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银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年的确还有一科会试,但我也不考了。”

  “怎么了?我可没拦你走科考之路。你拿了功名,我也一样给你庆贺,也一样是光宗耀祖。”

  “在西安,我听说此两科被延误的大考,补过之后,科考即要废了,将改办洋式学堂。我要早知如此,连这次乡试也不会参加的。苦读多少年,熬到考期了,竟一再延误;终于开考,也终于中举,却是中了一个末科举人;才中举,即成明日黄花!我还去受会试那一份罪做甚?即便高中进士,也还不是明日黄花?”

  康笏南听老六能这样说,当然喜出望外:他终于看清了科考的迷阵。但受此打击,从此更迷媳妇,不图有为,甚而玩世不恭,也是败家子了。所以,便说:“末一科会试,也该参加的。中一个进士,即便不做官,也叫人家知道你不是庸常之才。再说,千年科考,就此收尾,能亲历者,也算难得的一份阅历吧。”

  六爷却说:“已亲历末科乡试,足矣。我反正不想赴会试了。”

  “那你今后有何打算?”

  “先与六娘一道,出外游历一番,看看天下胜景。”

  祖宗,他真是要步老五后尘?康笏南听后,心中大不悦,但在此贺喜场合,也不便发作。只好不动声色,再问:“你不能以游历天下为业吧?”

  六爷说:“游历一二年,等京师办起洋式大学堂,再进去亲历一番。”

  有如此打算,倒也罢了。康笏南也不再多问。喜庆气氛也因此未被打断。

  但六爷的中举,却送走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生母,即早已“死”去的孟老夫人,现在惟一留在凤山尼庵中的月地。一个却是谁也没料到的四爷。

  六爷中举的消息,没几天就“传”到了月地耳中。这当然是有人有意安排,用意也是给她一点慰藉吧。但月地听到这个消息,就终于觉得什么都可放下了。去年九月,听到六爷成亲的消息,她就觉得卸下了一份很重的牵挂。现在好了,什么牵挂也没有了。俗世对于她,也真是一切都了断了。

  但有了此种彻悟,她却觉得自己忽然浑身软塌下来,仿佛体内的力气,正开始一缕一缕地散发而去。茶饭也食之无味了,夜里更不能再安睡。

  惊异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大限,要到了。

  意识到此,她也平静下来。想了想,在真正下坠阴间之前,她还要做一次“鬼”,去跟六爷告别。她不求再见六爷了,只要康家再闹一次鬼,六爷就知道是她来告别。

  这是最后一次了。

  在六爷中举七天后,康家果然又闹了一次鬼。凄厉的锣声,在夜半响了很久。这一次,六爷真相信是母亲来给他贺喜了,跪在她的牌位前,泪流不止。第二天,他和六娘去了一次前堂,祭奠了先母的遗像。他们也在杜老夫人的遗像前,做了祭拜。

  月地这次下山回来,没出三天,就悄然圆寂。但她是被太重的悲苦压倒的,只是不想说出罢了。

  月地圆寂没几天,四爷竟也重病卧床。对月地的圆寂,康家没几人知道,但对四爷的忽然卧床,却叫全家上下惊异不已!四爷是康家最默默无声的人了,即便主持了家政,也依然如此。但他一向也无灾无病,而且又懂医术养生,时常给乡人施医送药,分文不取,大善人一个,怎么忽然就重病不起了?

  康笏南听说了,也甚为惊讶。他几次亲自来四爷病榻前询问,四爷也只是平淡地说:“父亲不必操心,躺几天就好了。谁能没有灾病?”

  康笏南请来城中名医,诊断后也总说无大毛病。但四爷的病体,却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四爷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临,但他至死也不会说出其中缘由。

  康笏南身后的六子,老大和二爷系原配所生,三爷和四爷则是续弦的第二任夫人所出。原配和这位续弦的第二任夫人,都是真的早逝了。尤其第二任夫人,与康笏南只做了七年夫妻,但他对这一位又最是喜爱。她忽然撒手,他真是悲痛万分。第三任夫人,也就是五爷的生母朱氏,便是比照着第二任夫人,挑选出来的。可娶回来没过多久,就发现一切都是枉然!这位新妇,哪有前头爱妻的一点影儿!于是便越来越不喜爱,后来终于谋出了那样一个“废旧立新”的秘密手段。

  三爷、四爷,因是他最喜爱的女人所生,康笏南也就格外器重。将外务、家政交给这二位,这也是其中一大原因吧。

  三爷处处争先出风头,四爷却如此默默不出声,好像是天性使然。其实,内中是有缘由的,只是四爷发誓不说出就是了。

  原来,四爷在二十岁那年,康笏南将老院里一位失宠的“老嬷”,外放到四爷院里,改派她做杂活。那时候,老院那里,第三任老夫人朱氏已经成功“病逝”,第四任老夫人孟氏续弦

  还没几年。这位老嬷在老院受宠时,曾偶然听得朱老夫人“病逝”的内情,除了惊骇万分,当然不敢声张。但失宠后被逐出老院,又改做杂活,心里就憋了气。有一次,可能憋气不过,竟对四爷说出了老院的那个最高机密!

  四爷当时也没信以为真,只以为这位老嬷是在说气话,她一定是在朱老夫人生前受了委屈,才编了此奇闻泄愤。不料,这事发生后没过几天,那位老嬷忽然不见了。四爷问时,管家老夏说她疯了,已送出康家。

  疯了?四爷左思右想,觉得那老嬷也不像疯子。再说,要早是疯子,老院也不该把她打发到他这里来。来他这里才几天,也没有骂她气她,怎么能忽然疯了?想来想去,四爷才怀疑到:老嬷那次给他说的奇闻,可能是真事?

  从此,这个疑心就压在四爷心头,再也没有释化过。只是,压在心头的这一疑团,他对谁都没有说出,也无法说出。就是对四娘,也未吐露过一字。但他的性格却渐渐变了,变成了这样终年默默不出声。他也没有什么志向了,只是喜爱习医,更爱给乡人施医送药。其实在他心底里,是想以自己的行善,来为父亲赎罪!因为他本来是十分崇敬父亲的。

  他习医,也还有一更隐秘的目的:想探明是否真有那样一种迷魂药,可使人暂时气断魂离。但随着孟老夫人的“去世”和家宅的闹鬼,四爷已不再暗访此种迷魂药了,只一心一意施医行善。在主持家政后,也是忍让一切人,听命于一切人,甘愿负重行善。但愿此生能为父亲多赎几分罪,别的再无所求了。

  可压在他心头的疑团,早已凝结为巨石。他知道自己随时都会被它压死的,如果他的死能为父亲赎罪,他不怕被压死。

  杜老夫人“去世”时,四爷已觉得自己快支撑不住了。所以,他是真心想给杜老夫人做哭丧的孝子,就在哭灵时当场死去,以赎父罪!可惜,三哥抢在了他前头,做了孝子。三哥能如此,实在叫他震惊,也实在叫他感动。但他什么都不能表示。

  这一次,月地来告别六爷时,那凄厉的锣声,最后终于击倒了四爷。因为在康宅的老院之外,惟有四爷能听懂这凄厉的锣声!他就是在那一夜病倒的。

  四爷的死,很叫康笏南伤心。葬礼自然也是十分浩大豪华的。但康笏南永远也不知道,四爷是为他而死。


  康笏南一直活到大清垮台,进入民国。即便到晚年高龄时,他也不糊涂,尤其对商事,依然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在内室,他似乎终于度过了青春期,不再有兴头玩“废立”。四爷死后第二年,康笏南续弦了第六任老夫人。不过,那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年女人,他们也过着很普通的居家日子。

  四爷死后,康家的外务家政都集于三爷一身,他也渐成大器,渐入佳境。可惜他竟先于老太爷去世,虽然那已到宣统年间。三爷终日劳累异常,但也未显病态。那日赴本地商会的一个应酬,就在酒桌上,一口气没上来,竟升天了。他一直暗中寻访出家的杜老夫人,终无结果。这件事,随着他的去世,也永远无人知晓了。

  三爷死后,只剩了一位六爷可出来继任。但六爷携了六娘,终年流连于京师,无心回来当家理政。康笏南只好叫他的长孙,即三爷的长子,出来接手主政。这位大少爷,未曾到口外历练,对商事也无十分的敬仰。但有老太爷做靠山,还算能应付下来吧。

  由于康笏南的高寿,孙北溟也一直不被准许告老还乡。京号老帮戴膺,眼看升任领东大掌柜无望,在京师几次呼吁改制银行又无结果,终于也先于孙北溟,告老还乡了。

  他离任后,京号老帮由副帮梁子威接任。

  由于三爷的去世,邱泰基也无法走向领东大掌柜的高位,他只熬到汉号老帮的位置。汉号的陈亦卿老帮,也先于孙北溟退休回乡了。

  不过,自辛丑年重返京津后,虽有皇家银行成立,西帮票号还是很做了几年好生意。直到辛亥革命发生,大清垮台,西帮也才随之盛极而衰。康家的天成元,自然也跳不出这个大势。倒是早已冷落了的天盛川茶庄,却还多支撑了一些年头。当然,也只是多支撑了一些年头。

  ——全书完

  1998年11月——2000年5月写出

  2000年9月——2001年2月改出

后记

  写完最后的章节,如释重负,也有一点怅然若失。写这部长卷,比预想的要累人,却也比预想的要“迷人”。两年多时间,全身心陷在这“白银谷”中,几不知外间正“跨世纪”。除非不得已了,每日都要写两三千字,时有倦意,却也常有走笔生趣的愉快。如此旷日持久地写作,倦意竟有快意相伴始终,这样的经历,以前不多,以后怕也不会多。

  当今是小说的淡季,旷日持久写这样一部长卷,起因其实也十分简单:想努力写一部好看的小说。

  明清时代的西帮商人,是未被彰显过的商界传奇。尤其是他们独创的票号,更是清代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