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植物的根块与果实;前人错误认为“草子可以变鱼”,“马精入地变为锁阳”等等传说,
也都一一经过《本草纲目》而予以纠正,并指出鱼乃鱼子所化,而锁阳本是植物。
    关于水银的记述,更能说明李时珍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无畏精神。《神农本
草经》被封建社会尊为经典,其叙述水银“久服神仙”,晋葛洪《抱朴子》谓为“长生
之药”,《大明本草》称其“无毒”,唐甄权言其“还丹元母”。故在六朝之下,企图
贪生不死者因服之而成废身甚而夭者不知有多少。《本草纲目》批判了这一非科学的讹
传,指出“水银……
    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他严肃地强调:
    “方书固不足道,本草岂可妄言哉。”历史和科学实验均证实了《本草纲目》所论
述的水银,在当时达到科学发展的最新水平,对彻底根除服水银以求长生之荒谬做法产
生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生物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本草纲目》也有独到见解。
    以动物药的描述为例,《纲目》对每一动物药的动物都有概括性的定义,多能抓住
各类动物的生物学属性特征。如指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兽产于山,故毛似草”,
又说:“毛合四时,色合五方”,这都正确地掌握了禽兽对环境之适应以求保护的变异
特点。在动物相关变异方面,该书正确指出:“乌骨鸡但验舌黑”即可知其骨黑的鉴别
方法。《本草纲目》在有关药物的论述上,还强调了生物受到人工方法的干预而在生活
习性方面产生改变的特性。如记述的动物变野生为人工驯养,家种植物可以优于野生等,
说明当时对生物之遗传特征已有一些知识。
    在制药化学和实验研究方面,《本草纲目》较以前也有着突出的成就。所载制药化
学包括有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风化、沉淀、干燥、烧灼、倾泻等许多化学反应
的方法。
    所制取的醋酸铅(铅霜);利用消石与矾石分解和氧化作用制取铅丹;以浓茶煎熬
五倍子,使其产生沉淀;经曲菌发酵水解而析出没食子酸的白色结晶,都达到了较高的
科学水平,甚至是最早的记录。在科学实验方面,作者不但亲自验证了罗勒子治疗眼翳
和自服蔓陀罗花以观察其治疗效果和麻醉作用外,还对若干药物的药理作用等进行了动
物实验。他观察大豆、鸡肠草等之药理作用,他解剖鲮鲤、蛇等多种低等动物,以证实
其解剖结构上的异同,进行了若干比较研究。这些方法在当时科学界也可以称得上是一
个创举。
    当然,未知或知之甚少在当时更是普遍的,在当时条件下不可知者也非少见。因此,
作者对若干药物的记述客观地指出“未审然否”,或谓:“亦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
俟博识”,足可证明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草纲目》问世后其影响面之广而深远是创记录的。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由
金陵(今南京)胡承龙首次刊刻,世称“金陵本”,至今尚存有极少几部,除日、美、
德均有收藏外,我国仅存两部。1603年由夏良心等刊行于江西刻本《本草纲目》,世称
“江西本”,为仅次于金陵本之善本,现存于世者尚多。此后,重刻《本草纲目》者逐
渐增多,如湖北本(1606年)、石渠阁本、立达堂本等,均刻于明末之前。清代刻本以
张朝璘本(1657年)、太和堂本(1655)等为最早,其后刻刊者甚多。据现存国内之刻
印本统计,截止1949年约有70余版次。继《本草纲目》之后,我国药物学之发展在此基
础上虽不如其广博,然在发挥、深化认识上和吸收外来药物上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如赵
学敏撰《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等,几乎都是在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完成的。
    《本草纲目》不但在国内有着如此深广的影响,早在公元1606年即传至日本。据统
计,日本在1637—1714年间先后出现了《本草纲目》的8种刻本,此后还先后出版了日
文节译和全译本多种。日本学者研究《本草纲目》并有著作者多达30余种。《本草纲目》
在朝鲜、越南等也有较大的影响。大约从18世纪开始,《本草纲目》即传至欧洲,英国
大英博物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图书馆、法国国民图书馆等都收藏有《本草纲
目》的多种明刻本或清刻本。德国皇家图书馆收藏有金陵本。此外,在俄国(前苏联)、
意大利、丹麦等也都有收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也收藏有金陵本和江西本等。据英国李约
瑟博士考证,1732年法国医生范德蒙德曾将《本草纲目》中部分内容译为法文,几经周
折于百余年后在巴黎发表,引起著名化学家和化学史学者的注目。据研究,《本草纲目》
早在18世纪及以后的年代曾被部分摘译成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欧洲在19世纪对研
究《本草纲目》与中国本学产生兴趣,并由此而获得博士学位者。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在奠定进化论、论证人工选择原理的过程中,即曾参阅了《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其内容即《本草纲目》之内容。
    如达尔文在《变异》中谈到鸡的变种、金鱼家化史等,均吸取和引用了《本草纲目》
的内容。李约瑟博士在评价《本草纲目》时写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
了同伽里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中国博物学家
中‘无冕之王’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
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北极星书库||ebook007






        

北极星书库|| ebook007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81 《山海经》




早期百科全书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独特的古代著作,包含历史、地理、民族、神话、
宗教、生物、水利、矿产、医学等诸方面。
    《山海经》的性质,历代说法不尽相同。《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东汉
班固则列入术数类,而刘秀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
《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
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
    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然
而大多数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地
理价值最高。
    历代对《山海经》的地学价值的认识经历着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东汉时,著名的
治水专家王景,从治卞入手治河,临行,明帝赠送给他的参考书中就有《山海经》。北
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时,引用《山海经》达80余处。以后《隋书·经籍志》、《旧唐
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及王尧臣《崇文总目》皆将其列入史部地理类书。
明清时代是《山海经》地学价值被贬时期,被说成“多杂以神怪”、“道里山川难考
据”。至近代,顾颉刚作《五藏山经试探》,发表了许多极为精辟的见解,使人们重新
认识《山海经》的科学价值。其后,谭其骧又作《“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利
用《山海经》中丰富的河道资料,将《北山经》中注入河水下游的支流一条一条梳理,
并加以排比,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此文的发表,进一步确立了《山海经》尤其
是《五藏山经》在地理学上的科学地位。
    《山海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众说纷纭。东汉刘秀《上山海经表》中,主张该书
出于唐虞之际,系禹、益所作。以后《尔雅》、《论衡》、《吴越春秋》皆从其说。此
说比现最早,流传时间也长。然而,北魏郦道先作《水经注》时已发现:
    《山海经》编书稀绝,书策落次,难以辑缀,后人又加以假合,与原意相差甚远。
开始怀疑此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北齐《颜氏家训·书证篇》又据《山海经》文中有
长沙、零陵、桂阳、诸暨等秦汉以后的地名,认为绝非是禹、益所作。《隋书·经籍志》
亦云断不作于三代以上。此后随着考古学与弁伪学的发展,禹、益之说日趋被否定。
    当代学者较一致认为《山海经》是由几个部分汇集而成,并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
但具体看法又不同,有学者认为《山海经》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以《山经》成书年代
最早,为战国时作;《海经》为西汉所作;《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为东汉至魏晋
所作。有的学者从《山海经》中《山经》与《禹贡》作比较研究,结论是《山经》所载
出川于周秦河汉间最详最合,故作者当是这一地区的人。至于时代当在《禹贡》之后,
战国后期。
    《山海经》的今传本为18卷39篇,其中《山经》(又称《五藏山经》)5卷,包括
《南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共21000字,占全书的2/3。《海内
经》、《海外经》8卷,4200字。《大荒经》及《大荒海内经》5卷,5300字。
    晋郭璞作注,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
疏》。
    《山海经》中最具有地理价值的部分《五藏山经》,是全书中最为平实雅正,从形
式至内容都以叙述各地山川物产为主,尽管也杂有神话,比例不大,无疑是一部早期地
理书。
    《山海经》记载的山川比早些时代《禹贡》丰富,其记载山岳共15000字,其篇幅
之长,相当《禹贡》导山部分的14倍。《禹贡》所记山岳仅4列,而《山经》则发展成
26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