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5-杂病广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肾赤肿,以金橘核,舶上茴香,等分炒香,碾为细末,空心酒调下,须多饮则药力易至。患处却以木鳖 
肉,研如泥,涂之立效。久患者,频用之。(《琐碎录》) 
荔核散,治肾大如斗,不过二剂除根。 
舶上茴香 青皮(全者) 荔枝核 
上等分锉散炒,出火毒为末,酒下二钱,日三服。(《得效》) 
木香楝子散,治小肠疝气,膀胱偏坠,久患药不效者,服此药其效如神。(燕同知秘传) 
川楝子(二十个为末,未碾前先用巴豆二十粒,同楝子炒黄赤色,去巴豆不用。) 萆 (半两) 石菖蒲(一两炒) 
青木香(一两炒) 荔枝核(二十个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重,入麝香少许,空心炒茴香盐酒 
下。(《瑞竹》) 
行气香苏散,治偏坠气,初起疼痛,憎寒壮热。 
根据本方(按∶此系香苏散加柴胡、乌药、川芎、羌活、枳壳、苍术、麻黄)加小茴香、木香、三棱、莪术、 
木通。(《医鉴》) 
x溃结诸方x 《古今录验》牡丹五等散,疗 疝,阴卵偏大,有气上下胀大,行走肿大,服此良验方。 
牡丹皮 防风 黄柏(炙) 桂心(各一分) 桃仁(二分去皮尖研) 
上五味捣为散,以酒服一刀圭,二十日愈。少小 疝最良,小儿以乳汁和,如一大豆与之。(《外台》)《医心》∶ 
《短剧方》牡丹五痔散(主治同),于本方去桃仁,加豉熬。 
兼金丸,治热入膀胱,脐腹上下兼胁肋疼痛,便燥,欲饮水,按之痛者。 
大黄(湿纸裹煨八钱) 硝石 桂心 甘草(炙各四两) 桃仁(四十个去皮尖) 
上为末,蜜丸梧子大,米饮下五七丸至十丸。(《三因》)吉氏家传胜金丸,治小儿疝气偏坠方。 
川楝子(去复选肉) 续随子肉(七十个去皮) 轻粉(一钱) 
上为末,稀面糊为丸,每服七丸至十丸,葱白薄荷汤吞下。(《幼幼》) 
三白散,治膀胱蕴热,风湿相乘,阴 肿胀。大小便不利。 
白牵牛(略炒二两) 白术(半两) 桑白皮 陈皮 木通(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汤调下,空心服。初进一服未觉,再进。此药不损脏气,只导利留滞。疝方大率多用 
热药,此方惟壅热证宜服之。(《三因》) 
解钳丸,治小肠气,及膀胱气,横弦竖弦,木肾偏坠,下部诸疝气痛。 
木鳖子(二两净去油) 茴香(二两) 黑丑(二两) 半夏(二两) 补骨脂(二两) 
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炒姜盐灯心酒下,午后临睡各一服。(《赤水》)(按∶此方修制颇繁, 
今省不录。) 
应痛丸,治败精恶物不去,结在阴囊成疝,疼痛不可忍。 
阿魏(二两,醋和,用荞麦面作饼,浓三指,裹阿魏,慢火煨熟。) 槟榔(大者二个,刮作瓮子,满盛滴 
乳香,将刮下末,用荞麦面拌作饼子,慢火煨熟。) 
上同研为末,入 砂末一钱,赤芍药末一两,同为面糊搜和,丸如梧子大,温酒、盐汤下十丸至二十丸,空心。 
(《三因》) 
x散痛诸方x 治阴疝,撮痛不可忍者,应痛丸方。 
韭子(炒) 芎 
上二味等分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圣济》) 
治小儿阴 ,日夜疼痛方。 
皮(一个烧存性) 
上一味研细,临卧热酒调下一钱匕。(同上) 
x外治诸方x (互见前)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方。 
取生椒择之令净,以布帛裹着丸囊,令浓半寸,须臾热气通,日再易之,取消瘥止。(《千金》) 
治久坐卑湿,忽阴囊虚肿,气上筑,黑豆熨方。 
上以米醋炒黑豆,青布袋盛,熨心腹,更以椒葱汤淋渫腰胯,浓衣盖下部,然后服诸方。(《圣济》) 
x淋洗法x 治外肾偏硬如石,停留不散,及下部诸疾。 
贯众 枳壳 本 杜仲 藿香 蛇床子 吴茱萸 官桂(各等分) 
上为粗末,水三五碗,药末二两许,用绢裹煎十余沸,乘热随手淋洗,以药包洗小腹毕,以衣被裹片时, 
不得见风,甚妙。(《魏氏》) 
x调摄法x 有人请问下部 气不通之方,彼时实许之矣,细思若非痛断浓味与房事,不可用药,惟促其 
寿。(《丹溪》) 

内因类
奔豚气
属性:仲景所谓奔豚气,与《难经》肾积,其证不同,而如巢元方犹不免牵混,后世或以为疝气之名,要在学人分 
别之焉。盖其扩充仲景者,则寥寥罕闻尔。 
x源候x 夫奔豚气者,肾之积气,起于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心藏神也。忧思则伤志,肾藏志也。 
神志伤动,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其气乘心,若心中踊踊,如车所惊,如人所恐,五 
脏不定,食饮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此惊恐奔豚之状。若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 
休作有时,乍瘥乍极,吸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呕,此忧思奔豚之状。诊其脉来触祝触祝者,病 
奔豚也。(《病源论》)(按∶若心中踊踊以下,《外台》引《短剧文》有少异,又车字作事字是,盖此段义不 
无疑,姑存之。) 
x治方x 《肘后》疗卒厥逆上气,气支两胁,心下痛满, 
淹淹欲,绝此谓奔豚,病从卒惊怖忧迫得之,气从下上,上冲心胸,脐间筑筑发动有时,不疗杀人方。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吴茱萸(一升) 生姜(一斤) 半夏(一升) 桂心(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药须预蓄,得病便急合服之。(《千金方》桂五两,甘草三两。 
张文仲同。)(《外台》)《千金》名奔气汤。(今本甘草二两)(按∶此系吴茱萸汤加减方。) 
《广济》奔豚气在心,吸吸短气,不欲闻人语声,心下烦乱不安,发作有时,四肢烦疼,手足逆冷方。 
李根白皮(八两) 半夏(七两洗) 干姜(四两)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两炮) 桂心(四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分三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外台》)《圣惠》治奔豚气, 
脐腹胀痛,翕翕短气,发作有时,四肢疼闷,甘李根散,于本方去茯苓、甘草,加吴茱萸、当归、槟榔。 
《短剧》疗卒伤损,食下则觉胸中偏痛栗栗然,水浆下亦尔,问病与相应,急作此方。 
生李根(一斤细锉之) 麦门冬(一斤去心) 人参(二两)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炙) 
上五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范汪同。(《外台》) 
《短剧》牡蛎奔豚汤,疗奔豚气,从少腹起憧胸,手足逆冷方。 
牡蛎(三两熬) 桂心(八两) 李根白皮(一斤切)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取李根白皮得七升,去滓内余药,再煮取三升,分服五合,日三夜再。(同上) 
治奔豚气,上下冲走,闷乱面青,宜服此方。 
甘李根皮(三两锉) 生姜(二两炒干) 吴茱萸(一两)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热服。(《圣惠》) 
又方。 
槟榔(三枚捣罗为末) 生姜汁(半合) 
上件药,以童子小便一大盏微过。入前药二味,搅令匀,分为三服,如人行五六里,进一服,须臾下利为 
效。(同上)(先教谕曰∶此《外台》治香港脚冲心方。又《千金》治胸腹背闭满,上气喘息,下气汤方,大腹槟 
榔二七枚,杏仁四七枚, 咀,以童子小便三升,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医林方》备急压气散,于本方加 
紫苏穗,水煎(不用童便)。 
代赭石汤,治逆气上冲,奔遍息道,滞塞不通。 
代赭石(打碎二两) 陈皮 桃仁(炒) 桂 吴茱萸(盐炒各半两) 
上各锉碎,每服秤二两,水三大盏,生姜三分切,同煎至一盏,其下去滓,食前温服,一日一服。(《御药 
院方》) 
牵牛丸(当作散),治气筑奔冲不可忍。 
黑牵牛(半两纸箱内或银石器中炒黄色) 槟榔(一分锉) 
上为末,每服一大钱,浓煎紫苏、生姜汤调下。(《卫生家宝》)(按∶此不必奔豚,姑附于兹。) 

内因类
黄瘅
属性:瘅之为言热也,或作疸,黄病必由热而成,故名黄胆。《肘后》以来,以黄胆、谷疸、酒疸、女劳疸、黄汗, 
称为五疸。 
然黄胆实其总名,非有别证,黄汗仲景隶之水气,而后世无有发明,是以今并不取也。盖伤寒发黄,既摘其要, 
此编所举,多系内因病,而表湿证亦及之云。 
x病必因湿热x 湿与热郁蒸于脾,面目肢体为之发黄,此即疸也。痘之名有五云云,五者虽不同,其为黄 
则一,自本自根,未有非热非湿而能致病者也。湿也热也,又岂无轻重之别乎。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热气胜, 
则如橘黄而明。盖脾主肌肉,土色尚黄,湿热内蒸,或重或轻,不容 于外矣。(《直指》) 
疸不用分其五,同是湿热,如 曲相似。(《丹溪》) 
疸者,虽有酒、谷、黄汗、大饥、女劳五治之分,而《病源》所论不过湿热二字。古人云∶菽粟水火,不 
可一日而去焉。盖水火即人身腐熟水谷之气也,得其平谓之水火,失其宜谓之湿热。凡为之病,或因脾胃受伤, 
而中焦清气落陷,故使浊气浑然,以致湿热滋蔓,或饥中饮酒,或大渴饮泉,或汗出入水,或大醉当风,或劳伤 
汗出衣里冷,或因雨湿而闭塞,或过食油面湿热之物,或内热而房劳,或病后失于调理,湿热游于经络,气不 
荣行,渐积皮肤,身体面目俱黄,尿汗黄如柏。譬如造曲,用水拌面 之,不令气泄,黯成黄色。故人黄胆,亦 
是因湿热而成者也。(《诸证辨疑》) 
黄胆之证,皆湿热所成。湿气不能发泄,则郁蒸而生热,热气不能宣畅,则固结而生湿,湿得热而益深,热 
因湿而愈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