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给老爸老妈的100个长寿秘诀 作者:闻卓屠骄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树立一切以健康为中心的原则。只要您心中树立了这样一条原则,并不断在生活中贯彻,那就相当于给自己穿上了保护自己身体的铠甲,任何事都不能侵犯到您的身心。
  运用糊涂的智慧。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看到的当没看到,听到的当没听到,要忍,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事清楚难,糊涂更难。
  潇洒生活,胸襟宽阔,乐观豁达。日常生活中,要力争做到小事不计较,大事想得开,既然生气也没用,还不如把令自己气愤的事情当作生活的一个小小情节,过去了就过去了。
  人生体悟台湾着名高僧证严法师有一句名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如果一天到晚愁眉苦脸、怒气冲天,久而久之,小病大病会接踵而来,无病的会得病,有病的会病情加重,其病因无外乎就是精神忧郁这个慢性杀手。由此看来,莫生气不仅是一种风度、一种精神力量,还是让我们生命之树常青的有力保障!
  2.能放手的就放手
  老年人要敢于并善于放得下,心境如水,坦然面对生活。放下的东西越多、越彻底、越干净,生活便越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对家庭的大小事情格外关注,而且事无巨细都得操心。大到买房、购电器、儿女找工作,小到锅碗瓢盆、一针一线,都要过问,有时甚至把成年子女当成儿童来看待。
  的确,当孩子还年幼的时候,他们难以离开我们精心细致的照顾,家中的大事小情也都需要我们付出百倍的操心。可时过境迁,好似一转眼的时间,孩子就都长大了。年龄在变化,社会角色也必须随之变化,孩子们变成了成人,我们也变成了老人,这时候,角色的转变就非常重要。这个角色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
  从生活的操劳者转变为生活的享受者。年轻时候的无数付出都已转化为今日的丰硕生活,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享受而继续奔波。
  从家庭的“执行总裁”过度到“董事长”。此时的我们只要把生活中的大事都掌握好方向,其他的就尽交给儿女去执行吧。儿女此刻的付出,正是为日后的享有做积累。
  从更多关注他人转变为更多关注自己。自己年龄大了,为了不让儿女为自己操心,自己多关注自己、保护自己,活得舒适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转变,是在潜移默化的斗转星移间渐渐发生的。当儿女大声向我们宣布:“我长大了,不要再管我的事情。”;当所有的日常琐碎没有我们的关心,反能处理得更妥当,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对一切都放不下心,事必躬亲呢?再想管得太多,只会是一种包袱。
  在这所有的不忍放手中,老人们最不愿,也最难放手的,恐怕就是自己的子女了。但孩子大了,却是必须要放手的。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该放手时就得放手;该放心时就要放心。您的过度不放心,反而会对儿女对自己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作为一个幸福的老年人,我们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些道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路,一代会更比一代强,我们的不放手、我们的过度担心,很有可能会让儿女束手束脚,于事无益反有害。
  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越多,您的心情就会越沉重,沉重的东西积淀得多了,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会让全家人跟着您一起沉重起来。
  越是放不下心,您所负担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当烦琐的家事让您倍感心力憔悴的时候,您想放下就难了。
  纵观生活,我们身边因放心不下而得不偿失的老人实在是太多了。有的老人,总觉得儿女太年轻不会照顾自己,所以年过花甲了仍为儿女一家的饮食起居操劳;有的老人,总感觉家里的大事小情要是自己不去关注,就会变得一塌糊涂……他们唯独忘记了,最该受照顾的人恰恰是自己。长此以往下去,儿女学会了顺其自然地享受,父母的义务和责任却越积越多,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成为了每天围着子女转的“保姆”。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老人们以为自己如此无谓付出,每天的计划都是围绕着子女转,必然会得到儿女更多的理解以及爱的回馈,然而子女对此的感悟却往往是截然相反的——关心和关注过多就转变为了唠叨啰嗦,就转变为了束缚和捆绑,让儿女活得反而不自在,回馈的自然也就是叛逆和不听话了。看来,放手也是一种爱的智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家有一家的难处。”老年人在对待具备行为能力子女的问题上千万不要太较真。太投入了,就会无端耗费心神,使自己陷入烦恼中不能自拔。要顺其自然,多多把时间留给自己,使自己生活得惬意起来。
  想想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有多少年轻时候还未来得及实现的梦想?有多少为幸福老年做出的生活计划还没有去实施?请让我们将时间还给自己,大胆地把孩子的事情放下,把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放下,自己的心情就会变得轻松起来。
  您已经为家庭、为孩子操了一辈子的心,现在该为自己操点心了!
  “放手”有窍门
  转移注意力,辩证看问题。当儿女为生活琐事所烦,不妨想想他们可以因此更懂得责任的含义,可以学会更好地安排时间和工作;当家庭事件少了自己的参与时,仔细观察您便会发现:井然有序未必事必躬亲。
  培养兴趣,丰富生活。老年人一般都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应充分加以利用,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可以种花养鸟、品茗下棋、读书垂钓、泼墨挥毫,在各种活动中寻找无穷乐趣
  参与工作,发挥余热。有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在工作中重树自信心,构建新的和谐人际关系,使自己生活充实,不再纠缠于家庭琐事。
  人生体悟
  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的眼前,只是看您怎么去感受。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随时都能放下一颗俗世的心的人,总能感悟到幸福就在身边;相反,心里总是有事就放不下的人,总是担心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的人,就会感到烦恼无处不在。
  有些事,放下了就放下了,放不下则永远不能放下。年纪大了,我们需要的是颐养天年,而不是事事操心。
  3.“空巢”也可以生活得更美
  每个人都应当学会调控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独守“空巢”的老人,尤其要努力做到这一点。想要让自己的生活繁花似锦,就要先让自己的心境海阔天空!
  两只鸟喂大一窝小鸟,慢慢地,翅膀硬了的小鸟高飞而去,只留下老鸟守着空空的窝,这是自然界存在的“空巢”现象。而今的年青人,大多如飞出巢穴的小鸟一般,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于是,原来热闹的家开始变得冷冷清清,偌大的房子里只剩老人独自生活。
  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们,面对着陡然冷清的生活,难免会心生“空巢感”。他们会自己给自己过生日,不自觉地给儿女摆放上碗筷,翻看过去的照片,甚至整天唉声叹气、感慨万千……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促成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孤独感。
  到了老年,孤独感都会产生,只是有轻有重,这是正常的现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摆脱这种“空巢”孤独感,让自己在生活中重新绽露
  欢颜也并非难以实现——
  首先,老人要对亲子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子女就像鸟儿一样,幼时依偎父母,羽翼丰满后自然要离巢飞去,子女的离家是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
  其次,我们不要把独居视为一种无奈之举,相反,要把它当作一种积极的休闲方式、一种舒适生活的方式。
  您的儿女在成婚前只是您的儿女,可当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生活后,他们成为了丈夫或妻子,更成为了爸爸或妈妈。这时,如若您真地和儿女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下来,那感觉必是不太舒服的。先不用说最难处理的“婆媳关系”等问题,就连最基本的生活您也会感觉束手束脚——老夫老妻二人独处的时候,何时睡觉、何时起床、何时吃饭、何时散步,以及家里的东西如何摆放,自己的存款如何使用,所有这一切,全都由您自己说得算;可当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免会和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发生碰撞,时间长了,您不仅会发出“家不再是自己的家”的慨叹,更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独自居住的您,也可以试着假想一下自己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情景。比较之下,您就会明白:独居也是人生一乐,子女的偶尔看望,其实是最贴心最恰当的一种情感交流方式。
  儿女远走他乡,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的人生属于他自己,由不得我们来操纵,那是对他的不尊重。作为老年人一定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当感到孤独的时候,也正是您该感到幸福与自豪的时候,因为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并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早晚会来到,但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您一定要知道:要走出孤独的阴影,靠谁都不行,只有靠自己积极的行动,真心地去感受、品味生活。
  解除孤独的办法很多,但关键是保持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如果您的内心充满阳光,对生活葆有年轻人般的热情,那还何愁没有快乐呢!
  其实,孤独只是人的一种感受,当您的思维集中在不现实的问题上,往往就会感到孤独和无奈。比如,您总考虑身边缺少欢乐,应该有儿女陪伴,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如果您脑子里想的是现在住着宽敞的房子,有电视机、漂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