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合战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的面前,而答案也非常的明显。于是,朝仓就开始了对武田的攻略。
  当时朝仓家进攻若狭武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依照将军义昭的意向与织田家达成的协定,既朝仓家通过若狭进入山城、织田家通过近江进入山城。担任织田、朝仓两家达成协定的中间人的角色,自然要由与两家都有深厚关系的浅井长政来扮演。
  之后,进入京都的义昭就任十五代将军,信长则一跃成为了幕府的恩人。信长独占了上洛战中所有的功绩,而将朝仓的支援和威压的功绩完全隐匿,受到信长控制的幕府自然也不会再去提起朝仓家的功绩。
  将军义昭与信长的“蜜月”根本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在上洛后的次年永禄12年(1569)年正月,为了阻止幕府恢复实权,信长开始准备著名的以制压将军权力为主要内容的“碇书”。
  势力图:readj/hzj/img/zc。jpg
  永禄3年(1570)正月23日,直接限制义昭自身的政治活动的意见书——“条书”被提出。信长召集了邻近诸国中支持信长、义昭政权的各大名,一起讨论“条书”的可行性。信长的决定获得了诸大名的承认,正当地取代了幕府,同时意味着信长对幕府的彻底支配获得了成功。巧妙地招集了诸大名成功地发布了“条书”,证明了信长已经可以肆意地决定诸大名的命运,而那些没有回应信长的招集令的大名,则有即刻遭到信长追讨的危险。信长对于这类大名所采取的方法,则是先用书信或使者对其进行指责,然后对反对者施以武力击溃的方法,这也是信长为了强化支配体制,获得攻击别国的口实而设置的一个陷阱。
  对于当时还不是敌人的朝仓家,信长则设下了另一个圈套。朝仓家在当时支持义昭的各个势力中,是实力仅次于信长的第二大势力,在信长的心目中,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信长特意向若狭武田家发给了确认其领地统治的安堵状,等于公然无视朝仓家的存在,这个举动立刻导致了朝仓与织田之间关系的恶化。朝仓家同织田家的本家尾张守护代家之间,从应仁之乱起世代保持的良好关系,由于信长的原因而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发出的信长的招集令,以及其他大名多次屈服于信长的要求,使朝仓家与织田家的关系更加恶化,朝仓氏没有理会招集令,而是开始加强近江一线的国境的防备工作。
  朝仓家的这一举动等于是对信长明显的挑战,如此强硬的态度,自然给了信长极好的口实。
  2、新领国与信长的实际动员力
  永禄13年(1570)4月20日,因为会见诸大名而滞留在京都的信长,直接发动了对朝仓氏的进攻。
  信长的军队于23日(当时的年号已经由永禄改为元龟)抵达了若狭与越前的国界,并于25日早晨全军侵入越前。由于朝仓家仅仅在近江一线的国境加强了防御,在若狭方面几乎处于无防备状态,根本无法抵御织田军如同雷击一般的攻击,天筒山城仅仅抵抗了一日就陷落了。
  但是,在织田军相当不错的战果的背后,却是信长在苦苦支撑的影子。织田氏在当时的兵力动员能力,还不是非常的雄厚,虽然相对来说信长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还没有达到压倒性的地步。而当时的信长的动员基础,可以说只有美浓和尾张两国。
  信长对伊势的统治,是采取的亲族众直接被官化的方法,当地的国人众的势力还相当强大,使该国的动员能力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地步。近江南部的状况也同样糟糕:织田家灭亡了六角家,但旧六角领的主要部分都是由织田家直接支配的,而且为了追讨六角残党防止其再兴以维持实质的支配,必须在当地驻留大量的部队来制压。自从消灭了六角家后,织田家一直在南近江配置了有力的被官与城主,后来又由有力国人蒲生氏代为管理。这一地区几乎无法动员出兵力,甚至还要赔上一部分兵力。
  织田家的支配领还有山城、若狭和琵琶湖西岸的近江高岛郡等地,但实际上信长对这些领地的动员也是微乎其微。这些大名基本都是既从属于信长,又臣从于幕府的双重身份,处于双重支配,仅仅是听命于信长,也无法动员出大量兵力。支配领地的扩大,意味着信长势力的加强,同时也意味着信长负担的增加。各处的兵力都无法动员,信长等于仅仅率领浓尾两国的兵力出阵越前,而且这些部队的一部分还要被布置在京都以维持对幕府的控制。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信长还是动员了20000人的兵力,可以说是非常无理的。
  3、同族相争…朝仓同名众的抗争
  织田势对天筒山城所发动的强大的攻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邻近的各豪族都惊惧万分,紧接着织田势又仅仅用了一昼夜攻下了金崎城,然后是足田城,两座城相继开城。但朝仓方面如此无力的原因,并不是由于天筒山城陷落的波及效果。
  当时,由于事出意料,朝仓侧的防御体系不自然地必须加以重新整备,处于防守的态势。而敦贺郡一线的防卫事实上已经被放弃,而是在木芽峠一带重点强化防御,同时,由于义景率领的援军迟迟没有到达,结果敦贺众的许多人被杀。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金崎城主、敦贺郡的郡司、同名众(一门众中同姓且通字相同)的笔头朝仓景恒与大野郡司朝仓景镜、安居城主朝仓景健一直在家中互相争夺地位。敦贺郡司景恒与大野郡司景镜是义景父方的从兄弟,他们的父亲是义景父亲孝景的弟弟。景恒的父亲景纪被大叔父朝仓宗滴教景迎入作了养子,继承了敦贺郡司的地位,并兼任了朝仓家的军奉行这一重要职务。朝仓教景是担任了义景的后见人,侍奉朝仓家五代当主的家中柱石。再向上追溯,教景的父亲就是朝仓家的中兴之祖——朝仓英林孝景,教景和景纪一直被当作历代当主的辅弼而受重用,两代之间已经隐然有凌驾于当主义景之上的势头。
  金崎退却图:
  readj/hzj/img/zc1。jpg
  相反地,景镜由于受到其父景高谋反事件的影响,从永禄7年(1564)朝仓家加贺攻略之后就一直处于长期失宠的状态。与两家不同,景健所在的安居家是以孝景的弟弟、教景的叔父经景为始祖的,在父系方面与本家的关系很远。景健的祖母是义景的叔母,而敦贺郡司家和大野郡司家则一直占据上位。教景在加贺攻略途中病倒之际,景健与其父景隆代理大将之职,表现非常活跃。
  在战国时代,亲族众势力的增大,对于当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确保家中的安定,义景对家中三家的力量和地位进行了调整,在教景病没、景纪隐居之后,采取了将同名众笔头的敦贺郡司家的实力削弱的方法。永禄7年的加贺攻略之时,景镜与景健担任了大将,景纪的嫡男景桄自觉面上无光而自刃,继承家督的次男景恒被许诺继承军奉行的职位,但最终也没有得到。之后,利用足利义昭滞留一乘谷的机会,义景煽动三家互相竞争以达到削弱各派势力的目的,结果招致家中发生混乱,竟发展到义景的嫡男阿君丸被毒杀的地步。
  上洛之后便与信长对立,家中又发生混乱事件,使义景与重臣们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只得将战线移至地域狭小的木芽峠附近,全力集中兵力防御,从而舍弃了敦贺郡。在织田势发动攻势之前,义景实际已经完成了削弱敦贺郡司家的目标。孤立无援的景恒,不得不向织田势开城,也因此后来被义景追究责任,在失意中死去,后来的敦贺众被义景置于自己的直接支配之下,往年精强的身影、在加贺及若狭的活跃情形难以再现。结果,义景犯了多数战国大名一样的错误,使自己的手足相残,在关键的时刻消耗了最为宝贵的战斗力。
  4、金崎撤退…——强行的大迂回
  朝仓势的集中防御的方针,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是很正确的。此举的目的是将地势平坦的敦贺郡放弃给织田势,引诱其进入越前国内,借由越前中部狭小的地形,使其暴露出大面积的突出部。当时,信长有一点是非常地放心的,那就是保护他的右翼的是他的盟友、妹夫浅井长政,而其实当时长政的态度是有很多可疑的地方的,在这一点上,信长显得太轻率了。此前,将军义朝一直认为,可以调和朝仓与织田之间的关系的人,只有和两家都有很深关系的浅井长政,而长政也确实一直在为此奔走。然而,信长对朝仓氏发动进攻,是长政在众人面前很没有面子,也使得长政对信长彻底失望。另一方面,浅井家久政、长政父子三代与朝仓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使得浅井家最终加入了朝仓一方,并突击织田势的侧后方,一下子扭转了战局。
  浅井长政的反叛,促使了各地对信长不满的势力的总爆发,江南的六角家的残党、若狭、摄津、和泉等地的反信长势力顿时一起发难,使信长陷入危机之中。面对各地蜂起的敌对势力,信长的部队根本无心恋战,根本无法继续支撑越前的前线,信长只得决定全军撤退,先返回京都。织田势大败的流言,迅速以京都为中心传播开来。朝仓势追击织田军,进入了近江东部,信长只得经若狭和琵琶湖的西岸撤退,这就是著名的“金崎大撤退”。原先信长用来制压若狭、维持与江南联络的近江东部,被受到浅井势支援的朝仓势瞬间制压,而接近越前的若狭的情况就更可想而知了。近江通往美浓的交通完全被隔断,信长只有从伊势迂回才能回到岐阜,状况的糟糕可想而知。浅井势在近江的长比、菅安尾两处设置了砦,加固了横山城附近的上坂、三田村、野村一带的军事防备。而旧六角势也与京、近江、伊势的势力联络,以市原乡(永源寺町内)为中心蜂起,在爱知川东岸的鲶江城笼城抵抗信长。
  5月,事态变得越发严重,西面栗太郡的六角残党进逼至守山附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