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学演义 作者:张世贤-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话,说得曹植心里沉甸甸的。曹植从他老爸的办公室里退出来,一路走,一路思忖:父亲所言也不无道理,长期这样下去,确实不是自己愿意过的日子。可是自己又能干点什么呢?曹丕在父亲那里颇为受宠,我也很难与之争锋;如果在他手下干活,我这样的性格,肯定为他所不容。还是索性自己另僻途径,找点谁都不做的事情尝试一下吧,或许会有所作为的。 

  曹植自此开始研究经济学理论。他把各种版本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翻遍以后,发现经济学所关注的其实并不是教人如何赚钱的学问,而是关于资源配置的学问。经济学告诉他,在一个自由选择的体制中,社会的各类人群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往往从自利的动机出发,在各种买卖关系中,在各种竞争与合作关系中实现互利的经济效果。交易会使交易的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另一方面,虽然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是事实上由于市场本身不完备,特别是市场的交易信息并不充分,却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造成很多很多的浪费。 

  提高经济效率意味着减少浪费。如果经济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况变坏的同时使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状态就达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样定义的效率被成为帕累托最优效率。曹植反复揣摩这个经济学的效率定义,觉得这个意大利人说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就在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了帕累托改进,经济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销售和消费其实是脱节的。由此造成的浪费也是非常惊人的。你说现在反对大吃大喝,可是要吃要喝是人家自己掏钱买的。全国的饭店里一年吃剩下的饭菜有多少?有人估计往泔水缸里倒掉的在600亿元以上。而更多的是那些城里人,家里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存放很多本来就没有穿过几次的衣服,从来没有翻过的书,成纸箱的儿童玩具,仅仅看过一遍的电影光盘,甚至连一遍也没听完的英语磁带。一个中学生两年可以换3部手机,原因很简单,原来的样式不时髦了,拿不出门了。至于旧家具、旧电器更是无处存放,只好该扔就扔。 

  面对这种情况,曹植和我们一样,也很难在道德方面对谁进行谴责。消费领域通行的规则是消费者有权处理他自己花钱买来的任何商品和劳务。不论他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哪怕他原封不动地扔掉也属于完全正当,别人无权干涉。由于商品本身存在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属性,理论上,一件商品在出售给消费者的那一瞬间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消费者将它用掉的时候才实现价值的,后者所实现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里,生产商品仅仅是为了销售而不是为了消费。销售和消费的脱节其实是很大的浪费,这种资源配置的效果根本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最近曹植在《北京晚报》上看到这样一个报道:家住昌平的一个农民,居然从废品堆里淘出一座图书馆来。这位农民姓徐,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徐元直老先生的孙子还是曾孙子。反正人家日积月累,从废品堆里把各种有用的书籍和民俗文物清理出来,五年的时间,居然装了满满的八架近万册图书,成了十里八村乡亲们的文化宝贝。如今这小徐建立起了自己的“爱心图书馆”,他还设想要开展一个“知识储存”活动,要让人们将自己家里闲置又舍不得卖的书都存在他的爱心图书馆,真正发挥这些书的作用。 

  这件事对曹植很有启发。但是曹植心里明白,经济行为就要遵从经济规律,不能仅仅凭借“爱心”行事,解决资源浪费无论如何是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里,完全的利他主义规则是行不通的。如果把各家各户闲置的商品,通过市场进行二次交换,使物尽其用,不是可以很好地杜绝浪费吗?为什么就不能建立一个旧货交易市场,让大家来处理弃置不用的东西呢? 

  “有道理!”曹植把自己的想法向曹操一讲,立即得到了曹操的赞赏。那就干吧。在曹操的鼎力支持下,曹植在城乡结合部租下一片地皮,建立了一个3万平米的大规模旧货交易市场。 

曹子建开办旧货场 董事长赖帐不还钱(2)
    一开始的时候,曹植的旧货市场生意比较清淡。人们还不习惯把家里的旧东西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可是远近的农民对旧货市场里的家具、电器很感兴趣,纷纷像赶集似的来这里淘金。上千元的电视机在这里一百多元就能扛走,一套组合家具也就七八十元,拉回去往屋里一摆,照样显得阔气。市场始终是供求关系决定的,来这里买旧货的人多了,各种各样的旧货也就好卖了,城里人也愿意到这里处理家中要淘汰的东西了。 
  曹植不断创新旧货市场的营销模式。他先是把旧货按照价值和功能进行分区,家具类、电器类、汽车类、服装类,图书类等。后来又把双休日开办成“跳蚤市场”,让愿意参与旧货买卖的人自己在市场里互相寻找交易对象,随便砍价。只要双方觉得合适就成交。也可以进行以物易物的非货币性物物交换。曹植还特别鼓励家长带领小朋友到跳蚤市场上互相交换玩具,借以培养儿童的商品意识。自己玩腻的玩具拿到市场上换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别人也可以同样从他这里得到新奇的东西。这样可以使双方都能够从交易中得到好处。小额商品,儿童玩具,以物易物者,一律免收交易费。 

  对于大件商品,这里一律采取货主自我标价的方式进场。一件旧货可以任意标价,哪怕是比原价更高也没关系,但是有一个规定,标价后一个星期无人购买,要自动降价10%,如果还没人买,一个星期后再降10%,直到最后有人愿意出价钱购买为止。 

  这样的方式很是吸引了一些看中商品又想等降价的人。吕布曾经在这里看到一部红色法拉利跑车,外型和功能各方面都很满意,一点不比当年董卓赠他的赤兔马差。可是他觉得60万元太贵,想等等再说。他的理想价位在40万元左右。一个星期以后降到了55万,又过了一个星期,降到50万,他想等到下星期再来买,谁知道等星期一过去的时候,却被人上星期已经买走了。吕布真是感到追悔莫及。 

  旧货市场里这种价格机制的灵活性就在于,如果你一定要等降到你理想的价位,可能就被别人抢得了先机。所以,一直等下去也有买不到便宜货的风险。这种公开透明的标价方式,可以说在商品本身的质量、性能、受损状况、破旧程度等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依靠价格信息来调整买卖关系是最有效率的,只要有人愿意出的价格,那就是一个公开的,同时也是公平的成交价格。 

  曹植的旧货交易市场还公开接受市民的捐赠。凡是旧衣服,一律接受下来,统一消毒,然后根据各地的受灾情况,联系捐赠给灾区人民。家里的旧书、课本、辅导材料之类,接受下来之后主要捐赠给西部老少边穷地区,让这些图书为那里的中小学生带去新的知识,再次发挥作用。 

  曹植无意之中又涉及到了馈赠经济。馈赠经济是一种没有交易底价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的社会福利效果应该说是比较明显的。馈赠可以使捐赠者获得精神道德的满足和享受,接受捐赠者则可以得到物质利益的享受。一件衣服对于富人可能仅仅因为式样陈旧而没有价值,对于穷人则是极有消费价值的。这样自然就物尽其用,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馈赠分为向社会的馈赠和向亲友的馈赠。向亲友的馈赠有时则涉及到资产和财富的转移,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会使国家在税收方面蒙受一定的损失。至于怀着某种特殊的目的向有权势的人实施贿赂,虽然也可以冠以“馈赠”的名义,但是事实上却是一种权钱交易,不能算是馈赠。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旧货市场的交易无论如何不会是市场经济的主流,因此,曹植的收益也是有限的。毕竟在中国这样的消费文化环境里,很多人仅仅是因为“面子”问题还不习惯于旧货的买卖,富人们出于面子而不屑于卖,穷人们碍于面子不愿意买。其实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浪费是应该大力提倡的。曹植的举动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里我们也并不是要给曹植戴什么高帽,说他多么积极地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但是曹子建能够从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效用出发,考虑问题并付诸实践,确实是符合经济学所提倡的原则的。 

  市场机遇总是需要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曹植在开办旧货市场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机遇。他注意到一些看似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东西,往往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如名人字画,古玩文物等。这些东西在寻常百姓家里可能就是一个带着裂纹的旧瓷器,可是经过行家法眼一过,可能就是宋代汝瓷官窑的珍品,动不动价值连城。这些东西要我们平常人看来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但是却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物以稀为贵嘛。越是稀缺的东西,就越有价值,这正是经济学的基本法则。为了使那些稀缺的东西真正展现自身的价值,就需要一个公开的竞价机制。曹植灵机一动,开办了一家拍卖公司,取名“德嘉拍卖行”。“德嘉”是“得价”的谐音,取合理价格的意思。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德嘉拍卖行一开业,果然生意兴隆。过去收集的坛坛罐罐,现在都成了文物,都能拍出天价来。有了这些资金垫底,拍卖业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