参议等职,但张学铭一直住在天津,从未上任。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铭一家得到了党和国家的热情关怀。1950年,张学铭进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并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毕业时,他希望能做一名真正的劳动者,自食其力,并提出愿意管理公园,于是,组织上就任命他为天津人民公园管理所副所长。后来,张学铭又曾担任过天津市政工程局副局长,还曾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期间,由于周总理的保护,张学铭一家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每当回忆起这段经历,张学铭对周总理总是感念不已。    
    粉碎“四人帮”以后,张学铭又先后担任了天津市政协常务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等职务。虽然年事已高,但几十年来,对大哥张学良的思念却没有稍减,而是与日俱增。每每忆及大哥,他便禁不住情绪激动,热泪盈眶。每年六月张学良生日时,张学铭总会按照传统习惯,在家里摆上寿桃,举行寿宴,领着全家人吃长寿面,遥祝大哥平安,康健。每次一提起大哥,张学铭总会愤然道:“我大哥被老蒋关了几十年,至今还被软禁在台湾,我们在大陆的一家子老小盼了一年又一年,就是不得见面!多少年来,我只能在梦中与大哥相会。”    
    1978年2月,在全国政协第十五届全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张学铭从怀念周总理说起,又情不自禁地提到了大哥张学良,他情绪激动地说:“我大哥被蒋介石软禁,已经是第四十二个年头了。我大哥几十年来身陷囹圄,孤零零在台湾度日如年,真是苦海无边哪!我们弟兄都老了,难道要我们都到了阴间后,才得以骨肉团聚吗?祖国统一、亲人团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我每每想到这些,就气愤、不平、伤心,心里不是滋味!我。。。。。。”激动万分的张学铭气喘吁吁,老泪纵横,他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了。在座的许多政协委员们也都鼻子发酸,感慨万千。    
    1982年,张学铭已身患重病,病榻上他仍念念不忘身在台湾的大哥。从一本海外出版的中文杂志上,张学铭看到了大哥访问金门的消息,并看到了大哥用望远镜眺望祖国大陆河山的照片。四十多年未见,大哥也垂垂老矣!张学铭感慨良多,他悲伤地说:“为什么不放我大哥回大陆,而要摆弄什么望远镜呢?再说,可以让我去看望大哥嘛!我什么都不怕,单枪匹马一个人去也敢,就看台湾当局肯不肯放我进去。我张学铭今生见不着我大哥,作鬼也要去一趟台湾!”听者无不低头垂泪。    
    可惜骨肉相聚的心愿未了,张学铭便于1983年因肝硬化而溘然长逝,临终前,他留下遗言嘱托儿子张鹏举:“我一生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与大哥见面。将来有机会的话,你一定要把我的话告诉他。”    
    夫人朱洛筠女士还专门填写了一阕《思佳容》,表达对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怀念:    
    少小同嬉忆故情,而今白发说余生;    
    将军手拨乾坤转,淑女心期玉雪清。    
    怀旧雨,盼新晴,春回两岸海波平。    
    中华一统归来日,万户融融笑语声。    
    张鹏举是张学铭的次子,现在天津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工作,1998年6月3日,张鹏举专门赴美国夏威夷为大伯张学良祝寿,完成了父亲的心愿。张鹏举与大伯是平生首次相见,他首先向大伯行了大礼,跪地叩头。张学良坐在轮椅上,双手合十,连连作揖。在随后的叙谈家常中,张鹏举将父亲临终的心愿告诉了大伯,并说:“为了还父亲的这个愿望,我便决定通过这次祝寿,来檀香山与从未见过面的大伯父相聚,实现父亲临终之遗愿。”张学良听了侄子的话,神色黯然地叹息道:“你父亲去逝的事,我已经知道了。”    
    张学铭的长子张元冲目前在香港定居,从事经商。


第十章 其他兄弟姐妹2、其余诸弟

    在童年时代,张学良是十四个兄弟姐妹中的“头头”,弟弟妹妹对他十分尊重,也很听他的话,张学良对他们也很严格,有差错就管教,从不姑息,不过,因为张学良严于律己,兄弟姐妹间一直相处和谐。张学良对兄弟姐妹们从不分什么嫡庶,也不许他们摆少爷、小姐架子。他常向弟妹们讲张家的家风,为人要正派,千万不要仗势欺人。他说,我们要和老百姓讲团结,才能给张家增光,否则,只能给爸爸抹黑。爸爸太忙,年纪大了,有时顾不过来,我要替爸爸管教你们。我是大哥,你们要听我的。    
    三弟学曾,生于1911年,少年时十分好玩,最爱逗蛐蛐。有一次,他差厨工孙大虎出府去帮他捉蛐蛐。孙大虎在税捐局周局长公馆的墙根下,用铁锹挖蛐蛐,被局长的公子发现,不让他挖,双方发生了争吵,孙大虎仗势打了局长的儿子,被扭送到了警所。警所所长一看是对局长公子大打出手,二话没说,就将孙大虎劈头盖脸地抽了几十鞭子,张学曾得知后,气得立即乘车直奔派出所,“岂有此理,这还了得,你们简直没有王法了!”张学曾指着警所所长的鼻子大骂。    
    “请三爷息怒,请三爷息怒,这完全是误会。”所长连忙赔罪,并上前替孙大虎松了绑。张学曾还是不依不饶,反派人将警所局长捆了起来。正在双方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张学良打来了电话,叫张学曾马上带人回家,一切由他来处理,口气不容置辩,坚决严厉。经过调查,,此事是张学曾要孙大虎捉蛐蛐引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