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正是因为唐念君,才使得唐门一脉不得安宁!1
第269章:唐门旧事(陆)
唐念君这个孩子,正逢人生得意,年少轻狂,没少和北京的各路王爷府的后人厮混。
王爷们什么心思不得而知,但他们的后人也不过是一群酒肉之徒,唐念君为人大方,仗义疏财自然博得这伙人的欢喜。
一群纨绔子弟还能干出什么好事来?
唐念君得了家里人的宠溺,老父亲每天神神叨叨放任不管,他自然乐得清闲,也正是因为这份清闲,可是坏了大事了。
因为他被一群二世祖劝说,要去勾搭胤缇留在北京的千金!
这胤缇是什么人?那可是十四王爷的女儿!
这十四王爷又是什么人?那可是数不尽的野史当中,真正的江山之主!
有传说这十四王爷胤缇才是当年雍正爷立位的真正皇储,但是诏书被人篡改,才使得后来乾隆爷登基。
这故事不过一句话,但当中藏着多少腥风血雨谁也说不清楚。
尤其是胤缇,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他决不能够甘心,但毕竟是看着乾隆爷长大的,这口气掺杂着血水亲情,更显无情。
也真是让人琢磨不透,自打乾隆爷登基以来,就放任胤缇去了江南,久居不上,无故不得进京面圣。
这当中的意味多少都给那些说书的艺人添了料,是越传越乱越传越邪性。
但也从侧面证实了,乾隆也确实有心提防胤缇。
早年间胤缇有个私生女,也是江南之女生下来的,自幼丧母,胤缇对这女儿宠溺非常。
自打有了这个女儿,别人不管,乾隆爷好像是有了主意,这就下诏令这女子进京,于京办的学院中修习礼法。
这有点违背常理了,但想想原因,大家也都猜得出来。
这是一种牵制,把十四王爷最宠爱的女儿送到北京,也许是为了挟持要挟?
这可是皇帝下的旨令,十四王爷贵为皇亲国戚也不得违背,只能忍痛将女儿送至北京。
这女儿交由了乾隆爷的亲信看管,就在京城繁华的一间大宅子里,寻常的也没什么事,更无人敢扰。
有人这么提议,也真是无事生非,不知道背后是不是有家大人的意思在里面,可唐念君没想那么多。
再怎么惊天的来历,也不过是个女子罢了,见见又有何妨?
也就去了,趁着夜黑,听到那宅子里的厢房传来阵阵女儿的读书声,唐念君翻墙而入,蹑足潜踪。
把门一推开就进去了,唐念君夜闯王府大院,可真是胆大妄为。
但这人倒也机灵,进了屋子二话不说,跪在地上先抽了自己两嘴巴,磕头道歉。
屋内的女子,正是胤缇的女儿,枯倩。
枯倩一瞧来者,也是吓了一跳,但看这人进来就抽了自己两嘴巴表达歉意,也知道此人并没有歹意。
遂即让他起来说话,夜闯此地意欲何为。
唐念君一抬头,眉眼含笑,这边厢送二目,那边厢芳心动,这一送一接的功夫,俩人心里都是咣当一声。
要说唐念君自幼家境殷实,相由心生自然长得不会太差,浪荡公子要是没个标致模样怎能万花丛中过。
枯倩就更不用说了,环佩叮当眼角有笑,一动一静之间就连那空气中都荡漾起了说不清的万种风情。
俩人的感情就像针尖对麦芒,谁碰到谁都是刺地心头肉直颤。
一声公子请坐,那边接一句姑娘有礼,这俩人眼瞅着都快要起火了。
唐念君说清楚了来意,也是想见见美人跟兄弟们炫耀,但一眼看过来就觉得自己小半辈子白活了,简直不叫人。
怎能如此无礼于佳人,伸出手抽了自己好几巴掌,枯倩看着都疼,赶紧上手拦了下来。
两个人一搭手这么接触下来,姑娘脸就红了,唐念君也差点晕过去。
想当年沾衣裸袖便为失节,孤男寡女同处一室,摸摸索索成何体统,俩人又这么暗送秋波···
后来的事情不用说也清楚,这俩人好上了。
枯倩也是个苦孩子,虽然贵为王爷女眷,但坏也就坏在上面了,被挟制到了京城,见不到生父怎能不苦。
每天唉声叹气,只叹是高墙送不出去那情意绵绵,想着自己这辈子也就如此糊涂过去了。
不成想在晚上碰见了这么一个“久经沙场”的公子哥,哪里把持得住,更何况人在半夜时分的情绪是最容易触动的,这也就自然成事了。
唐念君虽然纨绔,但绝非无情之辈,听美人诉衷肠也是动了情,俩人卿卿我我过了一晚上。
到了白天毕竟是私通,这事情可不能见光,传出去更是要惊破天,俩人恋恋不舍也只能分别。
唐念君把门打开,悄悄退了出去,不巧却被倒水的小丫鬟看到了,唐念君也没留心就翻墙走了。
回到那群坏小子身边,也是一时痛快把自己怎样见到美人,美人怎么多情妩媚都说了出去。
小丫鬟也是心惊肉跳不敢隐瞒,把这事情告诉了老爷,老爷本就奉命看管枯倩,一听这消息吓得从椅子上掉下来了。
而另一边,那群坏小子里有人把这事情告诉了家大人,家大人正愁着找不到办法使坏,赶紧上报天听。
晚上的时候,那王爷府的老爷差人把守,本想着一举拿下这浪荡子,但晚上一瞧来人,居然是唐门的人。
这就难办了,进退不得,这群家丁成了一群望风的帮手,只能眼巴巴瞧着唐念君夜会枯倩。
唐念君日思夜想,真是想佳人温柔都睡不好了,这才第二天又来了这地方,枯倩又何尝不是。
俩人说不尽多少海誓山盟,在感情的冲击之下,就连那昔日里纨绔的子弟都转了心性。
唐念君就想着一个办法,就是要跟枯倩厮守下去。
这在当时可不亚于杀人犯案,又是皇亲国戚,传出去那得是多么丢人的忌讳。
这事情皇上知道了,本来就对唐秋生有了怀疑,又来了这么一道,真是压垮了骡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龙颜动怒,下令斥责了看管枯倩的老爷,又令人把唐念君抓起来打一顿,押回唐府,以观后效。
唐念君晚上正和枯倩郎情妾意,冲进来一群人不由分说就把他打地死去活来,枯倩也给送进了宫中暂为看管。
唐念君万念俱灰,被打地骨断筋折,这也是皇上的意思,作给唐秋生看的。
送回了唐门,唐秋生一瞧自己的爱子居然被人差点活活打死,真是七窍生烟。
寻问之下又得知了这枯倩的来历,想到之前的事情,气不打一出来,俘虏了无辜的女子不说,居然还把自己的孩子给打成这样,怎能善罢甘休!
皇上他是不敢怪责的,但那王爷府可就两说了,居然没有说句话,也不表态相告,真是气煞了唐秋生,这就找上门了。
那家老爷本来也是王爷,挨了斥责正是心情烦躁至极,唐秋生不问青红皂白就来斥责,也是怒从心起。
俩人吵了起来,这人也是气急败坏,就说唐秋生边疆蛮族,不知教化,放任嗣子又行诡秘之事,真该千刀万剐。
这可真是找死,唐秋生本就气急,其实人家那话也没说错,但到了这会真是控制不住了。
又长期被那蛊毒浸染,心性早已丧失,要不是这些年修身养性,刻意压制,早都要疯了。
今天受了这样的刺激,唐秋生再也管控不住自己,只看是手起刀落,见血封喉!
当那王爷一脸不可置信死尸倒地的时候,唐秋生脑袋嗡地一声,想起了白三石的那句话。
祸从子嗣!1
第270章:唐门旧事(柒)
唐秋生恍然痛彻,一路攥着滴血的刀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一众家奴院工看到老爷这等煞气模样,纷纷退让,问都不敢问。
唐秋生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唐念君,不言一语。
默默回到了这间屋子,将一切记录下来,神情恍惚。
当初白三石没有说错,要不是自己痴心妄想融合百家之长,痴心于此放任不管子嗣教化,怎能落得如此下场。
可是事在人为!
有了这等逆天的手段,融合了百家之长,又以邪法淬炼了筋骨,了解了无数隐秘的唐秋生怎能坐以待毙。
杀了王爷,这结局不用多说,但也不是绝无出路可寻,唐秋生想出了一个对策,逆转乾坤!
这是一步险棋,棋错半招满盘皆输。
但一切迫在眉睫,也没别的办法了,唐秋生摇头叹气过后,把自己的孩子给叫了过来。
他下了一个主意,不管唐念君百般求饶,也是铁石心肠。
当孩子浸入药池之中,那惨叫的声萦绕在耳边,让唐秋生悲痛欲绝但又无可奈何。
这个抉择,也成就了唐门的兴衰。
这就是唐门旧事的过往,白长生念念叨叨跟众人说了起来,可说到唐秋生具体做了什么的时候,却是打住不说了。
看了一眼邀月,白长生没打算说出全部,他有了顾虑。
悦而三个人都在旁边围了过来,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了,可白长生并没有多言,只是翻过了那一页。
这一页翻过去,后面记录的无非是些嗟乎惨兮的感叹语气,刻画了唐秋生最后的凄凉心境。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唐秋生即便贵为王爷,但此事已经惊怒了皇上,不可能再有善终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事情就算是想要逃匿都是不可能的。
何况一大家子人,逃到哪不都一样?
尤其是枯倩,在卷轴的记录上只说是送到了后宫之中让人看管,并没有下文了。
想到后宫是个什么地方,白长生打了个哆嗦。
这件事情后来也传到了十四王爷胤缇的耳中,胤缇闻听过后怒不可遏,直接上书朝廷要问责唐门。
并且打算亲身到往唐门来讨个说法。
乾隆爷大惊失色,这个人绝不能轻易进京,赶紧安抚了十四王爷,又想到了唐秋生所做的那些事情。
虽然曾经陪王伴驾杀伐半生,但动摇了朝廷根基,此人不得不除,遂即一诏令下,赐唐家满门抄斩。
在这过程当中,柳达开作为唐秋生的莫逆挚友,也曾力劝他不要沉迷于邪魔外道,但那个时候的唐秋生根本不以为然,后来皇上下令抄斩,柳达开也曾上书求情。
为此人重犯求情,自然也是要很大的勇气,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