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底下还有三个科目,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三学是戒、定、慧。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十大愿王,后面给诸位介绍。


  这个五科要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准则。不依照这个五科来修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你虽然念佛,你没有行持。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五科的行法统统包括在其中,表现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样才像一个普贤菩萨,才与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那个气氛才有那么一点相同。这样才能往生,才能感应道交。为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所欢迎。他们欢迎你去,阿弥陀佛当然就来接引了。所以这个菩萨在此地表法的意趣很深。

  最后一位‘解脱菩萨’。这一位菩萨代表的,他排在最后,代表是什么?代表是果报。修因后面就证果了嘛!果报是什么?大自在啊!解脱就是自在的意思。怎样才能得自在呢?我们今天不自在,不自在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有烦恼,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所以你不自在。解脱是把这些烦恼统统解除掉了,什么方法解除呢?制行就解除了。烦恼解除了,你就永脱生死,这个脱是脱离生死,不但脱离三界生死,还脱离界外的变易生死。二种生死永远摆脱掉了,这才圆满无上菩提。

  你看看这个十六位菩萨在此地代表的全经的内容,经典修持,以及经典修学所得的功德利益,你看了这几个人,全经大意大概就是大致上都明了了。思之过半哪!所以经典里面列的这些名号,你才晓得他不是随便列的。那么多的人参加,为什么只有列这几个人。代表这一部经的内容,代表这一部经的修行证果。

  ‘而为上首’。这个而为上首是说,他们这十六位菩萨是在家菩萨众的上首。在这一段,这个众成就列名里面,以德列名,到这个地方就讲完了。下面是赞德,在一般经典,赞叹诸大声闻,诸大菩萨的德智,经文都不长,通常只有几句话,像前面讲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很随便就带过去了。本经不然,前面虽然一切大圣,神通已达,总赞。后面还有广赞,也就是细细的来说明,这是很难得的。在这个大乘经典里面并不多见,像这样广赞菩萨的智德,我们只有在华严上看到,法华上看到,这些大经上才能看到。像这样薄薄的这么一卷、二卷经上很难得看到。那么由此可知,这个经,经文虽然不多,卷数很少,确实跟大经无二无别。蕅益大师赞叹本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那确实是不错的,我们可以信得过。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一句是说与会的这一些大众,比丘众、二乘众、菩萨众、出家在家,没有一个不是修普贤大士之德。诸位要知道,普贤大士之德是建立在我刚才讲的这个五科前面四科的基础上。没有前面这个四科,那来的普贤大士之德呢?四科里头尤其重要的是最前面二科,三福、六和,这是佛法修行的基础,决定不能够缺少的。好像盖房子,地基啊!你没有地基,你的房子怎么能盖得成功。越是大房子,基础做得越坚固越完善。这个三福、六和,非常非常重要。

  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普贤行跟其他菩萨行有什么两样呢?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广大,永远无有疲厌,这是他的特色。因此学佛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不要念念想自己,念念想我这个家庭,念念想我的亲戚朋友,这个念头太小了,圈子太小了。普贤菩萨念念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没有一个菩萨能比得上的。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众生都不漏啊!所以普贤行是真正圆满行。我们不了解这个意义,对于这个十大愿王,你永远不能够理解。

  ‘礼敬诸佛’。礼是外表有礼貌,敬是内心,内敬外礼。诸佛,如果你要是看到这个字样,见到诸佛菩萨这个形象,恭恭敬敬顶礼,拜三拜,我这就礼敬诸佛啦!这样去会意,普贤菩萨都流眼泪啊!你把他的意思全搞错了。那么礼敬诸佛到底怎么讲法呢?华严经上说得很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把礼敬的对象说出来了,诸佛是谁呢?一切众生。我们对佛怎样的恭敬,对一切众生要同等的恭敬,这是礼敬诸佛,这个是要学的。

  我们今天跟平常人写信,后头具名合掌、合十,都不肯顶礼啊!这是什么?这就是没有修普贤行。或者说,他不如我嘛!我怎么可以给他顶礼。他怎么不如你,他是佛啊!你见到阿弥陀佛顶不顶礼,你见到释迦牟尼佛顶不顶礼?他跟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没两样啊!你还有分别执着,你的心量还很窄小,不是修普贤行的。我们今天自己要修,要教人修,不管给什么人写信,真的要顶礼。为什么呢?现在人最缺乏的就是恭敬心,对人、对事、对物,毫无敬意,这怎么得了。诚敬是性德,我们怎么帮助他们把性德开显出来,从我们自己做起,做一个样子给他看。他对我合十,我对他顶礼。我对他顶礼,他也不能不顶礼了,希望从这个地方修礼敬诸佛。从这里去学啊!

  所以这个地方诸佛,不但是指有情众生,大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讲有情众生。无情的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无二无别。因此,不但对于一切人要礼敬,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五十三参里面,五十三位善友,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五十三位菩萨所示现的,出家的五个人,其余统统是在家的。里面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善人,有恶人,有修正法,还有修外道的,还有邪道的。善财童子没有一个不礼敬,平等的恭敬。他是恶人,他做坏事,他的佛性没有善恶啊!从性上去看是平等的。不但对人要礼敬,对物要礼敬。物它有法性,物怎么礼敬呢?你给他摆得整整齐齐,保持得干干净净,这就是礼敬。并不是桌椅、板凳,每天对它磕头,那就错了。桌椅、板凳是佛,所以礼敬有礼敬的方式不一样,方式不相同。今天这个一般人见面礼敬,点头啊!点点头就是行礼。他对我们点头,我们对他鞠躬。这是什么呢?唤起他的恭敬心,希望他能在这个地方觉悟,这就是菩萨行,这就是存度众生的念头。

  礼要随俗,不是说我们对佛礼拜,我们对那一个人都趴在地上磕头。那人家看到你,神经病啊!恭敬心不变,外面表现的随俗,随顺世俗。可是要真正做到,人家对我们点头,我们不能跟他点头,我们鞠躬,最好九十度的鞠躬。日本人做到了,日本人这一点比我们强。对事要恭敬,事没有形相,那怎么个恭敬法呢?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对事的恭敬。所以这个礼敬诸佛里面包括对一切有情众生,对一切无情众生,对一切事理。你看那个范围多广。敬是性德,唯有性德才能够开发自性。我们常讲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要这样的修法。那么这个是普贤十愿的第一愿。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二十八卷(二次宣讲) B2…5…28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第一行,从第三句看起。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

  这一句经文是赞叹与会的菩萨们,同时也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菩萨,都是修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那么从这个经文上我们就能够体会到,西方世界乃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因此凡是发心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于普贤菩萨的修学一定要留意,要认真的学习。

  普贤十愿详细的记载在华严经中,前一次讲十愿的第一愿:‘礼敬诸佛’,给诸位介绍过了。第二是‘称赞如来’。那么诸佛与如来到底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是没有差别的话,前面是礼敬诸佛,那么第二句应该是称赞诸佛,为什么他到这个地方不用诸佛把他换成如来?这换了一名称,里面含义就很深了,因为说诸佛是从形相上说的,说如来是从本性上说的,你看金刚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金刚经有的时候说诸佛,有的时候说如来,凡是说诸佛都从相上讲,凡是称如来都是从性上讲,本经与一切大乘经典都不例外。由此可知,在形相上我们要平等的恭敬,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但是在性德开显上那确实有不一样,众生真的有迷、有悟,差别不同。因此,称赞跟礼敬就有差别了,这个在五十三参里面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来,与性德相应的,普贤菩萨称赞,与性德不相应的,普贤菩萨礼敬而不赞叹,这是我们要学的。为什么呢?礼敬必须要教一切众生平等的来修学,称赞这里面众生心行有善、有恶,善行值得我们赞叹,恶行那就不能赞叹。所以在五十三参里面有三位善友代表的是恶行,这三位按照排名的顺序:第一个是胜热婆罗门,他代表的是愚痴;贪、嗔、痴三毒,他是愚痴。甘露火王代表的是嗔恚,蜜苏筏多女代表是淫欲,淫是属于贪。这三个人代表的是贪、嗔、痴,三毒烦恼,善财童子去参访他,有礼敬没有赞叹,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有赞叹,唯独这三个人没有赞叹,这就在此地说明,为什么赞叹用如来不用诸佛?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我们对于善人、善事,这个善要与真性相应才值得赞叹。如果与心性不相应,与大乘不相应,都不能赞叹。我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在台湾的佛教,做善的事业很多、很广泛,尤其是慈善救济这一类的事业,我知道很多,我在讲经里面从来没有加以赞叹过,它是不是善法呢?是善法,为什么不赞叹呢?因为它是世间善法,它不是大乘善法,我们如果对世间善法赞叹了,那么换句话说,肯定了这就是佛法,那会让人误解了,以为这就是佛法,那就大错特错了。譬如一个学校,学校的事业是教学,他教学有成就这值得我们赞叹,学校如果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