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定王君用,年一十九岁,病积,脐左连胁如覆杯,腹胀如鼓,多青络脉,喘未能卧,时值暑雨,加之自 
利完谷,日晡潮热,夜多盗汗,以危急来求冶。予往视之,脉得浮数,按之无力,谓病家曰∶凡治积,非有毒 
之剂攻之则不可;今脉虚弱如此,岂能以常法治之。遂投分渗益胃之剂,数服而清便自调,杂以升降阴阳,进 
食和气,而腹胀大减,胃气稍平,间以削之,不月余良愈。先师尝曰∶洁古老人有云∶养正积自除,譬之满座 
皆君子,纵有一小人,自无容地而出。今令真气实,胃气强,积自除矣,洁古之言,岂欺我哉。《内经》云∶ 
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满实中有积气,大毒之剂尚不可过,况虚中有积者乎。此亦冶积之一端也,邪正虚 
实,宜精审焉。(《宝鉴》) 
行死血块,块去须大补。(《丹溪》) 
中洲吴仰泉夫人,年五旬,患腹中积块如盘大,腹胀年余,后渐卧不倒床,腹响如雷,嗳气不透,口干吐 
白沫,下气通则腹中稍宽,五心烦热,不思饮食,肌瘦如柴。医更八人,并无寸效,一家哭泣,后事俱备,束手 
待毙而已。召余至,诊六脉涩数,气口紧盛。余知是前医误以寒凉杀伐之过,使真气不运而瘀血不行。余以八 
物汤,加半夏、陈皮、木香、浓朴、萝卜子、大腹皮、海金沙。服三剂后,小便下血块,如鸡肝状。服至十二 
剂,打下黑血块盆许,腹中仍有数块。又以八物汤,加枳实、香附,五剂而痊。正是养正而积自除也,信哉不 
诬。(《寿世保元》) 
顾晋封夫人,患痞在胁下,或令用膏药,加阿魏一分,麝香半分贴之,五六日间,遂下鲜血血块甚多,二 
三日方 
止,是后每岁当贴膏时必发。近邻妪亦用阿魏膏贴痞,下血如前。世以阿魏、麝香为痞块必用之药,外用为患若 
此,况服食乎。因为拈出,以为虚人漫用攻击之戒。(《医通》) 
x攻补节度x 养正积除,此积之微者也。如脾胃失于健运,而气积食积之不疏导者,惟养脾胃之正气,而 
滞积自疏矣。若夫大积大聚,如五积之久而成症病,坚固不移者,若非攻击悍利之剂,岂能推逐之乎。惟虚弱 
之人,必用攻补兼施之法也。(《医统》) 
人之有积,则皆为身中之邪气,若君子座中之有小人也,惟其正气盛,而真气营运不失其常,则积略攻之而散 
溃,亦或自然消退矣。正气稍虚,则积日着,而恣其欺罔之势,正气日渐为之弱矣。凡积成而形渐悴,速补真气, 
待荣卫充实,方可下之。或且攻且补,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必至于邪去正复而后已。然除之不以渐,则必 
致于颠覆之害矣。其积余之尚在者,若不亟下之,必将复起,恣害亡身者有矣。(同上)(按∶此删润《微义》 
文者。) 
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盖 
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所急在积,速攻可也。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虚,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攻不 
易及,胃气切近,先受其伤,愈攻愈虚,则不死于积而死于攻矣,此其所重在命,不在乎病,所当察也。故凡 
治虚邪者,当从缓冶,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或灸或膏以疏其经,但使元气日强,经气日通,则积痞自消。斯 
缓急之机,即万全之策也。不独治积,诸病皆然。(《景岳》) 
盖积之为义,日积月累,匪伊芳朝夕,所以去之亦当有渐,太亟则伤正气,正伤则不能运化而邪反固矣。余尝制阴 
阳二积之剂,药品稍峻,用之有度,补中数日,然后攻伐,不问其积去多少,又与补中,待其神壮,则复攻之, 
屡攻屡补,以平为期,此余独得之诀,百发百中者也。(《必读》) 
x理气为先x (说见前病因气滞条。) 
x消磨例x 凡积病,若下亦不退者,当消积药融化开,则积自消矣。(《丹溪》) 
如痰食之积,形虽坚而尚能移动者,其治犹易;如积气在阴,坚顽内伏,此等之候,阳气难行,药难遽及, 
惟有仲师鳖甲煎丸,取飞潜动跃之物为用,借其体阴用阳之功,俾得入阴而转旋阳气,庶可冀入阴通阳,以消 
解此坚顽深固之痼疾也。(《医级》) 
x病有当用从治x 或问∶人有积块疝气心腹等证者,虽多服久服附子、姜、桂等热药,而不发药毒,不生 
他病,然本病日深者,何也?曰∶诸积诸痛,喜温而恶寒,热药与病情相合,积久成郁而大邪深矣。郁热既深, 
则见寒愈逆,见热愈喜,两热相从,故不生他病,所谓亢则害,承乃制,火极而似水者也。然真气被食,阴血干 
枯,病日深痼而不可为矣。世人不识,但见投热不热,误认为沉寒痼冷而益投之,至死不悟,悲夫。然则治之当 
如何?曰∶当用从治法。《内经》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伏其所主,先其所因者是也。(《明医杂着》) 
x治积诸药x 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 砂、水银治肉积,神曲、麦 治 
酒积,水蛭,虻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 
各从其类也。若用群队之药分其势,则难取效。许嗣宗所谓譬犹猎不知兔,广罗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 
须是认得分明,是何积 
聚,然后增加用药,不尔,反有所损,嗣宗自谓不着书,在临时变通也。(《本事》) 
古方有用曲、 者,化水谷也。有用 砂、阿魏者,去肉食也。用陈皮、紫苏、生姜者,化鱼鳖也。用丁 
香、桂心者、腐果菜也。用牵牛、芫花者,攻水饮也。用三棱、鳖甲者,去 瘕也。用附子、硫黄者,除痼冷 
也。用水蛭、虻虫者,攻血块也。用木香、槟榔者,攻滞气也。用雄黄、腻粉者,攻涎积也。用礞石、巴豆者, 
攻痰食也。甘遂、甘草并用者,假其相战以去积也。(《医方考》) 
x治有宜蜡匮药x 有一等虚人沉积,不可直取,当以蜡匮其药。盖蜡能粘逐其病,而又久留肠胃间,又不 
伤气,能消磨至尽也。(《鸡峰》)(按∶《本草衍义》论丸药用蜡投蜜相合,下咽易消化,非用蜡之本意, 
宜考。) 
x药宜丸子x 凡诸块不宜用煎剂,只宜用丸子。盖块至难消,若用煎剂,如过路之水而已,徒损元气,于 
块无益。惟丸子入胃,徐徐而化,径至所患之处,潜消嘿夺,日渐损削,其块自小。亦不宜消尽其块,假如鹅 
卵大者,消至如弹丸即止,不必再服。盖块既渐少,大势既杀,必无再大之理,如暖解冰,一解即不能合矣。若 
必欲消尽,则人之元气亦消尽,反不可保,况块势既衰,久必自消矣。经曰∶衰其大半则止,过者死。医者所当 
知也。(《医镜》)(按∶块不宜煎剂,固是概论,然论丸子之效颇当,仍存之。) 
x理气诸方x 主五种积,膈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呕吐痰逆,口苦吞酸。常服顺气宽中,消 癖积 
聚,宜服枳壳散。 
枳壳(去穣锉麸炒) 荆三棱 橘皮(去白) 益智仁 蓬莪术 槟榔(不见火各一两或各六两一钱) 
干姜(炮)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甘草(炙) 青皮(去白) 肉豆蔻 木香(各半两或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重,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同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候,盐点亦得。(《本 
事》)(按∶此本《和剂》膈气散,今去肉桂。) 
大七气汤,治六聚,状如 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 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 
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济生》)(方出《诸气》中)一方加大黄、槟榔,治诸般痞积, 
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皆缘内有虫积,或好食生米、壁泥、茶、炭、咸、辣等物。用水煎,露一宿,空心温服。 
不得些少饮食,则虫积不行矣。(《回春》)(按∶《济世全书》此下曰∶服后食顷,腹必痛,当下如鱼冻, 
或长虫,或血鳖,至日午虫积下尽,方用温粥止之,后服绿矾丸一料而愈。) 
开怀散(云林制),治心下积块,作痞闷或发热者。 
青皮(去穣) 陈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 香附 槟榔 
草豆蔻(倍用) 柴胡(倍用) 红花 枳实(麸炒) 甘草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口干,加干葛。(《医鉴》)(按∶此本东垣消痞汤,更加数味,宜参《痞满》门。 
又《士林余业》治伏梁横架心下为心积,用枳实、白术、浓朴、茯苓、半夏、三棱、黄连,酒糊丸,是一类方。) 
x温中诸方x (治验)(熨法见后)散聚汤,治久气积聚,状如 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 
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 胀,大小便不利,或复泄泻淋沥无度,遗精白浊,状若虚劳。 
半夏(汤洗七次) 槟榔 当归(各三分) 陈皮 杏仁(麸炒去皮尖) 桂心(各二两) 茯苓 甘草(炙) 附 
子(炮去皮脐) 川芎 枳壳(麸炒去穣) 浓朴(姜汁制) 吴茱萸(汤洗各一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大便不利,加大黄。(《三因》) 
治寒癖气,腹胁满胀,短气呕逆,手足厥冷,不欲饮食,腰背疼痛,吴茱萸丸方。 
吴茱萸(一两汤浸七遍焙干微炒) 浓朴(一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脐) 
桂心(三分) 人参(二分)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半夏(三分汤洗七遍去滑)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干姜(三分炮裂锉)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温酒下三十丸,日三四服。(《圣惠》) 
昔有人病 癖,有人教令取数片大蒜,合皮截去两头吞之,名内灸,根据此大效。(《神巧万全方》)(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