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神仙排行榜 作者:黄晓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秦时,大家对“天”、“帝”的认识还有几分理性,到秦汉以后,说起上天来更是口无遮拦,五帝之又抬出三皇,老实点的说三皇是伏羲、神农、燧人,多少还有点因头;好吹牛的为了凑齐天、地、人三才,索性说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每个都长着九个以上的脑袋,分别统治中国几十万年,这种说法简直就是把“天”、“帝”当作孩子的玩具。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许说明中国人根本就不需要这样的神。在专制社会,皇帝的权力越来越大,这种虚无飘渺的大佬实在是帮不上自己的大忙,真正办事的都是管点实事的神仙,虽然嘴上说自己受天命做皇帝,但是后来的玉皇大帝什么的反倒都是人间皇帝封的。
  韩少功的小说《马桥词典》里记录了村长本义在老村长罗伯追悼会上的一段悼词: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在全国革命生产一片大好形势下,在上级党组织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我们大队全面落实公社党代会一系列战略部署的热潮中,我们的罗玉兴同志被疯狗咬了…… 
  在本义看来,“疯狗”前面的那些话,可以套用在任何一类事情上。同样的,“天命靡常”之类证明天意的话,也可以套在任何先秦的古籍中一样。
  有一则口香糖的广告是这样说的:“当你需要口气清新的时候,你可以来一块口香糖。” 
  以小人之心猜测,这个广告的潜台词大概是:平常时候,大可马马虎虎地不必注意口腔卫生。同样的道理,当国家需要一个全能的大佬的时候,就会搬出“天”、“帝”什么的,其他时候嘛,还是祖宗和传统更可靠。
  对于中国宗教神话中至上神形象的不确定性,也许可以用中国文化的弥散性来解释,不过,从专制体制的角度出发,皇帝的世俗权力总是想通吃一切的;如果一定要制造一个与自己对抗的神权,那不是自找苦吃吗?
  ◎ 天梯
  神话虽然充满了想象力,但总是比较朴素的。天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最初,天地在人们头脑中是比较接近的,神仙既然可能随时从天上下来,从理论上说,凡人也可以随意上天。古人的想法比较实惠,上天嘛,有个梯子就马马虎虎了。
  神仙自己会飞,会飘,梯子对他们是没什么用的。而对凡人来说,天梯岂是想造就造得了的。《旧约·创世记》上说过一个故事: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无论出于什么理由,上帝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耶和华使了个小手段,就让人类的努力前功尽弃。
  比较而言,中国人更喜欢利用自然,不做非分之想。所以中国神话中的天梯基本是自然生成物,一种是山,一种是树。
  最著名的天梯,当然就是昆仑山。在凡人眼中,昆仑山离天最近了。其实,这儿离天还远着呢!在昆仑山之上还有凉风山,上了凉风山就能不死;凉风山之上是个植物园,叫做悬圃,能到达悬圃,就具备基本的神通了,可以呼风唤雨;再上去到了上帝住的地方,这才能成为神。登天的过程其实就是成神的过程,普通人很难成功登顶,只有从事上传下达工作的巫师才能出入。成神太简单了没有神圣感,要是太难了又让人断了想头。
  还有一座天梯叫肇山,据说仙人柏高曾经从肇山到过天上。
  还有一座登葆山,据说是大小巫师们登天用的,其中就有商朝第一巫师巫咸。后来有人遮遮掩掩,说巫师们到登葆山是为了采草药。——唬谁呀?
  真正有点人造意味的天梯是建木,据说是黄帝亲手种的。神仙栽的树当然与众不同,它正当天地的中心,高耸入云。到了中午,太阳照在树上,连一点影子都没有,站在树下大喊一声,也没有回音。据说伏羲就是从这里登天的。
  但即便有天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去。要是人人都能轻松成仙,谁来做凡人。所以,一般能够上天的都是神仙,或者是巫师,老百姓倒没听说谁能上去。这就像电脑游戏,玩上半分钟就死翘翘的游戏固然没意思,人人都会的“扫雷”,又显不出游侠们的水平。
  神仙们造了各种形式的天梯,却没有及时成立天梯管理处。没有专人管理,制度不规范,时间一久,问题就出来了。因为巫师能登天,于是大家都抢着做巫师,当时从事这一行当并不需要职业资格认证,而且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很快到处都有人办起了巫师速成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不为政府所承认的假冒巫师。更要命的是,很多正宗不正宗的巫师打着采草药的名头到到昆仑山、肇山、建木附近溜达,弄得天梯附近跟菜市场一样。人气是旺了,仙气却消失得无影无踪,连谁是神仙谁是凡人都分不清。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有人趁乱混到天上去,但是上帝(这时的上帝已经是颛顼了)还是很不高兴:
  “要是人人都能成仙,这神仙还有什么搞头,我这天帝还有什么搞头。就算成不了神仙,这些凡人天天在我家门口晃悠,岂不是也烦得很。”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要想提升神仙的吸引力,就要把神仙弄成稀缺资源。于是,颛顼命令手下两个大神重和黎,将天地隔绝开来,人上不了天,神仙也不能随便下地。
  当然,隔绝的方法并不是把山和树毁了,只是把天神和凡人分别管理,实行巫师资格认证制度,取缔没有办学资格的非法巫师培训学校,不允许家家户户都搞祭祀、巫术活动。后人管这叫“绝地天通”。
  天梯和绝地天通虽然是神话故事,但也有历史背景。《尚书》把隔绝天地的责任推到蚩尤身上,因为蚩尤煽动苗民(颛顼的后裔)造反,弄得地界鸡毛鸭血。抛开巫师的问题不谈,绝地天通实际上就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同时也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大清洗(那时的意识形态基本就等于宗教思想)。神仙就是神仙,凡人就是凡人,怎么能允许“扶犁黑手翻持笏”?
  更重要的是,经过“绝地天通”这次大整顿后,只有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官员才能具备升天的资格。也就是说,祭祀的资格与个人的级别挂起勾来,将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挡在了巫师的门外。
  这一点,从祭祀的等级区别上就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在周朝,只有天子才能祭天,其余的公侯伯子男都只能在各自的范围内祭祀。至少在春秋时期,僭越是一项很重大的原则问题。楚庄王不肯为自己的健康越位祭祀黄河,孔子就非常高兴。在他看来,生命可以不要,等级差异是绝对马虎不得的。
  对天梯的独占意味着对祭祀权力的独占,对祭天的独占也就意味着对世俗权力的独占。神圣的东西之所以神圣,就是因为稀少、罕见。由于独占世俗权力在事实上的不可能,神权许多时候也只能在形式上、规定中做出区分。我们在《左传》中可以看到大量在祭祀活动中僭越的事例,各诸侯、公卿带头违背祭祀原则,甚至拿天子特别封赏的祭祀专用地与别国交换。这样一来,又怎么能去约束老百姓呢?
  老百姓没有权力、钱财,但是他们有想象力。在天梯被夺去后,他们仍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到达彼岸。
  有一个故事就显得特别有智慧:
  有一个住在海岛的人,发现个奇特的规律:每年的八月,就会有艘木筏子从海面漂浮来,不久又漂了回去,年年如此,时间从不更改。
  这人好奇心起,他准备好充足的粮食和水,趁木筏来的时候,爬了上去,随着海波越漂越远。起初的十几天,还能看见太阳和月亮,以后就恍恍惚惚,连白天黑夜都分不清了。
  又过了十多天,到了个城镇,房屋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远远望去,楼阁上还有许多妇女在织布。他看见一个男子,牵了牛到河边喝水,就上前询问。那牵牛人大吃一惊:“你怎么到天河来了?这里是仙境,你快快离开吧。”那人不敢停留,仍随着木筏漂了回去。
  回来之后,找人一问,星象学家说,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冒犯牵牛星。他定下心来一想,才明白见到的牵牛人,就是天上的牛郎。
  看,此人不花美元,没办签证,竟然也糊里糊涂地到银河系旅行了一把。
  绝地天通是一次宗教改革,但同时也是一次不够彻底的宗教改良。对广大人民升天的限制,从本意上来说并不是为了突出天的神圣地位,而是为了保证世俗权力不受动摇。在这个意义上,原本神圣的事物被世俗化了。
  这让人想起了早期基督教中保罗的改革。保罗对基督教的改革使更多的非犹太人也加入进来,最终使基督教摆脱了地方性的局限,成为可以广泛传播的宗教,而上帝的神圣性就在基督教的传播中,更加凸显出来。但颛顼的这次宗教改革,除了将祭祀变成王公大臣们的权力游戏外,并没有顾及到神圣的价值,反而将其世俗化了。
  在这些被独占的天梯外,老百姓还有更多的方法与神仙沟通,当然也更加的世俗化,官府就再也无力去管理了。
  第三章人鬼情未了
  哲学家也许就是不断挑战生活常识的人。比如因果关系,英国的哲学家休谟就认为很不可靠。但对于不想讨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