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初服三钱,以葱浆水酒下,食顷,以葱浆稀粥投之。隔日一服,每服葶苈散之日,至日中暮,更服防己椒 
目葶苈大黄丸三服,次日但进丸子三服。凡十日,觉大便快利,肿胀喘咳已减三之一,二十日,病去三之二,自 
此消息加减,三十日而全愈。(《鸡峰》) 
x肿有四证x (妇人)水之为肿特一耳,曰风,曰气,曰血,合而有四焉。风肿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 
疼痛。气肿者,皮浓,四肢瘦削,腹胁胀膨。其或烦躁漱水,迷忘惊狂,呕逆烦闷,皮间有红缕赤痕者,此血肿 
也。妇人经脉壅闭,败血停腐,尤多见之。然妇人怀胎,亦有气遏水道而虚肿者,此但顺气安脾,饮食无阻,既 
产而肿自消。若产后发肿,则虚退而告殂矣。(《直指》) 
x不伏水土x 不伏水土者,言人越在他境,乍离封邑,气候既殊,水土亦别,因而生病,故云不伏水土。 
病之状,身体虚肿,或下利而不能食,烦满气上是也。(《病源论》) 
x肿喘相因x 喘与胀,二证相因,必皆小便不利,喘则必生胀,胀则必生喘,但要识中标本先后。先喘而 
后胀者,主于肺;先胀而后喘者,主于脾。何则?肺金司降,外主皮毛。经曰∶肺朝百脉,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是小便之行,由于肺气之降下而输化也。若肺受邪而上喘, 
则失降下之令,故小便渐短,以致水溢皮肤而生肿满焉。此则喘为本而肿为标,治当清金降气为主,而行水次之。 
脾土恶湿,外主肌肉,土能克水。若脾土受伤,不能制水,则水湿妄行,浸渍 
肌肉,水既上溢,则邪反侵肺,气不得降而生喘,此则肿为本而喘为标,治当实脾行水为主,而清金次之。苟肺 
证而用燥脾之药,则金得燥而喘愈加;脾病而用清金之药,则脾得寒而胀愈甚矣。近世治喘胀者,但知实脾行 
水,而不知分别肺脾二证,予故为发明之。(《杂着》)(按∶《统旨》本于此说,更曰∶先肿而后喘者,是肾 
水上溢侵肺,以致气壅窒碍,不得降下而生喘。) 
x死证x 病患荣卫竭绝,面浮肿者死。病患卒肿,其面苍黑者死。病患手掌肿无文者死。病患脐肿反出者 
死。病患阴囊茎俱肿者死。病患脉绝口张足肿,五日死。病患足趺肿,呕吐头重者死。病患足趺上肿,两膝大如 
斗者,十日死。(《脉经》)(按∶此诸条中,有宜该诸病者,姑列于此。) 
葛氏方云∶凡肿有五不治∶面肿仓黑(《千金翼》仓作苍),肝败不治。掌肿无理满满(《翼》无满满二字),心 
败不治。脐满肿反者,脾败不治。腹满无文理,肺败不治。阴肿不起,肾败不治。(《医心方》)(《烟霞圣效 
方》曰∶面生黑色者肝死,两肩凸者肺死,脐中突出脾死,两手无纹者心死,下注脚肿者肾死。此五证内显一证者, 
不治也。) 
水病有五不治∶第一,唇黑伤肝。第二,缺盆平伤心。第三,脐出伤脾。第四,足下平满伤肾。第五,背平 
伤肺。凡此五伤,必不可治。(《病源论》) 
大凡虚肿,先起于腹,而后散于四肢者,可治;先起于四肢,而后归于腹者,不治。至若蛊胀而肚上有筋, 
腹满而大便滑泄,久疟而转作虚浮,与夫唇黑伤肝,缺盆平伤心,脐突伤脾,足平伤肾,背平伤肺,皆为不治之证, 
当明辨之。男从脚下肿而上,女从身上肿而下,或肉硬,成手掌平,并不治。(《直指》) 
水有五候∶一、因服药,泄痢不止者,死候。二、服药不泻,死候。三、体上筋脉赤,如藤大者,死候。四、 
脉沉细者,死候。五、面小消瘦,死候。(《医林方》) 
水肿死证,见一即危(原此举五伤)。如卵缩向上,阴囊无缝,及茎肿腐者死。大便滑泄,水肿不消者死。 
加以喘满,虽暴病亦必不治。泄后腹胀而有青筋者死。鼻扇目青,耳焦面黑,破 脱肉者,死期迫矣。如肺气不 
能下行,两足肿溃,而小水全无,腹中之痛不可名状,以手揉左则痛攻于右,揉右则痛攻于左,当脐揉熨则满腹 
俱痛,叫喊不绝,利水敷脐之药俱不效,无可治矣。(《医通》) 
x治法总例x 初和甫治水肿等方。经云平治权衡,谓察脉浮沉也。去宛陈 ,谓涤肠胃中腐败也。开鬼门, 
谓发汗也。洁净府,利小便也。脉浮,如秤衡之在上,即发汗。鬼门,汗空也。脉沉,如秤锤之在下,即利小便。 
净府,小肠也。(《鸡峰》) 
治法大要,身有热者,水气在表,可汗。身无热者,水气在里,可下。其间通利小便,顺气和脾,俱不可缓耳。 
(《直指》) 
治疗之法,先实脾土,脾实则能舍水,土得其政,面色纯黄,江河通流,肾水行矣,肿满自消。次温肾水, 
骨髓坚固,气血乃从,极阴不能化水,中焦温和,阴水泮流,然后肿自消而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济 
生》) 
若少壮充实患此,脉来浮大有力,当导去其水。年老虚弱得此,补中行湿为先。若气下陷者,即当提之。盖脾 
者养命之本,肾者乃生气之原也,不可不究二脏之虚实。(《奇效》) 
余于此证,察其实者,直清阳明,反掌收功。苟涉虚 
者,温补脾肾,渐次康复。其有不大实亦不大虚者,先以清利见功,继以补中调摄。又有标实而本虚者,泻之不 
可,补之无功,极为危险。(《必读》) 
治水之法,行其所无事,随表里寒热上下,因其势而利导之。故宜汗宜下,宜渗宜清,宜燥宜温,六者之中, 
变化莫拘。(《汇补》) 
x禁峻泻x 此病不宜动大肠峻泻,医者多用芫花、大戟、甘遂、葶苈、猪苓、泽泻之类,故消取虽易,补 
闭即难,往往致水复来而无以治之也。(《鸡峰》) 
证虽可下,又当权其重轻,不可过用芫花、大戟、甘遂之剂,一发不收。吾恐峻决者易,固闭者难,水气复 
来而无以治之。(《直指》) 
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渍妄行,当以参术补脾,使脾气得实,则自健运,自能升降,运动其枢机,则水自 
行,非五苓、神佑之行水也,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下。(《丹溪心法》) 
诸家只知治湿当利小便之说,执此一途,用诸去水之药,往往多死。又用导水丸、舟车丸、神佑丸之类大下之, 
此速死之兆。盖脾极虚而败,愈下愈虚,虽收效目前,而阴损正气,然病亦不旋踵而至。大法宜大补中宫为主,看 
所挟加减,不尔则死。(《丹溪心法汇集》) 
x处方诸说x 气虚肿满者,由脾气停滞,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腹肚膨胀如鼓, 
上喘气急者,可与茯苓散、五苓散、三和散、分气紫苏饮、木香分气丸、俞山人降气汤、小降气汤、苏子降气汤、 
曹脾散、嘉禾散。(《和剂指南》) 
亦有虽烦渴而大便已利者,此不可更利,宜用五苓散加 
木通、大腹皮、以通小便,或分心气饮。小便多少如常,有赤时,有不赤时,至晚则微赤,却无涩滞者,亦属阴 
也,不可遽补,木香流气饮,继进复元丹。若大便不溏,气急胀满,宜四磨饮下黑锡丹。感湿而肿者,其身虽肿, 
而自腰下至脚重,腿胀满尤甚于身,气或急或不急,大便或溏或不溏,但宜通利小便,多服五苓散吞木瓜丸,间 
进除湿汤,加木瓜、腹皮各半钱,炒萝卜子七分半,碾碎之。有元肾气根下注而成脚肿,此当就元头上治,不可 
妄以香港脚药施之。盖气入肾,则先脚肿而后肾疼;肾气注,则失肾疼而后脚肿。病后浮肿,此系脾虚,用二分平 
胃散,一分五苓散,和匀汤调;或生料煎服;或用生料平胃散,加木瓜、腹皮、人参各半钱,茯苓一钱;或六君 
子汤,加木香半钱。肿甚者,木香流气饮。(《要诀》) 
误用峻利,小便不通者,理苓汤和之。不伏水土而肿,胃苓汤。病后腰脚浮肿,为有水气,胃苓汤加黄连。 
(《医通》) 
x疮变为肿证治x 又有年少血热生疮,变为肿满,烦渴小便少,此为热肿,《素问》所谓结阳者肿四肢是 
也。(《济生》)(按严氏处有赤小豆汤,见后。) 
有患生疮,用干疮药太早,致遍身肿,不可妄施他剂。若大便不通,升麻和气饮(按∶此方引《和剂》,即于 
五积散中,去麻、桂、朴、芎,加干葛、大黄、升麻、灯心煎)。若大便如常,或以自利,当导其气,自小便导 
之。(《要诀》) 
今多有生疮,因洗浴迫毒归内而肿,此非水气,乃毒瓦斯也。有败毒散十六味,上肿加葱,下肿加灯草,甚能 
泄毒去风清热。(《医宗粹言》) 
通圣散,治身有恶疮,或用水洗,或用药熏,以致毒入腹而肿,本方加金银花、升麻、干葛、木通,去芒硝。 
(《保命歌括》) 
x发表方法x 若止皮肤水,腹内未有者,服诸发汗药,得汗便瘥,然慎护风寒为急。(《肘后》) 
《古今录验》麻黄汤,疗风水,身体面目尽浮肿,腰背牵引髀股,不能食方。 
麻黄(五两去节) 桂心(四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 
上五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内药煎取三升,一服一升,日三。(《外台》) 
治风水,遍身肿满,骨节酸疼,恶风脚弱,皮肤不仁,麻黄散方。 
麻黄(一两去根节) 石膏(二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汉防己(二两) 桑根 
白皮(二两锉) 
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枣三枚,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论时候温服。(《圣惠》) 
治水气通身肿,麻黄汤方。 
麻黄(去根节二两半) 白术(锉碎微炒二两) 甘草(炙一两) 石膏(碎三分) 赤茯苓(去黑皮一两) 
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二盏半,枣二枚劈破,生姜一枣大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