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发展庄园的结果来改善国家的财政。但是,他们主张对其他类型的生产— 
  —如矿业——实行国家控制制度,准备直接使用征募的劳工从事这类劳动并 
  从产品中获取利润;此外,他们不希望让私人工商业巨头分润这类财源。他 
  们认为,应把贸易作为分配中国产品的辅助手段来加以控制;因此他们准备 
  设置官员以监督国内市场的交易,同时建立国营商队携带丝织品前往国外。 
        由于大地产会引起贫富悬殊,改造派反对它的发展;最后,他们决心采 
  用控制占地规模的措施。他们主张矿业最好由私营的矿主经营而不受国家的 
  干涉。他们认为,以本国出产的丝绸换取象玉器和其他小摆设那样的外国奢 
  侈品,对中国人民没有什么好处,因为这些东西只适用于装饰帝王的宫殿。 
  改造派也设法阻止商人积累巨额财产,但其理由与时新派提出的不同;他们 
  希望阻止富商对农民的经济压迫。 
       这些差别可以通过考察那些主张、执行或反对这些措施的中心人物或政 

② 见地图7;斯旺:《古代中国的粮食和货币》,第62 页以下;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1 卷,第 

41 页以下;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北京,1957),第249 页以下。 
③ 《汉书》卷六,第163 页 (德效骞:《〈汉书〉译注》第2 卷,第40、90 页);卷二九,第1679 页以 

下。 
④ 见鲁惟一:《汉代的行政记录》第1 卷,第56、61 页,及第144 页注26。 
⑤ 《汉书》卷六一,第2694 页 (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220 页;何四维:《汉代丝绸贸易考》, 

载 《戴密微纪念文集》(巴黎,1974),第2 卷,第117—136 页。 
① 《汉书》卷六,第735 页;卷二四下,第1170 页(斯旺:《古代中国的粮食和货币》,第297 页);加 

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1 卷,第36 页以下。 

… Page 113…

  治家的个人的言论看出。时新派政策的采纳主要是由于桑弘羊(约公元前141 
  —前80年)的影响。在当时所有的人中,他也许最能看出中国整个经济的问 
  题和潜力。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的帐房,在儿童时代,他已因善于心算而 
  享有盛名。我们还听说在建立盐铁专卖制时两名大司农的助手脱颖而出。这 
  两人在盐铁业放开自由经营时发了财:东郭咸阳为大盐商,孔仅则为大铁矿 
  主。政府把新的国家专卖事业委托给这些具有第一手经营经验的人,实属精 
  明之举。两人都往返于全帝国,组织新的专营机构。孔仅于公元前115至前 
  113年被任命为大司农。① 
       还有其他的人不相信新方法的优点。没有人会怀疑卜式的爱国心,他几 
  次捐款资助皇帝进行战争。他因这些捐赠而曾被封爵 (公元前120年),他 
  曾是中央政府提名为齐国丞相的几个候选人之一。公元前111年,卜式被任 
  命担任帝国的第二个要职——御史大夫;但不到一年,他便被贬谪。他曾经 
                                                                               ② 
  举出理由批评国家控制的矿业生产,并为他表示的疑虑付出了代价。董仲舒 
   (约公元前179—约前104年)是因对汉代哲学作出贡献而更为有名的另一 
  个批评时政的人。他反对时新派政治家的经济政策是基于道德方面的理由; 
  他认为这些政策会使贫富更为悬殊,使农民的命运恶化。③ 

                                外交事务和殖民扩张 

       武帝朝制订中国政策的政治家们象注意组织经济那样注意外交事务;在 
                                                                ① 
  这方面也出现了从消极态度转为积极主动的明显变化。这时,帝国已强大得 
  完全能够发动深入亚洲的远征;并能重新建立、重新装备和延长北方的防线; 
  在新进入的领土设郡;向海外派远征军;以及在以后称之为丝绸之路的路线 
  上促进贸易的发展 (见地图16)。 
       汉朝能在这个时期采取主动行动的原因是不难找到的。为文帝和景帝效 
  劳的时新派政治家们不管多么希望做到这点,他们不能号召强大的武装力 
  量,也没有掌握足以长期支持扩张主义活动的物质资源。但这时帝国已被更 
  有效地组织起来。在朝廷中,愿意采取新的冒险行动和为汉帝的冒险下大赌 
  注的先驱者有了地位。外戚自己也参加远征,他们决心凭借战争中的勇敢和 
  胜利来保证其家族的有利地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扩张和殖民政策与 
  这几十年为了使中国更加繁荣富强而采取的措施是相辅相成的。 
       武帝的顾问们不大可能根据长远的计划制订政策;但仍能看得出在 30 
  年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鲜明和大规模的战略。从公元前135至前119年,主 
  要的精力用在对付匈奴的威胁方面。然后是七年重新补充和组织帝国力量的 
  时期;从公元前112年起中国军队又主动行动,向南方和西南方,向朝鲜或 
  沿通往中亚的路线进军。 
       从公元前133年起,中国军队在李广、卫青、霍去病和程不识等著名将 

① 《史记》卷三十,第1431 页 (沙畹:《〈史记〉译注》第3 卷,第575 页以下);《汉书》卷十九下, 

第780 页;卷二四下,第1173 页(斯旺:《古代中国的粮食和货币》,第309 页以下);卷五八,第2624 
页以下。 
② 《汉书》卷二四下,第1173—1175 页 (斯旺:《古代中国的粮食和货币》,第309 页以下)。 
③ 《汉书》卷二四下,第1137 页以下 (斯旺:《古代中国的粮食和货币》,第177 页以下)。 
① 关于殖民扩张的更详细的论述,见第6 章。 

… Page 114…

  领的指挥下进攻匈奴。到公元前127年,已有可能在中国领土的西北端设朔 
  方郡和五原郡。但是把匈奴赶出中国边境的主要功绩应归于卫青和霍去病— 
  —很重要的是,他们都和武帝皇后有亲戚关系。自从他们在公元前121年和 
  119年取得胜利后,直到公元前103年前再也没有匈奴侵入中国的记载了。 
       在此期间,张骞已经完成了探索中亚的史诗般的功业。他两次启程前往 
                                                                         ① 
  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9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5年。在进行这些 
  冒险行动时期,他在匈奴度过了几年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 
  况;他注意到在大夏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粟特,甚至安息。由于一次历 
  史的意外,在大夏消除了希腊的主要影响后,张骞访问了那些地区;我们完 
  全可以推测,如果他早几十年来到那里,并亲眼目睹希腊世界的活生生的文 
  明,中国的文化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并不是推测:张骞及时地报道了 
  与西北诸国往来的可能性;他暗示了与那些地区通商的潜在价值。他还指出 
  了与象中国那样反匈奴的其他民族结盟的好处。 
       由于张骞的建议,汉朝扩张的主要矛头首先指向西北。秦帝国原来的防 
  线向西延伸,最后以敦煌附近的玉门为终点。建造新城墙 (大部分为土质工 
  事)的目的有三。它保卫中国领土,防止突然袭击;它阻止那些希望逃避法 
  办或税役义务的人逃走;它形成了一条有保护的路线,使货物在有一定安全 
  措施的条件下得到护送。土质工事本身的证据以及戍军留在废物坑中的文字 
  记录证实了汉朝军队保持的专业水平,以及他们定期视察、常规信号和例行 
  巡逻、一切行动坚持严守时刻的情况。 
       城墙通过未归入版图的地区 (后来在那里设武威郡),直至由酒泉和张 
  掖两郡 (设于公元前104年)组成的孤立的前沿基地。再过去就没有城墙的 
  保护;商队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边缘的丝绸之路前进,那里由居住在绿洲 
  的许多小部落或国家控制。对中国人来说,争取这些民族的友谊和促使它们 
  疏远匈奴是至关重要的;否则汉族的游子和商队就将受到袭扰而无能为力, 
  或者在需要时得不到水和住地。 
       因此,中国人决心承认这些小国领袖的独立,以换取他们容许中国人的 
  商业活动。于是,很快出现了与当地的王和王室的一整套复杂的关系。派往 
  长安的丝绸之路诸国的异族人质能够分享中国文明的安乐;与此相反,下嫁 
  给亚洲地方首领的公主则要在未经教化的夷狄中间过艰苦的生活。这样的交 
  换并不是总能使双方和睦相处。有几次,中国人的慎重的外交安排让位于暴 
  力,汉政府不得已而派远征军深入中亚,以维持它在那里的存在。① 

                                                                      ② 
       留存的文物证明,中国的丝绸在这些路线上频繁地运送。中国的丝绸最 
  后可能抵达地中海地区的目的地,虽然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没有直接的 
  来往。经过了几十年,丝绸的出口形成了一个贸易体系的一部分,其中除中 
  国外还有五方参加,但它们却不知道它们伙伴的活动和目的。这几方来自罗 
  马、中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非洲(或中东)。中亚的非汉族赶牲畜人充 

① 关于张骞旅程的日期和他在公元前113 年之死,见余英时:《汉代的贸易和扩张:中夷经济关系结构研 

究》 (伯克利和洛杉矶, 1967 ),第135—136 页;西嶌定生:《中国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