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批评的魅力-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现象和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本质不同,“只能从我们的内心来解释”, 

 “精神创造的东西只能为精神所理解”,而自然科学的客观性追求绝不能运 

用到诸如哲学、神学、历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文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上 

来。在1883年出版的《人文科学引论》一书中,狄尔泰指出,自然科学的对 

象是自然界,那是一个可以看到并能触摸到的物质世界,一切都依照机械的、 

化学的规律运动着,对现象的观察为一切认识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基础。而人 

文社会科学则与人的精神打交道,对象是“有意志和愿望的、感觉着、想象 

着的人”及其创造物,人的精神世界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世界,目的、价值 

和观念是无形的,始终变化不定的。这个世界水远处在自己所创造的“文化 

语境”之中,而这种“文化语境”不仅在不同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之下存在着 

差异,而且是历史地变化着的。以上区别决定了,把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概念 

机械地运用于对人及其精神的研究是不适当的。精神科学必须具备与自然科 

学完全不同的、独特的研究方法。 

     狄尔泰是“生命哲学”的创始人,在他看来,生命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与 


… Page 70…

  人类精神创造活动的主体,是一种不可抑制的永恒冲动,处于盲目而又有秩 

  序的不断流变之中。对于生命,只能依赖个人的内在体验所外化而成的审美 

  表达去理解和把握。“体验”、“表达”和“理解”构成狄尔泰的生命哲学 

  和美学的核心范畴。他认为,体验关涉人对其有限生命的超越和诗意化,表 

                                                                        ① 

  明了有限的生命在生活关联中的处境,因而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他那里, 

  体验意味着人在生命的某一时刻通过对一个对象、一种情境和事态的经历, 

  在其深刻的意义内涵中把握生命和存在的意义与本质的原始意识过程。体验 

  的特征是强烈的情感直接性和震撼性。这种情感过程虽然并不排斥有意识的 

  思维加工,但通常是自发地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在具有创造性的人身上, 

  体验往往能够以强烈的心灵震动和情感共鸣引起艺术表现的欲望,促使他寻 

  求形象的表达。艺术作品的产生与体验直接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事先有某种 

  构想或意图,然后才通过形象表现出来。不仅客观外在的对象能够引发人的 

  体验 (现实体验),而且梦境、幻觉、渴望、想象等也能导致某种内在体验 

   (虚幻体验)。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往往按照艺术家的主观需要经过一定的 

  加工、改造和浓缩,因而其结果与体验发生的时刻有一定的距离。此外,每 

  个人都有不同的内心世界,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因此,这种“体 

  验”不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有效性。为了避免滑向心理主义,狄尔泰把主观色 

  彩很浓的“体验”概念外化为一个具有客观色彩的“表达”,强调作为人的 

  心灵内涵的体验是通过“表达”(包括语言、姿态、文字、艺术符号、行为 

  符号等)来使“生命”得到理解的,而文学、艺术、宗教等等便是这种生命 

  体验所外化成的表达方式。在表达符号时,人们不仅注意表达符号本身,而 

  且进入这种符号的内层面,直接感受它们所“意指”、所“代表”的东西(体 

  验)。这一表达符号系统既有别于一般的物质现象,也与一般心理现象不同, 

  仅仅是一种传达精神世界的符号而已。 

       狄尔泰认为,对于生命只能依赖于个人内在体验与感觉及其外在的具体 

  形式,即表达形式来把握,不可能对它进行理性的分析。因此,人类的精神 

  科学不是建立在逻辑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之上,而是以人的个体与群体的具 

  体生命表达为依据。在他看来,人永远是社会的人,因而对自我的认识必须 

  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才能达到。然而,对他人的认识并不能直接把握到他人的 

  体验,而只能根据他人“生命的客观化表达”才能获得:“只有通过他人的 

  手势、声音、语言、行动与我们的感官接触,我们才可以大体意会到他的内 

              ① 

  心生活。”通过表达,人类的内在精神才会以外在的物质符号的形式保存下 

  来,使个人的内在“话语”转化为现存世界文化的“语言”,得以流传下去 

  并保持在人类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使时空相隔甚远的人能够进行“对话”, 

  使“过去”与“现在”得到沟通。“过去”的意义恰恰是通过“现在”对生 

  命的主动揭示展现出来的。在表达中,个体的“体验世界”终于获得了普遍 

  的形式而融入无限的人类历史的“表达世界”之中。正因为如此,狄尔泰认 

  为,“表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概念,它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具体可见 

  的文化世界的内在力量——有意识的生命的产物,而这个具体的文化世界则 

  构成这种具有意识的生命或精神赖以表达自身的“文本”,它蕴含了历史地 

  运动着的人类在其全部存在中积淀下来的经验。而音乐、文学、绘画、雕塑、 



① 狄尔泰《精神科学中的历史世界的结构》,《狄尔泰全集》,1957 年图宾根,第7 卷第134 页。 

① 狄尔泰《精神的世界,生命哲学导论》,《狄尔泰全集》第6 卷,第251 页。 


… Page 71…

  宗教、历史等等则是人类精神世界所表达的内容,这个世界的意义。正是通 

  过这种表达,人类的整体精神世界才成为可“阅读”、可认识的。 

       狄尔泰把生命表达分为三种类型:语言表达,经验表达、行为表达。在 

  他看来,人的每一个微小的活动都有一种完全属于它自身的意义,人所从事 

  的种种活动总是“意味着什么”,因为它们的产生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人 

  的行为及其产物不仅有自己的意义,而且也传达着意义。以上三种表达以不 

  同的方式表达了人类生命冲动的内在体验,语言表达构成人们日常交往的方 

  式,行为表达系指人在历史和现实活动中的行动方式,而经验表达则体现在 

  人类迄今为止所拥有的、见诸书籍文献中的对世界和自身的经验认识之中。 

  此外,表达还具有三种重要的特性:创造性、完备性、有效性。所谓创造性 

  是指表达能够传达自身以外的信息;完备性意味着表达是尽可能充分的;而 

  有效性是指表达能为他人所接受和理解。以狄尔泰之见,诗最为明显地体现 

  了表达的这三种特性,因为诗的表达是对世界意义和生命之谜最神秘的展 

  现,它历史地揭示了人体验和领会生活意义的无限可能性,以及人的本质及 

  其与世界关系的真实价值。 

       1883年以后,狄尔泰扩大了阐释学的应用范围,并努力使它成为人文和 

  社会科学的普遍的方法论。在他看来,认识精神世界不仅是一个理解人的经 

  验的行为,而且也是一种阐释行为。它把“理解”定义为“我们理解体现在 

  一个物质符号中的精神现象的活动”或“在外部世界物质符号的基础上理解 

                            ① 

  精神内在的东西”的活动 ,从而确立了“理解”概念在阐释学中的核心地位。 

       狄尔泰强调,理解的目的最终并不是与己无关的,也并非仅仅为了获得 

  客观的认识。真正的理解的结果实际上是“同化”过去的以及他人的经验。 

  这种同化将对阐释者的生活产生深刻影响。通过阐释而进行的再体验所导致 

  的结果便是“我们对世界的同化”。理解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在阐释者个人 

  生活中尚不存在的可能性领域。任何人的生活经验都是有限的,然而,对历 

  史和他人经验的理解与阐释都可以帮助人克服文化与时间的有限性所造成的 

  人的存在的局限,因为这种理解与阐释揭示了生活整体的统一意义。 

       狄尔泰认为,“理解”行为发生在三方面:一、对人们所说的和所写的 

  东西的领会与把握,即对“文本”字面意义的理解;二、对“文本”内在意 

  义的领会,即对文本所展示的人类经验的“同化”;三、对文本作者心灵的 

  体验与领悟,即对作为“他人”的文本作者的精神世界的追复。这三个方面 

  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我们从对象的外观,从对象的美或意义,从对 

  象的个性生存中获得启示,并因而提高我们在生命与生活的价值方面的经验 

  与认识。这种双重关系植根于我们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正如我们通过感觉 

  而理解外部实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文本的语言形态、内在意义和文本创造 

  者的心灵个性理解过去和他人精神创造的成果。”① 

       总之,狄尔泰把人的精神生命创造的文化世界看作一个大文本,试图通 

  过阐释学的方法去解释这个世界。过去的世界是一个他人的世界,一个个个 

  体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经验世界。他们运用语言文本来展示自身情 

  感、愿望、认识和经验,而理解和解释者则通过理解与解释来扩展自己的精 

  神财富,获得于己有益的对那个异己的世界的认识。 



① 狄尔泰《阐释学的兴起》,《狄尔泰全集》第5 卷,第318 页。 

① 狄尔泰《诗人的想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