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装突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虽然遭遇过这么多的文明,但是叶飞从来就没有仔细分析过各个种族的文明基础到底是什么,现在一琢磨,除了机械文明与人类科技有着共同的基础之外,硬是一个以电为基础的文明都没碰上过。

池海犹豫了一下说:“我个人认为,亚特兰蒂斯科技的基础很可能是光,但是目前还没找到任何有力的证据。”

“光?”叶飞惊愕不已,“真他奶奶的,以前我总觉得宇宙生物和生物文明千变万化,比科技文明复杂太多,现在看哪,科技文明也不是铁板一块,你看看光是咱们知道的就几种了?还有咱们不知道的呢?我还以为懂无线电的亚特兰蒂斯人肯定跟咱们一样是电磁文明……哎,幼稚了。”

810光(二)

“条条大路通罗马,宇宙太大了。”池海搜肠刮肚地憋得满脸通红,才找出一句应景的话。

“最啊,宇宙太大了。”叶飞感慨不已,“从今天不用再破解亚特兰蒂斯人的技术了,咱们就这么几个人,没那么多精力,把所有研究力量,都放到实用研究上。”

人类早就掌握了一定水平的生物科技,外骨人战争时期,生物科技水平猛涨,接触到机械文明又让人类电磁科技提高了一大截。不久前发现了碟族的力场科技,现在又发现了可能是光科技的亚特兰蒂斯人技术。

虽然其中很可能有某种相通之处,一旦找到科技互通的节点就会一通百通,彻底统一这几种科技,但是叶飞不相信人类的科研力量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点,他因此他更愿意把精力放在怎么加强舰队和突击队的战斗力上,而不是浪费有限的研究资源苦苦研究敌人的技术。

甭管力科技还是光科技,研究得再透彻,可能比碟族和亚特兰蒂斯人更深刻吗?还是放弃好高骛远,实打实地低下头脚踏实力吧。

“是,我明白了。”池海垂下目光,可想了想又觉得不甘心,“司令,至少让我搞清楚亚特兰蒂斯人的科技基础到底是什么吧!”

叶飞仔细思考一下,也觉得搞清这一点可能对将来的战争有所帮助,于是点点头说:“可以,但是我们的资源有限,必须尽可能向战争倾斜,这个研究不能用太长时间,也不能占用太多资源。”

“司令您放心,我知道轻重。给我一个星期,不行就放弃。”池海说。

“好。”叶飞点头同意。

池海之前早有这样的想法,但是一直没空出时间实验,得到了叶飞的首肯之后。他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实验。终于赶在第六天的时候成功地激活了细鳞族战舰上的分解光束炮。

虽然只是令这门光束炮有了启动的迹象,但已经足以证明他的推测。

兴奋的池海带着满眼的血丝敲开了叶飞的办公室。惊喜的池海迫不及待地将实验结果告诉叶飞之后,叶大司令整个人都呆住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照这么说,亚特兰蒂斯人用的能源就是光?那他们给细鳞族的‘电池’里储存的东西难不成也是光?”

“我觉得那东西叫‘光池’更确切一点。”池海纠正道。

“得得。不管到底叫什么池,我就是想知道,他们是把光固定在光池里,还是通过其它的办法让那个什么光池发光!”叶飞一句话抓住了重点,“如果能解开这个谜题,说不定人类真有发展光科技的可能……看样子亚特兰蒂斯科技的破解还得继续下去,你小子行啊!”

池海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其实我也没想到真能成功……另外。司令,其实光纤和激光什么的,已经可以算是某种光科技了,也早就有人提出了光脑的概念。只是一直没能彻底实现罢了。”

叶飞一下子笑了:“这么说还是我太落后了,啧啧,我们的科技基础虽然是电,但是能进入生物科技领域,也能涉及力场科技,更是早就跟光科技搭上了边,岂不是说科技文明的基础虽然不同,但是在某些方面早就有共通的地方?这么一想,亚特兰蒂斯人懂无线电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了。”

“确实如此,用光发电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实现了。”池海嘴里虽然这样说,可是脑子里却搞不明白用光怎么发射电磁波。

“行了,甭跟我说这些了,说了我也不懂,从今天开始由你全面负责研究部门,怎么研究,往哪个方向研究都是你说得算。”叶飞大大方方地放权,“我只有一条,不能放松武器方面的研究,我们的战士有这方面的需要。”

“是,您放心吧!”池海兴奋跳了起来,举手敬了个军礼。

“好了,回去好好睡一觉吧。”叶飞笑着说。

池海离开后叶飞马上把这个消息报告基地星,不久前吴晗已然正式退休,由徐世杰接任国防部长一职。

接说正处于战争阶段不应该进行国防部长的更换,但是这个位置的权力大,责任大,压力也大,这几年吴晗坐在这个位置上勉力为之,最近发现身体越来越力不从心,已经不适合再担任国防部长一职。

而且长期担心军方的最高职务,哪怕吴晗没有拉帮结伙的意思,军内也会出现“吴派”这个山头,激流勇退,无论对吴晗个人还是对军队都有好处。

徐世杰的接任同样顺理成章,这也是军方早就定下的基调,当初之所以任命叶飞为前进舰队司令,除了吴晗的欣赏之外,他与徐世杰之间的密切关系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毕竟能让两代国防部长都能放心任用的人选不是那么好找的。

接到通讯的徐世杰十分意外,没想到基地星的研究没有任何发现,蓝光星那一点薄弱的研究力量居然频频取得重要成果。

虽说其中有叶飞搞到了部分亚特兰蒂斯设备的原因,可这样的结果还是让徐世杰无法接受,他决定通讯一结束,就好好敲打敲打研究部门,免得他们连居安思危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从这一天开始,叶飞不再过问研究部门的事情,一心扑在军队的建设之上。

蓝光星的轨道卫星造船厂和轨道卫星军工厂相继完工,两艘只建成骨架的半成品战舰已经拖进了轨道卫星造船厂的船坞,正在按战神级的标准继续完成,另外四艘战舰也开始铺设龙骨。

十三位天鹰级战舰的舰长眼神火热,全都盯着战舰的建造进度,个个都想抢先换装,就连远在太阳系的洛伟都找到叶飞好一通倒苦水,不断地强调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希望新舰能首先考虑前方的需要。

舰长们这么一闹,叶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先给谁好像都不适合,好在距离战舰完工还有一段时间,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尽可以地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出来。

811J…454(内容是新式机甲设计,不喜勿订)

轨道卫星军工厂的投产则是叶飞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几条主要的生产线安装到位之后,已经完成了试生产,导弹生产线、机甲步枪生产线和炮弹生产线同时开工,进入满功率运转状态。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考虑到蓝光星将来肯定是反攻的前哨站,反攻需要的物资势必不能从基地星运过来,新的轨道军工厂正在加紧建设,叶飞的目标是建设四到六个大型轨道军工厂,生产从炮弹到机甲的一系列武器装备,导弹和炮弹这样的消耗品必须进行大批量的储备,以便应付反攻后的大量消耗。

储备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就连叶飞也不清楚,反正军工厂第一天投产,就生产炮弹上万枚。

上万枚炮弹看似不少,可是给机甲用的炮弹只相当于子弹,一万枚子弹多吗?

飞行机甲的生产线也进入了最后的总装阶段,等投产之后,所有机甲部队将统一换装飞行机甲,现有的机甲将全部退役,交给训练中心用于训练新的突击队员。

其中包括战神号的飞行机甲团。

这是因为ym174一战暴露出了飞行机甲的一些不足之处,基地星根据突击队员的意见对飞行机甲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四米五的高度增加到接近七米,高度提升之后,机甲内部的空间增加了许多,可以安装功率更高的发动机,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使用更厚的装甲,驾驶舱的结构也更加地合理。

新型机甲不再采用完整的人形结构,完全直立虽然是七米高,但落地后的正常姿态就像一个半蹲的人,高度实际上只有四米而已。

换句话说,就是将直立的上身改成了弯腰的上身——把一个人的上身放平。再把腿放到到身下,大概就是新式飞行机甲的模样了。

为了配合新的结构,设计师们还优化了腿部和臂部的结构,落地时只需要伸展四肢就可以完成变形。大大减化了变形结构。变形过程也因此而节省了不少时间。

别看形态有了本质的变化,但是新式机甲同样十分地灵活。只不过驾驶的时候总给人一种变腰的错觉,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

出于安全考虑,反重力引擎不再安置于腿部,而是全部安置在体内。这样做的好处是降低了四肢的复杂程度,而且在四脚受损的情况下,机甲仍然可以正常起飞逃离战场。

同样是因为这个设计,新式飞行机甲的四肢与身体的比例有点夸张,两条机械大腿的比例还算正常,但小腿与身体比起来纤细得不成比例,机甲落地时的姿态看起来有七分近似于一只把脖子和脑袋藏在翅膀下的鸵鸟。

设计师的考虑很简单。反正有反重力引擎顶着,把硕大的机甲减到一个成年人那样重也不是问题,哪怕两条腿只有筷子那么粗也没有任何影响。

武器方面没什么特别的变化,新式滑膛机甲步枪、机甲手枪外加拐弯枪托三件套。机甲手枪其实就是一支使用手枪结构的短管滑膛炮,为了降低后座距离,机甲手枪的结构与传统的坦克炮有着类似的结构。

不过机甲不是突击队员,身上不能带那么多零七八碎的装备,必须尽可能地将装备内置,所以新型飞行机甲在武器的携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

首先,拐弯枪托不是**装备的武器,而是固定在机甲右小臂的外侧,需要的时候小臂外甲打开,拐弯配件从内部弹出来,右大腿内部的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