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乞丐到元首下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舒尔兹(原系里宾特洛甫的一名副官),他像是叔伯长辈。希特勒的这另外一面是哈尔
德之流从不知道的。他们不相信希特勒其人对仆人会仁慈相待,对司机和秘书能变得和蔼可
亲。与军方之分离,迫使他对这些家里人更加亲近。这样,新来的秘书特劳德尔·亨姆普斯
便有了特别机会去了解她的元首。她是那年初冬来“狼穴”的,替下了美貌动人又热情洋溢
的格尔达·达拉诺斯基。“达拉”
    把工作交给伊丽莎白·阿尔登后,便与希特勒的空军联络官结婚去了。
    特劳德尔·亨姆普斯,22岁,是一位将军的孙女儿。既幼稚又易受感动。第一次记录
元首的话时,她显得非常紧张。希特勒像安慰孩子似的安慰她。“没有必要紧张”,他说,
“听写时我写错的比你的还会多得多。”1943年1月3日,希特勒再次召她前来。希特
勒问她是否愿意做他的常务私人秘书。这份工作既令人振奋又令人喜爱,所以,她便毫不犹
豫地接受了。很快,她便习惯了这个陌生的世界。由于办公室里没有固定的工作,上班时间
也不固定,白天她也有许多时间到被大雪覆盖的林子里去闲逛。她特别喜欢观看她的新雇主
玩他的“勃隆狄”。这条大狼犬会钻圈,能跃过1.8米多高的木墙,能爬梯,还能在梯顶
向人求乞。希特勒若是发现了特劳德尔,必叫她过来,与她握手,还问她生活得如何。
    在汇报军事情况的会上,这个和蔼可亲的希特勒可就不存在了。在斯大林格勒陷落后,
由于常常怒发冲冠,他出席形势分析会的次数便减到最低限度。自攻打莫斯科不成后,古德
里安就未见过元首。他注意到,元首虽未苍老很多,但“很容易发火,不知他会说些什么,
作些什么决定”。
    进餐时,他倒能控制自己,与家里人和睦相处,但他谈话内容的质量可变劣了。“在斯
大林格勒战役后”,施洛德小姐回忆说,“希特勒再不听音乐了。每晚,我们不得不听他喃
喃自语。他在餐桌旁的谈话就像他那架放得过多的留声机一样,内容都是雷同的:他早年在
维也纳的生活,人类的历史,还有什么大宇宙、小宇宙。不管哪个话题,他还没开口我们便
知道他会说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谈话我们都听厌了。但是,他从不提世界大事和前
线的事:凡与战争有关的事都是禁忌的。”
    在柏林,戈培尔宣布为在斯大林格勒阵亡的将士致哀三天。在那期间,所有娱乐场所,
包括影院和剧院,统统关闭。
    他也让全国人民作好思想准备——日后的生活会很艰苦的。在火车上、墙壁上、橱窗上
、路牌上——在所有的地方都贴上了这条口号:“车轮必朝胜利方向转动。”2月15日,
他向帝国长官、地方长官以及陆军的所有指挥部发出指令,要求为胜利而进行全体动员。
    同一天,在迪塞尔多夫发表的题为《你们要全面战争吗?》的演讲中,他宣布了希特勒
的“最终解决”。他说,俄国人若取得胜利,两千年的西方文明便会处于险境,因为这个胜
利系国际犹太人取得的。他的话音一落,听众中便响起了“绞死他们”的喊声。戈培尔保证
,他们会“全面地、彻底地灭绝和铲除犹太种族!”并以此作为报复的!这又在听众中引起
一阵狂叫声和狂笑声。
    次日,鲍曼在给他夫人的一封信中(他称她为“最亲爱的干瘪姑娘”),着重强调了军
事形势的严重性。“若战争形势恶化,不管是现在或晚些时候,你还是迁往西方为宜,因为
你必须尽一切力量使你的——我们的——孩子们不致遇险。他们终将继承未来的事业的。”
    18日,在体育馆举行的一次大会上,戈培尔在对经过挑选的、忠实的党员听众发表的
演讲中,再次提出了全面战争这个命题。这次大会的每个细节都跟演戏一样。为了取得直观
效果,听众不穿制服而穿便服。他们或唱歌,或高喊同意,或同声称颂,都配合得非常出色
。讲台上的戈培尔,更像是在演戏而不是在讲演。他讲的内容并没有他的技巧重要。他使出
了演讲的绝技,把听众弄到了疯狂的程度。当他问道,你们要不要全面战争?如果有必要,
你们是否要打一场比今天能想象得到的更全面、更彻底的战争时,听众异口同声地、强有力
地喊道:“是的!”当他问到,“你们是否接受这个事家,就是说,凡损害战争努力者便会
掉脑袋”时,听众喊声雷动,表示同意。“多么愚蠢的时刻!”后来,他对随从人员恶毒地
说,“如果我让这些人从哥伦布大厦的四楼往下跳,他们肯定会往下跳的!”
    戈培尔热衷于全面战争,主动出面组织了一个特别行动委员会,由党内最高层人士组成
。3月上旬,他亲往上萨尔茨堡面见戈林求助。他说,事态将由不得希特勒控制;自战争爆
发以来,他已老了15岁;他深居简出,过着如此不健康的生活,这实属悲剧。因此,由他
们来改变目前内外政策中均缺乏领导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要事事都去打扰元首。
”他极力说服戈林,打仗一定要打政治仗,而帝国的政治领导权又必须由帝国国防部长会议
掌握。部长会议的成员应是一群愿不惜任何代价去取得胜利的、残酷无情的人。
    戈培尔再次向戈林保证,他们是代希特勒行事的。“我们的目的不外乎是互相支持,在
元首周围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集团。例如做一件事情,如果这件事从各个角度向元首提出,
在作决定时,元首有时候就会摇摆不定。有时候他对别人作出反应的方式也不对。他需要帮
助的地方就在于此。”
    戈林答应尽力将希姆莱拉进来。戈培尔透露,他已将丰克、莱伊、施佩尔等要员争取过
来了,他们对元首都是忠诚无比的。“这个事业比我们任何人都伟大,这是不言而喻的。曾
帮助元首取得革命胜利的人们,现在应该帮助他取得战争的胜利。那时候他们不是官僚,现
在也不应该变成官僚。”
    戈林从未考虑过找空军武装部部长米尔契元帅的问题。除了说他没资格当国社党党员外
,他还公开反对戈林元帅。在戈林——戈培尔密谋后数天,在一次单独与元首进餐时,米尔
契建议撤换戈林,因为他怀疑戈林吸毒。他也敢当面向希特勒讲戈林——戈培尔的最新的笑
话:两人升天后,圣·彼得令戈林跑到远处的云里去,然后再跑回来,作为对他常常撒谎的
惩罚。圣·彼得然后东看西看,寻找戈培尔。“那个长着畸形足的矮家伙跑到哪里去了?”
他问。“啊”,有位天使解释说,“他回人间取摩托车去了。”
    晚餐后,米尔契说,他有许多建议要提,希望元首不要为他的坦率而生气。首先,他敦
促元首放弃攻打库尔斯克的计划,从反攻转向防御。由于陆军势单力薄,供应又少得可怜,
战线必须缩短。“你说服不了我。”希特勒温和地说着,在印台上打了个点儿。米尔契的回
答也同样干脆利落:希特勒应该取消天天都举行的讨论会,并委派一名新的参谋总长——例
如,曼斯坦因。“把各条战线都交给他控制,别只给他一个地区。全在你指挥下嘛。你仍是
最高统帅,他是你的助手。”希特勒未说什么,又用铅笔做了个记号——米尔契以为这是神
经质。这位元帅又谈了一个小时,提出了许多同样尖锐的建议。最后,他提了一个最不合口
味的建议,“我的元首”,他说,“对帝国和陆军,斯大林格勒都是最严重的一次危机。你
要当机立断,让德国退出战争。我向你保证,许多人同意我的意见,还来得及。你必须立即
行动,不必拘泥于形式。现在就行动——这才是首要的!”
    时间已过午夜。米尔契又累又怕,满身大汗淋漓。他为自己提出20个问题而向元首表
示歉意。希特勒看了一眼印台上的记号,“你提了24个问题,不是20个”,他说。他既
不觉得难过,也不生气。“谢谢你把这些都告诉我。谁也没对我这样详尽地说过。”

(2)
    记者路易斯·罗布纳曾几次将德国国内的抵抗运动的情况告诉罗斯福,希望能使他相信
,并非所有德国人都是纳粹。
    他也准备将两组反抗希特勒分子的电报密码告诉罗斯福,以便他直接告诉他们,在德国
建立何种政权盟国才能接受。罗希纳通过专门安排会见的总统秘书,试图晋见总统,却未成
功。于是,他便草拟私函一封,署明了这两个电报密码,一再声明只准交给总统本人。没有
回音。数日后,罗希纳得到通知,说他所坚持的意见官方人士已阅,觉得“非常令人难堪”
。罗希纳有所不知的是,罗斯福拒绝与他相见,此系美国之官方政策,与无条件投降之政策
相符。此政策之目的,不单是为了不鼓励德国的抵抗分子,而且也是为了避免重要的接触。
承认在德国境内存在反希特勒的抵抗运动,这是禁止的。
    抵抗运动虽然受阻,它仍在策划推翻希特勒政权。人们一致同意,只夺取政权还是不够
的。第一个该被暗杀的就是元首本人。于是,奥斯特将军及其一伙,便挑选了冯·克鲁格陆
军元帅的参谋长海宁·冯·特莱斯科夫将军作为执行人。他决定将希特勒引上前线,在他的
座机内安放定时炸弹,在返回时爆炸。1943年3月13日晚,特莱斯科夫的一名青年军
官费边·冯·施拉勃伦道夫,带着一个包裹(里边装着两瓶所谓的白兰地酒)来到机场。这
是个炸弹,用的是英国的塑料炸药。施拉勃伦道夫拿钥匙用力将导火线压下,给炸弹定了时
。片刻后,他将这个包裹交给了希特勒随行人员中的一名上校——上校曾答应帮他带给“狼
穴”里的一个朋友。
    元首上机后,飞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