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宗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富汗人杀死,生前他曾宣布,以后的师尊会从“卡尔沙”中找到。这样,父 

子相袭的师尊制实际上就被废除了。 

     哥宾德·辛格之后,锡克人向旁遮普扩展势力,在这里,他们遇到一支 

信奉印度教的队伍。后者曾大败锡克人,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战胜他们。锡克 

人为自身生死存亡而战的自觉性和团结一致支撑着自己,成为力量的源泉。 

据说,锡克教的敌人曾哀叹,要完全消灭锡克人的势力,必须等到他们的宗 

教热忱消散之后才有可能。在旁遮普,锡克人组成12个战士社团,称“密尔 

斯”,由强有力的酋长领导,建立起“神权政治的联盟封建制度”。 

     锡克人的团结一致,以对外部敌人的作战为前提。1767年以后,深入旁 

遮普的印度教势力被打败,锡克人之间的战争就开始了,各“密尔斯”为争 

夺联盟的统治权相互倾轧。英国人利用了他们的这个弱点。1849年,经过两 

次战争之后,英国人打败了锡克人,控制了旁遮普。 

     基督教在近代向印度的传播,与西方殖民者的侵入是同步的。1498年5 

月17日,瓦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1502年,达·伽马第二次来 

到印度,占据一些据点。整个16世纪,葡萄牙在东方称雄,由葡萄牙支持的 

天主教修会开始派传教士到东方来。1517年,圣方济各会传教士到达果阿。 


… Page 72…

1542年,耶稣会传教士沙勿略奉葡萄牙国王若奥三世的派遣,以教皇保罗三 

世使者名义到达果河。沙勿略吸收不少印度低种姓人加入天主教,唆使这些 

人拆毁印度教庙宇,捣毁偶像,建筑天主教堂。1579年,两位耶稣会士被派 

到莫卧儿宫廷,1594年,耶稣会士哈维尔和平西哈被邀请到莫卧儿宫廷,但 

他们企图说服莫卧儿的统治者们改宗基督教的努力却毫无结果。 

     17世纪初,耶稣会士诺贝利到果阿,他改变使印度人欧洲化的传教策 

略,着婆罗门服饰,学习当地语言,用简明易懂的方式,结合印度人的文化 

心理特点传教,收效不小,许多高种姓的印度教徒改信天主教。但诺贝利的 

策略受到罗马教廷的谴责。 

     17世纪开始,荷兰、英国、丹麦等国的势力先后进入印度,新教各宗派 

也开始到印度传教。17世纪初,荷兰人在印度建立联合东印度公司,取代了 

葡萄牙人的地位,荷兰归正宗传教士开始渗入印度。1616年,丹麦人建立了 

丹麦东印度公司,1705年,两名德国哈雷大学的传教士受丹麦国王的派遣到 

印度传教。英国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英国的新教传教士也随之来到印 

度,他们中间较有影响的是国教会牧师亨利·马丁(1781—1812年)。他于 

1806年抵印,1810年用印地语译成《圣经·新约》,后来又将其译成阿拉伯 

语和波斯语。基督教各宗派,包括耶稣会,都把办学校、医院、慈善事业当 

作传教活动的重要一环,想借此引起当地人的好感,促其皈依,也确有效果, 

同时间接促进了印度近代文教卫生事业的形成和发展。 


… Page 73…

                         七、清朝前期的中国宗教 



     1644年6月6日,在清军包围之下的北京城内,传闻吴三桂将于今日护 

送崇祯太子朱慈娘回京。亡明的官员们备好銮仪法驾,随卤簿 (皇帝专用的 

车驾仪仗)迎候太子于朝阳门,望尘伏道左,及登舆,仰视非太子,乃清摄 

政王多尔衮。众人惊愕之间,大队清军已入城。6月15日,多尔衮命令京城 

大半屯驻清兵,划东城、西城、北城、中城为八旗营地,而汉人则一律驱至 

南城,划南城为民居。其时,内城中有两位西洋人士,也当在迁出之列。两 

人向摄政王上了一道奏折,申明自己是来华传教的天主教传教士,以阐教为 

本,劝人忠君尽孝,贞廉守法,现居所存有修历法用的大批资料,请仍准居 

留原处。第二天竟获准,并在教堂门口贴了一道不准滋扰的上谕。这两位洋 

人就是天主教的耶稣会士汤若望(德国人,1622年来华)和龙华民(意大利 

人,1597年来华)。这是清朝政府第一次与基督教接触,充分表现了入主中 

原的少数民族新政权的宽容大度。 


… Page 74…

                              1。清朝前期的基督教 



       先于汤若望、龙华民来华的著名传教士,还有方济各·沙勿略 (西班牙 

  人)、范礼安(意大利人,1573年到澳门)、罗明坚(意大利人,1580年来 

  华)、利玛窦(意大利人,1583年来华)。他们都是天主教的耶稣会士,随 

  葡萄牙船队,抱着“为基督征服世界”的信念远来东方传教的。这是基督教 

  第三次进入中国。第一次是在唐朝,当时叫大秦景教,属基督教异端之一的 

  聂斯托利派,为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托利所创。因被指控主张基督有两个不 

  同的位格,被以弗所公会议绝罚,聂斯托利被革职流放,其追随者向东逃亡 

  到叙利亚、波斯等地,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内地。第二次是在元朝,将景教 

  和新来自欧洲的天主教徒称为也里可温,当时的信徒为蒙古人、阿兰人、色 

  目人。元朝灭亡,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多年在元世 

  祖朝中作官,回国后写了一本游记,激起了无数西欧人对富饶美丽的东方的 

  向往。由于地中海沿岸和中亚一带当时已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天下,对欧 

  洲人来说,古老的丝绸之路被阻断了。15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开始 

  资助远洋探险,企图开辟到东方的海路。意大利人哥伦布依地球是圆球形的 

  观念向西,无意中到达了美洲。葡萄牙人向东,1487年1月,迪亚士到达非 

  洲南端的好望角。1498年5月,瓦斯科·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西 

  海岸。1510年,葡萄牙强占印度西岸的果阿作为总督驻地。1511年葡萄牙人 

  攻占马六甲,1553年登陆澳门。 

       基督教宗教改革运动之后,新教的势力扩展很快,旧教 (我国俗称天主 

  教)的势力主要集中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南欧地区。美洲和亚洲东 

  部被天主教看好为保存和扩充自己的空白点。按照西班牙和葡萄牙分别占领 

  美洲和亚洲东部的既成事实,罗马教廷裁定,西、葡两国分别统领西东两块 

  大陆的传教活动。葡萄牙还从教皇保罗三世那里争取到在远东的保教权,即 

  凡到东方的传教士必须经葡萄牙国王的批准,一起从里斯本出发。葡萄牙国 

  王也曾呈请教皇向东方派出传教士。教皇将此事委托给耶稣会负责。所以, 

  明末最初进入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都是天主教的耶稣会士,此种独占局面大 

  约维持了50年左右。  1631年,多明我会神父高奇从台湾到福建登陆。1633 

  年,多明我会的黎玉范和方济各会的利安当 (西班牙人)也从台湾来福建, 

  次年利安当为福建人罗文藻(约1616—1691年)施洗礼。罗文藻是第一位中 

  国籍的天主教神父和主教。奥斯丁会则迟至1680年才在广州成立传教据点。 

  1683年,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创始人陆方济进入福建。基督教的东正教 1685 

  年才进入中国,新教则更晚,始于1807年。 

       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很有成效。  1636年在华的天主教 

                                                ① 

  徒已达38200人,到1650年增至15万之众 ,基本上算站住了脚,这与利玛 

  窦等人灵活的传教路线密切相关。 



       (1)传教士中国化,还是中国教徒西洋化? 

       方济各·沙勿略可算是开创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第一人。他先到日本传 

  教,发现日本人对中国文化怀着深深的崇拜和信仰。日本人常说,如果你讲 

  的道理是对的,为什么中国没这样说过呢?他们是将中国人的话当作判断是 



① 参见王友三主编《中国宗教史》,齐鲁书社1991 年版。 


… Page 75…

  非的标准的。沙勿略于是认识到,中国乃是一可以广事传播耶稣基督教理的 

  大国。若将基督教输入该地,也就为基督教进入日本打下基础。但是,这位 

  被天主教会列为圣品的圣方济各·沙勿略却壮志未酬身先死。明末海禁极严, 

  不准外国人进入内地。  1552年8月,沙勿略来到广州西南约158公里的小 

  荒岛——上川岛,这便是他到中国的终点。这年12月,沙勿略因染疾病死在 

  这里。据说,后来到过澳             门的范礼安曾面对中国大陆高呼:“磐石呀, 

                               ① 

  磐石,你何时可以裂开!” 然而,磐石是什么,打开磐石的路又在哪里呢? 

       首先是两种异质文化的隔阂。 

       基督教与中国传统观念体系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儒 

  家观念体系更是格格不入。基督教的世界观是一元论的神创论,认为造物主 

  是无限、永恒、全知全能的;造物主创造并主宰万物;人是有罪的,要靠基 

  督来拯救。中国传统观念体系中没有这样的成分,认为万物行天道,而天道 

  只是阴阳二气的运作,而非由一人格神主宰,天道本身也不是神,只可说是 

   “理”。“理”本质上是形而上者,但日常生活的应对洒扫之间无不见其作 

  用,因而并不神秘,且天道有象,可以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