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向上海,心里不禁咯登一下。但数月前西安事变“逼宫”失败后,他再不敢去惹老蒋了,当下只能默不作声。但当他从屋里出来时,心情忧郁地拍着张治中的肩膀说:“文白,你可要考虑好,这是要闹出事来的啊!”
  张治中主意已定,没理会何应钦这软中带硬的话,径自走了。
  送走众人,蒋介石在屋里来回踱步,他的内心在矛盾的漩涡中翻腾着。这之前,他虽已几次发表了最后关头的演说,但他仍幻想着日本人能罢手息兵。如果上海再打起来,那可就再没有回头的余地了。
  “此时应战,适时乎?”他在心里反反复复地念叨着。
  就在蒋介石在战与不战间徘徊不定之际,日本人推了他一把。
  8月9日这天,日本海军军曹大山勇夫和士兵齐田要藏武装驾车硬闯中国军驻守的虹桥机场。中国机场的守卫哨兵坚决拒绝其无理要求。大山见耍赖不成,竟拔出手枪打死警戒1名。其它中国卫兵见状义愤填膺立即奋起反击,将两名日军击毙。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骄横惯了,眼下虽陈尸中国地界,但恶语威胁上海市长俞鸿均,坚持要求中国撤出保安队并拆除军事设施。在日本领事要挟的同时,停泊外海的大批日舰驰入黄浦江,以武力相威胁。俞鸿均见事情闹大,不敢擅自作主,火速电告南京。
  蒋介石接阅电文,知道日本人寻衅滋事,又是在为日后挑起战端制造借口。遂于11日作出决定:
  (一)令张治中率领第87、88两师于11日晚向预定之围攻线推进,准备对淞沪围攻。
  (二)令蚌埠之第56师星夜开赴苏州,由张治中指挥。
  (三)令海军阻塞江阴水道。
  8月13日,淞沪战火全面爆发。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蒋介石下令,将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命令张治中任总司令,攻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炮击浦西汇山码头;同时,空军出动,协同陆军作战并担任要地防空。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八一三”事变时越过边防线进入中国守区时的瞬间情形
  8月15日,庐山。
  蒋正与陈诚策定抗战方略,蒋望着面前这位身材短小,精明强干,将近不惑之年的少壮将领,想到他对自己的忠贞不贰,想到西安事变他对自己的拼死保护,心中禁不住涌起了一抹感动的情怀。抗战的危急关头,他还是很依靠这些可靠的将领。
  “辞修,你对抗战计划怎么看呢?”
  陈诚面对着这位已几日几夜没休息好的委员长,畅叙直言。他认为:该计划在敌情判断方面有十分精明正确之处,但在作战方针和作战指导要领方面,所主张的处处设防,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切合中国实际。
  为此,他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他认为:中国国土广大,人口众多,具有长期抗战的条件。我对日作战之具体运用,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第三期为总反攻时期。
  陈诚是国民党军中的主战派,一直在蒋介石耳边吹风,主张对日抵抗。他的抗战三阶段论,在不少地方与中共、毛泽东的战略方针极其相近。
  陈诚的见解甚合蒋介石之意,蒋介石接着说,原来只想扫除国府侧背潜在危险,不想上海之敌十分凶悍,不但不能扫除,反致我军陷入南北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事到如今,上海之战是继续打下去还是毅然撤出战斗,以倾全力于华北战场呢?
  在坐的其它将领主张,由于华北战场的不断扩大,应立即停止上海战事。
  陈诚却背众人之道而驰并早已成竹在胸。他扫了众人一眼,语气坚定地对蒋介石说:“上海方面的仗绝非不能打的问题,而是必须打,怎样打,亦即大打还是小打的问题。”
  蒋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陈诚说:“北方战场业已揭开。汤恩伯、卫立煌等部占领八达岭、南口一带,给南下之敌侧背插上一把利刃。日军肯定是要南下的,因此,南口重地他们势在必夺,而我军亦在所必守。华北战事的扩大已无法避免。敌从华北而来最为忧虑,华北一马平川,千里大平原,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快速推进,速战速决。华北日军有关东军和驻朝鲜方面军作后盾,调动方便,进出畅通,随时可集中优势兵力,长驱直入。若日军在华北得势,以主力沿平汉路南下,直扑汉口。这样,我华中部队将被敌切断后路,既无路可守,又无路可退。华东我部则有被敌人一鼓而歼之危险。”
  蒋介石一听言之有理,便追问道:“依你看来,应如何办,才能避免这一危机?”
  陈诚继续侃侃而谈:“日军既不肯放弃上海,不如索性将计就计,扩大上海战事,把北方的日军吸引到南方来。我华中广大地区,江河纵横,水网泽国,机械化部队展开困难,敌之锋芒顿然锐挫,而我军则尽可发挥其优势。”
  蒋介石阴沉着脸,在巨大的地图前凝视着,突然心中豁然开朗,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使他下定了决心,他不顾众将满脸的惊诧,连说:“对,上海要打,一定打!”
  陈诚眼看蒋介石决心已定,仿佛猜透了蒋介石的心思,说道:
  “若决心在上海大打,第一步必须尽快向上海增加兵力,要造成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上海之敌的态势,才能有效地吸引敌主力,将华北战场转移至华中。”

()好看的txt电子书
  蒋介石自己看了陈诚一眼断然一挥手,说道:“增兵,把精锐主力都调上去。”
  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中国军队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京沪抗地区为第3战区,以冯玉祥老将军为战区司令长官,以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则由少壮将军陈诚亲任。
  在颁布作战序列的同时,也下达了作战方针:“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根据地,阻止后继敌军之登陆,或乘机歼灭之。”
  第3战区闻风而动,将全部兵力划分为:
  凇沪围攻军,指挥官为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
  长江南岸守备区,指挥官为第54军军长霍揆章;
  长江北岸守备区,指挥官为第111师师长常恩多;
  杭州弯北岸守备区,指挥官为第8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上将;
  浙东守备区,指挥官为第10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将军。
  转瞬之间,由张治中负责的淞沪战场,一下扩升为战区,兵力迅速增达30万人,浓重的战云转眼南移上海。这突然的变化,一时竟使东京日军统帅部莫名其妙,如坠入五里云中。事变爆发在华北,中国军队却不再往华北增援,在上海附近大量集结兵力。
  但当优势的中国军队对上海日军形成包围态势之后,天皇和日军统帅部震惊了。原来蒋介石想拔掉日军上海踞点。中国军队什么时候学会大口吞吃日军了?!东京惊讶中震怒了。认为中国军队此举是在侮辱帝国皇军。军部和内阁狠下决心采取措施,严惩中国军队。
  大批的日军在天皇和军部尚未真正摸清蒋介石意图的情况下,便被稀里糊涂地引向了上海,引向了华中。
  蒋介石眼见日本人中计,止不住暗自窃笑,9月21日,中国大元帅愈发认识到上海战杨的重要性,索性把冯玉祥调入6战区,而自己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亲自指挥上海作战,并将第3战区分为右、中、左3个作战军团。左翼作战军司令官张发奎,辖第8、10两个集团军;中央作战军司令官朱绍良,辖第9集团军及第18军,第61师及独立第21旅、左翼作战军司令官陈诚,辖第15集团军及新编成的薛岳第19集团军。此时,淞沪战场中方已集结兵力达40余万,几乎全部为中央军精锐部队。
  蒋介石在上海下了血本,就是要在上海与日本人拼个你死我活。
  为了更有效地吸引日军,蒋介石经常不顾部下的劝告,不顾疲劳和危险,频频出现在上海前线,指挥督战。他早已下定决心要在上海设置一个大战场,他想把日本人的主力都拖进来,拖进他设置的大陷阱,他绝不能让日军速战速决。
  战后多年,史学家对蒋介石这一手南北战略赞誉多于贬斥,日本战略家战后也承认,日军投入上海、华中,是陷入中国战场而无力自拔的一个败招。
 
抗战,令冯玉祥老将军大呼痛快
 
  8月16日,第3战区司令官冯玉祥上将率几名参谋、随从来到了南翔前线。
  冯玉祥是国军中地道的元老,也是举国闻名的抗日爱国将领。
  早在1933年,他就组织了察哈尔抗日盟军,坚决投身到抗战之中。无奈,他的把兄弟蒋介石一直把剿灭中共放在首位,这令他痛心疾首。
  但冯玉祥主意坚定、百折不挠,他仍抓住一切机会向蒋介石
  提出个人的主张和建议。对外界他更是态度鲜明,他曾公开地向朋友们说:“我在中央见到的即说,当局未必全听,亦未必不听,我为我的责任,不能不说。”
  1937年7月下旬,北方军事吃紧,冯关心宋哲元第29军的作战,曾致蒋一函云:“国家多难之时,凡想到的、见到的不敢不说。若有所隐,则对国为不忠,对友为不诚。兹本举尔所知之义,分陈于下:
  (一)北平、保定等处防空器械应提前发给。
  (二)平、津、保三处之军械弹药应早日发给,并特别补充。
  (三)黄村至永定门之铁路再补一条,可避免丰台之扰乱。
  (四)长辛店以南至大灰场到门头沟应速补修铁路一条。”
  不管怎么说,蒋介石对自己这位大哥多少还是要给些面子。宋哲元、韩复榘向南京请饷、请械等事,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