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 大唐碎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曾流传这样一付对联:“安史之乱,郭破虏,李莫愁”,嵌入了金庸小说中的人名,这郭破虏之“郭”指的就是郭子仪,李莫愁之“李”就是指李唐。唐代宗对郭家十分恩宠,特地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暧。   
  说起郭暧和升平公主,又有一段故事。戏剧《打金枝》中所说的故事,正是发生在他两口子身上。在戏剧中说是郭暧打了公主一巴掌,其实查《资治通鉴》上的原文,根本没有写打公主一说,只是吵架而已。矛盾起因是这样的,当时规矩就是公主与臣子结婚,那叫下嫁。唐制规定,公主下嫁,不拜公婆。所以,升平公主自打结婚那天,也没给郭子仪老夫妇俩磕头行礼过。这天,郭子仪过寿,郭暧想让公主去拜寿,公主不肯。郭暧气头上说了句,别以为你老爸是皇上就这样牛,要是没有我们郭家,你们李家指不定还坐不坐得住皇位呢。公主一听火了,带上贴身丫环马上回宫哭诉告状。这边郭子仪也慌了神,听说郭小六不知天高地厚说了这种话,连忙将他捆了带进宫中请罪。郭暧这话,要是传到个阴损的皇帝如朱元璋之类的耳中,那可是要有塌天大祸的。好在唐代宗比较宽容,并不追究此事,反而亲热地和郭子仪聊了回家常,说这是他们小夫妻的私事,咱做长辈的不用管——“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即便如此,郭子仪回家依然大棍子侍侯了郭暧一顿。   
  郭暧挨了这顿揍,估计以后再也不敢惹公主老婆生气了。但虽然郭暧进了怕老婆一族,但高官厚禄还是少不了他的。本篇这首诗就是在郭暧加官后,大排宴席时由李端写的。说来这首诗,虽然是应景之作,并无真情实感在其中,但通过描写在宫中“金距斗鸡”、宫前“玉鞭骑马”的情形,把郭暧倍受荣宠、春风得意的神态描绘得相当生动,“杨柳陌”、“凤凰楼”(暗用吹箫引凤典故)之类的词,更是显得余韵无穷,依然体现了李端过人的才气。因此,公主和郭暧听了十分欢喜,举座也都赞叹不已。但这使同是大历十才子的钱起心中酸溜溜地不舒服,他站起来说:“这必是李端早就准备好的诗,这样,让他以我的姓——“钱”字为韵脚,再做一首看看。”结果,李端不假思索,须臾之间,就又吟出一首七律: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 
  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此诗以“钱”作韵脚,虽然用了邓通(汉文帝的同性恋男宠,后来失宠后被饿死)这个典故,有点不吉利,最后那句“原脱长裾学少年”,意思是愿意和郭暧的奴仆一样鞍前马后地效劳,也有点不顾身份,屈身奉迎的意思。但总体来说,诗的意境还是不错的。短短的时间内顺口就能吟出这样一首七律来,钱起等都自叹弗如。公主和郭暧大喜,重重地赏了不少金帛。   
  不过赏赐金帛,只是小CASE。李端在郭驸马府中赚到的可不单是钱,还赚到过一个美眉。《琅寰记》中说,又有一次郭暧开宴会时,有一个家姬镜儿出来待客,姿色绝代,且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当时也在座。这个镜儿看李端风流潇洒,立刻爱上了他。李端也对她有意思,两人眉来眼去的。郭暧瞧在眼里,他却没有生气,反而说:“李生能以弹筝为题,赋诗娱客,吾当不惜此女。”李端当时就吟道:“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郭暧听了,大声赞赏,当场将镜儿赠与李端,并把桌子上所有的金银酒器都让他俩拿去作为嫁资。李端用来赚老婆的这诗,《唐诗鉴赏词典》选有,此处不详解。从艺术性上来说,确实比《赠郭驸马》那两首诗更出色,毕竟这是李端的真情实感,可见,“诗有别材,非关文也”,关乎什么?“情”也。   
  江湖夜雨猜想郭暧如此大方地将镜儿送给李端,恐怕也另有隐情。唐朝公主个个凶悍,郭暧自从挨了大棍子以后,恐怕见了升平公主也十分畏惧,镜儿就算在他身边,恐怕他也只能“馋涎落肚里”,干脆送给李端得了,这样“不见可欲,其心不乱”。但不过话说回来,唐朝时确实尊重诗人,诗写得好,可以得官,可以免祸(如王维),甚至“骗”财“骗”色都可以。   
  ①都尉:驸马最初为官名。全称为驸马都尉。汉武帝时置驸(副)马都尉,掌副车之马。三国时期,何晏以帝婿的身分授官驸马都尉,后又有晋代杜预娶司马懿(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与驸马都尉一职。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驸马后来就成了帝婿的代称。 
  ②金距斗鸡:斗鸡时为了增加鸡的威力,给鸡爪子上套上带有尖刺的金属圈。 
  ③长楸:指两旁种着高楸的大道。楸,落叶乔木,也叫大樟。 
  ④熏香荀令:荀令,指三国时曹操的谋士荀彧。这里借指郭子仪。荀彧的儿子也是驸马。 
  ⑤傅粉何郎:指三国时的何晏。傅粉,敷粉,抹粉;何郎指何晏。但何晏并非搽粉,是说他面白如抹粉一般。何晏也是驸马。    
405:31:14 2007。5日暮吹箫杨柳陌——李端妙句赚美女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由来日月借生光——官妓薛涛的豪迈诗作       
  惊看天地白荒荒①,瞥见青山旧夕阳。始信大威能照映,由来日月借生光。   
  《贼平后上高相公》   
  此诗写得非常有气势,然而作者却是一位冰雪聪明、貌美如花的女子,她就是蜀中有名的才女薛涛。   
  据说薛涛本为仕宦人家的女儿,因父亲薛郧亏空钱粮,被没入乐籍,成为官妓。唐代的官妓,和后世专门从事卖身的妓女应该是有区别的。唐代的“乐妓”主要是歌舞娱人,按现在的话来讲应该是艺术工作者。日本的“艺妓”其实正是保留了唐代的传统。薛涛身在乐籍,又写得一手好诗,在群芳众艳中别具一格,因此经常要陪官员们饮酒作诗。这期间逢场作戏,有点露水姻缘也是免不了的。如果将薛涛看成是后世专门卖身为业的妓女是错误的,但江湖夜雨觉得把薛涛想像成纯洁如圣女、守身如玉的那种美眉也不见得就是真实情况。   
  宋代时,有明文规定,官妓可以唱曲侍酒,但不可私荐枕席——陪吃陪喝可以,陪睡不行。但唐代风气一向开放,对这等事非常宽容,估计“荐枕席”的情况不会少。杨国忠在外出差多年,他老婆不知和什么野男人搞得怀上了孩子,杨国忠也不追究,还解嘲说:“此盖夫妻相念情感所致。”唐代公主后妃们也多有放纵情怀的,一般唐朝美眉们也并不把这个看得太重,真正因为“失身”什么上吊抹脖子的很少。   
  张籍有首《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当然这首诗另有喻意,是以夫妇喻君臣,这里不展开讲,可以参看《唐诗鉴赏词典》上的评说。但就“节妇”论“节妇”,后世的明代腐儒们却看来看去,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别扭什么?这些腐儒们嫌诗中的“节妇”还不够节烈——“恨不相逢未嫁时”,不还是爱上野男人了吗?这叫什么节妇。于是,一腐儒(瞿佑)将诗改为:“妾身未嫁父母怜,妾身既嫁家室全。十载之前父为主,十载之后夫为天。平生未省窥门户,明珠何由到妾边。还君明珠恨君意,闭门自咎涕涟涟”(《续还珠吟》)。有人还说,这个节妇应该“掷珠怒骂”才对,可见后世儒生酸臭,再无汉唐时的开放之气。   
  不过,薛涛虽然未必就是冰清玉洁的世外仙姝,但她却气质高华,端庄典雅,不似一般俗滥的风尘女子。最早赏识她的是西川节度使韦皋。《鹿鼎记》中几个人拍韦小宝的马屁,替韦小宝找了个祖宗,正是韦皋。他们将韦皋说成是大忠臣,并封为忠武王(真实情况是:谥号忠武,赠太师,没有封王)。韦皋杀了反贼朱沘的使者,这事是有的,总体说来也是忠臣,但韦皋后来也骄横跋扈,西川几乎成了他的独立王国,手下的官职任用,全凭韦皋一句话。所以韦皋见薛涛诗书俱佳,就任命她为校书郎一职,有人劝阻说:“军务倥偬之际,奏请以一妓女为官,倘若朝廷认为有失体统,岂不连累帅使清誉;即使侥幸获准,红裙入衙,不免有损官府尊严,易给不服者留下话柄,望帅使三思!”但韦皋还是让薛涛实实在在地担任起校书郎的职责,后人也因此尊称妓女为“女校书”。   
  韦皋死后,朝廷派一个叫袁滋的人来接替。但韦皋旧部看当时其他藩镇都“高度自治”,于是韦皋的属下刘辟就自封为西川节度使,并向朝廷要求将东川和山南都归自己统领。袁滋一看这阵势,吓得没敢上任。要是刘辟碰上唐德宗、唐顺宗这样的焉巴皇帝倒也罢了,老刘八字不好,正好撞枪口上了,碰上的是正想削除藩镇,大干一番的唐宪宗。唐宪宗派大将高崇文入蜀平乱。刘辟是文人出身,又因谋反不得人心,很快兵败被擒。唐宪宗下令将其全家处斩,以儆效优。刘辟也会写诗,《全唐诗》存诗两首,和反臣们的诗列为一卷。其中这首还不错:“皎洁三秋月,巍峨百丈楼。下分征客路,上有美人愁。帐卷芙蓉带,帘褰玳瑁钩。倚窗情渺渺,凭槛思悠悠。未得金波转,俄成玉箸流。不堪三五夕,夫婿在边州。”薛涛现存诗集中没有和刘辟的唱和之作,估计当时就算有,也因刘辟是反贼而自己销毁了。   
  高崇文率大军入蜀后,薛涛当然不得不迎接,于是写了本篇这首诗。上来这句“惊看天地白荒荒”,形容过去刘辟统治时一片昏暗,然后写高崇文平乱诛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