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登天的感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凡事都会有转变,都会有“异化”(alienation),人类亦不除外。而从尊重人性的角度来讲,我可以理解同性恋者内心的感受和呐喊,毕竟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同性恋仍为社会习俗所不容。
但另一方面,如果人为了追求一处时髦,或是因为受某种好奇心的驱使,去尝试同性恋,甚至把它当作是一个自我确认中要思考的问题来对待,那就是违背人的天性了。
在美国,有的年轻人介个同性恋,并不是由于他们就有着这方面的心理和生理要求,而完全是因为他们受了同辈人的影响,好像他们不尝试一回同性恋,就枉作青不御一场似的。
我清楚地记得,曾有一个男孩子来向我咨询他的某个问题时,顺便告诉我,他发现自己是个异性恋者。他说这话时显出非常自豪的样子。而对我来说,这还用问吗?
就这样,“性取向”竟成了一个日益时髦的术语。许多人不明不白地进去,又不明不白地出来,不明确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把“性取向”当作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来思考,将一个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开得复杂不清了。
由此,同性恋就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生理学问题,而是被赋予了许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含义。这反过头来,益增强了同性恋的神秘感和诱惑力。
这些都大大地渲染,神化了同性恋的实际意义。
我为汤姆咨询成功的其点是什么?
我为汤姆咨询之前,我从来不有一同性恋者打过交道。我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不能接受他们的生活方式。眼下却要为一个同性恋者咨询他的“性取向”问题,我面临的不仅是无知的压力,还有个人成见(或是反移情意识)的挑战。
我曾十分犹豫是否为汤姆做咨询。
但是,督导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鞭策。他要求我将为汤姆的咨询当作是心理咨询的一个特殊作业来完成。其作业要求是排除自己的成见,去了解一个令自己望而生畏的世界。
结果,我设法参加了一些同性恋者的活动,对他们投入同性恋的动机有了深刻的认识。这对我后来帮助汤姆领悟到他加入同性恋行列的潜在动机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这也是心理咨询向无知的挑战。
此外,在最妆为汤姆咨询时,我曾试图用“现实疗法”来帮助他自主决策。我曾与他反复比较同性恋与异性恋的感觉区别,企图使他自己找出答案。结果汤姆到底也没能说清他的“性取向”究竟属于哪一边,也使我们的讨论一度陷入困局。
后来,我决定改用‘认知领悟疗法“(Cognitive Therapy)来帮助汤姆决定自己的“性取向”。该疗法主张,人的心理困惑和障碍深受其本人认知方工兵影响,所以要矫正这些行为表现,就必须从改变其认知方式入手。这使我为汤姆的“性取向”咨询增添了新的视野。
“现实疗法”之所以不适合汤姆问题的咨询,是因为汤姆介入同性恋,不光是受了当今美国社会的影响,更是由于他多年来备受父亲权威的压制而甚感压抑,使他在潜意识中埋藏了强烈的反叛意识。
后来,我改用“认识领悟疗法”开始与汤姆深入探讨他投入同性恋活动的潜在动机及象征意义。结果使他发现,他涉入同性恋只是表面现象,而他与父亲的代沟冲突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才是其深层缘由。汤姆更加意识到,他这样做实际上是为了反抗父亲的权威,而不是他生来就具有什么同性恋倾向。
这一系列步骤奠定了我为汤姆咨询成功的其础。
我为汤姆咨询有什么收获?
汤姆认识到这一切后,他即不再有‘性取向“的困惑了,并对自我行为方式有了深刻的了解。汤姆由”不识庐山真面目’到认得庐山真面目,本质上就在于他跳出了原有的思考方式,学会从远处来看庐山。
换言之,汤姆不再被眼前的山峰(同性恋)挡住视野,而是从更远的地方来看“庐山”的群峰(自己涉入同性恋的过程及他对“性取向”的因惑原因),这样他才真正看清了庐山的真面目(涉入同性恋的潜在动机)。
这也是此次心理咨询成功给我们两人的启示。
由此,我圆满地完成了督导交给我的这份特殊作业,也通过了我咨询能力与技巧上的一次严峻考验。我很感谢督导在关键时刻对我的鼓励,也由衷理解了“世界上最大的畏惧正是畏惧本身”这句话的含意。
当然,对于同性恋者的生活选择与方式,我仍然不能认同。但对于同性恋者的心态,我愿意多做了解。这不仅是心理咨询对我的挑战,也是我向无知的挑战。
兵书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心理咨询,亦同此理。
心理咨询小知识:美国现在有多少心理健康工作人员?
据美国心理学会1993年的统计,美国社会现约有82000名临床社会工作者(clinical social worker),8000名心理咨询人员(counselor),56000名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44000名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和13000名精神科护士(psychiatric nurse)。合计起来,美国现有近28万名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约占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

咨询手记8
凡是从事心理咨询时间较长的人,都可能会遇到过这样的困惑:
一方面,你与来询者建立了相当好的咨询关系,使对方的不良情绪与表现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另一方面,来询者也可能对你产生日益深重的感情依恋,使你难以维持这种咨询关系。
这种来询者对咨询者的感情依恋,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性之间,其程度之烈有时可与恋情相比。
所以,正确处理来询者对咨询者产生的感情依恋,是每个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所要经历的考验。当它来临时,你是躲不掉的(除非你立刻中止这一咨询关系),唯有迎难而上,积极化解,才能使你们双方都经受住这场考验,取得于是想的成效。
我就经受过这样一场特殊的考验。
佩馨会对你朝思暮想的
佩馨是新加坡华人,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她初来哈佛大学时,举目无亲,学习紧张,很快就出现了种种身心症状,如失眠,食量减少,注意力不集中等,于是被介绍到我们这里来咨询。由于语言相通,又同为外国留学生,所以佩馨与我很快就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
起初,我们谈话的内容,完全围绕着怎样帮助佩馨适应哈佛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压力。我也与她谈了我初来美国留学时的经历及积累的学习经验/我一这帮助她克服学习困难,联络了不同的学习辅导机构。结果,佩馨的学习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生活也规律起来。
就是我为佩馨的进步感到欣慰不已的时候,我面临了我从事心理咨询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佩馨对我产生了强烈的移情反应。
起初,我曾不断暗示佩馨,我们的会面可到此结束了,但她却一再表示想继续与我会面,以进一步巩固她的情绪好转。我同意了她的要求。然而我们谈论的话题越来越由她的生活转向我的生活。
佩馨对我在国内的生活经历兴趣十足,她不断地询问我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有趣经历。当我告诉她这些事情与眼下的咨询没有直接关系时,她总是说;“我就是羡慕你们中国大陆成长的人嘛,有那么多的生活阅历,不像我们在新加坡长大的人,生活圈子那么小,什么都讲不出来。”
她还强调说,她很想把我讲的故事写下来发表出去,肯定会有人感兴趣的。所以我一直以为她只是想做个业佘作家而已。
但事情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接下来,我注意到佩馨每次来见我时都刻意地打扮一番。
她初来见我时,没有化妆,头发蓬乱,衣服也穿得很随意,好像刚起床的样子。她常说自己现在忙得连刷牙的时间都快要被挤掉了,哪还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但这两次来见我,她似科都是精心化妆过的,口红抹得红红的,双眉画得又细又长,再配上合身的时装,佩馨好像是在向我展示她女性的魅力。
佩馨也很在意我怎样看待她的装扮。
一次, 我看她进门的样子很抢眼,就恭维了一句:“你今天的穿戴真是不同寻常啊。”
她脸上顿时掠过一阵红晕,一定要我说清楚不同寻常在何处。
慢慢地,我感到她与我谈话的口吻越来越有点不对劲儿,她的眼神也越来越热切。
我不知道该怎样维持这种咨询关系。
我把这一切感觉讲给督导听,看着我一脸沉重的样子,他开玩笑说:“祝贺你呵,小东。”
“有什么好祝贺的?”我纳闷地问。
“你终于开始接受来询者对你的移情考验啦。”
“什么意思?”
“我是说,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怎样帮助佩馨适应在哈佛的学习生活了,而是怎样在不伤害佩馨自尊心的条件上结束你们的咨询关系。”
接着,督导告诉我,来询者对咨询者产生感情依恋,是心理咨询中常有的事儿,也是对咨询者个人操守和咨询技巧的考验。由此,我应该多同佩馨讨论这段时间以来我对她的帮助及怎样可以将这种帮助内化为一种个人成长的动力。
也就是说,我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努力使佩馨将对我的感情依恋转变为对她自我的鞭策,从而长华我对她帮助的实际意义,以渐渐拉开我们之间的距离,使她对我不再存有任何浪漫的幻想。
末了,督导还提醒我,佩馨很有可能会在我面前表露其恋情并提出与我约会的。
“佩馨会对你朝思暮想的,”督导意味深长地说,“你要使她不再想你,就要想办法使她把你的形象长华为一种克服困难的动力。这就要看你怎样在你们之间保持最好的距离了。”
“唉,”我叹口气说,“做心理咨询还会惹火烧身啊!”
“常有的事呵,”督导知着说,“但既然已经着火了,就要想方设法去来火。你知道你手中的灭火器是什么吗?”
“是什么?”我问督导。
“是她对你的尊重。”督导回答说。
“噢,怎么解释?”我眼睛一亮。
“因为主动权在你手里呵。”
我细细地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