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料五积散,膀胱小肠气痛,加茱萸半钱,盐少许。(《易简》)(《得效》更加茴香。)治醉饱后色欲 
不节,触伤小腹,致成疝气,其疝自小腹痛连腰胯下,心头吊痛,额上汗出,根据本方加玄胡索。(《济世 
全书》) 
羌活附子汤,治感寒表证悉具而寒厥疝痛者,宜与此表里兼调。(《医级》)(系羌活、附子、木香、茴 
香、干姜加盐煎,详见《哕》门,宜考。) 
沉香散,治寒疝,小腹坚满,攻作不定,时发疼痛,肾虚受邪肿胀,及脏寒气弱,脐常痛。 
沉香 附子(各一两) 川楝子(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水一盏半,生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至七分,空心服。(《鸡峰》) 
玄附汤,治七疝,心腹冷痛,肠鸣气走,身寒自汗,大腑滑泄。 
玄胡索(炒去皮) 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 木香(不见火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 
神应散,治诸疝,心腹绞痛不可忍。 
玄胡索 胡椒(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大钱,酒半盏,水半盏,煎七分,食前 
温服。(《三因》) 
当归四逆汤,治脐腹冷痛,相引腰胯而痛。(按∶治验曰∶先灸中庭穴。) 
当归尾(七分) 附子(炮)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五分) 芍药(四分) 茯苓 玄胡索 川楝子 
(各三分酒煮) 泽泻(二分) 
上十味 咀,作一服,水二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数服而愈。(《宝鉴》按∶方后曰∶ 
泽泻咸平,茯苓甘平,去膀胱中留垢。) 
沉香桂附丸,退阴助阳,除脏腑积冷,心腹疼痛,及疗七疝,痛引小腹不可忍,腰屈不能伸,喜热熨稍缓 
方。(节录) 
沉香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炮去皮脐切作小块) 干姜(炮) 良姜(炒) 茴香(炒) 官桂 吴茱萸 
(各一两汤浸去苦) 
上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热米饮汤送下,温酒吞下亦得,空心食前,日二 
服。忌冷物。(《宝鉴》) 
治疝气神方,其病甚至气上冲,如有物筑塞心脏欲死,手足冷者,二三服除根。 
硫黄(不拘多少铫中熔化即投水中出毒研细) 荔枝核(为末炒焦黄色) 陈皮 
上三味各等分为末,饭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五丸,酒下,其痛立止。自已觉疼甚不能支持,略用六丸,再不可多也。(《医学集成》) 
(参《正传》录)《医统》名硫黄丸。《皆效方》名玉环笑来丹。(《本草纲目》引。) 
奔豚丸。 
川楝子(煨去肉一两) 茯苓 橘核(盐酒炒各一两五钱) 肉桂 
(三钱) 附子(炮) 吴茱萸(汤泡七次各五钱) 荔枝子(煨八钱) 小茴香 木香(各七钱) 
熬砂糖为丸,每服二钱,淡盐汤下。若有热者,去附桂。(《心悟》)(按∶此本《众妙方》回春丸,今去 
白术、山楂、枳实,加川楝、桂、附、木香,以砂糖代炼蜜。又据彼方,每服二钱,服字恐丸字讹。) 
暖肝煎,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当归(二三钱) 枸杞(三钱) 茯苓(二钱) 小茴香(二钱) 肉桂(一二钱) 乌药(二钱) 
沉香(一钱或木香亦可) 
水一钟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寒甚者,加吴茱萸、干姜。再甚者,加附子。(《景岳》) 
八味丸,治劳疝,房劳伤精,损气气陷,但天寒时举作多而且甚,天暖举作少而且轻,本方加川楝肉、巴 
戟天,以鹿角胶为丸。(《医经会元》) 
胡桃散,治小肠气。 
胡桃肉(汤浸去皮) 破故纸(炒) 大枣(煮去皮核) 
上件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 
养正丹,治奔豚气痛,呕吐身冷,调气散下。(《直指》) 
x通气方法x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是痛之休作,由气之聚散也,故曰治疝必先治气。(《金匮翼》) 
治育肠气,小腹连阴疼痛, 香散方。 
香子(一两) 苦楝子(一两炒微黄) 槟榔(一两) 木香(半两) 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和滓不计时候热服。(《圣惠》)《杨 
氏》茴香散,于本方去槟榔,加京三棱、蓬莪术、甘草、当归。 
治育肠气疼痛,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半两) 胡芦巴(半两) 肉豆蔻(半两去壳) 槟榔(三分) 木香(三分) 桂心(半两) 
香子(半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 
聚香饮子,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引腰胁连背,不可 仰。 
檀香 木香 乳香 沉香 丁香(并不见火) 藿香叶(各一两) 玄胡索(炒去皮) 片子姜黄(洗) 
川乌(炮去皮尖) 桔梗(去芦锉炒) 桂心(不见火) 甘草(炙各半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按∶ 
此《和剂》匀气散变方。) 
金铃散,治疝气腹痛,投诸药后,愈而复作。 
金铃子肉(六钱) 三棱(炮锉) 莪术(醋煮锉)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各二钱半) 赤茯苓(去皮) 
茴香(各半两) 南木香(二钱) 甘草(四钱炙) 槟榔 枳壳 钩藤(和钩各三钱) 
上除木香、槟榔不过火,余十味锉焙,仍同木香、槟榔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仍用炒茴香煎无灰酒,空 
心调服。不饮酒者,煎炒茴香汤调下。(《活幼心书》) 
立效散,食积者用。 
青皮(一钱二分醋炒) 小茴香(盐水炒一钱) 山楂(一钱五分醋炒) 枳实(麸炒) 苍术(米泔浸 
一宿炒) 香附 吴茱萸 山栀(炒黑) 川楝肉(各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统旨》)又川 
楝散,治诸疝定痛如神,于本方去枳实,加橘核、玄胡索。 
乌苓通气汤,治一切疝气,无问远近、寒热、风湿、寒气。 
乌药 当归 芍药 糖球 香附 陈皮(各一钱) 茯苓 白术 槟榔 玄胡 泽泻(各五分) 木香 甘草 
(各三分) 
上剂,姜三片,水煎服。如恶寒脉沉细,加吴茱萸。(《回春》)(按∶此方本出《入门》,名乌附通气 
汤,有猪苓,无槟榔、玄胡,曰痛甚,加槟榔、玄胡索。) 
x和血诸方x 治小肠气,断弓弦方。 
五灵脂 蒲黄(等分) 
上二物,先用酽醋一合,熬药成膏,以水一小盏,煎至六七分,热呷,此又名失笑散,疗妇人血气尤验。 
(《苏沈》)《直指》加玄胡索,各等分。 
牡丹丸,治寒疝,心腹刺痛,休作无时,及治妇人月病,血刺疼痛。 
川乌头(炮令焦黑去皮尖) 牡丹皮(四两) 桂心(五两) 桃仁(炒去皮尖五两别研) 
上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妇人醋汤下。(《三因》)(按∶此牡丹五等散变方,彼 
见《 病》中。) 
桃仁当归汤,瘀血者。 
桃仁(去皮尖二钱) 当归尾(酒洗) 玄胡索(各一钱半) 川芎 生地黄 赤芍药(炒) 吴茱萸 
青皮(醋炒各一钱) 牡丹皮(八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统旨》) 
x寒热兼行方法x 疝气有寒束于外,郁热在内,攻刺急痛 
者,法必寒热兼行,如仓卒散之类,丹溪云用之无有不效,盖川乌头治外束之寒,山栀仁治内郁之热也。(《金 
匮翼》)(按∶丹溪说出《格致余论》。) 
柴胡桂枝汤,治肾气冷热不调证。(《直指》) 
治小肠气,仓卒散。 
山栀子(四十九枚烧半过) 附子(一枚炮) 
上每服二钱,酒一小盏,煎至七分(馆本八分),入盐一捻,温服。脾肾气挛急,极痛不可屈伸,腹中冷, 
重如石,痛不可忍,白汗如泻,手足冰冷,久不瘥,卧欲死者,服此药一剂,忽如失去,甚者两服瘥。予自得 
效,亦屡以治人皆验。(苏沈)(按∶又治胸痹,栀子汤,亦此二味,宜参。)《宣明论》蒺藜汤,治阴疝, 
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嗜欲劳痛,不可忍之,于本方加蒺藜,水煎服。 
玄胡索苦楝汤,治脐下冷撮痛,阴冷大寒。 
肉桂(三分) 附子(三分) 熟地黄(一钱) 甘草梢(炙半钱) 苦楝子 玄胡索(各二分) 黄柏 
(一分为引用) 
上都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稍热服,食前。(《试效方》)(按∶此本出《妇人》门,今从《纲目》 
拈于斯。) 
十味苍柏散,治疝作痛。 
苍术(盐炒) 香附(盐炒) 黄柏(酒炒为君) 青皮 玄胡索 益智 桃仁(为臣) 茴香(佐) 
附子(盐炒) 甘草(为使) 
上为末,作汤,服后一痛过,更不再作矣。(《丹溪》)(按原无方名,今从《入门》标之。) 
x荡实急治方法x 文仲疗卒得诸疝,少腹及阴中相引绞痛,白汗出欲死。(原此有沙参捣筛酒服方,不 
录。)若不瘥,服诸利丸下之,走马汤亦佳。此名寒疝,亦名阴疝。 
(《外台》) 
赤岸朱同道,年四十岁,八月望,雨后得凉,半夜后腹痛甚,汗如雨,两脚蹈破壁,痛在少腹,手不可近, 
六脉弦而细实,重取如循刀刃责责然。问之,云六月大热时,于深潭浴水,病或起于此。与大承气汤,大便微 
利,痛遂顿止。至次日酉时,其痛复作,痛在小腹,坚硬手不可近。又与大承气加桂两服,研桃仁同煎,大便 
下紫黑血升余而痛顿止。至次日酉时,痛复作如初,脉虽稍减,而责责然犹在。与大承气汤加附子两帖,研桃仁 
同煎,下大便五行,得黑紫血如破絮者二升许,痛遂顿止,一夜得睡。次日酉时,痛复如初,询知小腹和软, 
痛在脐腹间下,脉亦和,似若无病,但呻吟如旧。询知乃食萝卜菜苗羹两顿,与小建中汤一帖而愈。(《纲目》 
引《丹溪》)(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