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另一个故事(《雪山飞狐》)里,另一个悬崖边,大侠胡斐与恩人苗人凤决战正酣。那致命的一刀,到底砍下去没有呢?
    能将故事讲到如此扣人心弦,真是令人叹服!
    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常在想,少年时代的椋鸠十,一定时时在遐想着自己会有一双翅膀,能在天空自由翱翔。当他在高山丘壑间,凝望落日余辉中追赶浮云的大雕时,会是怎样的肃穆和庄严?
  


动物故事(4)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1997年中国出版界曾爆出一大新闻: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以六位数的高价买断了一位作家未来十年的版权,而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位作家“居然”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的沈石溪。
    沈石溪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时,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选择了去云南,因为云南是动物王国,而他非常想养一条真正的猎犬。他在西双版纳的一个寨子插队落户,住进一位名叫波依嫩的傣族猎手的竹楼里。
    那一段知青生活,给了这位来自城里的少年书生非常难得的阅历,他在自述中写道:
    “我经常跟着房东波依嫩老人上山打猎。我亲眼看见,公斑鸠被金竹箭射落后,母斑鸠飞到我们头顶屙屎;母灵猫被铅弹射中胸膛后,拼出最后一点力气朝与它的窝相反的方向奔跑,因为窝里还有一对小宝贝;一群长着锋利獠牙的野猪被两只老虎看管着,成为虎的肉食仓库而无所作为;树冠上的大青猴被猎人的枪弹打中,摔落在地,一只前爪掌向我们作摇手状……
    “有时我们走得远了,当天回不了家,就在山上烧堆篝火过夜,波依嫩就会聊出许多关于打猎的故事来。”
    渐渐地,文弱书生也变成了一位打猎高手。原始的自然风情迷住了沈石溪,他在云南边疆一呆就是18年。他于1975年在当地应征入伍,开始了军旅生活,并成为一位成熟的军旅作家。
    《第七条猎狗》是沈石溪的成名作。这篇短篇小说,展示了他非同寻常的讲故事的能力。
    故事讲述的是老猎人召盘巴的第七条猎狗的故事。老猎人闯荡山林40年,却得不到一条称心如意的猎狗,一直引以为憾。这第七条猎狗是军犬的后裔,“撵山快如风,狩猎猛如虎”。老猎人爱狗如爱子,给它取名赤利,是傣族传说中会飞的宝刀的意思。
    可是在一次狩猎中,老人与赤利遭遇了一头凶猛的野猪,他一枪没有能致命,野猪却向他猛扑过来。就在这生命悬于一发之际,赤利却藏在草窠里,不来解围。幸好野猪被榕树的树杈卡住,他才躲过一劫。
    老人十分痛恨因胆小而背叛自己的赤利,狂怒之下,他把赤利绑起来痛打,还开锅烧水准备把他杀死。和赤利一起长大的孙子艾苏苏怜惜赤利,割断藤条把它放了。赤利逃到山林中,充满了委屈。老猎人哪里知道,就在他与野猪生死搏斗的同时,一条剧毒的眼睛蛇正在草窠里向他袭击,赤利那时也正在与毒蛇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搏斗……
    逃到大自然的赤利仍然是一匹猛犬,它靠猎捕为生,在大自然中倒也逍遥自在。在一次与豺狗群的战斗中,它咬死了所有成年的公豺狗,并成为这群豺狗的首领。
    大约半年后,饥饿的豺狗群与正在放牧的召盘巴、艾苏苏相遇,它们疯狂地发动袭击,老猎人没有备足武器,眼看就要遭遇不测。这时,赤利赶来了,它与豺狗群拼死厮杀,并在最后一刻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旧主人的性命。
    太阳当顶了,雾霭散尽了,召盘巴赶着受了伤的牛,领了艾苏苏,搂抱着昏迷中的赤利,疲惫地往芭蕉寨一步一步地走去。一路上,艾苏苏一直深情地呼唤着“赤利!”“赤利!”在召盘巴的眼前,总晃动着槟榔树下那一幕,老泪从他的眼角里滚落下来。
    西双版纳的动物世界给沈石溪带来无穷的灵感,也给了这位昔日的少年一条真正的猎犬。
    经过二十年的笔耕,沈石溪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动物王国。老虎、狐狸、狼王、豺王、鹿王、白象、战象、野牛、野猪王、云豹、军犬、猎狗、蟒蛇、长臂猿、猴、骆驼、斑羚、雕、乌鸦、鹩哥,等等,都在他的动物故事中担任过主角。他熟悉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更为难得的是,他赋予这些动物的行为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去深深地感动读者,并给我们以生命的启示。
    在《第七条猎狗》中,赤利不顾主人的嫌弃、冤枉,拼死相救;在《斑羚飞渡》中,斑羚群被猎人们逼上绝路,唯一的生路就是跳过对面的山峰,老斑羚和小斑羚一起飞跃,中途老斑羚用自己的背做跳板,让少斑羚得以跳过去,自己却坠落山崖;在《再被狐狸骗一次》中,公狐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们,想法把猎人引开,它不惜用自戕的“苦肉计”来迷惑猎人,直到孩子们最后得以安全,而自己却因受伤过重而死去;在《保姆蟒》中,一条巨蟒居然成为保姆,它与孩子建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当孩子一家离去后,它不吃不喝,活活地饿死了,死的时候嘴里还咬着小孩的那件小汗衫;在《最后一头战象》中,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挂上象鞍,向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走去,在那里它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埋藏……
    沈石溪讲述的动物故事,显然是别有深意的。他曾说过:“动物小说的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礼仪的粉饰、道德的束缚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现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说白一些,大概就是说,在人类身上不好说的话题,拿动物来说事儿吧。


动物故事(5)


  会说话的动物的故事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动物会说话的故事,有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有这种想法的人一般比较严肃,他们觉得动物就是动物,要么让它们在完全的童话幻想世界,彻底说人话、做人事,要么就请它们在现实的故事中一言不发。既把它们放在现实背景的故事里,又让它们正儿八经说起话来,总感觉味道怪怪的。
    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1867-1933),就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他是一位现实主义大师,是在欧洲文坛享有盛誉的文豪,曾于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不过,当他第一次读到《小鹿班比》的书稿时,完全被它吸引住了。虽然它是一个“会说话的动物的故事”,他还是欣然作序,在序言中写道:
    “《小鹿班比》是一本使人愉快的书,就感觉的细腻和必要的真实而言,我不知道任何一篇有关动物的故事可以同这本描写一只森林里的小鹿的生活的著作相比。费利克斯·察尔滕是一位诗人。他对自然感受很深,他对动物非常热爱。一般说来,我并不喜欢让动物口吐人言的方法,而这本书的成功就在于,在对话的后面,你感觉得到那些说话的动物的真情实感。清晰明确而又光彩夺目,有些地方非常动人,这是一部小小的杰作……”
    【小鹿班比】
    时间证明,《小鹿班比》是一部经典的杰作。
    这是一只鹿的成长故事,从它刚出世不久一直讲到它成年。
    故事的开始,一切都非常美好。小班比是一只聪明、善良的雄鹿。它活泼可爱、彬彬有礼、天真浪漫地依恋着妈妈,和小伙伴们嬉戏打闹,和野兔、松鼠、猫头鹰等丛林小动物交朋友。它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总是紧挨着妈妈,问关于鹿、关于林中动物、关于森林的一切问题。它热爱自由,向往着森林和草原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察尔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真实的森林世界,动物的生活习性也描述得相当准确,就像一部很有诗意的森林动物手册。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当然是说动物自己的语言。
    小班比与妈妈的对话非常有趣,一问一答,就像刚会说话的孩子与妈妈的交谈。
    有一次他问:“妈妈,这条小路是属于谁的?”
    他的母亲回答:“属于我们。”
    班比又问:“属于你和我吗?”
    “是的。”
    “属于我们两个吗?”
    “是的。”
    “只是属于我们两个吗?”
    “不,”他母亲说,“属于我们鹿的。”
    “鹿是什么?”班比问着,大声笑起来。
    他的母亲把他从头到脚看了一遍,也大声笑了起来。“你是一只鹿,我是一只鹿。我们两个都是鹿。”她说,“你懂了吗?”
    班比高兴得跳了起来。“是的,我懂了,”他说,“我是一只小鹿,你是一只大鹿,不是吗?”
    班比在妈妈的精心抚育和耐心指导下,渐渐长大。他不但学会了生存的本领,还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知识。他知道还有其他的小鹿跟妈妈一起生活;还有一些威严而俊美的雄鹿,他的爸爸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渐渐习惯了有时离开妈妈,自己独处一段时间;他渐渐懂得了如何与同类中的同伴、长者,还有其他种类的动物们相处;他学会了帮助朋友,也从朋友那里获得帮助。这一切与孩子的成长经历非常相似。
    不过班比的妈妈一直在告诫他,森林里存在着“危险”,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明白“危险”是什么,他最要好的伙伴法林、戈波也不明白。直到有一天,班比在树林里见到一个特别的动物,这个动物用两条腿直立着,看见班比后,“它从挨近它脸部的高处伸出了一条腿”。班比本能地逃跑了,虽然他还不知道那个动物就是“人”,那伸出来的一条腿,就是能顷刻间致他于死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