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警惰为最严之刑罚。
    12.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
    13.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尽管《大同书》问世以来,学术界对其评价毁誉不一,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有
几点是应该加以重视的。例如:
    其一,他激烈反对“独尊”,诅咒专制皇帝为“民贱屠伯”。康氏指出,在太平之
世,人人平等,没有什么臣妾奴隶,也没有什么君主统领,更没有什么教主教皇,人人
和睦相处,过着平等而富裕的美好生活,差别虽有,可是并不悬殊。
    其二,重视发展生产。康氏在《大同书》中描述了一个具有较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的社会。它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制,然后全部实行机械化、自动化和电气
化,生产力高度发展。
    其三,特别重视教育。在康氏看来,大力发展学校教育是大同世界进步的巨大推动
力。他说:“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重学校。自慈幼院之教至小学、中学、大学,人
人皆自幼而学,人人皆学至二十岁,人人皆无家累,人人皆无恶习,图书器物既备,语
言文字同一,日力既省,养生又备,道德一而教化同,其学人之进化过今不止千万倍
矣。”(《大同书》)
    其四,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在《大同书》中所谓“专家界”,就是实行男女平等、
婚姻自主,打破封建家族宗法关系和纲常名教的束缚,实现资产阶级的人权、自由、平
等、独立和个性解放。
    其五,康氏主张废除国家,走向“去国界合大地”的盛世。他向往桃花源之世界:
“大同无邦国故无有军法之重律,无君主则无有犯上作乱之悖事,无夫妇则无有色欲之
争,奸淫之防,……无宗亲兄弟则无有望养、责善、争分之狱,无爵位则无有恃威、估
力……佞谄之事,无私产则无有田宅、工商、产业之讼……”(《大同书》)
    其六,在《大同书》中康氏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在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哲学上有所谓“理”、“欲”之争,其实质是人本主义和禁欲主义
的争论。康氏在《大同书》中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和残忍性,继承和发展了孔子
“泛爱众”思想和佛家“慈悲”观念,举起了朴素的人本主义的旗帜。儒家“仁”的思
想渗透在《大同书》的全部内容之中,康氏把“仁”与“人”糅合为一体,指出“人之
所以为人者,仁也。”“舍仁不得为人。”康氏的仁道主义是从反程朱理学的角度提出
命题的,在《大同书》中他把“人”摆在“天理”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这是十
分可贵的。
    尽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
放出异彩,但由于当时社会条件及康氏在政治实践上坚持改良的限制,使他这一独特的
见解只能成为一种乌托邦的空想。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
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论人民民主专政》)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22 《革命军》




“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
    1903年5月,《革命军》由上海的大同书局印行。《革命军》的作者邹容,当时署
名为“革命军马前卒”。章太炎的名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出版,以后曾合
在一起刊行,称《章邹合刊》。这两篇名著,是当时宣传辛亥革命最有力的姐妹篇。
    邹容的《革命军》,则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主要武器,从正面阐述革命的正
义性和必要性,宣传革命排满和民主共和是它的主旋律。章太炎的文章,以文笔典雅深
沉,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在阅读邹容的《革命军》时,可同时研究章氏的《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
    邹容(1885—1905年),原名绍陶,字蔚丹,四川巴县人。
    1901年夏天,邹容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决定自费去日本学习。1902年春,邹
容东渡日本,进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
    在这期间,邹容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新书籍,如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骚的
《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约翰穆勒的《自由原论》,以及法国资产阶级
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书籍。这时邹容所憧憬的是欧美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邹容一边学习,一边积极地参加留日学生的反清宣传,不久被迫离开日本,于1903
年春回到上海。他回国后,加入蔡元培、章太炎等人主持的爱国学社,积极参加拒俄运
动。
    邹容在日本时,已着手撰写《革命军》,回到上海后,即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革命
军》的最后定稿上。1903年5月正式出版,章太炎为之作序,章行严(即章士钊)为它
题签。
    上海的革命刊物《苏报》,刊登了邹容写的《〈革命军〉自序》,和评论《革命军》
的文章,这一来,人们争相阅读《革命军》,交口赞誉它应成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
书”。这部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的公开问世,吓得清政府惶惶不安,勾结帝国
主义查封了爱国学社和《苏报》,逮捕了章太炎和邹容等人,这就是1903年震惊中外的
“苏报案”。邹容在狱中受尽凌辱,于1905年死于狱中,年仅20岁。
    《革命军》,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第一部系统地、旗帜鲜明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思想的名著。全书2万多字,共分七章叙述:一、绪论;二、革命之原因;三、革
命之教育;
    四、革命必剖清人种;五、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六、革命独立之大义;七、结
论。
    《革命军》一开头就热烈地歌颂了革命事业的伟大:“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邹容从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出发,认识到资产
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道理,明确地指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
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
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
隶而为主人者也。”邹容指出,中国自秦始皇统一天下,称皇帝,建立专制政体以后,
这种视国家为一家一姓的私有财产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是中国兵连祸结,国病民穷以及
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邹容得出结论说:“革命!革命!
    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
    在中国面临封建主义的压制和列强驱迫的处境下,邹容得出一个与康有为、梁启超
保皇派截然不同的结论:“欲御外侮,先清内患”。《革命军》在揭露清政府贪酷无度
和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时说:“乾隆之圆明园,已化灰烬,不可凭借。如近日之崇楼杰阁,
巍巍高大之颐和园,问其间一瓦一砾,何莫非刻括吾汉人之膏脂,以供一卖淫妇那拉氏
之笑傲。夫暴秦无道,作阿房宫,天下后世,尚称其不仁,于圆明园何如?
    于颐和园何如?我同胞不敢道其恶者,是可知满洲政府专制之极点。”
    邹容在《革命军》中,不仅无情揭露清王朝是国内被压迫民族的监牢,而且是帝国
主义忠实的走狗。他说:“‘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是岂非煌煌上谕之言哉!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割我同胞之土地,抢我同胞之财产,以买其一家一姓五百万
家奴一日之安逸,此割台湾胶州之本心,所以感发五中矣!”因此,邹容主张用革命的
手段,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他豪迈地说:“磨吾刃,建吾旗”,同清王朝“驰骋于
枪林弹雨中”,然后,扫除干涉中国主权的“外来之恶魔”。邹容坚决地宣布:与帝国
主义血战到底,“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邹容吸取了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的教训,在争取中华民族生存的斗争时,不再维护清王朝,而主张坚
决地推翻清王朝这个“洋人朝廷”,这显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邹容在《革命军》中,还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具体方案,共25条纲领。
例如,“定名中华共和国”,“建立中央政府为全国办事之总机关”,“于各省中投票
公举一总议员,由各省总议员中投票公举一人为暂时大总统,为全国之代表人,又举一
人为副总统,各府州县又举议员若干”,“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
分”,“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等等。由此可见,邹容已经具备了
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邹容这个建立共和国的纲领,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
政治要求。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去取代地主阶级的封建专制制度,用民主选举的总统
去更换一家一姓的君主,这使中国社会发生一个巨大的进步。邹容在革命的根本问题上,
提出了具有完整的民主主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纲领,不但摆脱了千百年来农民的“皇权
主义”,而且还摒弃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君主立宪方案,具体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关
键问题,真不愧是“雷霆之声”,惊动中国,惊动全世界。
    《革命军》以高昂的革命激情,把长期蕴蓄在人民群众心中的阶级仇、民族恨,无
所顾忌地呼喊出来,它旗帜鲜明、大胆泼辣地“劝动天下造反”,犹如一声春雷,炸开
了万马齐暗的中国大地,受到广泛的欢迎。自从《革命军》出版以后,反清革命运动的
政治前途就是建立共和国,已成为定论了。
    邹容由于受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在《革命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