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惠文君拊掌称善:“先生初到鄙国,一番高论,真是顿启懵愦(念猛溃)啊!”于是任命张仪为客卿,相当于外籍顾问,实现了上述计划,继商鞅、公孙衍的努力之后,最终帮助秦人尽得魏国的西河土地(在陕西东缘)。秦晋大峡谷之中南北流向的滔滔黄河,失去替三晋防御秦国的天险作用。当时的士人还没有爱国主义观念,他们在诸侯各国四处找官作,就像现在的足球队员转会一样,常替外国踢球。所以,张仪为秦国效命,帮助秦国抢他老家魏国的西河之地,不好用现在“卖国求荣”这样的词来评判。次年,张仪又带兵跃过黄河天堑(L形黄河竖部分),围攻魏国在山西的隰城,夺得之后,又还给了魏人。
  张仪接着亲自跑去见魏惠王说:“鄙国国君好心好意,把刚刚攻下来的城池又还给你们,还派了一个公子过来当人质。这种议和的诚意,昭示于天,顽石死木也会动心。你们要怎么办啊?”
  魏惠王只好破罐子破摔,同意河西之地以北的“上地郡”(下辖十五个县,分布于陕北延安到榆次一带)干脆也划给秦国。这样,黄河以西、陕西东缘的大片土地,魏国由于它们远离本土,不易防守,干脆全不要了。从此,魏国势力完全退出陕西东缘。L形黄河竖部分与黄河L大拐弯处的函谷关要塞连成一气,保护着秦人。秦人形势不利时可以闭函谷关自守,凭从北向南流动的黄河以自固;有利时就打开函谷关,沿L形黄河拐弯后的南岸行军,直趋韩国、魏国在中原的领土以及周天子的洛阳乃至东海齐国,进退自如。
  张仪高高兴兴拿着河西、上地地图,回到秦国咸阳,汇报成绩。秦惠文君大喜,立刻加封张仪为“相邦”,作为文官最高职位,类似东方诸侯的相国。张仪经过不到两年奋斗,就坐上了相邦,简直是坐着火箭上升。旁边的大良造公孙衍看看自己官运好像不再亨通了,并且遭到张仪排挤,就挥一挥手,不带走大西北一块土坷垃,离开了。回到祖国魏国。
  公孙衍虽然以前在秦国当大良造的时候曾把河西地区的魏人斩首八万,但魏惠王没有计较,还是让他担任大将(接从前庞涓的班),和相国惠施一起辅佐自己。公孙衍呆在魏国,天天想着借助魏国的军力报复张仪。
  张仪挤跑了公孙衍,接着,又对秦惠文君揭发秦国外交部长陈轸(念诊)说:“陈轸这个人我知道,他经常向楚国人提供情报。现在,他甚至想投奔楚国,您快去管管他吧。最好杀了他。”
  秦惠文君赶紧叫来问:“陈轸,你想跳槽到楚国去吗?”
  陈轸也是个知名辩士,口才不再张仪之下:“是啊,我是要去啊。这事不但张仪知道,路人皆知。”
  秦惠文君一愣:“怎么回事咯?”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人,他有俩媳妇。大媳妇被人调戏的时候,破口大骂,二媳妇被人勾引,一勾就上钩。结果,这人死了。那个调戏大媳妇者,想娶这俩媳妇中的一个。请问,他会娶谁,大的还是小的?”
  “应该是娶大的。”
  “大的虽然骂过他,但大的忠贞,娶了放心。我现在是您的臣子,却经常把您的情报泄漏到楚国去,我对您不忠,楚大王能愿意娶我——对不起,任用我吗?我怎么能指望着跳槽去楚国呢?”
  秦惠文君恍然大明白,从此善待陈轸。但陈轸还是害怕张仪,干脆卷铺盖辞职算了!并且,陈轸果真也去了楚国。张仪乐了,看看,果真预言对了。
  张仪分析了如今的天下,魏、齐、楚、越、周,五个大王,而我们伟大的秦惠文君才是个君,干吗矮人家一头啊,于是他在国内制造舆论,给秦惠文君称王造势。他组织秦国男女老少,齐集到陕西东部韩城的龙门地区(黄河鲤鱼跳动的地方),搞了一个庆祝腊祭活动,是古代的过年。当时没有鞭炮,大伙就把好多竹片堆成小山去烧,噼里啪啦,非常热闹。大联欢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一国之人若狂,甚至附近的戎狄部落也赶来敬献“哈达”。国家领导人秦惠文君和张仪这时候出现了,走到群众之间,和群众亲切握手,慰问劳动人民。有人带头就喊:“称王!称王!称王!”大家一起山呼:“称王!称王!称王!——”
  公元前325年四月初四,张仪把新又侵占的山西地区城池还给魏惠王。魏惠王作为回报,接受张仪怂恿,和韩国领导人一起赶到秦都咸阳,推尊秦惠文君(太子驷)为王,是为“秦惠文王”。同时秦惠文王也承认魏惠王王号,韩国国君一并称王,号为韩宣惠王。许多西戎小国参加了大会。天下于是就有七个大王了。 
合纵连横四 
  张仪把后起之秀秦惠文君包装成王,结好韩、魏,旨在启动连横运动,秦人与韩魏组成联盟,以便秦军驰骋中原及更远的齐楚。张仪的政敌,被张仪排挤到魏国的公孙衍先生,就准备对着干。你连横,我就合纵;你包装王,我也包装。我一气包装五个!
  公孙衍掰了掰手指头,如今尚未称王的大诸侯国就剩三个了:赵国、燕国和中山国。于是公孙衍奔走于河北省,作为巧舌如簧的纵横家,运动王公,折冲兵将是他们的特长。河北省北段的燕国国君禁不住诱惑,答应称王了,是为燕易王。河北省中段的中山国也答应称王,南段的赵国也称王(是为赵武灵王)。这三个新王,加上魏惠王和韩宣惠王,五个王在公孙衍的捏合下,找了一个离大伙都近的地方,发起“五国相王”大会,意图抵制秦国。这五个国家,燕国、中山国、赵国、魏国、韩国,位置从河北到河南省,南北纵向排列,所以称为合纵。
  五国大王在合纵会议上振臂高呼:“打到帝国主义!”
  “打倒哪些帝国主义?”公孙衍问。
  “打倒齐帝国主义,打倒楚帝国主义,打倒秦帝国主义!”大家拣最牛气大的大牌国家喊。
  “不对!我们只打倒秦帝国主义。齐楚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团结的对象。”公孙衍纠正。
  “好,打倒秦帝国主义!打倒秦帝国主义!”五国组成抗秦合纵。所谓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这五个弱国,打算联合起来以自保,并且结好齐、楚大国以为依靠,从而更有效地抵抗秦国的侵逼。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秦、楚并不愿意给他们作靠山。齐帝国主义听说“五国相王”以后,大怒,齐威王不希望看见众弱合在一起,这样也不利于我们起过的扩张。他更恼怒于中山国,大骂道:“我是万乘之国,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中山国不过千乘之国,一度还被魏人灭掉,现在勉强复国,怎么敢跟我齐国齐名,他也敢叫中山王!(齐国一直把中山当作自己的附庸看待。)我命令,不许中山使者进出我国关隘。派人勒令燕赵两国给我发兵攻打中山。”
  中山国是狄人建立的国家,但汉化得很厉害,也加入了五国相王运动,但是齐国不承认他。好在能说会道的知识分子在中山国很有市场,其中一个知识分子跑到齐国,一边讨饶一边哄吓,使齐威王最终息怒,不发兵来打了。齐威王刚息怒,南边的老楚也不乐意了。楚国和齐国一样,不希望看见众弱合在一起对抗我们大国,他也不希望魏国跟着五国玩,楚国更愿意魏国专心当自己的跟屁虫。作为威胁,楚怀王派上柱国昭阳,向北进攻魏国,围攻魏国南部要塞襄陵(河南睢县地区),夺得八个小城邑,以武力拉魏国就范。昭阳先生取得魏国南部八个城邑(这种小城邑一般是一公里见方,带有简单的城墙,相当于解放前的小县城大小。这种小城邑的数目在战国时期多达两千个以上),随后,他觉得还不过瘾,移动胜利之师,向东攻打齐国。这就没有必要了。辩士陈轸(前秦国外交部长)想阻止他的莽撞无谓的举动,说:“上国柱先生,我问您,如果您再立了新功,大王应该如何赏赐您。”
  “按道理应该做令尹了。”
  “可是现在已经有令尹了!而且是国内的显贵。我给您打个比喻。从前,一帮门客从主人那里分到一壶酒,大伙觉得群饮不过瘾,最好一个人喝,才醉得透彻。就在地上比赛画蛇,谁先画完蛇就归谁喝。一个家伙手快,蛇立刻画出来了,扬着尾巴,吐着芯子。他拎着酒壶,意气洋洋,又给蛇画了俩爪子。爪子没画完,酒壶就被人抢过去了,说‘您没有病吧?蛇哪有带脚的,这壶酒归我了!’以我的愚见,上柱国先生刚刚攻破魏国,杀死魏将,夺得八邑,如今再去攻齐,就有如画蛇添足。战胜而不知中止者,性命将死。”
  昭阳一听,大出其汗,赶紧拜谢,引军回国罢事。这就是有名的“画蛇添足”故事,从中也可以看得出楚国的大家族子弟如昭阳先生之流,是多么的自私腐朽,对国家利益盖不负责,只关心保全自身家族。陈轸随便胡诌几句,他就像老龟那样明哲保身地退缩了。
  齐、楚为什么都不支持“五国相王”呢,因为当时的大国不只西边秦国一个,东边的齐国、南边的楚国,也是有力的大国。齐、楚不愿意看见这些众弱团结起来,齐国想把燕国、中山吃进去,楚国想抓来魏国,所以,并不肯当五国的后台,以共同抗秦。赵武灵王也参加了“五国相王”,这时候他刚即位三年,是个半熟少年,看见齐、楚两国纷纷对我们五国作出发狠的样子,就后悔跟着公孙衍称王起哄了。于是他对国人说:“我们没有大王之实,却称大王之名,不乖啊。改日,你们还是叫我‘主君’吧。”
  张仪看见公孙衍合纵抗秦的五国出现松动,齐楚又并不肯赞助五国,立刻把握住这个机会,亲自跑到东边的魏国,想把魏人从合纵联盟中拉回到连横阵线来,结好秦人。 
合纵连横五 
  春去秋来,鳄鱼在中原大地里,艰难地出没,那些偷猎者为了暴利来到沼泽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公元前322年,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