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贵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五皇子更心碎的,就只有淑妃了。

    因为苦心萦虑,淑妃的胎儿不保了。其实,她的胎况不好,早已经有了端倪。当时郑杏林甩手将她交由周太医主诊,就是如此。果然,就在这个时候落胎了。

    发生了这么多事,她落胎一事,反而不算得什么了。她的两个儿子,太子吐血昏迷,正在养着身体;七皇子刚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回来,还不知要养多少时日,才能好转。

    九和香一事,几乎将她的根基都拔起了。最令她不能面对的,就是她两个儿子现在反目成仇了,一直疼爱的幺儿。更是对她怨恨入股骨。——从七皇子府拒绝永和宫所赐的药材,就可以看得出来。

    现在,淑妃在永和宫,整日以泪洗脸。就算成嬷嬷不断劝慰她要以身体为重,她都听不进去了。

    她这个年纪落胎,已经重创了身子,再加以这样的心绪,身子就怎么都养不回来了。不过一两日而已,淑妃就双颊深陷,整个人就像一株枯萎的花儿一样。哪里还复先前的容貌光彩?看着。倒像一个老妪了。

    太子的身体没有大碍,慢慢调理就能好了。但是他几乎不能行房的事,尚药局的太医都知道了。暗地里,朝臣们都知道了。虽然大家明面上不说什么。但朝臣们一想到皇嗣问题。就心忧不已。

    他们只能安慰自己:太子还年轻。皇嗣会有的。若是没有……那也只能另作打算了。

    朝臣们在想什么,朱宣明并不知道。这样的事,没有人会在他面前说的。对于他来说。现在怎么都咽不下去的,就是朱宣信谋害他一事。

    虽然大理寺定论背后是西盛所为,但发生了那么多事、有那么多证据,朱宣明又不是傻子,对朱宣信自是起了提防。

    祝虞只是一个内侍而已,有什么办法能令蒋妘行事?他更愿意相信,是蒋妘与朱宣信勾结来害他,只不过目前没证据而已。

    人心就是如此,一旦开始怀疑,就怎么看都是那么一回事。先前朱宣明有多相信自己的弟弟,此刻就有多恨这个弟弟!

    甚至,他还怀疑淑妃知道朱宣信居心叵测,却一直在为其遮掩。尤其是,朱宣明听到了一些风声,传蒋妘出事,是淑妃在下毒手,就是为了灭口。

    这些风声,旁人听了只是一笑而过,但朱宣明牢牢记在了心里,无比坚信淑妃为了替朱宣信遮掩,才会杀了淑妃。

    自此,朱宣明对淑妃起了疑心,日渐疏远了。

    七皇子府那里,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朱宣信自从醒来之后便一言不发,脸上也木木的,除了配合太医的治疗之外,旁的反应都没有,似木偶泥胎。

    只有在静夜时分,从宫中隐秘送出来的书信送到他手上的时候,他才会露出笑容。这个笑容,看着就如要吃人般,甚是吓人。

    醒来之后,朱宣信只下了一个命令,就是停止江南的谋划。他现在这个样子,就算在江南谋划得再多,也没有什么作用了。

    原本,他打算趁着这一次随行江南,以谋取救驾之功,甚至,连刺客都准备好了。只要他救驾有功,就以一个漂亮的姿态出现在朝堂,然后太子一死,他就顺理成章将太子的人才、势力都接过来。

    现在,这些谋划都成了一场空!而导致他计划落空的,就是九和香!

    他寄予厚望、打算最后用来成事的九和香,竟然让他栽得如此凄惨。现在,他的屏障没了,得力属下没了,势起的机会也没有了。

    到底是谁?在这么处心积虑对付他?而且还有这等本事!——这些,才是他真正忌惮的。他一直沉默,也是在脑中反复思量着这个。

    到底是谁,他一时半会还想不出,但一定少不了安国公府的韦长隐!

    最初,太子出事时,就是韦长隐将线索引向九和香的;后来,又是韦长隐将郑杏林带来紫宸殿。在大理寺、虎贲军和父皇的暗卫都出动的情况下,都找不到郑杏林,但韦长隐偏偏找到了。

    若说郑杏林躲藏与韦长隐没有关系,他都觉得可笑。但他查来查去,都查不到端倪,也不明白韦长隐何以与他作对。

    安国公府看似站在太子那边,但实则是中立的,只站在父皇那一边。这样的安国公府,怎么会出手?

    他无法得知,安国公府竟然如个铁桶一样,他什么都查不出来。

    没多久,一道影子来到了朱宣信跟前,拿出一封书信禀告道:“殿下,坤宁宫有消息传来了。”

    看罢书信之后,他的眼神亮了亮。在危难之际,连他的亲生母亲都舍弃了他,但坤宁宫的谢姿,还在为他出谋划策,以帮助他早日脱困。看来,利益比什么关系都要稳固。

    过了一会儿,他才挣扎着说道:“来人……帮我送口讯去……去永和宫。”

    母后说得没有错,事情既然都发生了,也无可奈何。元气大伤之时,怎么都要找些滋补的,永和宫、亲生母亲欠他的东西,他要慢慢找回来!

    (章外:第四更!这一章过渡。呜呜呜,连平安符的影子都看不到了,心好伤。)(未完待续。。)

    ps:  第四更!感谢神仙小胖喵、钟巫艳、珠圆润玉圆润的月票,谢谢大家~~

514章 巡幸

    (第五更!继续日更一万求订阅,求支持!请大家看我……咳咳。)

    在几位皇子元气大伤的时候,朝堂却渐渐热闹起来了。因为,数年一度的帝王巡幸开始了。

    不管是跟随崇德帝去江南的官员,还是留在京兆的官员,个个兴致都颇高甚高。跟随皇上巡幸,有机会露脸;留在京兆安职的,能昭显本事,皆大欢喜。

    帝王巡幸,其实是皇权行使地方的变更,由此而引起的变动可想而知。不用说等待皇上到来的江南府了,京兆这里就已相当兴奋了。从宫里到宫外,几乎都动了起来。或许,大家也是想驱赶之前的沉郁,便表现得更加明显。

    崇德帝并不是一个喜好巡幸的帝王,加之京兆又发生了这么多事,这一次巡幸江南就显得更加特别了。

    在崇德帝出发之前,就已经发下王令,曰:“朕于五月十五于江南巡幸,诸官员各修乃守,忠乃职事,敢不敬戒,国有常刑。监国大臣辅太子,致政事清平……”

    这道王令,主要针对的是留在京兆的官员,政事堂的裴公辅、王璋和郑时雍皆恭敬领令,其余的官员俱齐声应对。

    本来,崇德帝还想在早朝上给太子一个亮相机会,然而太子身体尚未大好,脸色甚是惨白,并没有一个储君意气风发的气势。若是这样出现在朝臣面前,反而不美。

    许是之前京兆发生太多事情了,伴随着朝臣兴致的。还隐隐有一种担心,担心皇上能不能顺利成行,担心巡幸会不会出什么事。

    其中,礼部尚书张明德最忙,也最忧心,感到肩头重压愈沉,急得嘴角都冒了泡。皆因,礼部除了要准备皇上的大驾卤薄外,还有打点一个重要的事情。

    这个事情,就是皇上车驾在离开京兆之前。还有一道告圆丘、宗庙、社稷的别仪。告圆丘、宗庙、社稷。听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不复杂,但确保没有差错,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幸好。皇上及大臣们在别仪之上超常发挥。并没有出什么差错。就算有。也是轻微到可以忽略的,这令张明德心头大石终于放了下来,感谢满天神佛。

    帝王巡幸是一件大事。因此。到了五月十五这一天,太平道两侧已经站满了百姓,他们都想看到皇上的仪容,近距离感受天家威严。

    虎贲士兵、京兆府守卫早就已经这陈在太平道了,他们用长枪形成了一道墙,挡住了无比兴奋激动的百姓,以护卫崇德帝的巡幸队伍顺利出行。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帝王就相当于神祗。当崇德帝明黄的法驾出现在太平道时,一阵阵欢呼声几欲响彻天际,有百姓开心得泪流满面,也有百姓激动得晕了过去。

    天下系于一人,崇德帝高坐在法驾上,看到这些百姓会想什么?没有人知道。

    长隐公子陪在崇德帝身侧,这一次他不再是宽袍长袖,而是换上了安国公的装饰,看似多了几分人间气,但那绝色的容颜仍是让许多人看呆了去。

    他听着这些震天的欢呼,神情不免有些动容。尊崇与责任,其实是同等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话说得没有错,但天下兴亡之大,更在于国君。

    他唯愿皇上这一次巡幸,真的能忧勤兆庶,安集遐荒,如此,才真是国朝之福。

    而其余的大臣,或在崇德帝之前,或在其后,个个都神情肃穆,除了车驾的辘辘声、马匹的粗气声,这一行队伍就没有别的声音。传入他们耳中的,是太平道百姓们的欢呼呐喊。

    在百姓们的欢呼呐喊中,帝王明黄的法驾出了京兆城门,渐渐远去……

    崇德帝离开京兆之后,有裴公辅、郑时雍两位监国大臣在,太子又异常乖顺,政事上是忙中有平,并没有出现什么大事。

    想来,先前九和香一件事,已打沉了几位皇子的心志,各系的人马都收敛了很多;而另外的皇子,则是在努力长大,争取活到成年。

    就连太子朱宣明都异常乖顺,他知道自己在政事上太生涩,为了不使政事紊乱,每每裴、郑两位监国大臣有何建议,他都会听取。

    如此一来,京兆的政局比崇德帝在的时候,要平静许多。这样的平静,是十分难得的,很多人都珍惜这样的平静。

    顾琰同样如此,她珍惜这种平静,但更清楚这样的平静,更像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因此,她反而比之前更忙了,因为要做好最周全的准备,以迎接将会发生的事情。

    长隐公子在离开京兆之前,曾来见过她一面。说的,还是江南银库事。这一次帝王巡幸,耗时起码两个月,按照沈度先前的安排,最迟到六月底,江南银库事就会捅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