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晶听了。笑着说道:〃韩奶奶这赚银子的手段。赶的上我们家大爷了。我这就叫人。开库房去……〃

  银库有几间。有两装着古董字画。还有不用的大家具。装银子的只有一间。

  曹家的现银不多。有的在南边魏信出。有的在曹方那边周转曹家其他的零散生意。

  初瑜的银是入内库。不进总库房的。曹

  父子两个的。都不够府上的开销。还的每年庄子的银子用来补窟窿。

  待韩江氏使人送来银子。清点完毕。入了库房。这银库才有点名副其实。

  韩江氏看在眼里。为唏嘘。没想到曹家这么大门面。就这点家底。

  早年在江宁时。曾说过曹家豪。还有说曹寅贪墨的。如今看来。传言不可信。

  对于曹寅。韩江氏只是到曹家时。无意遇过一遭。跟曹却是打了数次交道的。

  龙生龙。凤生凤。若是曹寅真是贪鄙之人。曹还能好到哪儿去?

  由父看子。由子也能看父。

  若是曹真是贪婪之人。当年在宁就不会以公平合作的方式同自己个儿借贷。

  换做其他人。许是还会顾及程家的背景。

  曹家当年的江南。势滔天。别说韩江氏是程家支系的外甥女。就算她是程家嫡支的千金小姐。若是曹家使人上门说上一声。程家怕是巴不将闺女送上门去。

  在京城也是。以曹家的身份的位。本就不用与人合伙。还不是看了她叔叔的面子?

  这以后因韩江氏的失。引出事事非非来。曹那边也只是诚信告。并没有将韩江氏当成下人般训斥谩骂。

  韩江氏不是傻子。是晓的自己过失。才这般迫不及待的想要补救。

  韩江氏见紫晶叫人这两万八千两银子单独放置。道:〃姑娘不必如此。等到中秋做账时。我将这一份刨出去就是。不用再分一次。这几日是过节的缘故。所以每日比平素多卖出不少银子。过了这阵子。银子会少些。应该也比平素的多。若是姑娘方便。就每月月末送来一次。〃

  紫晶笑着说道:〃韩奶奶误会了。不是因想着两家分账之事。是当初大就交代的。这稻香村的买卖。大奶奶出的本钱。赚出银子来。也是给大奶奶做私房。做花粉银子。不入公账的。奶奶要送银子尽管送。没有什么不方便的。这送银子还会有人挑不成?〃

  虽说关于铺子的生意。之前都是初瑜出面。但是韩江氏只当是曹守礼。注重男女大防。才让妻子跟自己打交道。

  没想到原来这生意是郡主的私房不假。韩江氏心里。不晓的是羡慕。还是别的……

第十一卷 定风波 第六百六十八章 节前

  河这边,黑饽饽的事儿,终告一段落。

  曹寅还不忘跟儿子说一句,道:〃下回叫人往里掺些白面,许是就能好克化些。〃

  虽说对于这个麦子,曹颙实是没食欲,但是却想着是不是也在家里的日常饮食中,参些杂粮。孩子们营养均衡些,曹寅与李氏吃着也有利于养生。

  只是不能挑这最便宜的东西,那样的话不是补营养,是在遭罪。

  明儿就是端午,李氏这边已经吩咐厨房包粽子。因宝雅节后就要回科尔沁,所以初瑜跟婆婆商量后,就使人接宝雅母子到这边过节。

  被宝雅抱过去三日的天慧,也回来了。听到母亲的动静,天慧便摸索着过去,拉着初瑜的衣襟不肯再撒手。

  宝雅笑着对初瑜说道:〃可想你呢。就算你今儿不使人请我,我也得过来了。哄了三日,今儿早起说什么也要找'妈妈',怎么哄也不行。〃

  出嫁的宗室格格,没有朝廷的旨意,是不能回京的。就算跟宗人府与理藩院报备,得到朝廷的许可,回京也都有规矩与期限限制。

  父母亲丧事,或儿子袭爵、女儿指婚送嫁,只有赶上这样的机会,宗室格格们才能回京。

  除此之外,想同亲人见面的话,就要趁着圣驾巡幸塞外的机会,随同丈夫或儿子来朝时,才能见上一面。

  初瑜要随着丈夫,就算往后刚上随扈的机会,也不晓得是何年何月。

  上次在京城作别。初瑜还是新妇。宝雅还在闺阁待嫁。这一晃眼地功夫。已经是绿叶成荫子满枝。

  〃真要熬到阿尔斯楞成年才能回京么?〃初瑜不禁开口问道。

  〃我倒是想求个特旨。回京城住半年去。只是无缘无故地。哪儿那么容易呢?怕是请旨地折子送到宗人府。就要引得一顿申斥。而后派出两个嬷嬷来'教导'我规矩了。〃宝雅苦笑着说道。

  听了这些。初瑜也不禁伤感。

  她地同胞妹妹。淳王府地二格格也指婚塞外。因赶上男方遇到白喜事。婚事还耽搁着。往后同宝雅一般无二。都要为了满蒙联姻活着。为了爱新觉罗家女儿地责任活着。

  若不是她得以嫁到曹家。那未必能过得比宝雅好。宝雅是爽朗地性子。又心性豁达。

  宝雅见勾得初瑜难受,自己甩了甩头,笑着说道:〃又不是生离死别,瞧瞧咱们大过节的做什么?曹颙二十出头,就升到内务府总管的缺上,这回总算能稳当几年吧?如此一来,往后少不得随扈伴驾的机会。到时候,我若是抽空,再来热河,咱们还在一处。要不是这次那边府里不太平,我还真想你们阖家到科尔沁做客呢。这进了五月,真是满甸子的野花,瞅着如同在话中一般。〃

  到最后,宝雅已经是眼睛亮:〃骑马在草甸子上,马蹄边就能惊起野兔。草原上的野兔,同咱们在京里见过的兔子不一样,多是灰色的,看着不肥,耳朵长长的,有条细细长长的尾巴。尾巴尖上有一撮毛,能用来制笔。

  这野兔跑的虽快,但是要是两、三个人一起追它,也能追得上。

  有此我淘气,见了这兔子,便下马来追。对了,这兔子在马上是不好追的,因为它会拐弯,你将追到它了,它就拐弯掉头,可好玩了。

  我带着两个奴才,在草甸子追了小半个时辰。后来还是有个奴才聪明,脱下身上的马甲一扔,就将那兔子盖住了。我近前一看,可怜见地,这兔儿都都累吐血了,小眼睛滚滚的,瞧着让人不落忍,我就使人将它放了。〃

  听宝雅讲得有趣,初瑜想着那纵马放歌的日子,对宝雅道:〃这般说来,在蒙古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难熬。〃

  天慧坐在母亲身边,听了宝雅讲的小兔子,也不禁支起了耳朵。

  〃难不难熬的又能怎样?王府里的那些格格,打小各种规矩教着,有几个大声说话的。到了蒙古,孤零零一个,有谁会心里好受。还是得自己开解自己个儿。现下,科尔沁那边,也修王府了。虽比不上京里繁华,但是吃穿用度上也委屈不了什么。听说早些年,那些嫁到草原上的老姑奶奶们,还要住毡包,喝马奶。因饮食不调,那时候的嫁过来的格格,鲜有长寿的。〃

  宝雅说道。

  初瑜听了,怕引得宝雅伤感,转了话茬道:〃宝格格包过粽子么?明儿就端午,已经叫厨房那边准备了糯米。要不叫人拿来着粽子页与馅料,咱们自己动手包粽子玩?〃

  宝雅听了,来了兴致。不过,看了初瑜一眼,还有些担心,道:〃你还养着病呢?〃

  〃又不是力气活,就是坐在炕上动手罢了。〃初瑜见宝雅也有兴致,便吩咐人往厨房那边取材料,又叫喜彩取了绣线。

  少一时,馅料送到,初瑜与宝雅两个退去手镯,净了手,开始包起来……

  别院,书房。

  因今日没有别的差事,曹寅中午就到了,父子两个在书房,看曹颂使人送来的家书。

  曹寅上了年纪,有些眼花,便吩咐儿子念信。

  开头是请安,而后是报备家中平安,随后就是提及曹项外放之事。

  曹寅与曹颙父子两个听了这条消息,都颇感意外。

  曹寅已经是皱眉,道:〃好好的国子监不读,做什么训导?颙儿,给老二去信,就说我不准,这不是胡闹么?〃

  曹颙看看手中的信,犹豫了一下,说道:〃父亲,怕是来不及了。小二在信上写着,小四从吏部已经办好手续,初六就要启程出京赴任。〃

  曹寅听了,不由叹了口气,道:〃还以为老四是读书的材料,咱们曹家也能出个进士。〃

  曹寅少年时入宫为伴读,同纳兰容若一道,同大学士熊赐履读书。

  康熙十一年,曹寅与纳兰容若一同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两人同年中了举人。时年,曹寅十五,比十八岁的纳兰容若还小三岁。

  次年,曹寅就选授侍卫,在御前当值,没有走科举仕途。纳兰容若则是考了参加会试落榜,三年后进士及第。

  起来,这也是曹寅的一个心结。他希望子弟们能走科举仕途,不要光靠着祖宗余荫。

  毕竟在世人眼中,科班出身才是正途。秀才、举人、进士根据身份不同,可以补不同级别的缺;非科举出来的,都被称为异途,在仕途上与科班出身的不可同日耳语。

  朝廷有律

  汉人非经保举,汉军非经考试,不授京官与正印官〃T话,就只能一辈子在辅官的位置上苦熬。

  曹家虽然抬旗,不受此限制,能补满缺。但是曹寅晓得,没有一个家族,能靠着帝王的荣宠长盛不衰下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时不变的老理儿。

  只有让子弟们用心攻读,诗书传家,子弟们相继以科举入仕,才能使得家族传承下去。

  本朝入关不足百年,这父子先后为阁臣,叔侄相继为尚书的人家,不是一户两户。都是书香门第,满门进士、举人的人家。

  曹寅见了,真是好生羡慕,也希望子侄能走科举正途,使得曹家渐渐摆脱〃幸臣〃的角色。

  长房虽有三子,但是曹顺早夭,剩下嫡长子曹颙已经出仕,熬到三品京堂的位置,再去参加科举,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幼子长生不满周岁,还在襁褓之中,读书学字还得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