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哥马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哥马利支持种族隔离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相信只有遍布全球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联合起来,才能拯救这个世界。他在《三个大陆》中描绘了这种梦想。这种梦想的基础,是他过低地估计了其他民族的能力。他认为,班图人生性懒惰,黑人太落后,没有白人的帮助他们难以生存。由于他如此地贬低黑人的能力,他在南非白人中颇得人心便不足为奇了。1965年11月,南罗得西亚单方面宣布独立,但他去那里访问并没有引起什么使人为难的事情。他只喜欢那里的气候和南非的朋友。他在1954年给朋友T·E·B·豪沃思的信中写道:〃我总是在想,为了适当而有效地治理这个世界,有必要造就一批杰出人物……〃显然,他认为南非白人社会满足了这一简单的要求。 
  1962年,蒙哥马利在加拿大乘火车到处旅游,并且还访问了一些中美洲国家。他对在加拿大的旅行没作什么评论,后来的评论也不过是〃加拿大的男孩太胖,他们需要更多的锻炼〃之类的东西。在中美洲,倒发生了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危地马拉和英国就英属洪都拉斯的部分领土发生了争执。蒙哥马利在危地马拉深受欢迎。危地马拉报纸把蒙哥马利说成是〃访问我们国家的第一个英国绅士〃。在他离开后,伊迪戈拉斯总统宣布说,蒙哥马利已经表示要在危地马拉和英国政府之间进行调解。在英国大使在场的情况下,蒙哥马利和伊迪戈拉斯讨论了争议中的领土问题。伊迪戈拉斯请蒙哥马利(而不是英国大使)把他们的讨论报告转送给英国外交大臣霍姆勋爵,遭到了蒙哥马利的拒绝。实际上,英国不愿意就争议领土的前景进行讨论,蒙哥马利引发了一个外交部在当时不愿意提起的问题,简直是帮了倒忙。 
  蒙哥马利最后一次重要的海外之行是1967年去埃及,当时他已79岁。这次访问是1966年12月宣布的,翌年5月进行。英国政府对此不怎么高兴,因为中东的政治形势非常微妙。蒙哥马利私下安排了这次访问,他想旧地重游。这次访问显然具有历史意义,《星期天泰晤士报》派来了随行摄影师,并负责支付蒙哥马利的开销。当蒙哥马利一行到达海利奥波利斯时,机场上彩旗飞舞,管乐齐鸣,蒙哥马利受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他同埃及总统纳赛尔及其总参谋长举行了会谈。同往常一样,他相信这样就能使他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他甚至让英国代办用密码向伦敦发了一份电报,说明埃及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并说纳赛尔总统只准备同工党政府的某位大臣进行谈判。 
  他在埃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沙漠中游览旧战场度过的。他的时间表安排得非常紧,每天早上6点起床,随后就爬上直升飞机,观看那片土地最美丽的景色。随后,直升机在预定的地点降落。他们一行站在沙漠中,蒙哥马利一边对照他过去用过的地图和作战计划,一边把在场的人员用作标记,分布在沙漠中。他在埃及深受欢迎,部分原因是他毫不含糊地谴责了苏伊士作战行动。尽管他在这次访问中进行了这些充满生气的活动,但他的老态再也无法掩盖。他自己就说,这次旅行缩短了他一年的寿命。实际上,这是他进行的最后一次访问,这使英国外交部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蒙哥马利喜欢这些毫无害处的短途游览。他坚信他能以提供意见的方式为国家作出一些贡献。在很少得到英国政府鼓励的情况下,他非常乐意地就许多国际关系问题向英国政府提供了咨询意见。作为一个非常关心西方团结的人,他却奇怪地反对与欧洲结成任何联盟。在60年代初期,他是阻挠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知名人士。1959年他甚至在普利茅斯说,在英吉利海峡修建海底隧道是危险的,不符合英国的战略需要。 
  随着他的著作的出版,许多人对他的战略思想的尊重开始烟消云散。读者很快就发现,他的思想前后不一致,充满自相矛盾。1961年2月9日,《泰晤士报》发表对《领导艺术之路》一书的评论。评论者写道:〃这本书不过是一堆陈词滥调和高级将领鼓舞士气的老生常谈。〃这种评论典型地反映了读者对他的著作的批评性意见。 
  蒙哥马利关于国际关系的思想,尽管常常是混乱的和自相矛盾的,但其基础却是完全一致的。他认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冲突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必须接受冲突和战争,但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减轻其影响。从这种实用主义观点出发,他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总是着眼于从实际上缓和紧张局势,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道德价值观念。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考察国际事务的基础,它使蒙哥马利得出了一些相当有价值的见解。他很早就认识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重要性,便是他严格的实用主义方法带来的直接结果。同样,这种方法也使他确信,虽然美国是欧洲的保护伞,但北美洲比任何欧洲国家都可能引发世界大战。蒙哥马利强烈地谴责杜勒斯和肯尼迪时代的讨伐政治。他认为,美国人的态度总是很可能引起问题。如果美国不能正视并承认中国的存在,那就更可能引起问题。他还担心美国许多外交政策中固有的〃珍珠港〃情结。他认为,美国人非常害怕突然袭击,因为他们不能想象在一种长期互相敌对的形势下,这种威胁总有一天可能会消除。由于这种原因,美国人便把战略思想建立在对任何攻击都立即进行大规模报复的基础之上。这种推理使蒙哥马利比许多观察家更早地谴责美国在越南的行动。1965年,他告诉《每日快讯》的勒内·麦克科尔说,美国应该撤出东南亚,因为同共产主义的斗争不能停止在一个小国的边界上。〃世界有一半的人都是共产主义者,他(指林顿·约翰逊)打算同所有这些人作斗争吗?〃1968年7月,他以略微不同的理由再次谴责美国的越南政策。他写道:〃美国违反了战争的第二条规则,即不要用陆军在亚洲大陆作战。第一条规则是不要向莫斯科进军。这两条规则是我自己制定的。〃这种说法似乎有些过分自信,但不失为一种远见卓识。 
  他的一些公开评论却没有那么深刻。1958年10月,在正式退休后不到一个月,蒙哥马利对北约进行了一次猛烈攻击。在向皇家联合军种协会作演讲时,他把北约说成是一个〃复杂、笨重、人浮于事〃的机构,并以其特有的形象化语言指出,世界可能出现一场〃全面核竞赛〃。英国政府和北约组织中反对蒙哥马利的人马上抓住他的这些话大做文章,结果引起很大的政治反响。国防大臣邓肯·桑迪兹把整个11月份的时间都花在了平息这个事件上。 
  1962年还发生了另一次引人注目的争吵。那年3月,蒙哥马利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谈论德国问题。他的态度非常鲜明,与他分析国际关系的实用主义方法完全一致。由于苏联和西方国家都不允许一个统一的德国属于另一个阵营,在东西方紧张关系解决以前,就不可能考虑德国的统一问题。因此,蒙哥马利坚持认为,西方国家应该承认东德。但问题是,西德政府坚决反对这种主张。于是,不受任何约束的蒙哥马利说:〃阿登纳博士需要一剂除草剂。他已是风烛残年,过分敏感。很小的剂量就能解决问题。〃他告诉参加会议的军官对他的讲话保密,但他却不能担保这种话不传出去。他这番话的结果之一,是他收到德国右翼极端分子给他的一封信。除了惯常的咒骂外,那封信还说,〃你是英国最可怜的家伙。必须尽快把你干掉,你将很快被干掉。〃政治家的反应不那么强烈,但同样持反对态度。 
  退休后的清闲生活,使蒙哥马利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不过,他对历史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撰写《回忆录》、《战争史》和一些广播、电视演讲稿上。 
  1958年底,蒙哥马利开始为英国广播公司录制回忆二战战役的系列节目。从一开始,他就非常喜欢在看不见的观众面前演讲。节目导演布里斯多尔发现他是一个〃天生〃的演讲家,一点儿不紧张,一点儿不结巴,语言简明、精练。实际上,每次录音结束后,他总是尽可能久地坐在闷热的录音室里,聊天、喝茶。他对整个录音制作过程十分感兴趣,到第一套系列节目结束时,他已成为录制广播节目的大师。对于一个决心在公共事务中度过余生的人来说,广播电视自然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舞台。蒙哥马利对自己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他对他的第一套系列节目评论说,那是〃我是这个行业的新手时〃制作的。此外,蒙哥马利还录制了1959年同爱德·默罗的讲话和1966年伯纳德·莱文对他的采访。 
  蒙哥马利的《战争史》是对军事历史的一般性介绍,而且大部分是由他的助手写的,因此并不深刻,也不鼓舞人心。他私下对这本书的评论是:〃读头两章和最后四章,那是我自己写的。〃在公众场合下,他却没有那么谦虚。他在一个名为〃荒岛探胜〃的节目中说,除《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外,《战争史》是唯一一本他愿意带往荒岛的书。 
  1958年,蒙哥马利出版了完全由他自己亲笔写成的《回忆录》。他只用了3章来描写他1939年以前的生活,并且没有提到他声名显赫的祖先——父系的罗伯特·蒙哥马利勋爵和母系的法勒大主教。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他只想记录他曾参与过的重大历史事件。 
  在40年代和50年代,蒙哥马利常拿《从阿拉曼到桑格罗河》和《从诺曼底到波罗的海》这两本书送人。这两本书按时间顺序详细地记叙了蒙哥马利所指挥的历次重大战役,是由蒙哥马利及其参谋军官在1945年编写的。但战争结束后不久,曾在第21集团军群任参谋军官的R·F·贝尔彻姆少将却在写给爱德华·巴德少校的信中声称,他是《从阿拉曼到桑格罗河》和《从诺曼底到波罗的海》这两本书的唯一原作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