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寐';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勇泉,昆仑,视有余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甘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小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有者方':
茯苓甘草黄芩(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大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是溺血,少腹迫满而痛,腰如折,耳鸣者方:
茯苓甘草大黄黄芩(各三两)芍药干姜(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日二温服。

小补肾汤
治虚劳失精,腰痛,骨蒸羸瘦,脉快者方:
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若小便血者,去泽泻,加地榆一两'分';若大便见血者,去泽泻,加伏龙肝如鸡子在;若苦遗精者,易生地黄为熟地黄;若小便冷,茎中痛,倍泽泻为二两;少腹苦迫急者,去泽泻,加牡丹皮一两'分';小便不利者,仍用泽泻;心烦者,加竹叶;腹中热者,加栀子十四枚,打。

大补肾汤
治精气虚少,腰痛,肾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
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两)
上七味,以长流水一斗,煮取四升,渐分四服,日三服夜一服。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
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疾'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枳实(熬)芍药代赭石(一方作牡丹皮,当从)旋覆花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当从)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黄芩人参甘草(炙)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脾汤
救误用冷寒,其人阴气素实,卫气不通,致腹中滞胀,反寒不已方:
附子(炮)干姜麦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有细辛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肺汤
救误用火法,其人血素躁,致令神识迷妄如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结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大黄生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肾汤
救误用汗法,其人阳气素虚,致令阴气逆升,心中悸动不安,冒,汗出不止
茯苓甘草桂枝生姜五味子(各三两)
止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或,温分再服。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共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 '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下)
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养生补肝汤
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閟塞方:
蜀椒(汗,一升)桂心(三两)韭叶(切,一把)芍药(三两)芒硝(半斤)胡麻油(一升)
上六味,以水五升,称煮椒、椒、韭叶、区药,取得三升,去滓,纳芒硝于内,待消已,即停火,将麻油倾入,乘热,急以桑枝三枚,各长尺许,不住手搅,令与芍药和合为度,共得三升,温分三他,一日尽之。

调中补心汤
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慌惚方:
旋覆花(一升,一方作牡丹皮四两,当从)栗子(打去壳,十二枚)葱叶(十四茎)豉(半斤,一方作山萸肉,当从)栀子(十四枚,打)人参(三两,切)
上方六味,以清酒四升,水六升,煮取三升,渐分三他,日三。

建中补脾汤
治脾虚肉极,羸唐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方:
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去核)生姜(三两,切)黄饴(一升)桂枝(二两)芍药(六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火,令消已,温服一升,日尽之。

宁气补肺汤
治肺虚气极,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
麦门冬(二升)五味子(二升)白浆(五升)芥子(半升)旋覆花(一两)竹味(三把)
上六味,但以白浆共煮,取得三升,分三服,日尽之。

固元补肾汤
治肾虚精极,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唾血、咯血方:
地黄(切)王瓜根(切,各三两)苦酒(一升)甘草(炙)薤白(四两)干姜(二两,切)
上方六味,以苦酒合井泉水五升煮之,取得三升,每服一升,一日尽之。

陶云:经云:毒药攻邪,五茶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尔乃大汤之设。今所录者,皆小汤耳。若欲作大汤者,补有汤内加羊肝,补心加鸡心,补脾加牛肉,补肺加犬肉,补肾加猪肾,各一具,即成也。

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者;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十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黩契经方之旨焉。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区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味为水。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药,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写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山林僻居,仓卒难防外感之疾,日数传,生死往往在三五日间,岂险之虞也,今亦录而识之。

小阳旦汤
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稀饭一器,以助药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之则病不除也。若不汗出,可随服之,取瘥止。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小阴旦汤
治天行,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黄芩(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
上方,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已,如人行三四里时,令病人啜白浆一器,以助药力,身热之自愈也。

大阳旦汤
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黄芩(五两)人参桂枝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三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饴(一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或,去滓,纳饴上火,令烊已,每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大阴旦汤
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方:
柴胡(八两)人参黄芩生姜(各三两)甘草(炙,二两)芍药(四两)大枣(十二枚)半夏(一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重上火,缓缓煎之,取得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小青龙汤
治天行,发热恶寒,汗不出而喘,身疼痛,脉紧者方:
麻黄(三两)杏仁(半升,熬,打)桂枝(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上方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或,去滓,温服八合,必令汗出彻身,不然恐邪不尽散也。

大青龙汤
治天行,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喘咳不已者。
麻黄(去节)细辛芍药甘草(炙)桂枝(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三两)
上方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掠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方无干姜,作七味,当从。

小白虎汤
治天行热痛,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方:
石膏(如鸡子大,绵裹)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熬粳米,熟讫,去米,纳诸药,煮取六升,温服二升,日三服。

大白虎汤
治天行热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舌干,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久不解者方:
石膏(如鸡子大一枚,打)麦门冬(半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半夏(半升)生姜(二两,切)竹叶(三大握)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讫,去米,纳诸药,煮至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