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哥马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美军在阿登战役的最初几天未进行认真的抵抗就开始毫无秩序地退却,而且在有些地段,这种退却变成了狼狈的溃逃。因此,英国报纸对艾森豪威尔大加抨击。这种情况使蒙哥马利非常不安,于是他给首相打报告说,他打算向英美记者谈谈这次战役,以表明盟军如何一致响应号召,如何一致合作共事,扭转了这一颇为棘手的局面。首相认为他的建议很有价值,同意了他的意见。 
  于是,蒙哥马利于1945年1月7日在战斗中召开记者招待会。对此,报道很多,他在会上的讲话,也被各报广为引用和发表。德国人迅速而又巧妙地辑录了他的讲话内容,把它改写成为一篇带有反美倾向的报道,并由当时掌握在戈培尔手中的阿纳姆电台广播。布莱德雷总部的监听站把它误认为是英国广播公司播送的,于是这篇精心歪曲了的讲话稿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对盟国的团结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蒙哥马利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的讲话确有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因为在他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接着战局开始恶化。但盟国部队齐心协力对付这一危急局面,大家都把狭隘的国家民族观念撇在一旁,艾森豪威尔将军命令我指挥整个北部战线。我调用了英国集团军群全部可用的力量……最后,英国部队猛地一举投入战斗。目前,英军各师正在美军第1集团军右翼奋勇作战。这样,你们就可以看到英军正在受到沉重打击的美军左右两翼作战。〃这些话似乎在暗示:是他把自己的师团投入拦阻阵地,保持镇静而清醒的头脑,在美国人的北侧保持一个坚不可摧的壁垒,在默兹河西岸建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保证了阿登战役的胜利。 
  令人奇怪的是,蒙哥马利竟会在1月7日自讨苦吃地搞这样一个记者招待会,因为仅仅一个星期以前,由于他不断向艾森豪威尔施加压力,要求实施〃单一冲击〃战略,任命单一的地面部队指挥官,他自己的军事生涯受到了极其严重的考验。1944年12月30日,马歇尔电告艾森豪威尔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作出任何性质的让步。你不仅得到我们的完全信任,而且,如果你作出这一让步,将会在国内引起极大的愤慨……〃这就是最后的定论,与艾森豪威尔常常力图使蒙哥马利认识到的没有什么两样。此时此刻,艾森豪威尔的忍耐已经到了最大限度,他的一帮顾问们也竭力唆使他和蒙哥马利一刀两断,于是他在给马歇尔的一份电报中便使用了〃有我无他〃(指蒙哥马利)的话语。德·甘冈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急忙赶到凡尔赛,求得一点回旋、喘息的时间,然后又冒着漫天大雪飞到他的上司身旁,说服已经茫然不知所措的蒙哥马利给艾森豪威尔写了一封语气柔和的信,在一切行将失去的时候挽回了局势。 
  一切都暂时地平息下去了。然而,随着冬天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愈来愈清楚的是艾森豪威尔的〃宽大正面〃战略收效甚微,美军和英军沿着莱茵河或在其附近的小规模零星战斗也没有多大进展。盟军参谋机构进行了多次深入细致的讨论,最后在1945年1月末在马耳他举行了最高级会议,达成了一项妥协方案。双方都作出了让步,艾森豪威尔的意图于2月1日在马耳他得到了批准。他说:〃您们请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放心,我将在北面立即夺取莱茵河渡口,这一作战是完全可行的,无须等到封锁整个莱茵河后再进行。而且,在渡过莱茵河之后,我将在北侧用最大力量向前推进,一旦南方局势允许我集结所需的部队,并且不会因此招致过大的风险,我将实施我的决心。〃这是蒙哥马利所能得到的最好结果,也许比他应得到的还多一些。这样,就为英联邦军队在西北欧的倒数第二次大规模作战行动——〃诚实〃作战行动打开了道路。正是:战略不同难协调,盟军北进战果少。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第十八章 最后一战    
  盟军强渡莱茵河,向前挺进困难多; 
  谈判桌上巧施压,德军投降战幕落。 
  蒙哥马利在进行欧洲最后一战之前,还进行了〃诚实〃作战。〃诚实〃作战是由加拿大集团军从帝国森林向南发动的一次攻势,目标是攻克莱茵河以西的全部地区。 
  2月8日,蒙哥马利向奈梅根以东的帝国森林发起〃诚实〃作战行动,加拿大集团军依托莱茵河向南进击,直至克桑滕…芬洛一线。2月23日,美国第9集团军进行〃手榴弹〃作战行动,夺取了控制罗尔河谷的水坝之后,向北压过去,以实现同加拿大集团军的连接。 
  〃诚实〃是一次非常激烈的作战行动,它的另一个名字是〃帝国森林〃之战。在〃诚实〃作战行动的卫个月中,加拿大集团军虽然遭到1。5万人的伤亡,但蒙哥马利及其部队却达到了目的。希特勒再次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强令其部队背水抵抗。到1945年3月初,〃诚实〃作战行动和〃手榴弹〃作战行动打垮了德军19个师,使之伤亡达90000人。莱茵河西岸的德军已被扫清,向东挺进的大道已经打通。 
  到3月10日,美第9集团军和第21集团军群已在莱茵河西岸从诺伊斯到奈梅根一线摆开阵势,河上所有桥梁均已被摧毁。与此同时,美第回集团军于3月7日完整地拿下了雷马根的铁路桥,并立即在东岸建立了桥头堡。到3月的第三个星期,盟军已在南起瑞士北至北海这条漫长的战线上,全部逼近莱茵河。 
  关于〃地面部队指挥〃的问题,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已在1944年12月31日的通信中达成了谅解,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艾森豪威尔亲自指挥两个集团军群,但将美第9集团军置于蒙哥马利的指挥之下,并把主攻方向放在北线;一旦与布莱德雷就两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境线出现分歧,蒙哥马利有最后决定权。 
  但是,这个问题在1945年2月又再次提出,而且是由首相提出来的。伦敦当时认为,陆军元帅亚历山大可以分担艾森豪威尔指挥地面部队的责任,而特德则不能。丘吉尔和布鲁克曾私下征求蒙哥马利的意见,蒙哥马利回答说,如果亚历山大参加最高统帅部,一定会在报界和美国将领间引起一场风波。然而,伦敦方面的意见还是向艾森豪威尔提了出来。 
  于是,艾森豪威尔要蒙哥马利在他们的两个总部之间的合适地点碰头。2月4日,他们在蒙哥马利过去的作战指挥所宗霍温见面。艾森豪威尔要蒙哥马利谈谈对目前指挥系统的意见。蒙哥马利说,他对目前的指挥体系感到满意。艾森豪威尔听后非常高兴。 
  3月1日,艾森豪威尔再度访问蒙哥马利,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关于〃不要〃特德而〃要〃亚历山大的事,统统告诉了蒙哥马利,并要他谈谈自己的看法。蒙哥马利说: 
  〃一、盟军已渡过了惊涛骇浪的困难时刻。 
  二、而今已风平浪静,战争结束的曙光就在眼前。 
  三、若目前任命亚历山大为最高副统帅,会使美国方面某些人士牢骚满腹,又会刮起一阵风暴,把原来那些分歧又都重新提出来。 
  四、为了把事情办好,应不惜一切代价,堵塞产生分歧的源头。我们快要取得对德作战的胜利了,亚历山大还是留在意大利为好,让特德以最高副统帅的身份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 
  艾森豪威尔完全同意蒙哥马利的见解。 
  3月2日,首相丘吉尔来到蒙哥马利的指挥部,于是蒙哥马利向他汇报了他同艾森豪威尔谈话的经过。首相听后不怎么高兴,立即到艾森豪威尔那里去了。3月11日,首相致函蒙哥马利称:〃事情已经结束。〃 
  盟军全线逼近莱茵河后,便准备强渡莱茵河。蒙哥马利为第21集团军群强渡莱茵河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在开始制定渡河初步计划时,蒙哥马利就是把渡河作为最终打败德国人的开端来计划的。一向以小心谨慎著称的蒙哥马利,此次尤其如此。其原因是:第一,如果要渡河,他决心做到不仅确有把握渡过去,而且还要大大向前推进。第二,除了他那时时萦回于脑际的从北面直捣柏林的想法外,他还有一些政治因素需要考虑。英国的目标是确立其在德国北部的存在,解放荷兰、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在俄国人向西渗透之前占领波罗的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所以,他不仅要确保成功地渡过莱茵河,而且还要保证部队跟得上,站得住,这样才能把英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即其部队)放到棋盘的正确位置上。 
  为了确保强渡莱茵河万无一失,蒙哥马利把欺骗的技巧运用到无与伦比的境地。他做到了在伪装的掩护下,将大量人员、装备运到暴露的沿河一线而不被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阿拉曼所用过的办法的重演:让敌人知道进攻点,但看不见进攻者。下述统计数字表明蒙哥马利当时所必须解决的问题:11。8万吨各种各样的供应物资必须秘密屯集;发起进攻前的第一周中,662辆坦克、4000辆装甲运输车和3.2万辆其他车辆必须大部分在夜间进入阵地;皇家海军的36艘登陆艇也要通过欧洲大陆的公路运来。美国集团军屯集了不少于13。8万吨弹药。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在阿纳姆发生过的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直接支援方面的错误,需要就3月24日上午从英格兰飞来的英国第6空降师和从巴黎地区飞来的美国第17空降师的空降作出复杂的安排。3月23日夜间,当3500门大炮向莱茵河对岸轰击以掩护蒙哥马利精心筹划的突击时,上述一切都已顺利完成,其他许多辅助工作也进行得十分协调。当然,如果没有空中优势这一决定性因素,这种协调肯定会遭到破坏。只有引起敌人的注意,才更容易欺骗敌人。 
  在横渡莱茵河前,蒙哥马利对部队的后勤状况作了一番检查,情况良好。汽油、武器弹药和粮袜供应均极充足。部队健康状况极佳,发病率平均每周每千人不到6。75人。整个冬季战役中,患战壕足病的总共才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