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行政之间并没有质的差别。他写道:⑥ 

               五霸用权智……兴兵众,约盟誓,以信义矫世,谓之霸……唯王霸二盛之义,以定古今之 
        理焉……霸功之大者,尊君卑臣,权统由一,政不二门,赏罚必倍,法令著明,百官修理,威 
        令必行。此霸者之术。 
               王者纯粹,共德如彼;霸者驳杂,其功如此。俱有天下,而君万民,垂统子孙。其实一也。 

        这可能是汉代儒家为法家学说所作的最不隐讳的辩护。 

④ 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第25 页。 
⑤ 引用于王充:《论衡》卷十六,《讲瑞》,第256 页 (艾弗雷德·福克译:《论衡》,第1 篇,第361 

页);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第19 页。 
① 《全后汉文》卷十四,第8 叶。 
② 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第239 页。 
③ 《全后汉文》卷十四,第10—11 叶。 
④ 《全后汉文》卷十三,第3 叶;卷十四,第9 叶。 
⑤   《全后汉文》卷十二,第9 叶。 
⑥ 《全后汉文》卷十三,第2 叶(波科拉:《〈新论〉及桓谭的其他作品》,第5 — 6 页。 

… Page 517…

                                             后汉 

                            苏竟、班彪和斑固论统治的权利 

        其他后汉早期的儒家学者也对儒家学说广泛的空想不满,有变得更加保 
  守的倾向。苏竟曾为平帝(公元前1年—公元6年在位)朝廷上儒家学者之 
  长,在后汉初年仍担任高级职务,他证实说,他那个时代的许多儒家因围绕 
                                                                                     ① 
  朝代更替的政治动乱而惊慌失措,于是怀疑儒家天命思想的正确性。苏竟感 
  到有必要求助于人的智力所不能及的天意以证明汉室连续统治的合理性。一 
  个朝代的建立是由天预定,天的神圣的裁决非人所能理解,天的赐福不是现 
  世的努力所能求得,班彪(3—54年)在他的论文《王命论》中详尽地阐述 
  了这个新的命题,并由后汉朝廷在提倡不足凭信的谶纬作品中予以宣扬。② 
        班彪之子班固(32—92年)再次肯定了这个命题,并进一步谴责了汉代 
  早期思想家批评当代王朝的自由。班固在74年11月25日的上书中特别指责 
                                             ③ 
  贾谊的实用主义的史论《过秦论》;他还认为司马迁本人对汉王朝的评论是 
  不忠的和错误的,但赞美司马相如 (死于公元前117年)是忠诚的典范,因 
                                                                                      ④ 
  为司马相如在赋中颂扬、奉承武帝,并赞成朝廷挥霍无度的封禅仪式。和《史 
  记》相比,班固等人的《汉书》是按照更严格的说教的原则写成的,因而一 
  方面对儒家传统较少批评,而在另一方面则对非儒家的言行较少宽容。① 
        在班固的著作中,世袭权利和家庭伦理,尤其是孝和祖先崇拜,是用前 
  汉儒家中并不普遍但却成为后汉儒家的特色的那种方式予以赞扬的。按照班 
  固的看法,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管他具有还是缺乏什么个人品 
  德;他从他家创业的祖先继承统治的权利,而他的祖先是受命于天以建立王 
  朝的。圣人的智慧同样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它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不是他 
                        ② 
  个人努力的结果。班固建议,学者们应当更加珍视当前王朝的成就,而不是 
  向往遥远古代的繁荣昌盛,他认为当前的王朝胜过任何过去的王朝。这个论 
  点,和儒家的学说相比,更接近法家韩非的学说。③ 

                                  王充:命运和人的道德 

        王充(27—约100年)在他的《论衡》中,大大扩充了苏竟、班彪和班 
  固发展了的“命”的概念,《论衡》粉碎了儒家提出的社会政治、道德和宇 

① 《后汉书》卷三○上,第1043 页。 
② 关于班彪,见前第13 章《班彪关于天命的论文》。 
③ 《全后汉文》卷二五,第6 及以下各叶。也见前第13 章《道德的价值和秦朝的失败》和本章以上《儒家 

理想的衰退》。 
④ 《全后汉文》卷二六,第7 叶。关于司马相如,见伊夫·埃尔武厄:《汉代宫廷诗人司马相如》(巴黎, 

1964),第198 页以下;同上作者:《〈史记〉司马相如传译注》(巴黎,1972)。 
① 《全后汉文》卷二三,第10—11 叶。 
② 《全后汉文》卷二三,第8—10 叶;卷二六,第1、3、6 — 8 叶。班固:《白虎通义》卷一上,《爵》, 

第1 及以下各叶;卷一上, 《号》,第96 及以下各叶;卷三上, 《圣人》,第81—20 叶(张朝孙(音) 
译: 《白虎通:白虎观中的全面讨论》第2 卷,第528 页以下);卷四上,《五经》,第7 叶以下。 
③ 《全后汉文》卷二四,第2、4、6 — 8、9 叶;卷二五,第2、4 及以下各叶,第6 — 7 叶。 

… Page 518…

  宙的秩序一体化的假定。按照王充的看法,虽则人的生命看来也许是一个结 
  合在一起的整体,事实上它却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生物学的、社会政治的、 
  道德的。生物学的层面可以再分为二。肉体的和心智的。在这些各别的范围 
  内,事情的性质和进程是独立地确定的。因此,一个人也许健康,但却愚蠢, 
  没有成就,道德败坏。而一个道德品质良好的人却可能不健康或者不聪明, 
  同时在他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可能是没有成就的。这和理想主义者的儒家的 
  假定是矛盾的,按照儒家的假定,道德修养可以造就健康、平和(因而快乐)、 
  聪明和能干 (因而有成就)的人,而且当这种修养和教育普及时,国家、社 
  会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将存在于长久的和谐状态之中,而这又将从而导致宇 
  宙的和谐。 
       王充论证说,命运或定数在个人的肉体生活(健康与长寿)和社会政治 
  生活 (成功或失败)中表露出来时,是由三个不同的因素决定的:个人的因 
  素 (天赋,“性”)、人际关系的因素(机遇,“逢遇”或“遭遇”)和超 
  越个人的因素 (“时”或共同的命运,“大运”)。从生物学上说,个体的 
  人可能幸而生来健康和聪明 (个人的决定因素),理应活得很长。但是,如 
  果他不幸碰到一个强暴的人把他杀死,他的寿命就可能比生来不很健康但没 
  有遭逢那种恶运的人短一些。而且,数以千计的个人,不论健康或衰弱,聪 
  明或愚笨,善良或邪恶,他们的生命可能因一次大的灾祸,如地震、内战或 
  瘟疫而告结束;所有的人因此都将落得一个共同的结局 (超越个人的时代性 
  质的决定因素,即“大运”)。从社会政治的层面说,一个人有可能是聪明、 
  能干和善良的;如果这样一个人偶然碰上一个同样聪明、能干和善良的君主, 
  他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如果他碰上的君主不具备那些个人品质,他就可能 
  没有获得成功的机会。① 
       不管个人碰上的机会性质如何,在严酷的时代,每一个高尚的或者粗俗 
  的人都将受到苛刻的对待;反之,在承平时代,每一个人都将受到良好的对 
  待。因此,即使一个圣君幸而得到贤能的大臣的辅佐,他们的成就也可能由 
  于人所不能控制的大灾大难(“大运”)而受到破坏。王充论述的层面或层 
  面下的分目越多,他越是从相互影响的断片方面去看人类社会。在这样一个 
  社会中,人们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只能是以分成断片的各个部分间的偶然一 
  致为基础的暂时的秩序,而不是由单一的天意注定的先验的协调一致。 
       王充再次肯定了重实效的原则:从实际的人的事务和事件中了解和学 
                                                           ① 
  习,比讨论无从捉摸的“道”和“理”要容易一些。他在常识的基础上批评 
  许多汉儒论述人 (生物学的、社会政治的和道德的)与自然(天,宇宙)领 
  域互相感应的理论是不真实的。他对儒家经典中有关古代圣君的叙述产生怀 
  疑,甚至主张某些归之于孔子和孟子的话也是站不住的。他赞成班固的意见, 
  汉代尽管有其缺点,但可能是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朝代中最辉煌的。对汉代的 
  这种颂扬,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许多世俗的、重实效的,或汉代君主得到儒 

① 《论衡》卷一,《逢遇》,第1 页以下 (福克译:《论衡》第2 卷,第30 页以下); 《累害》,第9 页 

以下(福克译:《论衡》第2 卷,第37 页以下);《命禄》,第18 页以下 (福克译:《论衡》第1 卷, 
第144 页以下);《气寿》,第26 页以下 (福克译:《论衡》第2 卷,第313 页以下)。《论衡》卷二, 
 《幸偶》,第35 页以下 (福克译:《论衡》第1 卷,第151 页以下);《命义》,第41 页以下(福克译: 
 《论衡》第1 卷,第136 页以下)。 
①  《论衡》卷二,《吉验》,第77 页以下 (福克译:《论衡》第1 卷,第173 页以下)。 

… Page 519…

  家默许而采用的法家方案和学说的实际价值。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王充在贬低当代大部分儒家学说的过程中,却用力 
  解救儒家的道德理想,使之从其周围滋生的迷信的和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