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学篇〔日〕福泽谕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悔。又有人专门研究中日古籍,不管日新月异的西洋学术,过于信古不疑,这就象念念不忘过去的夏季盛况的商人,到了严冬来临,还买进大批蚊帐。还有些青年学生学问尚未成熟,便遽然求作小吏,以致一生沉沦于微职,就象把做成一半的衣服押在当铺里赎不出来一样。也有人尚未具备史地的基本知识,连写普通的信都感困难,却妄想阅读高深著作,开卷不到五六页,又改求他书,这就象手头并无资本就做起买卖来而又不时改变行业一样。又有人虽然读过许多中日两国与西洋的书籍,但不知天下国家的大势,不能解决个人与家庭的生活,这就象连算

 89

    68第十四篇

    盘都没有购置,就经营起杂货生意来一样。还有只知治天下而不知修身的人,就象建议邻居算帐,却不知盗贼已进入自己的家里。再如有人口头高唱进步而心中无底,不去考虑自己究竟是何种人物,就象仅知售品的名称而不知其价格。以上种种不合理的现象,现今社会上触目皆是。

    追溯其根源,就是由于人们与世浮沉,不注意自我检查,对于从前干过些什么,现在正干什么和今后应干什么自己均未加以检查所致。

    所以说为着了解商业经营的情况,树立今后的计划,就必须作帐目的结算;为着了解本身的情况,建立今后的努力方向,则须作智德事业的检查。

    “照顾”的字义

    “照顾”一词有两种含义,一为保护,一为命令。所谓保护,即从傍帮助与维护他人,或予以金钱物品,或为别人花费时间,使其不丧失利益和名誉。而所谓命令,则系为他人着想,向其指示妥善方针,如对方认为不妥,即不惜向其提出异议,并竭尽心力所及进行忠告。这也是照顾的意思。

    如上所述,照顾含有保护和指示两种含义。若是对于他人的照顾能够做得恰如其分,世间即可安定圆满。譬如父母对子女供给衣食,做到意味着保护性的照顾,子女也听从父母的话,接受指示,则亲子之间就会亲爱和好。又如政府制订法律,认真保护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谋求普遍的安全,做到保护性的照顾,人民也遵从政府的命令,接受指示,则公私之间就能安定融洽。

 90

    “照顾”的字义78

    所以保护与命令既为两事,却又相依并存,不可丝毫加以混淆。保护所及,也即指示所达之处,而指示所达,又不能不是保护所及之所。

    如果两者所起的作用的程度有距离,则虽极微小,也会发生不协调的现象,成为祸害的根源,世间不乏其例。因为人们常常把照顾的字义弄错,有单独理解为保护的,也有仅只理解为指示的,偏于一方,未尽全义,以致铸成大错。

    譬如无限制地拿钱给不听父母之言的堕落子弟,结果愈益助长其游乐放荡。这就是保护性的照顾做得周到,而没有做指示性的照顾。

    又如儿女虽然谨慎勤勉、听从父母的话,但父母不充分供给衣食,使其陷于失学文盲的苦境,则系仅有指示性的照顾,而忽略了保护性的照顾。

    前者是为子不孝,后者是为父不慈,都可以说是人间不幸之事。

    古人曾有“朋友数,斯疏矣”

    ①的教言。就是说对于不听规劝的朋友过分表示关怀,又不明了其心境,老是厚着脸皮提出异议,以致反而让对方感到厌烦,被对方憎恨轻侮,于事无补,结果反而落得疏远了。这说明指示性的照顾既行不通,保护性的照顾也就没有必要了。

    又如从前曾有过乡下老汉,拿出旧的族谱来扰乱别人的家庭;还有过贫穷的叔父,唤出本族的侄子,指示其家事,谴责其薄情,痛斥其品性不端,甚至假借来历不明的先祖遗言,夺走侄家的私产。这种情况,是命令过多而保护全无,俗语

    ①见《论语。里仁篇》,意为“对待朋友,责备他,就会被疏远”。——校者

 91

    88第十四篇

    所谓“照顾太甚”

    ,即指此而言。

    又如世间的所谓贫民救济,既不问其人的品德好坏,也不究其致贫的原因,只要看到贫穷的状况,就给与米钱。对于鳏寡孤独没有依靠的人,固应加以救助,但在领到五升救济米的人中,却难免有将其中三升换成酒喝掉的。既未下令禁酒,而漫然给米,就是未实行指示性的照顾,超过了保护的限度,俗语所谓“操劳过甚”

    ,即指此而言。就是英国在救贫法中也对这一条感到为难。

    若将此理推广到一国的政治上来谈,经常是人民以租税方式向政府交纳经费,政府用以保护一般人民生计。但在专制政治之下,政府全不采纳人民的建议,并且也无建议之所。

    这就是做到保护一方面,而堵塞了指示的道路。就人民方面来说,也可以说是“操劳过甚”。

    这类例子,实在不胜枚举。足见这个照顾的字义已成为经济上最重要的因素,人们在生计方面,不问职业的异同和事务的轻重,都须经常加以注意。或者有人会认为此种论点全系依凭算盘的计算,似乎失于刻薄。不知如将应该薄的地方勉强加厚,或者不顾其实之薄而欲厚其名,则反而有害人类的至情,使人们在往来中感到十分苦恼,那就可以说是沽名而失实了。

    以上的论点固可成立,但犹恐世人误解,特再附加数言:修身之道并不完全与经济的法规并行不悖。因为个人的私德不完全影响天下的经济。

    例如将财物施舍给素昧平生的乞丐,或者一见贫穷可怜之人,不问其来历,就接济一些财物,这种施舍接济行为即为保护性的照顾,但这种照顾并未与指示

 92

    论怀疑事物与决定取舍98

    性的照顾同时并行。如果缩小思考的领域,专就经济上的公平与否来看,则似有未妥,然而就个人私德来讲,则施惠之心最为可贵,应加嘉许。倘若天下有禁止乞丐之法,固属公明正大之举,但是人们私下将钱物施与乞丐的好意,也未可厚非。世间的事情不能用算盘来决定一切,而须严格区别可用与不可用的地方,这点十分重要。希望世之学者勿迷惑于经济上的公论而忽视了仁惠的私德。

    第十五篇

    论怀疑事物与决定取舍

    轻信易受欺骗,怀疑可致真理。何以见得?试看世间愚民,往往轻信人言和书信、小说、传闻;迷信神佛卜筮;父母如有大病,则信按摩之说,或服用草根树皮;女儿出嫁,则轻信阴阳先生的指点,致失佳婿;病不延医而求神拜佛;甚至有迷信不动明王①能镇压邪鬼而绝食丧身者。这些流行民间的风习,并没有什么真理,真理少则欺骗必多,但因一般人易于轻信,故受其迷惑,所以我说,轻信易受欺骗。

    世界文明的进步,是由于人们钻研天地间的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人事两方面的动态而发现其真理所致。西方各国人

    ①不动明王是佛教中降伏魑魅烦恼之神。——译者

 93

    09第十五篇

    民所以能达到今天的文明,追溯其根源,可以说都是从怀疑出发。

    例如,伽利略怀疑天文旧说而发现地动;伽伐尼①怀疑蛙腿的痉挛而阐明了动物电;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怀疑,就发现了地心引力;瓦特见壶水烧开产生蒸汽而怀疑,就发现了蒸汽的作用。

    可以说都是由怀疑而引起研究,才达到真理的。

    如将物质领域撇开,改就人事方面来考察,就可以知道其进步情况也是一样的。例如托马斯。克拉克森②反对奴隶买卖法律,也是由怀疑出发,结果为天下后世杜绝了人类的悲惨根源。马丁路德怀疑罗马旧教,认为不合理,就进行了宗教改革。法国人民怀疑贵族的跋扈,就展开了革命运动。美国人民对英国成文法的束缚产生怀疑,起来反抗,终于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道路。试看现代西方许多学者所以能够日新月异地创立学说,引导人们进入文明之域,其要领即在于大胆驳斥古人认为确定不易的学说,对社会上一般不容怀疑的习惯也加以怀疑研究。例如今天一般人都认为男子主外,女子治内,好象是天经地义,但斯图亚特。穆勒的《妇女论》则主张打破这一万古不变的陋习。又如英国经济学者一向都主张自由贸易,相信这种主张的人认为这是世界普遍的法则,而美国经济学者则提倡保护贸易,建立了本国的经济学说。总之,一种议论产生,就有另一种学说来驳倒它,异说纷纭,不知其极。

    较之亚洲人民轻信虚妄之说,为巫蛊神佛所迷惑,一

    ①伽伐尼(Galvani,Luigi,1737—1789)

    ,意大利解剖学家。——校者②托马斯。克拉克森(ThomasClarkson,1760—1846)英国的奴隶制废除论者。——校者

 94

    论怀疑事物与决定取舍19

    闻所谓圣贤之言即随声附和,万世之后还不敢逾越,与之相比,其品行之优劣,意志之勇怯,实不可同日而语。在异说纷纭中探求真理,好象逆风行船,船受风浪打击,时而向右,时而向左,虽航行了几十百里海域,而直线路程不过前进三、五里。航海有时还会碰到顺风,而在人事方面,却决不会一帆风顺,要使社会进步,达到真理,只有通过不同学说争论的方式。而各种异说之所由产生,其根源即在于怀疑。所以我说:怀疑可致真理,就是这个道理。

    虽说我们对于事物不可轻信,但如确系事实,亦不可轻加怀疑,即在怀疑之间,不可不善于辨别取舍,而学问要旨就在明辨此理。日本自开禁以来,人心趋向突然转变,从而改革政治制度,打倒贵族,开设学校,创办报刊,又使铁路、电讯、兵制、工业等百般事务改换了旧的面貌,都是因为对数千百年来的旧习惯发生怀疑,试行改革,才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