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景陵回来后,皇上从每日一请安,变成五日一请安,仍是寅初永和宫院子中行礼,母子压根就没见着。

  大臣们还好,不管心中如何嘀咕。只有恭待皇命的份儿。

  王公大臣,享受惯了,都在热河有避暑庄子,这圣驾却还是没有避暑的意思,大家就有些坐不住。

  按照《大清律》,宗室王公。无旨出京百里者,死罪。大家都圈在京城,能放风的日子,也就避暑那几个月。

  十六阿哥就成了各大王公府邸争相截堵的对象。人人都想知道,皇帝到底何时能出京,到底还出不出京。

  要是不出京,大家就要想法子去郊区避暑。

  雍正没有旨意下来,十六阿哥也不好就说皇帝是去还是不去,只能说〃不知〃。

  明明是实话,可谁信呢?

  他一个。汉妃所出无爵皇子,一下子承了铁帽子王,大家只是将他当成皇帝的心腹。

  只将十六阿哥烦得不行,只能逮住曹颙。抱怨一通;〃皇上也是。不去就不去,下个旨意让大家安心就是,就这么生拖着。〃

  曹颙心中,也觉得奇怪,问道:〃十六爷,皇上才登基不久,不是正当去热河受蒙古王公的朝拜么。怎么不去了?〃

  十六阿哥闻言一笑,低声道:〃我寻思着,皇上是舍不得这银子。〃

  这个答对,太令人意外了。

  曹颙有些不解,道:〃内库不是丰盈了么〃

  登基半年,除了接手庄亲王府两代亲王积攒下的百万金银,雍正还抄了不少官员的家,家产无一不是罚没入官。

  雍正最近屡屡赏赐臣子,看着挺大方的。前两天刚赐给礼部侍郎张廷玉房一所,银一千两。

  天子赐宅,没有小于三进的,又位于皇城根脚下,寸土寸金的地方。这份赏赐。不可谓不丰厚。

  十六阿哥摇摇头,道:〃这边再慷慨,不过万把两银子的事儿。去趟热河,蒙古王公要赏,随扈的王公大臣要赏,行围的满洲与蒙古兵丁要赏,少说也要几百万两银子。内蒙古与外蒙古又不一样。来朝多年。建城而居,早已不复早年悍勇。皇上要加恩,直接召见出过花的蒙古王公进京朝现就是,就算到时要赏些银子,也比北巡要节省的多。皇上近日频频召见工部两位尚书,看着那意思,是要行什么关系民生的大工事。国库还不富裕。皇上想要动用内库的银两也不稀奇。〃

  曹颙听了,不觉有些动容。

  同康熙的重虚若比起来,雍正这位名声有争议的皇帝能以民生百姓为先,倒是令人敬佩。

  十六阿哥自己说完这些。想是也想到此处,也再没有早先的抱怨。对曹颙道:〃皇上是勤政之君。每日里寅前就起,子时方歇。古往今来的圣君,也就如此了。〃

  曹颙听了,心中无奈,这不是活该累死。

  事必躬亲,只有干着急的。

  若说用人,雍正还真不如康熙。

  就算他现在重要几个心腹,却是不肯放权,事事要自己拿主意。

  若是掌一部事,如此还好,可以杜绝弊端,了然政务。

  身为一国之君。如此熬神的话,真不是长寿之道。

  后世传言,雍正是吃了太多丹药,汞中毒而死。

  这宫廷里的弹药二不是用于床第之欢的,就是用于提神的。从雍正的后妃数量看,他并不是贪色之君。

  处理政务,经营这个国家,对他来说,当比在床弟之间征服女人要重要的多。

  见曹颙沉吟不语,十六阿哥道:〃想什么呢?这是?〃

  曹颙道:〃十六爷,今年内务府的洋货,没有没新咖啡豆?若是方便。帮我弄些?〃

  十六阿哥好奇地看着他道:〃你不是嫌那东西又烤又磨又煮的麻烦么?怎么又想起这个?〃

  现下虽说有商人将咖啡贩卖到中国,但是并不多见。魏信还在广州时,曹颙曾让他留意过这个。淘换到一袋咖啡豆。

  只是曹颙叉不是专业人士。虽使人将咖啡豆按照焙烤、磨碎、水煮、过虑的程序加工过两次,但是总觉得味道不对,便也撂下不喝,剩下咖啡豆不少。

  〃眼见天长了。白日里在衙门犯困。这咖啡豆喝着虽苦。用来提神却是最好不过。〃曹颙道。

  十六阿哥听了,却是皱眉道:〃若真有此功效,会不会上瘾?〃

  他是被鸦片弄的怕了,对于这些外来的东西就带了戒备。

  曹颙道:〃这个同茶叶似的,上瘾也不过是一日多喝几杯,倒是没什么坏处。〃

  十六阿哥这才放心,笑着说道:〃孚若。既然是好东西,是不是当多淘换些,让大家也都跟着尝尝鲜?〃

  曹颙见他眼睛发亮,便笑着他又惦记着生财之道。

  曹颙却是没有十六阿哥那么乐观。物依稀为贵,咖啡现下不知在西方如何,在中国却是花金子也买不到东西。

  这口感又不如茶叶那般醇香温和。有几个能跟着改口味的。

  他将这个对十六阿哥说了,十六阿哥的兴奋劲头就弱了几分,不过仍是答应给曹颙弄些……

  四月二十三,李煦案从刑部转交内务府慎刑司,钦命内务府总管大臣议罪。李煦父子也从刑部大牢转到内务府慎刑司拘押。

  任是谁都瞧出,皇上的口风变了。从怒斥李煦辜负先皇恩典当〃严加治罪〃到现在的〃惟伊为皇父有稍尽力之处,且已年迈,将此交内务府总管大臣议罪可也

  现下挂名内务府总管的,有十六阿哥、领侍卫内大臣马武、噶达浑、董殿邦四人。其中,以十六阿哥为主。

  内务府总管,本就是侍奉天子的近臣。连皇帝都要抬手放过李家。谁还会不识趣的为难李煦,自是以十六阿哥为马首,不肯多言语。

  在经过半日的堂议后,李煦的罪名就定下,替恶棍具奏采人参之事。是〃疾病缠身、老弱糊涂、妄听人言。才犯下〃逾越〃之罪。

  织造衙门亏空钱粮,多是近年来其子、家人趁李煦老迈,插手公务。谎支所致,李煦〃失职。失察〃。

  盐政衙门亏空,李煦任内,自康熙四十五年所得各种商贾余银,因俱以急用预支,故以七十两为百两。或以八十、九十两为百两不等弹兑。李煦替商人赔垫,皆用足银。如数弹兑。此项装秤少秤共少给银三十七万八千八百两,商人理应补偿,还清国常。

  涉案四人,李煦,当革织造职解任,卸户部侍郎衔儿,削世职,发遣西宁军前,房屋、铺子、土地、家人俱都列册充公,填补以上所欠钱粮;李煦长子,候补知府李鼐。插手织造府公事,杖一百,革去功名。徒三年;李家家人钱仲熊、相公沈毅士,杖一百,流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李煦的罪,议得不算轻。

  发遣军前,这是重刑罚,仅次于死刑。

  几位总管,都有些吃惊,却也没有多言,就在十六阿哥的折子上朕名。

  十六阿哥将折子递到御前时。雍正正看苏州过来的另一个折子。

  折子是苏州织造胡凤墨所奏,提及康熙三十二年二月一笔两千两银子的买米钱,已经报销讫,所买米石并无存贮在仓。

  雍正既已决定放李煦一马,再看这折子,就只觉得好笑。三十年前的账本,都能查得出来,这胡凤墨不可谓不用心。

  虽说是奉旨勘察,但是做到这个地步。有咄咄逼人之态,雍正并不觉欣喜。

  他想起年羹尧的性格,也是如此。不给人留转圈余地。这胡凤翼如此卖力地查李家的罪证,到底是忠君。还是因年羹尧与曹颙的私怨,要替年羹尧出气?

  年羹尧执掌西北,是雍正的用意。雍正愿意为他撑脸面,让他在西北树威,却不愿他插手到其他事务上来。

  想到这些,雍正心中有些烦躁。

  看完苏州的折子,再看十六阿哥的折子,他就觉得心中舒坦多了。

  他将此事转交内务府,除了给李氏与曹颙母子留脸面外。还想看看十六阿哥会如此处置。

  毕竟论起来,十六阿哥才是李家的血亲。

  这个折子,却是不显私心,很是合雍正的心意。

  〃李煦七十了,发遣军前也不堪驱使,流盛京吧。〃雍正拿起朱笔。在折子上加注几字,而后批了个〃准

  十六阿哥听了。心中松了口气。

  虽说旗人有规矩,〃五刑不加身〃轻的改鞭、改枷,重则直接处死。但是也没什么人获罪,若是皇上亲自过问的案子,即便是旗人身份,该权也要杖,该流也要流。

  盛京又没有宁古塔的苦寒,没有新疆的遥远,流放盛京,算是千里之流,算是轻的了

  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亲戚来了〃侥幸!〃曹颙得知李煦父子的案子定下来,长吁了口气,对于李家的下场,他只记得是下人卖了一年,因在旗无人敢买;另外就是李煦流放宁古塔,冻饿而死。

  现下看来,李煦只流盛京,雍正对李家也不像是深恶痛绝的模样。

  他不知道,李煦现下,实不算侥幸。

  历史上的李煦开始时只是革职抄家,等到曹家抄家后,才又翻起李家的案子,再次入狱,而后查出与结交皇子等罪状,雍正五年才流放宁古塔的。

  现下,李煦的流放时间提前。

  私交皇子这一项。

  随着八阿哥的早夭,十四阿哥不成气候,雍正也没有发作到明面上。

  可是,曹颙不知这个,心中早已作了最坏打算。

  现下这个结果,已经比他预期得好上太多。

  早年永庆也曾流放过盛京,那边距离京城不算太远,天气也比宁古塔好的多。

  他回到府中,直接去兰院,将这消息告之李氏。

  保全了性命,还没有牵连到家眷身上,李氏只有念〃阿弥陀佛〃的。

  她一刻也等不及,带着曹颙去苔院,将这消息告之高太君。

  高太君含着泪,道:〃结案就好,结案就好!〃正说着话,就见初瑜过来寻曹颙。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