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惊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所以,这么翻译这个社会形态绝无问题,只是,“封建”后来似乎已经成了落后、愚昧、迷信的总概括词汇,而它的本义,实在无辜的很。其实,后来引申的包含落后的这些意思,在英语中对应的是另一个词,“feudalism”,这才是封建主义,头脑封建,都是用它。我们的语言,既极其精确,有时又极含糊,比如曾看到一个笑话,说是外国人对于“老”和“小”十分头疼:老当然是年老,可有时又是指最小的那个,比如老叔;但“老婆”的那个“老”,则没有年老的意思,如果为了形容妻子年轻,那前面也万不可加上“小”字。估计最初人们说那些留有封建社会时的落后思想的人是“那个人有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后来就简化了,成为“那个人太封建”,久而久之,连“封建”也一起落后了。总之,正是因为汉语的无限灵活,而且哪怕只是一个字的差异,就可以生出千万变化来,细细品味,却又意味无穷。小时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颇为作者的那句“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而愤愤不平,不过人们总有热爱自己民族文化、文字、语言的趋势,我们是这样,都德也是。啊,差点忘了正题,李泌支持封建制,实际上按现在的观点来看是不对的,用书面的语言来说,就是“分封是历史的倒退”。以高官来赏赐有功之臣,固然有缺憾,但如果分裂土地的话,问题会更大。西汉的七王之乱,还有推恩令的实行,实际上都是由分封制带来的结果,何况,安禄山反叛的理由,并不会因为给他土地而消失,只怕那样更会助长他谋反的动力,该谋反还是要谋反,而不想反也没理由要反、反了未必能成的人,给什么也不至于谋反,像郭子仪就是。不过在代宗眼里,郭子仪要想得到天下也不会太难,但郭子仪当然很忠心。不过李泌提出这个建议也当是有所指的,因为唐朝现在根本拿不出来足够的财物来赏赐有功的将士,所以只得赏官。为了不造成混乱,军队中以职务大小来相互统辖,而不看官爵高低,因为官封的确实太滥了,以至于服紫的人很多。为了避免更大的滥赏,李泌建议用封地来解决问题,只是这个办法也是“好”的有限呐。 

  肃宗得知安西、北庭,以及拔汗那、大食的援兵分别到达了凉州、鄯州,便于一月十五日,前往保定。二月初十,又到达凤翔。 

  肃宗到达凤翔十天,陇右、河西、安西等镇的援兵,还有西域派来的兵都赶到了,江淮的庸调也运到了洋川、汉中。肃宗从散关向成都的玄宗上表,信使络绎不绝。同时长安城中的百姓听说皇帝到达了凤翔,纷纷从叛军的统治下逃脱出来,奔向肃宗所在,人流日夜不绝,这才有了类似夹道欢迎的气氛,也不负大唐一百五十年的升平了,毕竟给百姓留下的印象还是美好的。既然援军已到达并且也休整得差不多了,李泌便请求按当初他为肃宗制定的战略来实施,派遣安西及西域胡兵向东北进军,从归州、檀州向南攻取范阳。肃宗一反常态,说:“现在大军已集,江淮输送的物品也已到达,军势正强,此时应该直捣叛军腹心,而你的计划则是向东北数千里,先攻取范阳,在现在来说,有点迂腐。”李泌回答道:“现在让大军直接攻取两京,当然能够收复,但是叛军还会东山再起,那时我们又要陷入困境,这并非长久之计。”肃宗问:“你说这些又有什么根据呢?”李泌说:“我们现在所依靠的是西北各镇的守兵以及西域各国的胡兵,他们能够耐寒但却怕热,如果借他们新来时的锐气以攻击叛军疲惫之师,肯定能够取胜。而两京则不同,现在已到了春天,等叛军收集残兵逃回老巢,那时关东天气就已经到了炎热之际,我们的大军必定会因受不了这种气候而想要西归,这样难以在那里久留。看到我们的大军撤退,叛军一定会卷土重来,因此我们与叛军怕会陷入无休止的的交战中。不如先向北方寒冷地区用兵,倾覆叛军的巢穴,使叛军无路可退,就可以一举彻底平息叛乱。”李泌想的很对,对于一个怕热的人来说,炎热确实难受,因此习惯了寒冷气候的士兵们多半是禁不住炎热的折磨,李泌想到了这一点,真的很是细心。但肃宗这一次没有听他的话,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意图:“我急于收复两京,迎接太上皇回来,不能按照你的策略行事了。” 

  但不久,有一件事使得凤翔的肃宗惊骇了一下,就是王思礼的败退。当时,任关内节度使的王思礼屯军于武功,郭英乂在东原驻军,王难得则在西原。二月十九日,叛军将领安守忠等人率兵进攻武功,郭英乂与叛军交战不利,被箭射中了脸,只好败走。“见死不救”的王难得却也随之败退(王难得还是很难得的一员将军的,后来作战中受了重伤都没退下阵去,所以也不能因为这一次没救援郭英乂就否定他),王思礼也只好撤退到扶风。这样,叛军的游兵到达大和关一带,离凤翔就只有五十里,肃宗只好进行命人加强戒严。   不过唐朝也不是都处于劣势,李光弼、郭子仪那里就传来了捷报。此前,史思明和李光弼在太原相持了一个月,唐军虽然人少而且也基本上是乌合之众,但李光弼却硬是守了下来。此后,由于安禄山被杀,安庆绪命令史思明回守范阳,只留下蔡希德等人继续攻打太原。安庆绪让史思明回到范阳之后任命他为范阳节度使,这实际上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麻烦,因为先前安禄山攻陷两京时,把两京的珍宝财物都运到了范阳,这样一来,史思明手握重兵,又拥有这些财物,变得骄横起来,不服安庆绪的调遣,安庆绪渐渐不能节制史思明。而史思明一走,蔡希德不是李光弼的对手,至二月,李光弼大败蔡希德,杀敌七万余人,蔡希德只好逃走,太原也暂时摆脱了困境。而郭子仪那边,他认为河东居于洛阳与长安之间,如果占据河东,则东可取洛阳,西可取长安,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当时叛军守卫河东之地的是大将崔乾祐,也是一个有实力的对手,不容忽视。一月二十八日,郭子仪暗中派人潜入河东,与陷那里的唐朝官员密谋,让他们在唐军来攻打的时候作为内应。然后郭子仪从洛交向河东进发,途中攻取了冯翊。二月十一日晚,河东司户参军韩旻等人果然在内接应唐军,杀死叛军近一千人,崔乾祐跳过城墙才得以逃脱。然后崔乾祐召集城北的叛军来攻城,并阻挡郭子仪的军队,被郭子仪击败。郭子仪率兵追击败退的崔乾祐,杀敌四千,俘虏五千。崔乾祐败退到安邑,安邑城门打开,不想人马进城进到一半的时候,安邑城门却突然被人关闭,然后守军发起袭击,将进入城中的叛军全部歼灭。幸而崔乾祐没有进城,而是等在城外,看到有变,便从白径岭逃走。这样,郭子仪平定了河东。紧接着,二月二十二日,郭子仪派他的儿子郭旰和李韶光、王祚率兵渡过黄河,攻下潼关,杀敌五百人。可惜的是,此时时机明显还不成熟,安庆绪派兵来援救潼关,又将郭旰杀的大败,李韶光和王祚都战死沙场,唐军死者达一万多人。于是仆固怀恩只好渡过渭水,退保河东。这次唐军急于攻下潼关,得不偿失。叛军获胜后,三月二十三日,派安守忠率骑兵两万进攻河东,被郭子仪击退。双方又回到攻守平衡中。 

  四月,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并让他赶赴凤翔。四月十三日,叛军大将李归仁,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在三原北面截击郭子仪。郭子仪则派出部将仆固怀恩、王仲升、浑释之、李若幽埋伏在白渠留连边桥。此战唐军几乎全歼叛军,李归仁因为会游泳才游水逃脱。此后,郭子仪和王思礼在西渭桥胜利会师,两人一起进军驻扎在潏水西岸。安守忠和李归仁则驻扎在长安西面的清渠,两军相持了七日,互无进攻。五月初六,安守忠开始撤退,郭子仪率全军追击,不想这是叛军一计。叛军的九千精锐骑兵排成长蛇阵,唐军便从中间进击,对付长蛇阵基本上就是如此。但这正中叛军下怀,他们忽然变首尾为两军,共同夹击被包在中间的唐军,于是唐军大败,判官韩液与监军孙知古都被俘获,军需物资也全部丢弃。郭子仪只好退保武功。名将郭子仪,确实不该犯下这样的错误,于是他赴朝自请贬官,五月十七日,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左仆射。左右仆射是尚书省的高级官员,本来该是宰相,但中宗以后,若没有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话,便不是宰相,只能处理尚书省内的一般事务。所以肃宗确实是贬了一下郭子仪,但又不敢大贬,只是让他在高官的位置上来回晃荡而已。 

  此后几个月虽然没什么大事,但唐军有一个收获。八月二十六日,崔光远在骆谷击败了叛军。叛军在武功的军队得知后,逃回了长安,在禁苑北面与唐军相遇,虽然唐军战败,但从此叛军便不再占据武功。 

  忽然想起来,此后不久,有一位命不好的将军,虽然也被收入唐书中的忠臣传,但唐朝官方似乎并不认为他是忠烈之士,原因就是他是被“生执贼庭”。叛军多次进攻上党,都被节度使程千里打败。而后在太原败给李光弼的蔡希德也来围攻上党。九月初二,蔡希德再次挑战,程千里率一百骑兵突然杀出,想要活捉蔡希德,不料此时叛军救兵赶到,程千里只好收兵退回城中,可人如果要倒霉的话真是喝口凉水都塞牙,上党城门的过桥居然坏了,程千里一下子跌进了城壕之中,反而被蔡希德俘虏。程千里仰天大叹倒霉,对随从的士兵说:“我被叛军俘虏,这简直就是天意(言外之意,怎么就我掉了进来呢?)。你们回到城中转告各位将领,让他们坚守上党,宁可失去将帅,也不能失去城池。”有了程千里这句话,上党城果然坚守,所以蔡希德一看攻克不了也便作罢。他把程千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