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文学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 (1934)和《最后的审判日》(1935)。三部曲描写了芝加哥南区的爱 

尔兰裔青年的生活状况和美国社会的精神的空虚,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使人 

堕落、产生精神上和物质上贫困的社会条件。整部作品总的来看缺乏深度和 

广度。 

     法雷尔的其他作品还有《丹尼·奥尼尔》五部曲(1936—1953),所表 

现的这个爱尔兰裔青年不同于朗尼根,他反抗了虚无颓废的社会风气,最后 

走上健康的发展的道路。此外,他还著有讨论政治、社会与文学关系的文集 

 《文学批评笔记》 (1936),在左翼文学界引起了争论。 

     约·斯坦贝克(1902—1968)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面粉厂主家庭。他 

自小参加劳动,与劳动人民有较多的接触。他曾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后来去 

纽约。他在大学学习期间开始写作,192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金杯》, 

以后的重要作品有《相持》(1936)、《人鼠之间》(1937)、《月亮下去 

了》(1942)、《列车在前进》(1947)等。《愤怒的葡萄》(1939)是作 

者的代表作,也是美国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一部长诗。小说描写俄克拉荷马 

州佃农乔德一家在大企业的压榨下,被迫离开家乡,长途跋涉前往西部另谋 

生路。他们来到加利福尼亚州,却又陷入果园主剥削的罗网。他们奋起反抗, 

参加摘果工人的罢工斗争。小说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社会的内在危机。它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40年获普利 

策小说奖。斯坦贝克后期的主要作品是两部长篇小说《伊甸园以东》(1952) 

和《我们的不满的冬天》(1961)。前者描写了善与恶之间的斗争,后者批 


… Page 37…

判了美国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他于 1962年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68 

年于纽约病逝。 

    总之,20年代的作家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广大群众的生活与斗争。这 

一时期的作品走出了20年代的迷惘与孤独,使人耳目一新,翻开了美国现代 

文学新的一页。 



                                4。德莱塞 



    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前半期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西方 

进步文学的优秀代表。他继承了马克·吐温等人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把美 

国现实主义文学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871年8月27日,德莱塞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特雷霍特镇一个破产的小 

业主的家庭。父亲原是德国的纺织工人,为逃避兵役于1846年到了美国。母 

亲是摩拉维亚的农家女。由于家境贫困,他无力完成中学学业。1888年,德 

莱塞在一位女教师的资助下,进入印第安纳州大学学习,一年后辍学。他来 

到芝加哥,当过洗衣工人、车站验票员和银行收账员等。 

     1892年,德莱塞因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天才的再现》,先后被几家报社 

聘为记者,在纽约《海月》杂志任主编,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于1900年出版发行。小说描写了 

嘉莉从农村来到芝加哥谋生后的不幸遭遇,说明在以金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 

社会里没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揭露。小说 

发表后被指责为“有伤风化”而长期遭到查禁。1907年才得以在美国再版。 

      《嘉莉妹妹》被禁后,德莱塞被迫停笔达10年之久。这期间他仍担任编 

辑工作。1911年,德莱塞发表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这又是一部 

对贫富对立的社会的控诉书,被视为《嘉莉妹妹》的姊妹篇。 

      《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两部长篇小说奠定了德莱塞的“人间悲剧” 

小说的基本主题和格调,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新的领域和道路。 

     1912年,德莱塞开始《欲望三部曲》的创作。它由《金融家》(1912)、 

 《巨人》(1914)、《斯多葛》(1947)部长篇小说组成。描写了19世纪末 

到20世纪初垄断资产阶级攫取财富和权力的过程,成功地塑造了金融巨头柯 

帕乌的典型形象。它在揭发和批判资产阶级邪恶方面,超过了前两部作品。 

     长篇小说《“天才”》,真实地描写了美国社会摧残艺术、毁灭人才的 

事实。小说被长期禁止发行。 

    德莱塞的创作以十月革命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的前期创作带 

有浓厚的悲观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寻找不到改变不合理社会制度的方法和 

道路。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德莱塞带来了希望,他站在进步 

立场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成为一位“朦胧的社会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这 

个时期德莱塞发表了《自然和超自然戏剧集》(1916);短篇小说集《自由 

及其它故事》(1918)、《十二个人》(1919);剧本《陶工之手》(1918); 

散文集《敲吧,鼓儿》(1920)等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 

认识和批判,从中可以看出德莱塞的思想变化。 

     192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代表了德莱塞文学创作的最高 

成就,给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美国的悲剧》全书共三卷,叙述了一个出身寒微的美国青年堕落成杀 


… Page 38…

人犯的故事。其基本情节取村于真人真事。作品的主人公克莱德·格里菲斯 

出生在一个穷教士家庭,因出身贫贱而受人歧视,从小便对资本主义奢侈的 

生活充满幻想和向往。他在伯父开的工厂里充当工头,与女工洛蓓塔有了私 

情,后又受到芬棋雷电气公司老板的女儿桑特拉的青睐。他为了能与桑特拉 

结婚,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便设计将已有身孕的洛蓓塔堕入湖中淹死。事 

后,他自己也被送上电椅处以死刑,以悲剧结局而告终。 

     小说细致地描写了克莱德短促的一生,展示了一个“发财梦牺牲者”的 

人生轨迹。作品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写主人公利己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和恶性发 

展;第三部写克莱德成为共和党和民主党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使之最终成 

为美国社会的牺牲品。 

     作者认为克莱德的悲剧是地地道道的美国悲剧。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及 

其腐朽的生活方式是造成克莱德悲剧的根源。小说不仅揭露了拜金主义思想 

的罪恶,而且还进而揭露了美国社会法律的虚伪性。这本书是对社会制度的 

控诉,是作者对美国社会长期观察分析的艺术总结。 

     在《美国的悲剧》的创作过程中,德莱塞明确地以“社会背景说”作为 

创作的原则,突出了主人公命运的社会悲剧性。注重对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 

的描绘,显示出高超的心理描写技巧。该书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1927年德莱塞应邀访问苏联,实现了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归来后发表了 

 《德莱塞访苏印象记》(1928)。1929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妇女群像》, 

塑造了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共产党员艾尼达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 

的探求。1930年夏,他公开声明支持美国共产党。30年代初发表的《悲剧的 

美国》、《向艺术家呼吁》等政论作品,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得 

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他身体力行,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参加国内 

外的反法西斯斗争。1941年他当选为“美国作家同盟”主席。1944年,德莱 

塞接受美国文学艺术学会的荣誉奖。1945年8月加入美国共产党,达到一生 

中新的思想高度。同年12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寓所中逝世。 

去世后出版的作品有《堡垒》(1946)和《斯多葛》(1947)。 

     德莱塞一生写了七部长篇小说,两部戏剧集,两部传记和大量的中短篇 

小说及政论。他继承了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传统,突破了美国文学所因袭的 

 “高雅传统”,摆脱了只写“微笑的美国”的旧现实主义俗套,为美国批判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5。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极负盛名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在继承了马克·吐 

温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进行革新。他风 

格独特,文体简洁,被后人称为“辉煌的文体家”。他所创立的文体风格对 

美国和世界文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外一个叫做橡树 

园的小镇里。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医生,他的母亲是一位具有一定艺 

术修养的妇女,在他们的影响下,海明威从小就培养了打猎、捕鱼、绘画和 

喜好音乐等多种兴趣。1917年,海明威中学毕业后,在堪萨斯市《星报》担 

任见习记者,练习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作,使他受到初步的文 

字训练,对日后形成简练的文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8年5月,海明威参 


… Page 39…

加了志愿救护队,在意大利前线身受重伤,于1919年初返回故乡。战后,他 

作为驻欧洲记者长期居住巴黎,结识了侨居异国的美国女作家斯泰因、诗人 

庞德,在写作上得到他们的帮助。1927年,海明威回到美国,后迁居古巴。 

除了写作外,他常去狩猎和捕鱼。1937年,海明威以北美报业联盟记者的身 

份去西班牙报道战事,坚定地站在年轻的共和政府一边。二战期间,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