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腐的词汇,但把落脚点还是放在了人事与人谋上。对萧衍建立梁政权和梁朝早期的治
绩,书中作了充分肯定:“高祖英武睿哲,义起樊邓,仗旗建号。……兴文学,修郊祀,
治五礼,定六律,四聪既达,万机斯理,治定功成,远安迩肃。”(《梁书》卷3《武
帝纪》)在此,人们看到的是杰出人物的历史活动,而不是天意、天命在支配人间治乱。
对于辅佐新朝的文臣武将,书中也注重称道他们个人的才华谋略。《梁书》强调英雄创
造历史,同科学唯物史观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同神意史观相比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书中的思想糟粕也有不少。充斥书中的大量阴阳灾异、图谶祥瑞,乃至望气相面、
因果报应、神怪异闻等,给人以陈腐、庸俗之感。宣传佛、道等宗教迷信,也是书中存
在的问题。《梁书》中的《处士传》,全不同于《后汉书》的《逸民传》,传中所记除
了有名的道士,就是奉持佛法的居士。这一方面反映了正宗史学的时代特色,另一方面
也反映了姚氏父子的思想情趣。
    《梁书》在记事记人方面,常常有一些时间差误、前后矛盾的地方。如《江苹传》
称何敬容掌选,序用多非其人,而《何敬容传》则称其铨序明审,号为称职。这些互相
牴牾的记载,使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梁书》在笔法上也存在着曲笔增美讳恶的毛
病。对于篡代之际大动干戈的血淋淋事实,书中很少如实反映。对于一些权贵,歪曲史
实大加吹捧的地方也相当多,与同时撰写的《南史》比较,《梁书》的这个缺点显得更
突出一些。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42 《陈书》




“凭其旧稿,加以新录”
    《陈书》是唐代姚思廉在父亲姚察旧稿基础上修成的。姚察去世后,姚思廉一直未
能忘怀父亲让他续写梁、陈二史的遗愿,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姚思廉奉诏撰写
《陈书》,贞观十年(636年)书成上奏。关于《陈书》撰写的经过,宋代曾巩所述颇
详:“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梁、陈)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
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
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
    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余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
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
    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观察等之为此事,历三世,
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曾巩集》卷11《陈书目录序》)可
知《陈书》正式撰写时间虽不足10年,实际上却是姚察父子经数十年努力才修成的。在
《陈书》中,仅本纪中有姚察史论两篇。看来思廉写《陈书》因袭父亲的成果较少,自
己创作的居多。
    《陈书》36卷,有本纪6卷,列传30卷。记事起于557年陈霸先称帝,终于589年隋
灭陈,包括陈朝一代33年的历史。
    《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
8卷,《天嘉起居注》23卷,《天康光大起居注》10卷,《太建起居注》56卷,《至德
起居注》4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如顾野王的《陈书》3卷,傅縡的《陈书》
3卷,陆琼的《陈书》42卷等。
    《陈书》与《梁书》都出自姚氏父子,特别是姚思廉之手,因此在撰述的特点上,
二书多相同之处。陈朝历史仅33年时间,书中的列传却达30卷之多。《陈书》记述了陈
朝创建之初恭俭爱民、政策得宜的成功经验,交待了陈朝末代统治者忘患纵欲,偏听偏
信造成国破家亡的历史教训。大量陈朝历史人物事迹在书中得到反映,其中争夺诈伪,
营营苟苟,势利小人的行径,足为世人取戒;安贫乐义,不为祸患势利所动的高风亮节,
又足为世人楷模。陈朝一代之史虽然短暂,但留给后人的教益启示却很多。《陈书》交
待了陈朝的历史兴亡之迹,描画了陈朝社会历史全图,现在人们研究陈朝的历史,《陈
书》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这是它的根本价值。
    《陈书》因为姚思廉一个人编次的工夫较多,所以列传的体例比《梁书》要整齐规
范一些。在文风上,《陈书》与《梁书》是一致的。这两部史书,尤其是《梁书》中多
用古文,一反六朝以来争尚骈俪对偶的颓靡文风,给人以清新健康的感觉。《梁书》总
论为魏征所撰,行文还采用骈四俪六的方式,两相比较,更显示出姚氏父子这方面的卓
见。清代史家赵翼评论:“世但知六朝之后,古文自唐韩昌黎(韩愈)始,而岂不知姚
察父子已振于陈末唐初也哉?”(《廿二史札记》卷9《古文自姚察始》)对于姚察、
姚思廉改变六朝文风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的肯定。
    《陈书》与当时问世的其他史书一样,撰写中看重士族门第、履历身世和家族兴亡。
书中侧重记录皇族事迹,全书总共36卷,而本纪和皇后、王子、宗室列传就占去11卷,
叙述王子55人,几乎占了其他列传的一半。把一代史书写成了陈氏家谱,这是令人不能
满意的。《陈书》也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史书内容的空泛和乏味、呆板。它的列传在
写法上有个固定的程式,一般都是先列姓名、地望、祖、父官职,次及传主幼年生活、
性格相貌、次及历任官阶,次及行事文章,有时最后还有饰终诏书、封赠、子孙官职、
著述名称等。
    《陈书》和《梁书》中,都贯彻着为地主阶级政权服务的正宗思想。它们对臣僚、
百姓宣扬忠贞节义的封建伦理观念,对封建帝王则极力吹捧、赞颂。在书中统治者的面
目被添加了很多油彩,他们的丑行则被尽量加以掩饰。《南史·刘师知传》记载:陈霸
先为篡夺皇权,命令刘师知去杀害梁敬帝,敬帝绕床躲避,刘师知抓住敬帝的衣服,手
下人上去杀了敬帝。
    在《陈书·刘师知传》中却只字未提杀敬帝这样一件大事。为个人恩怨而上下其手
的事情,在《陈书》、《梁书》中也有一些表现。虞寄、虞荔兄弟在陈朝,虞荔的儿子
世基、世南在隋朝都曾同姚氏父子共事。姚思廉在撰史中,就为虞寄兄弟尽力浮词溢美,
撰写佳传。对于史家来说,这是严重的失德,可惜的是,从南北朝到唐初的史书中,这
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史学的健康发展。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43 《魏书》




“包举一代始终,颇为详悉”
    在“二十四史”中,名声最差的就该算是《魏书》了。这部书刚刚修成,就引得当
时朝野大哗,攻之者蜂起,很多人把它说成是“秽史”,几经修改,方颁行于世,它的
作者魏收甚至在死后被掘墓抛尸。这固然与当时的政治状况有关,更重要的还是它和它
的作者可议之处实在不少。平心而论,《魏书》取得了一定的史学成就,说它是“秽史”
有点过甚其词,但是指出它存在着严重的曲笔讳饰缺点,则是十分必要的。
    《魏书》是北齐政权设立史馆修撰的一部史书。它的撰写工作开始于北齐天保二学
(551年),完成于天保五年(554年)。它的监修人高隆之只是署名而已,其他撰修者
如房延祐、辛元植、眭仲让等人由于缺乏史才,也没有做多少实际工作。
    整个这部书从体例的制定,史实的采择到史论的撰写,基本上出于魏收一人之手,
因此一般都称它的作者是魏收。
    魏收字伯起,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生于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507
年);卒于北齐后主武平三年(572年)。魏收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他在魏、齐两朝
先后任过太学博士、散骑侍郎、著作郎、秘书监、中书令、太子少仆与尚书右仆射等官
职。在魏、齐之际,魏收是最有名气的学者。
    他所作的《南狩赋》、《庭竹赋》等都得到时人好评。在一次应诏赋诗时,他在诗
作中写出“尺书征建邺,折简召长安”之句,意谓不动干戈,就可招降南方的萧梁和北
方的西魏,一时传为名句。他的文才得到北齐统治者的赏识,当时朝廷的重要文告、册
命、诏书等,大多由他执笔。魏收才华出众,人品却很不好,是个无德无行的封建文人。
在政治上,他随时俯仰,唯权贵马首是瞻。在作风上,他贪财、好色、恃才傲物。史学
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可他缺少忠于历史的赤诚,却把撰史当成个人手中的工具。在承
担了撰写国史的任务之后,他曾经宣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
按之当使入地。”(《北史·魏收传》)出自他手中的《魏书》颇遭物议,这是一点也
不奇怪的。
    《魏书》主要记述自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公元386年)
    到东魏孝静帝武定八年(公元550年),北魏和东魏两个政权共160余年的历史。
《魏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全书共130卷,80余万字,有十二本纪14卷,列传96卷,
十志20卷。
    北宋初年,《魏书》已经残缺不全,纪缺2卷,传缺22卷,不全者3卷,志缺2卷。
后人据魏澹《魏书》、张太素《后魏书》以及《高氏小史》、《北史》等书作了订补工
作。近年出版的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是目前整理最好的版本。
    北朝魏政权重视修史工作,从开国到灭亡,历史记录未尝中断。这一时期,南朝也
有多部史书记述了北朝史实。因此《魏书》所依据的材料是丰富的。其中北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