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少奇的最后岁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展,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
的尊敬和爱戴。“少奇同志生前对河南人民十分关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
正当河南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倒行逆施的时
候,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不畏艰险,两次来到河南,向河南党组织传达了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亲自领导和指挥了中原地区党
和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组织和发展人民武装,


开辟和发展了豫东、豫南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革命力量。全国解放后,少奇
同志又先后十多次来到河南视察工作,深入许多城市和农村,听取汇报,召
开各种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调查研究。少奇同志高瞻远瞩,
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对我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了
许多重要的指示,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河
南人民永远怀念敬爱的少奇同志,对少奇同志的教诲永远铭刻在心中。。。”
会场里显得格外宁静,大家屏着呼吸,怀着对少奇同志的深切怀念,一双双
愤怒的眼神喷射出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仇恨火焰。

王光美同志在会上讲了话。她说:“来河南两天,特别是参加了今天的
大会,亲眼看到同志们深情怀念少奇同志,我非常感动。”“在民主革命时
期,少奇同志两次到河南工作,与河南人民同艰苦,共命运,河南人民得到
了少奇同志的帮助,少奇

同志也在河南得到锻炼。他第一次讲述共产党员修养的报告,就

是在河南作的。”“解放后,少奇同志十多次来河南,他非常关

心河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河南人民的奋斗精神,一直鼓舞

着少奇同志。党中央为少奇同志平反昭雪,不仅是为少奇同志

本人恢复了名誉,为一切受株连的同志们平了反,也讲出了全国人民的
心里话。”光美同志最后说:“今天,我们把少奇同志的骨灰接走了,但是,
少奇同志作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将永远跟同志们在一起,跟河南人民
在一起,跟全国人民在一起。”是啊!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战斗
了一生,是我们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他将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在悲壮的哀乐声中,刘杰同志把少奇同志的骨灰盒送交王光美同志。下
午两点左右,“灵车”从省人民会堂徐徐向机场进发,恭候在沿途的省直机
关和郑州市的干部、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市民等一万多人,都怀着沉
痛的心情向少奇同志的“灵车”致敬哀悼,依依惜别。根据省委的决定,由
刘杰和我将刘少奇同志的骨灰盒护送到北京。

专机于2 点由郑州机场起飞。回首机场,只见“少奇同志,河南人民怀
念你”的巨幅横标在候机大楼上悬挂着,清晰地映入眼帘,代表了7000 万河
南人民的心声。

当迎送刘少奇同志骨灰的专机在北京西苑机场降落时,早已恭候在那里
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和闻讯赶来的各界人士数百人含泪相迎。有的老同志被
人搀扶着,有的坐着轮椅。。场面极其动人,足见少奇同志在人民心目中的
威望。

1980 年5 月17 日,刘少奇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刘
杰同志和我参加了这个追悼会。

笼罩在人们心头长达十几年的乌云被彻底驱散了,历史终于作出了公正
的结论。

少奇同志生前曾说过:将来,我死了以后,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像
恩格斯一样。大海连着五大洋,我要看着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遵照刘少奇
同志的遗愿,5 月19 日,刘少奇同志的骨灰被撤向波涛澎湃的黄海之中,这
表现了一个伟大的忠诚的共产主义者何等博大的胸怀和彻底革命的精神。

又是10 年过去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党的十三大路线指引下,我
们党力挽狂澜,拨乱反正,勇于开拓,大胆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卓有成效地进行着经济体


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已使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历
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烙印却丝毫没有褪色:一个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竟是这样悲
惨地离去了?!而这事发生在民主生活不正常、法制不健全的社会主义国度
里,发生在举国上下的动乱岁月中。。

这沉痛的教训将永远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才能保证我们的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
团结的政治局面,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共同奋斗。

1988 年6 月


日记三则

——迎送、散撒刘少奇骨灰纪实

李平

1980 年5 月13 日(星期二)晴转多云、傍晚中雨。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五中全会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刘
少奇主席的最大冤案彻底平反。刘少奇同志治丧委员会决定于1980 年5 月
17 日为这位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爱戴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隆重的
追悼大会。今天,治丧委员会派王首道、刘澜涛等同志陪同王光美同志和她
的子女们前往河南省郑州市迎取少奇同志的骨灰。

上午10 点,三叉戟专机到达郑州机场。河南省委领导同志刘杰到机场迎
接。一行下榻于中州宾馆。群众已经知道少奇同志的骨灰至今安放于郑州,
不少人胸佩白花,臂缠黑纱,表示由衷的哀悼。就宿于中州宾馆的一些外宾,
也纷纷索要白花,提出参加少奇同志骨灰迎送活动的要求。

下午,光美同志一行前往开封,凭吊少奇同志逝世的地方。

郑州至开封只有70 多公里。柏油公路两旁一马平川的麦田,土地于得
很,已经露出了旱象。

3 点半钟,先到开封火葬场。少奇同志遭迫害致死于开封后,就在这里
被秘密地火化,骨灰一直以群众不知道的另一个名字存放在这里,直至1979
年3 月5 日,被河南省委知晓而接到郑州保存。光美同志和子女们沉痛地翻
阅了当时的火化记录和骨灰存放登记簿,并与火葬场的工作人员作了简短的
交谈。离开火葬场进入开封市区。开封的老城面积不大,相当陈旧,没有很
多像样的新建筑,少奇同志在1969 年10 月17 日晚7 点多钟于病中被空运
离北京,就“监护”在开封市政府院内。这个院落也是一栋旧建筑,解放前
是一家银行的金库,修得像堡垒监牢一般。院四周楼高三层,小小天井,难
见阳光。少奇同志住在一层楼的一间斗室,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屋内仅一
床一桌。见到少奇同志最后用过的简陋物品,光美同志面色严肃,刘爱琴、
刘平平、刘亭亭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哀痛,流下了压抑了十多年的悲忿辛酸
的眼泪,扑倒在床上,抱着少奇同志病逝时的枕头,哭喊着:“爸爸,爸爸!”
闻者观者,无不为之心酸落泪。光美同志强自抑制着心中的悲痛,劝慰着说:
“孩子们,坚强些!”是的,少奇同志长离人间,他是无法被我们呼唤回来
了。但是,他的英灵常在,他毕生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和深切热爱的十亿人
民常在。今天,我们来到这小小的院落,正是要告慰少奇同志的在天之灵:
您离去时所背负的难以言说的天大的屈辱,党和人民正在为您彻底洗雪。

少奇同志于1969 年11 月12 日6 时45 分,在这间小屋里停止了呼吸。
距被“押运”到开封,只有27 天,雨后,少奇同志的遗体移到同院原金库—
—另一更小面积的屋中,在帆布担架上停放了两天,然后才去火化。在这间
空空如也、屋长不够身长的小金库里,当时只好斜摆放着这具担架。这铁栅
围窗的楼房,这铁门深重的小屋,这过于简陋的生活用具,这似乎浸染着血
迹的担架,这禁锢了少奇同志的一切物证呀,你们今天也该控诉了!控诉林
彪、江青、康生等反革命分子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残酷迫害。

少奇同志最后住过的这个院落,现在仍属开封市委和市革委机关。市委


附近的街道上,群众风闻消息,一下子汇聚拢来,形成了自发的夹道迎送。
人们很快认出了光美同志,都热情地鼓起掌来,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深切慰
问。

回到郑州,已经六点多钟。晚饭后落起雨,下得很不小,风声雨声,电
闪雷鸣。。

1980 年5 月14 日(星期三)晴转多云。

昨晚的雨下了很长时间,下得很透。今天早晨空气清新极了。这场雨惠
及全省,有的县最大降雨量达到93 毫米。省委赵文甫书记眉飞色舞他说,有
了这场雨,今年小麦丰收没问题。

上午8 点半,在郑州人民会堂第一休息室更换少奇同志的骨灰盒。8 点
多钟,新旧两个骨灰盒都送了来。旧的盒子很小,很普通,骨灰盒上原无
照片,放着写有“刘卫黄”三字的纸签。盒内的骨灰袋是白色的,还印着“移
风易俗”四个字。新备的骨灰盒大一些,比较精致,上面贴着人戾群众很熟
悉的、露着慈祥微笑的少奇同志的半身照片。还准备了红色的绸质骨灰袋。

8 时30 分,治丧委员会办公室的王首道、刘澜涛、李步新、高登榜和河
南省委书记刘杰。戴苏理、乔明甫、赵文甫同志,陪同光美同志和子女刘爱
琴、刘乎平、刘源、刘亭亭走进房间,在屋子中央白布铺围着的长台前一字
排开,肃立默哀。然后,河南省长刘杰同志打开旧骨灰盒,取出骨灰袋。光
美同志沉痛地抱着骨灰袋,长时间地将自己的脸偎依在骨灰袋上,刘杰同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