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下了他提出的修史后即在朝廷公布,以杜绝曲笔现象,及时发挥劝戒功能的重要建议,
也写出了柳虯直书宇文泰废黜西魏废帝的过错并当朝宣布的史实。这对于史家励节励行
是有促进作用的。
    《周书》在行文叙事上能够做到繁简得宜,文笔简劲,反映了令狐德棻深厚的史学
功底。
    《周书》在撰写中暴露出作者的阶级和历史局限性。它同许多正史一样,把农民起
义诬为寇乱,对帝王将相却尽力粉饰、美化。书中还反映了作者较深的门阀观念,在讲
到所谓“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时,作者津津乐道:他们当时的荣盛,没有人比得
上,现在称道门阀,也首推八柱国家。可见门阀观念在作者身上是根深蒂固的。《周书》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为唐初不少功臣、显贵的先人都立了佳传。唐初宰相杜如晦的曾伯
祖杜杲,在北国原无突出事迹,《周书》勉强为其它传。后梁傀儡皇帝萧詧被美化得
“盖有英雄之志,霸王之略”,原因就在于他的孙子萧瑀是当朝宰相。今狐德棻还在书
中对自己的先人加以吹捧。这类问题在唐修五代史中普遍存在,但《周书》表现得明显
一些。另外,《周书》在材料考订和编排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周书》流传到北宋初外已经残缺,大约有5卷全缺,有3卷缺少大半。现经后人辑
补,大致恢复了原书面目。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46 《隋书》




修史与求治的结合
    《隋书》是唐代官修正史的代表作,是唐初所修五代史中较好的一部。它的纪传部
分有本纪5卷,列传50卷,记载隋朝38年的历史,志的部分有十个门类30卷,记载的是
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典章制度史,又称《五代史志》,由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修成于高
宗显庆年间。
    《隋书》纪传的修撰始末同于梁、陈、齐、周四朝之史。
    唐高祖武德五年曾责成封德彝、颜师古主修隋史,但无成果。
    唐太宗贞观三年,重申修撰五代史之议,房玄龄和魏征负责五代史的监修工作,魏
征又任《隋书》的主编。到贞观十年(636年),《隋书》纪传与其他四史一同修好奏
上。
    魏征是初唐著名史学家和政治家,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馆陶)人。生于北周
静帝大象二年(580年),去世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享年64岁。他幼年丧父,生
活贫苦。
    在青少年时代,他就有兼济天下的大志。隋末农民起义爆发时,魏征加入了元宝藏
的义军,又到李密手下掌管文书。瓦岗军失败,他和李密一起降唐。降唐后他成了李建
成的亲信。
    玄武门之变后,他逐步取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在政治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他
劝李世民接受隋亡的教训,对百姓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结果很快出现了“贞观之治”
的繁荣景象。在贞观时期,他以直言敢谏闻名当世,通过谏诤方式,前后共提出200多
项施政建议,不但直接影响了此时的国家大政,也为后人树立了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
榜样。
    魏征在史学上也有很大建树。贞观年间所修的五代史,他负总的领导责任,对于各
史多所损益订正。在五代史中他撰写了《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具体
主持修撰了《隋书》。此外他还负责主编《群书治要》,主持修定《五礼》,亲自编注
《类礼》。对于初唐史学和文化的繁盛,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隋书》的纪传在编次上注重以类相从的方法,体例比较严整。如列传分为16类,
比以前的史书都要严密而妥当些。
    其中把少数民族史划成东夷、南蛮、西域、北狄四个方面,分别得更为清楚。因为
参加写作的都是当时著名学者,所以《隋书》在笔法上也更简炼,严整一些。在历史记
载上,《隋书》纪传中保存了不少有用的材料。如《万宝常传》记录《乐谱》64种,
《张玄胄传》记载其精密天文推算的结果,《琉球传》及《陈稜传》记载台湾居民社会
组织,经济生活以及与大陆联系状况等等,都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至于注重传主的
官阶履历,把个人传记写得如同案牍公文,缺少生动、活泼的历史活动内容,这样的毛
病,在五代史中普遍存在,《隋书》也是如此。
    《隋书》中值得重视的是它的史论,史论出自富于政治经验的魏征之手,它把论史
与论政结合起来,以隋朝的兴亡为借鉴,阐发出不少深刻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见解,给人
们的教益是不小的。
    《隋书》史论认真总结了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认为隋炀帝骄横残暴的统治,是隋
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它比较了文帝与炀帝社会状况和统治政策的不同,指出文帝进行统
一战争意在安定天下,虽然初起时国力不强,最后终于取得成功。炀帝穷兵黩武,骚动
天下,就是再稳固的江山也会土崩瓦解。这样的历史结论是深刻的,对于唐初的施政方
针来说,针对性也是相当强的。
    魏征认为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建立一个稳固的统治秩序是十分必要的。建立理想的
秩序,关键是对百姓进行教化,因此统治者应抚恤民众,休养民力,务使百姓安居乐业。
在这个统治秩序中,封建官吏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书中赞扬那些“内怀直道,至
诚待物,故得所居而化,所去见思”(《隋书·循吏传序》)的循吏,而鞭笞那些庸俗、
贪婪、无能的官吏。抓住教化和用人两个环节,要求用适当人才来实施理想统治,应该
说对于封建统治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
    《隋书》的史论还探讨了隋朝的君臣关系和朝政得失,评论了隋朝重要历史人物的
功过是非及历史作用,阐发了作者的人才思想、法治思想等,对于封建社会的政治家、
史学家都是很有启发的。
    当时史馆所修的五代史都没有志,唐太宗乃于贞观十五年(641年)下诏让于志宁、
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敬播等人续撰《五代史志》,最初由令狐德棻监修,高宗永
徽三年(652年)改由长孙无忌监修,显庆元年(656年)书成上奏。
    此书为配合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而修,实际是上接《晋书》书志部分的南北
朝典章制度专史。最初为单行本,因为其内容以隋为主,隋代又居五代最末,所以后来
被编入《隋书》。现在被称为《隋书》十志。
    《隋书》十志虽成于众手,但作者都是学有所长的专家,因此它的内容丰富、充实。
在正史书志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声誉。
    《隋书》十志包括:《仪礼志》7卷,《音乐志》、《律历志》、《天文志》各3卷,
《五行志》2卷,《百官志》、《地理志》各3卷,《食货志》、《刑法志》各1卷,
《经籍志》4卷。
    《隋志》继承了《汉书》十志的传统,它记述典章制度的范围,实际上包括了已有
史志的各个方面,较全面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权结构、统治规模和学术文化的面貌。
《隋志》写得一般都很有章法,每志都有序论概述历史源流和本志要旨,然后按五个朝
代分段记述史实,给人以清晰、严整的印象。《仪礼志》记载封建礼制方面的内容,贯
彻着维护等级制度的宗旨。《音乐志》除记录祭天地、祀鬼神的乐章外,还记载当时杂
技的各种表演和域外音乐的内流,是有价值的艺术史料。
    《律历志》、《天文志》和《五行志》记载了不少神秘主义的东西,是统治者用天
意来为现实服务的工具。但是其中记有不少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南北朝以来天文历算方
面的成就。《食货志》和《刑法志》篇幅较小,内容却很重要。它们写出了南北朝时期
土地、赋役、货币和刑法制度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和封建统治的特点。
《百官志》记载当时封建国家的政权结构,记述了各朝的官制、官职及其沿革情况。
    《地理志》反映当时国家的行政区划,它确记了隋大业年间全国的郡、县、户、口、
垦田数字,记述了各朝所置郡县沿革和当时的自然山川状况。
    《隋书·经籍志》在十志当中价值最为突出,它是《汉书·艺文志》之后,最重要
的一部史志目录专著。它考究了书籍的存亡,著录了各种书籍,为人们研究古籍流传情
况和进行辑佚、辨伪等文献整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线索。在图书分类上,它采用最
新出现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于唐以后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写
法上,它的大小序齐全,对于各门学术及其分支学科都能抓住要害,进行提纲挈领的评
介,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对于古代目录学的发展,《隋书·经籍志》起
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隋书》十志的编纂成功,对于《通典》有直接的影响。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47 《唐律疏议》




最早最完整的法典
    《唐律疏议》30卷,唐代长孙无忌等奉皇帝之命编撰。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
    《唐律疏议》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律的律文部分及长孙无忌等人对律文的疏
释部分。因为文中疏释部分以“议曰”二字开头,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律疏议》,或者
《唐律疏义》。
    隋朝统治者的暴政和严苛的刑罚导致农民起义的历史给唐朝的建立者留下了深刻的
印像。他们接受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建立和稳定专制统治体系。
立法活动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唐代法典包括律、令、格、式四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