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科技分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开始奔忙,组织了研究小组,他往往今天作为科学家彻夜进行理论计算, 

第二天则在考虑取得石墨的方法,计算石墨的形状。他建立的反应堆理论, 

现在的原子力学教科书还原封不动地使用。 


… Page 34…

     1942年12月2日,费米的研究小组聚集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足球场一端 

的巨大石墨堆前面。在石墨中埋着7吨天然铀反应堆,按照费米的指挥,随 

着控制棒一点一点地抽出,计数管开始发出咯嗒咯嗒的声音。拔到一定的程 

度,计数管终于发出激烈的声响,表示正在发生链式反应。这是人类第一次 

人工发生并控制原子能的时刻。 



                               丁粒子的由来 



     1974年8月,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立布鲁克 

海文实验室,用环形的质子同步加速器对质子加速,使质子轰去铍靶来产生 

新粒子。结果在31亿电子伏能级附近,出现了尖锐峰顶,意味着出现了一种 

前所未有的长寿命新粒子。 

     然而慎重而认真的丁肇中博士,没有急于做出结论和公开发表,而是从 

8月到10月,反复多次实验来核实这个发现,直到确认无误后为止。 

     经大家研究和讨论,命名为“丁粒子”,即取了与丁肇中的中文名字的 

第一个相似的字形来命名。 



                              合成橡胶的由来 



     橡胶被称为四大工业原料之一。但仅靠天然橡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工 

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早在1861年,欧洲的一些不产天然橡胶的国家,就开 

始了合成橡胶的研究。1875年,有人用浓盐酸和异戊烯合成的橡胶,第一次 

将合成橡胶变成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南洋一带,完全控制了这个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园,欧美国家更加感到橡胶奇缺,加快了对合成橡胶 

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前苏联化学家列别捷夫发明了一个合成橡胶反应器,从 

粮食中提取了一种无色液化易聚合的“丁二烯”气体,作为合成橡胶的主要 

原料。用丁二烯在金属钠的催化作用下,与苯进行聚合反应,得“丁苯橡胶”。 

这一研究成果,促进了前苏联合成橡胶的迅速发展。同时,德、美、法、日 

等国家也都取得了合成橡胶的研究成果。到 1945年,世界上共产合成橡胶 

87万吨,第一次超过了天然橡胶产量。50年代中期,意大利科学家纳塔和德 

国科学家齐格勒提出了“定向聚合催化”的理论,将它应用到合成橡胶研究 

上,开辟了合成橡胶研制生产的新途径。 



                              玻璃幕墙的由来 



     玻璃幕墙诞生有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1851年英国园艺师派克斯顿首先 

采用大面积玻璃采光。1919年法国建筑师密斯·瓦·德罗进而提出墙窗合一 

的设想。但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而没有实现,直到1968年才由美籍华裔建筑 

大师贝聿铭把这变为现实。1971年落成的美国波士顿汉考克大厦,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玻璃幕墙大楼。但该楼在1973年遭到时速120公里狂风的袭击而部 

分损坏。贝聿铭不气馁,他总结了这一教训,加强了大厦结构框架的刚度, 

改用较厚的回火玻璃,终于获得成功。玻璃幕墙有金色、茶色、墨绿色和古 


… Page 35…

铜色4种颜色,质素方面有反光不反光两种。反光玻璃,室内可看见室外, 

而室外看不见室内,只能见到反射的街景。不反光玻璃内外均可见,透光度 

较强。玻璃的规格可分普通镜片、强比镜片和保险镜片3种,其中保险镜片 

最硬,抗震、抗撞力最好。玻璃为6厘米厚,可抗御200公斤撞击力,经得 

起10级台风的考验。玻璃幕墙装修简便,但吸热性强,所以必须装空调,并 

配有防火装置。 



                              合成尿素的由来 



     德国化学家韦勒(1800—1882年)不但是最先提出取出金属铝的人,而 

且还是世界上首先用人工合成尿素的人。 

     1824年初冬,24岁的弗里德里希·韦勒从瑞典留学后回到德国的法兰克 

福。他在瑞典时,跟着当时最著名的化学大师贝采里乌斯学习化学,由于韦 

勒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很受这位老师的赏识,多次把重要的实验工作交给 

他。回国后,他没找到工作,就在母亲给他收拾的小房间内暂住下来。几天 

后,他母亲再来时看到房内面目全非,房间内摆了瓶瓶罐罐,什么铁架台、 

水浴锅、烧瓶、研钵、漏斗到处可见,韦勒已经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化学实验 

中。一次,他把氨水和氰酸的混合溶液倒入一个大瓷盘子里,然后放在水浴 

锅上加热蒸发,溶液蒸发得很慢。傍晚他从浴锅上把盘子取下来,让溶液冷 

却。第二天,发现盘子里形成了许多透明的白色物质。韦勒推断,这不是氨 

的结晶,就是氰酸的结晶。要么也许是氰酸氨。经过分析鉴定,奇怪的事情 

发生了,它既没有氨的性质,又不显示氰酸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呢?经过多 

次实验,他仍未解开这个谜。 

     1828年秋天,他把从人尿提取的尿素和他自己制造的白色物质反复对 

比,通过一系列的对照实验,终于把问题搞清楚了,他自己制取的白色物质 

就是尿素。于是,人工合成尿素的方法就这样发现了。 



                                钻机的由来 



     19世纪初,约尔丹发明的手提式钻机(又名“手钻”。实际上是一种由 

手摇柄驱动机的冲击式钻机)是最早问世的开采工具之一。其时,钻头利用 

曲柄转动时在活塞中受到压缩的一股空气向前冲击,但是这种钻机因操作不 

便,未能获得广泛应用。1849年,美国人科奇首创蒸汽钻机(即蒸汽冲钻机)。 

他的钻机借用活塞蒸汽机的部件设计而成,并在隧道施工中使用。可是在矿 

井下或地下却产生通风之类的问题,因此1860年以后遂为这时问世的气动钻 

机所取代。通过这种钻机与D·科拉东同年在日内瓦发明的那种用以产生压 

缩空气的设备搭配,格朗迪、格拉托尼和C·索迈伊勒这三位工程师在对原 

来的设备加以改进的同时,终于在1857年试制成了一种高效冲击式钻岩机。 

这种钻岩机从1861年起,在开掘塞尼山隧道时经受了考验,确实名不虚传。 

1865年在萨克森矿区虽用气动钻机作过种种试验,但这种技术到19世纪末 

才在采矿工程中得到应用。 



                                焊接的由来 


… Page 36…

    铁的焊接法是希腊的铸工格劳科斯在公元前690年创造的。此外,出土 

文物表明,早在公元前780年,哈尔希塔特文化区就以锻焊法制造长矛、轮 

毂等物。人们在意大利古城庞贝 (它在公元前79年因附近火山大爆发而湮 

没)发现了一条锻焊而成的管道。 

     印度德里那个著名的库图普大立柱,据说是在公元330—380年间用熟铁 

块一块一块地锻焊而成。在德国沃尔姆斯市的圣保罗博物馆里,有一支公元 

5世纪的铁矛也是用四个部件锻接而成的。日本锻焊而成的第一批利剑是公 

元573—621年间的产物。 

    达·芬奇于1500年用锻焊法制造铁管。J·冯布恩施魏格在1586—1589 

年间也用锻焊法制成巨型火炮。英国人H·库克早在1811年就建议:借助手 

锤,用预先弯曲成形的扁铁,通过塔焊而制造熟铁管。PH·哈尔斯德尔费于 

1642年报道了他称之为“Theophrasie”的焊接法:烧熔硝石粉、硫黄粉和 

酒石酸氢钾粉三者组合的混合物可使其间的金属件熔接。19世纪末问世的铝 

热焊方法用的就是这一原理。1782年,G·CH·利希滕贝格首次借助电流进 

行焊接,然而今天使用的电焊却是从19世纪中叶才开始研究的。截至1830 

年,用手锤或机动锻锤进行的锻焊始终是工业部门采用的唯一焊接法。 


… Page 3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