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往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谈话中,毛泽东让王、唐回京后转告他的建议:由邓小平任党的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王海容和唐闻生回到北京后,立即向周恩来等人转达了毛泽东的意见和建议。
  为让毛泽东放心,11月6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各项准备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对各种报告,信中说:
  代表名单,宪法草案和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均可在11月搞出。
  对人事安排,信中表示:
  人事名单估计11月下旬可搞出几个比较满意人选。
  我积极支持主席提议的小平为第一副总理,还兼总参谋长。
  对自己的病情,信中汇报道:
  我的身体情况比7月17日见主席时好多了,只是弱了些,如果12月能开人大,定能吃得消;
  即使照膀胱镜下烧不成,我还受得起再开刀,务请主席放心。
  我最希望主席健康日好,这一过渡时期,只有主席健在,才能领导好。
  当日,看过信的毛泽东痛快地批示:“同意”。
  江青还想做最后的挣扎。她写信给毛泽东,提出由谢静宜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迟群当教育部长,乔冠华当副总理,毛远新、迟群、谢静宜、金祖敏列席政治局会议,作为“接班人”来培养。信中充分暴露了江青的“组阁”野心。
  11月12日,毛泽东接到江青的信后,当即批示:
  不要多露面,不要批文件,不要由你组阁(当后台老板)。你积怨甚多,要团结多数。至嘱。
  人贵有自知之明。又及。
  然而,江青还不罢休,又于19日给毛泽东写去一信,赤裸裸地要起官来:
  一些咄咄怪事,触目惊心,使我悚然惊悟。
  自九大以后,我基本上是闲人,没有分配我什么工作,目前更甚。
  毛泽东最清楚江青耍无赖的做法,20日,他再次狠批道:
  你的职务就是研究国内外动态,这已经是大任务了。此事我对你说了多次,不要说没有工作。此嘱。
  江青仍没有把毛泽东关于“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劝诫听进去,又托人向毛泽东提出要王洪文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其位置排在朱德、董必武之后。
  对江青的野心,毛泽东立即予以点破:“江青有野心。她是想叫王洪文做委员长,她自己做党的主席。”
  在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上,毛泽东让人转告周恩来:
  ——朱德、董必武之后要安排宋庆龄;
  ——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为国务院副总理;
  ——其他人由周恩来主持安排。
  为防止江青等人的野心得逞,周恩来在重病中按毛泽东的意见集中精力筹备四届人大的工作。
  这期间,周恩来的工作量急剧增加,他多次约在京的政治局成员到病房内谈话,常去他那里的有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人,也有王洪文、江青等人。
  进入1974年12月,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基本就绪。周恩来连续审阅、批准了一系列有关文件。12月14日,他在审阅出席四届人大各类代表名额的分配名单后,致信王洪文并中央政治局,提议增加一些老干部、外事和体育等方面的名额,并提交政治局审议批准。12月20日,在多次审改的基础上,他再次审阅经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修改的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草稿,然后他提笔致信王洪文和邓小平:我基本同意……
  最要害的,仍是要坚持做好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毫不让步,他们竭力设法将自己的亲信安排在各个部门。
  从三届人大到四届人大,中间间隔了整整10年。无论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还是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他们都非常清楚,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必将关系到党和国家最后的前途、命运,从国家领导人到各部门领导人,由谁来掌权,情况大不一样。
  就为这一点,周恩来忍着病痛,连续主持召开了有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纪登奎等参加的部分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会议,反复讨论人事安排。
  12月21日、22日,根据讨论结果,形成了关于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名单的三套方案。
  在这三套方案中,有交叉,有区别,有的甚至尖锐对立。意见不一,只好请在长沙的毛泽东定夺。
  1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结束后,周恩来与王洪文在送给毛泽东审阅的三套方案上,联合署了名。
  为让毛泽东充分了解情况并亲自与毛泽东作最后的协商,周恩来决定亲赴长沙。
  这时的周恩来,身体已处于极度虚弱状态,便中再次发现潜血,按医务人员的要求,必须立即进行检查治疗。医生向周恩来表示了担忧。周恩来回答:“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
  周恩来能不能去长沙,负责周恩来医疗组工作的叶剑英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刻,经过慎重考虑,叶剑英最终代表几位老同志对医护人员说:“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眼下暂不能提(立即进行检查治疗)这件事。”叶帅反复叮嘱随同周恩来前往的医护人员:必须尽一切努力,控制住病情,要想尽一切办法无论如何也要保证周总理安全回来。
  随行的医生张佐良有这样一段回忆:
  总理是在1974年的12月23日去长沙的。在此之前,叶帅就询问过多次,说总理的病情最近到底怎么样?也就是在我们12月出去之前,在11月就多次问过。我们就说,情况还是稳定。但是开头他并没有讲要怎么样。最后一次讲的时候,就问总理的身体能不能外出一次。我们一听外出,不知道是外出去哪里,是国内还是国外,时间长短,都不敢问。他跟我打电话,我不好多说,我只能说总理的病情现在还稳定,如果短期外出,时间不长,我想是应该可以的。他听了我这个话,心里好像是有点底了,然后就叫我考虑一个精干的医疗班子,不要人多。他说,这次外出,就是到长沙去见主席。
  【1974年12月下旬,周恩来抱病飞赴长沙,与毛泽东共同作出了决定未来中国政治走向的“长沙决策”。“四人帮”的“组阁”阴谋最终破产。进入1975年的周恩来,心情仿佛轻松了许多。1月13日,他在自担任总理以来所作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之后,他支持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的工作,并信任地握着邓小平的手说:“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12月23日,处在一级医护状态下的周恩来:“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飞赴长沙。王洪文乘另一架飞机,也跟着去了长沙。
  当天,周恩来与到达长沙的王洪文一起来到中共湖南省委九所(宾馆)6号楼见毛泽东。一见面,毛泽东便请周恩来坐到自己身边,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周恩来一一作了回答……
  从23日到27日,周恩来和王洪文在长沙共四天半的时间,就党和国家的重大事宜与毛泽东交换了意见。
  在四天半中,毛泽东与周恩来、王洪文谈了多次话,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意思:
  ——再次当着王洪文的面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不要搞“四人帮”,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
  江青有野心。你们看有没有?我看是有。我在做江青的工作,劝她“三不要”:一不要乱批东西,二不要出风头,三不要参加组织政府(内阁)。
  我几次劝你,不要几个人搞在一起,你总是听不进去!这一次,你既然来了,就多住几天,好好想一想,写个书面检查。
  ——再次重申由邓小平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建议,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
  邓小平人才难得。
  他政治思想强。(毛泽东边说边用手指指脑袋)Politics(英语“政治”)比他(指王洪文)强。
  他(指王洪文)没有邓小平强。
  你们留长沙期间,由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工作。
  ——充分信任周恩来:
  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
  你身体不好,四届人大之后,你安心养病,国务院的工作让小平同志去顶。
  ——对四届人大及其人事安排问题表态:
  在开四届人大会议前先召开中共十届二中全会,除讨论批准四届人大几个文件和组织人事安排外,还应追认和选举邓小平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和中央副主席职务。
  毛泽东还就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各部部长的具体人选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提出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仍要继续强调备战。
  当谈到国际形势时,毛泽东问:如果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要来谈,应如何做?周恩来答:如苏联领导人真想来谈,可作考虑,但我方不主动去请他。毛泽东表示赞同。
  ……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于25日又起草了一份人事安排的名单,送给毛泽东审阅。
  除了这些谈话以外,毛泽东还特邀周恩来进行了一次单独的长谈。这次单独会面安排在毛泽东81岁生日这天。
  就在这一天,毛泽东把王洪文派往韶山“参观”去了。
  毛泽东与周恩来单独长谈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一是理论问题。
  毛泽东批准了周恩来头一天起草的人事安排名单。经过仔细推敲,两位伟人在人事安排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他们此时终于舒了一口气。
  毛泽东还与周恩来谈到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问题,他要求全党全国都要学习,认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
  毛泽东还重申了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等意见。
  后来,人们把周恩来长沙之行的成果和与毛泽东的谈话,称作“长沙决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