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乞丐到元首下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星期一,张伯伦整天都在焦急地等待答复;贝奈斯却在拼命地求助于另一方——苏联。
星期二,他召见苏联公使并提出两个问题:如法国履行其条约义务,苏联是否也会履行?希
特勒若发动进攻,苏联是否会向国联呼吁支持捷克斯洛伐克,即使法国不这样做的话?晚7
时,莫斯科终于作了肯定的答复;45分钟后,捷克外长克罗夫塔告诉牛顿,他的政府拒绝
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
    然而,片刻后,捷克总理霍德查却又将法国公使召去。他请求拉克瓦让巴黎发封电报前
来,声明若发生战争法国将退出条约。“这是拯救和平的唯一办法”。他说。他向拉克瓦保
证,他这一行动是得到贝奈斯应允的——这是谎言。
    拉克瓦立即将这一消息电告巴黎;牛顿也将其电告伦敦。
    在电文中,牛顿建议由哈利法克斯出面,向贝奈斯发出一份哀的美敦书,叫他“立即毫
无保留地”接受英法建议,“否则,英国政府将不再关注这个国家的命运。”
    虽然夜色已深,哈利法克斯仍立即赶赴唐宁街10号。午夜后,他回到外交部向牛顿发
出指示,让他叫贝奈斯重新考虑,否则张伯伦将推迟或取消与希特勒的第二次会晤。
    凌晨2时,在他的法国同事的陪同下,牛顿来到赫拉德欣宫晋见捷克总统。处在时睡时
醒中的贝奈斯被叫起来,一听到拉克瓦的话,“便如遭大棍所击”,立时瘫了,眼泪夺眶而
出,一阵震惊后,被出卖了的贝奈斯答应中午给予最后答复。
    首次表示接受英法建议的话是从霍德查口中传来的。他拐弯抹角地通知牛顿,捷克的答
复是肯定的,有关此事的正式答复将尽快交给他。但辩论一直延续至黄昏。其时,牛顿和拉
克瓦两人被双双召至外交部。这两位公使各自拿到一份照会,该照会说,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难过地”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
    当晚,贝奈斯政府发表公告,宣布投降——这给许多西方人带来了耻辱。公告说:
    凭友邦可能给予的援助,我们曾作出答复。但是,一旦有可能遭武力压服的问题出现时
,很明显,欧洲危机之性质已趋于严重。因此,友邦提出忠告,我们须作出牺牲,购买自由
与和平,这也是他们无力相助所致……共和国总统及我国政府已无其他选择,因为我们已孤
立无援。
    通过代理人,希特勒又赢得了一次胜利。

(4)
    次日上午,9月21日,张伯伦在登机前对记者说:“捷克斯洛伐克问题的圆满解决是
加强英德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的主要前提;而它又是欧洲和平的无可争议的基础。本人的目
标是欧洲和平,我也希望此行能打开通向欧洲和平的道路。”
    此次,两国领导人将在莱茵河上的戈德斯堡浴场会晤。首相的座机在科隆着陆时,前来
迎接的有当地的要员。机场上还有仪仗队;冲锋队乐队高奏《上帝拯救国王》。仪式完毕后
,英国人乘车来到下榻地彼得斯堡旅馆。这家旅馆位于河对岸的山上,与戈德斯堡隔江相望
。希特勒常于喝咖啡时间来此旅馆。对它周围的景色赞不绝口。此次,他将英国客人安排在
此处下榻。目的是要让他们对德拉申弗尔斯乡间的奇风异景产生印象;再者,若沿莱茵河溯
江而上不到50英里,便是传说中的女妖大石的所在地。
    从阳台上望去,张伯伦可望见隔江的德莱森旅馆;首次会谈将于下午5时在这里举行。
半晌后,他乘着车子沿陡峭的山路来到江边,换乘渡船。江两岸站着数以万计的看热闹的人
们,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江中的小船。此情此景使汉德逊不禁想起大学划船比赛。
    德莱森旅馆座落在西岸。张伯伦一行上船后不一会儿便到了。希特勒历来是个和蔼的主
人。他首先询问的是彼得斯堡的住房是否舒适。但是,在会议室内铺着羊毛地毯的长台前刚
一坐定,他们便谈正事了。张伯伦一开始便历数了他和法国人从捷克人那里好不容易争到的
种种让步。在将领土移交的全面而复杂的计划作了扼要说明后,他提到了英法两国向捷克所
作的保证。说完,他便往椅背上一靠,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似乎在说(施密特想):“这
5天来,本人的工作够出色了吧?”
    令施密特奇怪的是,希特勒平静地、几乎后悔地回答:“本人非常抱歉,张伯伦先生。
我不能再与您讨论这些事情了。
    经过近日来事态的发展后,这种解决办法已行不通了。”
    首相唰地站了起来。施密特注意到,首相的浓眉下的和蔼的眼睛,放射出愤怒的光芒。
他怒气冲冲地喊道,我不明白!这种解决办法完全符合元首在贝希特斯加登提出的要求。
    希特勒支支吾吾,诡称在波兰和匈牙利所提要求得到的满足前,无法与捷克签订互不侵
犯条约。他将英法提议一一予以反驳,并断然要求’“从此”德国便占领苏台德。
    张伯伦回答说,希特勒的这种态度既令他失望又令他摸不着头脑。这是个崭新的要求,
远远超过了希特勒在贝希斯特加登所提的要求。他二次访德所带来的计划足以满足元首的一
切要求;而他这样做是用其政治生涯冒风险的。此时,艾·冯·寇克派特里克爵士递给首相
一张条子,上面说,德军已在埃格尔跨过了边界。张伯伦马上抓住了这点。他说,这种事情
的发生双方都不可避免。他敦促元首与他一起“不遗余力地、有秩序地、和平地将问题解决
,勿让枪击和事故扰乱和平工作”。他问,希特勒有什么建议能使他们在原则上达成协议?
    回答令张伯伦凉了半截:德军立刻占领苏台德,疆界日后用公民投票办法决定。由于这
一要求几乎意味着捷克的彻底投降,两人便唇枪舌剑地交锋。舌战了好一阵子后,埃格尔又
传来消息——是给希特勒的——说,有12个德国人质已被枪决。结果,用不着说,希特勒
又大发议论,说捷克人如何的极度不公平。接着,他发誓说:“如果布拉格受布尔什维克的
影响,人质继续被枪决,他便立即进行军事干涉。”
    会谈进行了3个小时,彼此不欢而散,但又约定明日继续会谈。
    在渡过莱茵河,乘车上山回旅馆的途中,首相虽不露声色,内心却愤怒万分。只在此时
他才想到,他未使会谈破裂并回家是否是个错误。希特勒是处于发狂边缘呢,还是具有善恶
二重性?若如此,张伯伦便有责任去打破僵局了。问题是怎样才能做到这点。
    在参加会议者中,他并不是唯一怀疑希特勒的神智是否健全的人。在德莱森旅馆,几个
新闻记者在散布谣言,说捷克危机令元首如此心烦欲狂以致爬在地板上咬地毯角。这种说法
原系出自元首的一名副官。该副官说,元首已怒到“咬地毯”的地步了。“咬地毯”原系一
句俚语;某些新闻记者竟按字面去理解。其实,此语应译成“走投无路”才对。如此幼稚无
知,使元首的副官们——他们很少见元首发火——觉得好笑。希特勒发火时,一般是大发议
论半个钟头;偶尔若大声呵斥,那也片刻即逝。“数次这样‘发狂’时我都在场”,魏德曼
写道,“我要说的是,他发的火,与那些脾气很坏又无自制力的人发的火没有什么两样。”
    有些心腹相信,希特勒之发火是为了效果。若果真如此,那么,那天下午的发火,却使
其对手处于守势。其时,张伯伦业已在草拟一封妥协信。信中,他建议由他出面探听捷克人
的风声,看是否能作出安排,让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自行维持法律的秩序。
    23日早餐后,这封信被送过了河。由于根本不想妥协,希特勒认为这是对他的想法的
断然拒绝。在与里宾特洛甫及其他顾问进行长时间的“激烈的”磋商后,希特勒写了一封很
不友好的信作为回答。信的内容重复了他在会议桌上说过的话。因为信很长来不及翻译,希
特勒便令施密特带着信去见张伯伦,当面进行口头翻译。施密特腋下夹着一个大牛皮纸信封
,于下午3时左右离开了德莱森旅馆。快到彼得斯堡旅馆时,施密特发现旅馆门口已围了一
群记者。有位记者喊道:“你带的是和平还是战争?”施密特小心谨慎,未走漏风声,连肩
也没有耸一耸。其时,张伯伦在凉台上,施密特被立刻带了进去。片刻前,张伯伦与汉德逊
还在不安地来回踱步;见施密特前来,首相刹时控制住了自己,似乎他是在偶然踱步。
    施密特回来后,希特勒焦急地问:“他说了些什么?他对我的信反应如何?”当他得悉
张伯伦既不激动也不发怒时,他明显地松了一口气。不到一小时,张伯伦便派两人渡河,给
希特勒送来了答复。这封信既是妥协又是恶兆,是玩弄外交辞令的典范。首先,他答应将希
特勒的提议交给捷克人,要求希特勒给他发一份详尽地阐述他的要求的备忘录。他建议,一
俟收到元首的备忘录,他便动身回英国。
    他们进行了二次会谈。这想必是张伯伦回国之威胁所致。双方同意,张伯伦于该晚前往
德莱森旅馆,一方面去取备忘录,一方面去听希特勒对此所作的解释。会谈于晚10时左右
开始。由于参与会谈的人数增多,会议是在一小饭厅内举行的。汉德逊、寇克派特里克、里
宾特洛甫和威兹萨克等人,围着希特勒和张伯伦成半圆形而坐,且坐得很随便。备忘录则由
施密特翻译。希特勒要求捷军从地图——该地图系备忘录的附件——上所示的地区撤出。撤
军将从9月26日开始,苏台德于28日正式割让给德国。
    “这是最后通牒!”张伯伦喊道,并举双手抗议。
    “是一道命令!”喜欢炫耀其德语的汉德逊用德语附和道。张伯伦拒绝将这样的一份文
件转给捷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