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起反对宦官的密谋落得了悲惨的下场,4名高级官员送了命。公元181年, 
  劝皇帝不要废黜何皇后 (她刚毒死了王贵人)的就是一伙宦官。可以举出更 
  加多得多的说明他们胜利的例子,而他们失败的例子就是不多。只要灵帝活 
  着,他们的影响就不会被破坏,而灵帝对他们的最后信任就表现在他在临终 

② 《后汉书》卷八,第330—331 页;《后汉书》卷六七,第2183 页以下。 
① 《后汉书》卷八,第338、343 页;《后汉书》卷六七,第2189 页。 
② 关于这些事件,见《后汉书》卷七八,特别是第2534 页以下。 
① 《后汉书》卷八,第333 页;《后汉书》卷五五,第1798 页;《后汉书》卷六四,第2109 页。 

… Page 215…

  时把爱子刘协托付给上军校尉蹇硕。           ② 

                          公元189年5月官僚体制的状况 

       在灵帝统治的二十一年中(公元168—189年),帝国的官僚体制已改变 
  得面目全非了。如上所述,由于自黄巾以来的一系列叛乱折磨着他的统治, 
  恢复或者重新创立了许许多多军事头衔,以满足京城里各种各样的利害关 
  系。在文职方面也发生了类似的变化。有几个新头衔被新设立或者被恢复起 
  来;在其他一些情况下,则是给原官署授予了新的职能或者给予了新权力, 
  如果这种新头衔只是关乎皇家私事,其影响或许不大。这是指公元180年新 
                                                                           ③ 
  建了三处皇家苑囿,181年建立了御厩,183年建立了圃囿署。这些新机构 
  设施可能只是由宦官署领。 
       最高级的文职并无明显的变动。太傅胡广已死于公元172年,未任命继 
  任人选。这是按惯例行事;太傅的任命名义上是要让他引导年轻而不更事的 
  人君“向善”,因此当一位太傅死了的时候,要到有新君嗣立才应任命一位 
  新太傅。诚然,胡广本人的任命是有些出乎常格,因为他是灵帝的第二位太 
  傅;前任太傅陈蕃已在公元168年10月死于宦官手中。很显然,人们再没有 
  考虑违背故事来给灵帝任命第三位太傅,更何况他在公元171年已经到了法 
             ① 
  定年龄。 因此,在189年5月这个位子便空出来了。 
        当太傅位子空出来以后,最高层文官便包括三公、九卿和俸给相当于九 
  卿的八尚书。表面上,这个结构终灵帝之世面貌依然,但是事实上,它在178 
  年以后的局势中已有很重大的变化。从那时起,高级官位须得用钱买;它们 
  不再简授给贤能之人,而是卖给最有钱的人。② 
       在某种意义上说,卖官是开始于大约70年以前的一个发展过程的逻辑结 
  果,因为那时如果出现了捉摸不定的或灾难性的事变,习惯上得免三公的官。 
  像地震,像连头婴儿这类事件就被认为是上天对皇帝行为的批评,因而只要 
  移罪于三公,皇帝就可以被祓除。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预言三公的任 
  职期间会有多久。事实上,他们的职能与政治现实是分开来的。他们的权力 
  这样的被削弱是用增加其他政府机构的权力来使之得到补偿的。最初,这是 
  由尚书台来补偿,但自窦武事件之后便转移到宦官身上了。③ 
       在从前,即在公元109年和161年,只是在有限的规模上和一定时期内, 
  并且是为了解决巨大的财政困难,才在个别情况下准许买卖官职。但是在公 
  元178年,卖官已卖到国家的最高职位,而灵帝除了表明出于他自己的贪欲、 

② 《后汉纪》卷二五,第12 叶(第305 页);《资治通鉴》卷五九,第1894 页 (德克里斯皮尼:《汉朝 

的末年》,第44 页)。 
③ 《后汉书》卷八,第345、347 页;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81 页。 
① 《后汉书》卷八,第329、332、333 页。 
② 《后汉书》卷八,第342 页;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141 页;毕汉斯:《东汉的洛阳》,第 

78 页。 
③ 关于这些事情及其与政治和其他发展的关系的记载,见《后汉书》(志)卷十二——十八。关于把这些 

事情作为批评之用的讨论,见毕汉斯:《〈前汉书〉各种凶兆的解释》,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 
22 (1950),第127—143 页;以及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2 卷,载 《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31 
 (1959),第237 页以下。 

… Page 216…

  他母亲的和几个宦官的贪欲之外,也根本提不出任何正当的财政困难的理 
  由。如果是因为三公的地位并不重要而使得出售官职成为可能,那么,是最 
  高层的贪污腐败使卖官鬻爵产生了诱惑力。 
       买卖官职之举是在西园的被一个称为西苑的地方组织进行的。三公之一 
  的位子值钱1000万;九卿之一的位子值500万;而在约100个左右的郡守中, 
                                 ① 
  一个职位得花2000万钱。对于那些声誉好的人价钱可以减半,而实际上, 
  每一个想得到官职的人都必须首先去西苑进行讨价还价。在这种种交易中, 
  朝廷并非总是赢家。公元185年,崔烈 (死于公元192年)以五百万买得了 
  司徒之职,在授职仪式上人们听到灵帝说:“悔不少靳,可至千万!”为了 
  得到更多的钱,公元187年以后灵帝准许出售关内侯。② 
       灵帝委婉地称他所搜括来的钱为“礼钱”,他因此在西苑建了一个金库 
  来储藏它。他也在那里储存从全帝国流入他手中的“礼物”:其中有送给他 
  的,有送给他母亲的,也有送给某些宦官的,目的在于期望得到批准或者提 
  升;在这里还存了从老百姓那里榨取的千百万钱,那是公元185年为了建宫 
  殿以每亩 (约0。113英亩)十钱开征的;在这里也储存了用非常敕令征集的 
  三亿钱。另一创举即“助军之费”也存放在这里,但是,当皇帝在公元185 
  年取消了国库和皇帝私藏之间的区别以后,他又建了万金堂来存放帝国的岁 
  收。西园对整个政府唯一有些用处的是在公元184年,那时皇帝大方地把他 
  的马匹交给了与黄巾军作战的军队。① 
       有些买高官的人都是些暴发户:他们的祖先默默无闻,他们的后代也名 
  不见经传。可是,另一些人中却也有帝国社会的精华。有势力的袁家为在公 
  元182年为他家的袁隗买了一个三公之位;一个宦官的养子曹嵩 (死于公元 
                                                                        ② 
  194年)在公元188年据说以一亿钱也买得了一个三公之位。做汉朝三公之 
  一,其威权是值得付出高价的。 
       如果在首都追求高级职务者不乏其人,那么,猎取其他职位的情况就有 
  所不同了。除了那些不想花钱并且对征逐结果表示大惊小怪的人 (因而给朝 
  廷惹些麻烦)之外,还有需要采取某些非常步骤来填满所有职务的更深刻的 
  原因。一个是从公元169年直到184年的党锢方面的原因。另一个就是所谓 
  的回避制度上的原因:即一个官员不许在他所出生的本郡本县任职;他也不 
                            ③ 
  准在其妻的住处供职。这些规定越来越复杂,所以在灵帝时代就出现了许多 
  长期的空缺。 
       为了能够多弄些人来做官,朝廷在公元176年经过一个简单考试后任命 
  了年岁大的太学生一百多人;第二年又搞了一个惊人举措,即让某些商人戴 
   “孝子”衔,而给了他们一些小官做。这些特别措施并未奏效,于是在公元 

① 郡守花的钱从洛阳南宫发生灾难性的火灾后开始,有时能数达3000 万钱;毕汉斯:《洛阳》第31 页以 

下。 
② 《后汉书》卷八,第355 页;《后汉书》卷五二,第1731 页;《资治通鉴》卷五八,第1878 页 (德克 

雷斯皮尼:《汉朝的末年》,第261 页)。 
① 《后汉书》卷八,第351—352 页;《后汉书》卷七一,第2300 页;《后汉书》卷七八,第2535 页。关 

于“礼钱”问题,见《后汉书集解》卷八,第8 叶,最后脚注所引。 
② 《后汉书》卷五二,第1731 页;《后汉书》卷七八,第2519 页。 
③ 关于这些规定,见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第2 卷,《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台北,1961), 

第345 页以下。 

… Page 217…

  178年又发动一个空前的步骤。一个崭新的太学——鸿都门学——被建立了 
  起来,它的学生实际上得到了保证,即一定都有官可当。鉴于在公元172年, 
  即在另一次京师的简短争权斗争中他们有一千多人曾被宦官拘禁,原来正规 
  太学的学生显然被认为政治上不太可靠。毫无疑问,这在新的太学中引起了 
  震动。有几个官员抗议皇帝对新太学学生的偏爱,但所有的证据表明,皇帝 
  对他们的申诉未加理睬。① 
       上面已经谈到叛乱怎样影响了军事组织;在灵帝统治的最后一年,叛乱 
  的影响也在文职上感觉了出来。朝廷开始注意到,它屡次没有能够迅速地解 
  决叛军的问题,其原因盖在于地方行政的软弱。叛军活动范围通常过于广泛, 
  各郡比较不足的军队不够应付,但是,又没有一个在现场的人有充分的权威 
  能动员和指挥更多的军队。每一次部署一支稍大的部队,朝廷就必须任命一 
  位新指挥官。等到这任命的全部过程完成之时,叛乱往往已逐步升级,或者 
  已给各郡的官军以重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