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爸爸,给我也买一盒这样的颜料吧!”
    这是我女儿看完这本书后给我下的“命令”。于是她不但有了颜料,还有画板,还有笔,更有像小老鼠那样把世界变成五颜六色的冲动。
    如果说迪克·布鲁纳创造的图画故事世界,是孩子图画语言的A、B、C,那么莫妮克创造的图画故事世界,就是用丰富的词汇和语句构建的想象世界。她没有使用一个字,却能完整地讲述故事,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考力。
    在《反正》中,一个雪白的老鼠和一个棕黑的老鼠,两个老鼠摆着两种完全相反的姿势,做着两种相反的动作,遇到完全相反的事情,就像生活中两个总是截然相反的人一样。可是一场雨之后,棕黑的老鼠也被洗刷成雪白的老鼠了。原来,两个老鼠是完全一样的!
    这真是一个非常别致的哲学寓言!难怪不少成年人也对这样的无字书深深地着迷。
    请你不要随便翻一遍莫妮克的书就轻易地放下。请和孩子一起,再读一遍、再一遍、再一遍……请留意那些细节,那些似乎永远发现不完的细节,你会获得完全不同的感受。
    
  


图画书(2)


  儿童心理学专家陈鹏先生这样描述反复阅读无字书的趣味:
    当孩子读第1遍时,会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孩子读第2遍时,会懂得一种认知的方法;
    当孩子读第3遍时,会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
    当孩子读第4遍时,会完成一样动手的作品;
    当孩子读第5遍时,会掌握一项思考的窍门;
    当孩子读第6遍时,会了解一类生活的情趣;
    当孩子读第7遍时,会体验一次好玩的游戏;
    当孩子读第8遍时,会想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
    【天线宝宝故事书】
    BBC公司并不盛产儿童产品,但做出来的每一个都是精品。
    天线宝宝(Teletubbies)是BBC公司面向4岁以下儿童制作的电视节目,从1997年出品以来深受世界儿童的喜爱,至今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11个国家播放,被翻译成41种语言。配套出版的英汉双语图画故事书也极受中国孩子的欢迎。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天线宝宝图画书中的图画是从电视上抓拍下来的,清晰度并不高,它深受孩子的欢迎,主要还是依靠了电视的威力。
    实际上,据我所知,不少大人(包括英国本国的大人)对天线宝宝的成功颇为怀疑,他们甚至感到那么笨拙、简单又反复重复的故事,简直无法忍受。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我们先来选一个《宝宝奶昔洒了》的故事看看。
    丁丁、迪西、拉拉、小波是四个天线宝宝,他们快乐地生活在天线宝宝乐园里。丁丁最大,他喜欢背着提袋四处转;迪西有一顶特别的帽子,他喜欢唱帽子歌,跳帽子舞;拉拉是最快活的一位,她喜欢和自己的皮球一起共舞,唱着心爱的拉拉歌;小波是最小的一位,她喜欢跳上跳下,踩着滑板车到处看看。
    一天,在天线宝宝乐园里,到吃宝宝奶昔的时候了。
    但后来迪西出了个意外。迪西把宝宝奶昔都洒到他的座位上了。
    丁丁、拉拉和小波坐在他们的座位上。但迪西不想坐。迪西可不想坐在宝宝奶昔上。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拉拉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迪西,迪西坐下来,拉拉就没地方坐了;小波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拉拉,自己又没地方坐了;丁丁让给小波,迪西和拉拉又要让座位给丁丁,迪西和拉拉准备同坐一个座位,两个人“乒、乓”摔倒在地。
    然后他们又再一次相互让位置,直到拉拉唱起了一首歌:“没地方坐!没地方坐!没地方!没地方!没地方坐!”大家一起跟着唱,就在唱歌的时候,吸尘器诺诺把座位清理干净了。
    现在,所有的天线宝宝都有座位了。可他们都坐错了位置。
    于是,天线宝宝开始换座位……
    换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
    直到他们都坐在了正确的位置上。
    这时又到了吃宝宝奶昔的时间了。
    天线宝宝喜欢宝宝奶昔。
    天线宝宝相亲相爱。
    这个故事是非常典型的天线宝宝故事,一个笨拙、简单的动作,反复重复、反复重复,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大人或稍大一些的孩子可能觉得厌烦,但你仔细观察一下两、三岁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哈哈大笑、手舞足蹈!
    天线宝宝故事的创作者,试图回答这样两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你面对的是不到4岁的小小孩,怎样让他们哈哈大笑?为什么要让他们哈哈大笑?
    安妮·伍德和安德鲁·达文波特是天线宝宝的主创人员,他们认为,天线宝宝在试图阐发这样一种哲学:儿童的创造力、自信和自尊,是通过嬉戏和欢笑来发展的。
    安妮说:“我们的创意永远从孩子那儿来。如果你想为孩子做点儿什么,你要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安德鲁说:“天线宝宝取得世界范围的成功,原因很简单,因为全世界的孩子都是一样的。无论他们在哪里长大,他们都一样在长高、在学语言、在学说话、在思考。”
    文与图的结晶
    我有时真的很庆幸,可以作为读者而不是研究人员来读童书,不必负责任地将它们妥善归类。给孩子的书,就像孩子一样千姿百态,要想拿刀和尺子来划定界限,似乎徒劳无益。
    前面提到的都是以图为主或完全是图的图画书,下面我想介绍图文参半的童书,怎么定义它们,这全看你是不是识字,或者是不是识图了。
    


图画书(3)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鳄鱼最早的名字来自埃及,在那里的意思是:呼!又逃过了一劫。……
    狗以前曾经叫做“手”;因为他有像手指那么多的腿,四只或者五只,这全看你要不要把狗尾巴也算在内,或是拇指不算。……
    母牛之所以叫“母牛”,因为它长得就像母牛。
    猫叫做“猫”,是因为它长得像一种叫这个名字的动物。叫做“猫”的动物它宁可叫做“老鼠”,但是老鼠叫这个名字已经很久了,为了避免混乱,猫只好继续叫做“猫”。……
    鹦鹉的名字在印第安话的意思是:让我把话说完,好吗!……
    不知道你有多长时间没有这么疯疯癫癫说过话了,也许当你的年纪还小的时候吧。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我们叫它天堂。然后呢?随着时间推移,它完全变了,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其实我们都知道。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是瑞士作家于比克·舒比格(1936…)和德国画家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1948…)为我们献上的一本古里古怪的文图故事书。这本书由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组成,看上去是讲事物的形成和名字的由来之类的故事,但与我们通常所见的童话不同,甚至可以说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它们从日常出发,但很快就天马行空,不知跑到了哪里,而故事的结局又总是超乎你的想象。它们有时会惹人发笑,有时则引人思索。
    舒比格似乎给了我们一个百宝箱,打开一个个抽屉,就能获得一次次惊喜。但当人们刚在一个故事里碰上他的时候,他已经站在一边将拇指放在鼻端上,挥动其余四个手指嘲弄人们,马上开始讲起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来了。所有这些故事的共同之处是,在语言和表面情节的背后去寻求一定的想法和意义。舒比格自己从中所找到的则是新的问题,出人意料的另外一种意义和一大堆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
    能够从他的奇谈怪论中感受到乐趣和欢愉的绝不仅仅是孩子们。他曾经说道:“我的儿童故事是出自于我自身里孩子气的一面。我是用成年人的天真和童心来讲故事的。”
    非常幸运,舒比格遇到了一位最佳的合作者——苏珊娜,她也足够疯癫,能把故事变得古怪又耐人寻味。瑞士评论界是这样评价的:“从放在文章首尾上的小花饰直到占整页篇幅的大画,都充分表现出了各个不同故事的主题。画面有时是怪诞的,有时是梦幻般的,有的是装饰性的,有的是演绎性的……插图像故事本身一样是五光十色、多种多样的。但每一幅插图全都体现了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独一无二的特有风格。难道这需要再做更进一步的称赞吗?”
    这本图文并茂的精品,1996年分别获得了瑞士和德国的最佳青少年文学奖和艺术奖,评审团给予它以极高的评价,将它喻为结合“图与文”的文学珍宝。
    有一只大象,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它要往哪里去,它的名字听起来很奇怪,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可以确定的是,它来了又走了。另外,它千真万确是一头大象,一头孤单的灰色大象,来了又走了。关于大象的故事,最重要的好像是它的内心,我知道在它的内心深处,有着旁人无法理解的深沉和幽暗。所以即使我知道,我也无法描述。
    这是《大象的故事》。我总觉得这不只是一只大象的故事,而是所有故事的故事。
    【小口袋文学】
    宝宝和丘丘去森林散步,结果迷路了。倒楣的是,他们闯进了一座城堡,里面还住着一个吃人巨魔。他们推开厨房门,刚好和巨魔面对面相望,巨魔手上还握着一把小刀!
    宝宝和丘丘尖叫:“哇,吃小孩的巨魔!”而巨魔也大叫:“哇!吃巨魔的小孩!”
    巨魔吓得不停地颤抖,连小刀掉了都不知道。他飞快地爬到小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